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恢复无法投递包裹征询制度的探讨杨重光《国内邮政业务处理规则》第332条规定:各类包裹无法投递,按照寄件人在包裹详情单上标注的声明处理。没有标注的,作退回处理。但以往实践表明,由于收件人名址不详或有误等原因而无法投递的包裹,经投递局向寄件人缮发征询...  相似文献   

2.
因收件人地址欠详、拒收、逾期不领或海关不准进口等原因无法投递的各类邮件,称为无法投递邮件。 一、无法投递的函件 无法投递的进口函件,原则上应按函件上所书寄件人地址退回原寄国或寄件人居住国。收件人拒收或明显无法投递的函件应立即退回;由于其他原因无法投递的,应保管一个月,在此期间仍无人认领的,保管期满后退回。如果寄件人在邮件封面上要求提前退回的,可以照办。 二、无法投递的包裹 进口国际包裹无法投递时,应根据寄件人在包裹封面和包裹发递单或多联单相关栏目内所注意见处理。未注明处理意见或所注明的处理意见自相矛…  相似文献   

3.
实行包裹投递到户是投递改革的一项主要内容。它所产生的效益已被各邮政局认可。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许多困难,边远地区遇到的困难比沿海、内地更多,有些困难无法在短期内克服。下面以新疆阿克苏地区邮政局为例,谈谈边远经济欠发达地区实行包裹投递到户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2000年国庆节期间,笔者对阿克苏邮政局的一个段道的投递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这一天进口了19个包裹,其中:有4个包裹因名址不详无法投递;有5个包裹因白天无人在家,经2次投递才妥投。由此看来,投递效率低是制约投递改革的主要因素,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相似文献   

4.
张天丞 《邮政研究》2018,34(1):35-36
文章介绍了邮政包裹投递的现有作业组织模式,分析了现有投递作业组织模式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引进众包模式改进投递作业组织的策略,并指出了推进众包模式应注意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5.
方芬 《中国邮政》2008,(11):58-59
法国邮政包裹和速递业务主要由集团总部的包裹公司和速递包裹控股公司经营。包裹公司主要负责投递时限为3~6目的B2C包裹投递业务;速递包裹控股公司下设多家子公司,包括位于法国的子公司以及位于欧洲其他国家的子公司,主要经营B2B两目递业务。2007年后,国际速递公司主要经营法国国内次日10时递业务或13时投递的包裹投递业务。  相似文献   

6.
何莉  卫东 《中国邮政》2011,(8):62-63
一、自助式包裹收寄系统发展应用概况 随着互联网用户规模的持续扩大和网上购物相应优势的不断显现,电子商务包裹的寄递成为全球邮政业务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为了扩大包裹收寄的渠道、扩大包裹投递网络的覆盖面,以及提供全天候包裹收寄和投递的自助服务、降低包裹寄递运营成本,世界各国邮政和一些速递物流企业纷纷推出一种新的包裹投递模式——自助式包裹收寄系统。  相似文献   

7.
局内投交邮件重点应在窗口“局内投交”是投递的一种方式,这里所说的“局内”一般是指营业窗口,也即除了特殊情况外,局内投交邮件的重点应放在窗口而不是在投递组。然而长期以来,有不少局对局内投交的邮件(除凭包裹单或汇款单领取的包裹或汇款外)并未真正落实到窗口...  相似文献   

8.
李素满 《邮政研究》2008,24(2):18-18
2007年12月,奥地利邮政通过了重组包裹和物流业务的全面计划。2008年,奥地利邮政将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措施提高包裹和物流部门在国内的市场地位:第一,简化包裹物流业务流程,对函件物流业务进行比往年力度更大的重组,搭建更高效的国内投递网络;第二,提供24小时包裹投递(针对BtoB和BtoC市场)和周六投递服务,并尝试多种投递方式;第三,增加BtoB企业客户包裹的市场占有率——到2011年市场占有率达到20%,  相似文献   

9.
近日,联合包裹加拿大分公司开始在居民区提供替代投递站点,以方便那些首次投递时不在家的客户再次收取包裹。  相似文献   

10.
直递包裹业务是指以邮政邮袋为封装容器,直接运递批量包裹,改过去窗口投包为直投到户的邮政业务。此项业务具有高效益、低资费、时限性强的特点,可以称之为包裹业务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但直递包裹业务面临着两个问题:一是寄达局投递时限问题,即寄达局未能及时投递,尤其是碰到法定节假日时,往往造成批量包裹积压、延误,造成用户损失,影响邮政信誉;二是寄达局服务问题,按照直递业务的要求,投递局应直接送货上门,而实际上我们对于投递末梢并未给予高度重视。据用户反映,寄达局未送货上门而是用电话通知用户前来邮局领取,给用户造成很大的不便。…  相似文献   

11.
环球邮政     
《中国邮政》2005,(5):60-61
英国邮政瞄准德国函件市场英国皇家邮政综合物流系统公司(G L S)的首席执行官称,一旦德国邮政2007年开放投递市场,英国邮政将通过其综合物流系统包裹公司进入德国邮政市场。这位首席执行官认为,德国政府自2007年起应要求德国邮政投递来自其他邮政公司的邮件。尽管德国政府还没有出台什么措施能保证做到这些,但英国已经有了这样一种体制。在英国,投递员每投递一封由其他公司预分过的邮件,即向竞争对手收取一定的费用。虽然德国邮政也利用了英国邮政的投递网络,但德国邮政并未相应开放其国内投递市场。英国皇家邮政综合物流系统的包裹公司是…  相似文献   

12.
柳志光 《邮政研究》2014,30(1):21-22
文章阐述了《邮政法》关于邮政包裹投递的相关规定,分析了部分企业改革包裹投递流程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了进一步优化包裹业务投递流程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3.
文章结合快递业的形势,介绍了城市快递包裹的投递方式,分析了邮政城市快递包裹投递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平台化、共享化、智能化、资本化和便捷化等方面探讨了邮政城市快递包裹投递方式创新的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14.
邮政投递体制改革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邮政投递中存在的几组矛盾1、投递网络资源共享的要求与当前投递组织各自为政的矛盾。目前 ,邮政内部从事投递的部门有几个 ,有普通邮件、报刊的投递(有的局还实行了信报分投 ) ,有特快专递邮件的投递 ,有机要邮件的投递 ,有些局还有大件包裹、国际包裹、高额汇票的延伸投递。其中 ,以普邮和特快邮件的投递最为普遍 ,投递对象均为广泛的社会用户。但两者又有一些不同之处 ,前者是综合、分散的投递 ,段道投递范围较小、较细 ;后者是专业、集中的机动车辆投递 ,段道投递范围大 ,投递的要求高 ,要求实现门对门、桌对桌的最具体收件人的签…  相似文献   

15.
近日,皇家邮政在伦敦及周边地区启动周日包裹檪投递测试服务。檪檪周日包裹投递测试服务旨在满足网购客户周末接檪收包裹的需求。此外,皇家邮政在英国境内的100个檪檪投递站点还推出周日营业服务,满足顾客随时到投递檪站点领取包裹的需求。檪檪皇家邮政包裹部门经理表示,公司持续以客户为檪中心,满足客户需求,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更多的服务选择。  相似文献   

16.
近日,联合包裹全球快递包裹业务范围拓展至哥伦比亚、沙特阿拉伯、突尼斯、乌克兰、塞尔维亚以及越南等23个国家和地区,为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客户提供了更快的投递保证服务选择。全球快递包裹业务的投递时限根据目的地不同,分为三个时段,分别为次日10:30、次日中午和次日14:00。目前,联合包裹投递的国际包裹数量高居全球榜首。此次业务拓展,将为对时间敏感型货物有需求的客户提供投递服务保证,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国际贸易需求。  相似文献   

17.
李素满 《邮政研究》2008,24(6):29-29
瑞典邮政包裹物流公司(Posten Logistik)拟与芬兰Matkahuolto合作,将“我的包裹”(Mypack)B2C包裹网络扩展到芬兰。Matkahuolto公司的核心业务是利用公共汽车在全国配送包裹,并通过TNT速递公司经营国际投递业务。根据协议,Matkahuolto公司的1200个揽收点(包括440个自有服务点及设在商店内的760个揽收点)将在“我的包裹”品牌下运营。“我的包裹”揽收和投递服务针对的是北欧日益扩大的B2C包裹市场。瑞典邮政包裹物流公司在瑞典邮政网络设有1600多个服务点,在挪威有约600个“我的包裹”服务点。  相似文献   

18.
日本邮政已与日本两家主要连锁便利店结成商务合作伙伴,开展包裹投递业务。这两家连锁便利店已从2004年6月1日起开始受理日本邮政包裹投递业务。最初,只限设在东京的两家连锁便利店可经营此业务,以后,用户将可以把包裹送到国内3500个连锁便利店的任何一处。然后,由速递公司负责到便利店揽收邮件,并将其送到邮局进行投递。这一举措将对一直通过便利店进行包裹投递服务的日本运输公司构成挑战。日本邮政与连锁便利店建立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9.
邮政业务委代办网点算不算邮政普遍服务营业场所?印刷品、包裹都能作为邮政普遍服务业务进行受理吗?邮件延误是否可以援用限制赔偿责任的规定?无法投递且无法退回的给据邮件多长时间方可销毁?  相似文献   

20.
日前,GLS公司将灵活投递服务扩展至法国,使法国客户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包裹交付时间和地点,即便包裹已经在配送途中。该服务已扩展至一些国家,并且可以跨境享受该服务,如德国、奥地利、比利时和荷兰之间,在商品投递前及时通知客户交付时间段,客户可以根据需要更改交付日期和地点。GLS法国总经理表示,灵活投递服务使包裹投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