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娟 《中国广告》2011,(11):44-45
如何将“中国元素”运用到品牌中,如何在品牌的塑造中超越“中国制造”进入到“中国创造”、充分发扬“中国特色”,已经成为我们亟待思考的问题。欣慰的是,我们已经“在路上”。——高峻一个品牌能够在全球获得成功.一定是这个品牌背后的文化价值在全球范围内获得认同。一个国家的文化如果能和商业进行完美的融合,那么这种文化必然会产生更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陈皓 《市场研究》2006,(10):30-32
品牌是一个企业最为宝贵的资产,正如美国营销之父菲利普·科特勒所说:“宁愿拥有一个品牌,而不愿拥有一座工厂”,拥有著名的品牌,企业就拥有了巨大的财富。如今,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势不可挡,品牌正以其独特的个性和风采,超越国界,超越民族,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当“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华润”、“百威”、“肯德基”等国际品牌,试图以“品牌”与“资本”两道砝码通吃中国市场时,一些具有强烈民族文化个性的“海尔”、“五粮液”、“联想”、“青岛啤酒”、“张裕”等品牌,在国际品牌化方面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品牌国际化是企业在…  相似文献   

3.
张树庭 《国际广告》2010,(11):37-38
中国制造的提升前提在于中国品牌的本土培育“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提升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品牌化的过程,即从“产品输出”跨越到“品牌输出”。而“品牌输出”的前提是我们已经培育出了可供输出的品牌,这些品牌不但完成了资本上的原始积累,具备了创建和维护品牌的基础条件;而且在中国本士市场上已经成为行业的翘楚,  相似文献   

4.
田德生 《品牌》2006,(9):39-42
21世纪是一个品牌竞天下的时代,更是一个充满创新激情和成功机遇的时代,不同业界的精英们为我们缔造着一个又一个的品牌神话。正是这些精英们的不懈努力为我们圆着“中国制造”和“品牌中国”的梦想与辉煌。  相似文献   

5.
如果要用一个关键词来归纳我们的2005年,我想毫无疑问是“品牌”;如果要用一句话来表达我们对2005年的感受,那就是“相信品牌的力量”。 2005年,整个中国经济、中国社会对于“品牌”的关注是超乎以往的。国家提出“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发展理念,民族品牌加快征战国际市场的步伐,跨国企业为打造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品牌发力,中国市场上的“品牌”热  相似文献   

6.
韩志锋 《品牌》2006,(2):44-46
坦率地讲,在品牌作为一个名词已经流行于企业的今天,我们许多企业对品牌营销却还仅是一知半解,做得好的也无非那些已争取了“驰名商标”或“中国名牌”,或者有较高品牌价值的企业,这些企业表面辉煌,实际上却往往有着“隐”伤隐藏“体内”不被觉察,常令貌似“体格强壮”的品牌不是“阴天腿疼”就是一夜轰然倒下。  相似文献   

7.
论三维品牌     
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型.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和自主品牌的建设是两个关键。可是.品牌建设是企业现实中所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许多企业有心(强烈的意愿)去打造一个百年品牌.有力(足够的资金)去进行品牌推广.不过.并没有形成多少本真品牌.不少企业在品牌建设方面投资不菲却收获不多.不少企业在品牌建设方面追求“短平快”而致使品牌“昙花一现”.不少企业想打造百年品牌却不知如何切入.这些足以说明我们企业在建设品牌方面还有许多本源性的问题没有真正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8.
钱先国 《广告大观》2003,(11):23-24
王怡,打拼了十年成就了一个中国优势广告企业——华实广告,也成就了象“波司登”、“雅鹿”、“雪中飞”等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一个策划了中国羽绒服第一、第二品牌的广告人。  相似文献   

9.
《商界名家》2005,(12):64-66
“中国制造”已经不再是一个值得骄傲的字眼,而“中国创造”正在成为主流话语。在十一五规划中,自主创新成为新的国家战略,自主创新将对中国企业品牌的发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中国企业的品牌主义时代是否已经来临?  相似文献   

10.
经济发展方式由追求"量"转为追求"质",已成为必然趋势,提升品牌溢价能力如同鲤鱼跃龙门,是企业发展必须跨越的一道坎品牌不仅是企业的立身之本,是市场竞争的利器,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实现“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品牌溢价是一个不容回避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郑彦 《销售与管理》2006,(10):42-45
美国营销专家Larry Light在分析21世纪的营销趋势时曾经说过:“未来的营销将是品牌的战争一品牌互争长短的竞争。而目前中国企业存在的问题恰恰是缺乏与跨国公司相抗衡的知名品牌。” 今天的国际市场上,中国企业最主要的竞争优势是成本优势和产品优势,而品牌竞争力较弱。根据联合国发展计划署统计,国际知名品牌在全球品牌中所占的比例不到3%,但市场占有率却高达40%,销售额超过50%。而与此相对应的是,目前参与国际市场的中国企业中,拥有自主品牌的不到20%,自主品牌出口额在全国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不足10%. 因此.如何建立中国品牌的高品质形象,快速扭转全球消费者对“中国制造”低质低价的印象,已成为考验中国企业家最棘手的难题之一。 来自于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KGSM)的三位洋医生走进本期《对话》,与本土专家一起为华旗资讯总裁冯军先生的“爱国者”作一个细致的诊断,一起探讨中国品牌在走向世界舞台中的优势和劣势,在追求利润和选择品牌过程的两难境地中如何抉择。[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曾盈盈 《广告导报》2005,(4):107-107
3月10日晚,北京大学秋林国际报告厅里座无虚席,掌声阵阵。中央电视台广告部与北京大学MBA联合会共同举办的“2005‘两会’代表北大论坛”在这里隆重举行。今年的主题是“品牌中国: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相似文献   

13.
王建宁 《品牌》2011,(5):1+8
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推动了中国走向国际化的进程,促进了人类文明与和谐世界的发展.但在西方文化垄断的世界舞台上,中国影象不免失实、有失完整.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国际影势的发展,在世界面前亟须树立一个良好的中国国家形象.在“中国”国家品牌传播实践中,应将“中国”这个主体品牌和一系列子品牌相结合,以“中国文化”为核心内容,培育中国产品品牌,并发挥出每个中国人、每个中国企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曾盈盈 《广告大观》2005,(4):122-123
3月10日晚,北京大学秋林国际报告厅里座无虚座,掌声阵阵。中央电视台广告部与北京大学MBA联合会共同举办的“2005‘两会’代表北大论坛”在这里隆重举行。今年的主题是“品牌中国,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品牌发展之路,充满着大起大落、大喜大悲,时而冒出一匹“黑马”;时而又诞生几个“标王”,“K可”会不会成为另一个“秦池”呢?  相似文献   

16.
“中国制造”的浓缩品格兰仕要实现从“世界工厂”向“世界品牌”转变,提出了新中国制造时代,其转变的核心战略是2008年提出的“中国红”,“中国红”能否改变“中国制造”的形象,格兰仕的“红色”产品能否铺满世界大道?  相似文献   

17.
《品牌》2013,(9):11-11
老孑有语:“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其意是说大音若无声,大象若无形,至美的乐音、至美的形象已经到了和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反倒给人以无音、无形的感觉。“品牌”的力量即是如此.看似无形却有形。  相似文献   

18.
《广告导报》2007,(11):98-109
如果将湖南卫视06的“快乐升级”,07年“快乐创造”,08的“快乐品质”等系列主题联系在一起,可以看出“快乐中国”这些年来万变不离其宗,“快乐”始终如一;另一方面,从“升级”、“创造”、“品质”这些词意的递进变化,也同样可以看出一个中国的强势电视品牌从崛起、到追求、到成熟的历程。  相似文献   

19.
刘青 《新财富》2011,(10):96-98
中国尚处于奢侈品消费的早期阶段,中国特色的奢侈品消费架构,是经典比时尚更重要,品牌比流行更重要。在此阶段,平衡“货真”与“价实”、“品牌”与“流量”,决定了奢侈品电子商务公司生存的空间。  相似文献   

20.
阿美 《糖烟酒周刊》2005,(37):B0041-B0041
“中国红”的改良(重新包装和升级)上市,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因为它不仅透露出龙徽从“追名”向“逐利”的转变。更重要的是“中国红”这个极富;中击力的品牌名带给了人们无限想象的空间——它的前途似乎可以无限伸展,只要有能力便能在这个品牌名筑起的支点上撬起一个宏伟的梦想。那就是一些业内人士包括一些红酒代理商们闲暇时聊起的一个话题:“中国红”能否代言中国红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