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B&CⅡ模型,使用Coelli编制的软件"Frontier"4.1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的生产函数和技术效率进行了估计,计算了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和分阶段的全要素生产率。针对影响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各种因素,如技术进步、所有制结构、对外开放程度、人力资源素质,就提高我国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刘彬彬 《经济纵横》2020,(1):102-108
近年来,虽然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呈上升趋势,但装备制造业的技术效率大多呈下降趋势,这说明东北地区多数装备制造企业尚未形成规模效益,存在技术水平低、创新能力弱、人才不足、能耗高、效率低等问题,不利于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因此,东北地区应加快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体系建设,采用"智造"化管理模式提升技术效率,推动高层次的开放发展,重视高端人力资源队伍建设,使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4.
本文运用DEA方法计算制造业和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并对其进行分解,使用1999-2010年我国31个省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研究流通创新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绩效。结果表明,流通技术进步和组织创新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产生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而技术效率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作用不显著。运用D-M检验的结果表明,制造业效率提升对流通业的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存在内生性影响,而对流通业技术推广没有影响。运用2SLS处理模型的内生性,进一步支持流通技术进步和组织创新估计结果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首先依托1998-2009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从构建面板数据、资本变量处理、价格指数处理等方面全面规范整理该数据库,并基于OP、LP等方法计算企业层面全要素生产率,详细考察中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变迁;接下来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为基础,从资源配置效率的角度讨论经济结构转型问题;最后从国有企业改革角度讨论影响资源配置效率的因素。研究发现:(1)中国制造业整体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在2%一6%之间,年均增长3.83%,增速存在较大的波动;(2)制造业生产率增长的来源更多是企业成长,其增长的空间在不断缩小,亟待依托资源配置效率改善的新的增长模式;(3)不同所有制类型企业的效率差异较大,即使在"抓大放小"和资源倾斜的背景下,国有企业表现还是最差,投资效率比民营企业低43%,国企改革是改善资源配置效率、实现可持续性内生增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本文选用OECD所编制的《生产率测算手册》中认可的KLEMS-MFP指数法测算制造业各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并对各行业的生产率变动情况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7.
当今世界,人工智能已成为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建设制造强国、推动综合国力提升的新引擎。在对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效应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人工智能创新指标体系,基于2015—2021年制造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人工智能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智能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显著正向效应,且存在明显的地区、行业、所有制企业异质性,人工智能通过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的精准匹配等中介效应,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促进作用。资产总额、前五大股东集中度、员工数量等均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裴蓉花 《经济师》2014,(12):157-157
自2009年创业板开板以来,累计约350多家公司上市,其中制造业居多。这些制造业上市公司大多为新兴产业,与传统制造业相比具有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等优势。文章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我国的创业板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析,为研究创业板制造业现状、提高其效率提供决策依据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无论是从时间序列上还是从行业上来看,东北地区制造业技术进步都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它是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动力。轻工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明显高于重工业,而重工业或优势产业的发展却过分地依赖资源,没有形成技术优势。我国应有效地调和经济新常态下东北老工业基地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完善区域创新体系,促进东北地区产业集聚和产业分散协调发展,进一步推动东北地区的市场化改革,清除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障碍。  相似文献   

10.
江红莉  李超杰 《经济论坛》2011,(5):154-157,161
本文基于江苏省的数据,实证研究了金融发展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驱动。基于Malmquist指数测度了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发现得益于技术效率(EC)和技术进步(TP)的增长,1998~2009年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以年均8%的速率增长。通过对全要素生产率与金融发展进行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发现两者间存在协整关系,且滞后1到3阶时,金融发展是全要素生产率的Granger原因,反之则不成立,基于实证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经济师》2016,(1)
文章以山西省制造业29个行业2000—2008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利用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法,分解和测算了山西省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实证结果表明:山西省制造业的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水平低,导致技术效率负增长,即使产业整体的技术进步增长较快,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也会因技术效率的负增长而减缓;各行业间纯技术效率的差异导致了技术效率的差异,进而形成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性。本研究在丰富相关理论研究的同时,也为山西省全要素生产率的快速提高提供了科学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正处于转型过程中,其主要特征表现为:一方面,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发展中期阶段,重化工业得到较快发展;另一方面,中国制造业生产率水平低,其发展的驱动因素呈现为不合理态势。因此,中国需要构建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代表产业升级方向的现代制造业体系。研究现代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特征,可以揭示现代制造业发展的动力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3.
14.
中美两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勇峰  任若恩 《经济学》2002,2(1):161-180
本报告了根据Jorgenson方法所做的中国与美国的制造业分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国际比较,以及中国制造业1985-1994年间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比较发现,就资本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来说,中美之间的差距相对比较小,而就劳动生产率的差距来说,中美之间的差距相当大。美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大约是中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17.67倍,但是美国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大约是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5倍。而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在1986——1994年间的平均增长实际有0.67%的减退。  相似文献   

15.
在当下环境集权化改革的背景下,能否找到一种合理的环境规制方式来缓解环境规制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的不协调尤为重要.文章将环境分权因素加入企业生产率提升决策模型,在垄断竞争的环境中分析环境分权对本地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决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文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环境分权与地区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一种倒"U"形的关系.此外,文章通过分样本、替代变量以及实证检验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结论依然是十分稳健的.根据实证结果,文章认为,政府要加大中央在环境事务中的支出和职责范围,而企业则要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以规避环境因素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以山东省全部规模以上制造业28个行业为研究对象,运用序列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测算了1998—2011年山东省制造业细分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增长率。结果表明,1998—2011年间山东省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了13.3%。山东制造业总体及细分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处于上升趋势,技术进步的提高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导因素,而技术效率对全要素生产率表现出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我国对装备制造业一直以来都采取高度重视的态度。尽管我国在各类生产要素上的高投入,但其投入与产出并不匹配,在研发上的巨大投入也没有带来相应的产出,且依然存在着核心零部件缺失、卡脖子问题。在此背景下,文章选取世界五百强装备制造企业样本采用deap软件进行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与分解,建立理论假设并运用Stata做动态面板检验研究产业投入产出效率的影响因素,试图在投入与产出不匹配的问题上获得突破。文章围绕研发投入、运营能力、无形资产作为核心解释变量展开实证研究,推断出资源错配导致了全要素生产率低下,根据检验结果提出了几点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8.
19.
王玲 《当代经济》2022,39(3):71-77
全要素生产率作为综合度量要素投入使用效率大小的重要指标,对其变动趋势进行测算、比较对于促进江苏经济保持在合理区间、提升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运用非参数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全国、江苏及其他部分省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情况,结果表明,江苏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情况大致可以划分为波动上升、长期下滑和小幅回升三个...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利用黑龙江省改革开放以来的宏观数据,对黑龙江省经济增长的源泉做了定量分析,探讨了资本要素、劳动力要素和广义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发现,1988年之前,黑龙江省资本贡献率和TFP贡献率波动很大;1988年之后趋于平稳,且资本贡献率平稳下滑,而TFP贡献率平稳上升。劳动力要素贡献率一直很平稳,近30年间并未有大的变化,这正说明黑龙江省正在由资本推动型增长方式向技术推动型增长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