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6 毫秒
1.
<正>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生物制造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体现了我国对生物制造的高度重视。生物制造产业一头连着国家大计,一头连着民生经济,是各地提升经济竞争力的着力点,也是我国推进制造强国建设的又一重要抓手。如何将生物制造打造成“新增长引擎”,助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各地方各企业都在加紧探索,加速上“新”。  相似文献   

2.
李光霞 《宁波通讯》2022,(11):26-27
<正>近年来,北仑区加大数字化转型推进力度,围绕智能制造提质扩面、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重点企业先试先行,大力培育智能制造服务商,夯实政策与服务等要素保障,全方位筑好“智造创新”基础。目前,北仑区已有29个项目被列入市级以上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项目,2家企业被评为省级未来工厂。在行业数字化提升上,北仑选取了模具产业为试点,实施行业数字化改造“百企提升”行动,  相似文献   

3.
《宁波通讯》2023,(19):41-42
<正>党的二十大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智能制造是建设制造强国的主攻方向,是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形态,是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宁波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发展,抓住建设全国首个制造强国战略试点示范城市的有利契机,积极探索智能升级、智慧转化、智力集聚、机制创新,推动传统制造加速向智能制造转型。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打造全球智造创新之都”的目标,对全市智能制造领域提出了更新、  相似文献   

4.
金琳 《上海国资》2023,(7):52-55
<正>积极接应“东数西算”重点工程,助力打造上海人工智能高地算力作为“新基建”的核心资源,将成为支撑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和数字政府发展的技术底座。作为算力国家队,中国电信在算力规模、算力应用、算力环境三个维度进行发力,推进中国算力产业发展。早在2022年7月,中国电信上海公司就率先发布公共算力服务,成立智能算力应用联合创新中心,  相似文献   

5.
华顿 《上海经济》2008,(5):14-17
上海经济战略新构想——重点建设“研发转化基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传统产业。打造“四个中心,一个基地”。  相似文献   

6.
<正>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近日,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重点谈了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解。我国有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丰沃土壤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生成式AI、大模型与数字科技已成为催生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的重点领域。加强关键核心的“卡脖子”技术攻关,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智能化数字经济尤其重要。近日,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发起主办“第十二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暨2022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年会(CAIIAM2022)”,大会以“场景驱动?数智强国”为主题,重点聚焦智能大模型前沿及应用、海洋智能技术与装备、  相似文献   

8.
基于中国2017年、美国1997年、2007年、2017年投入产出表,通过投入产出法对比分析“新基建”产业不同部门的经济效应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新基建”制造产业前向关联集中在高端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美国“新基建”制造产业长期支持着制造业的发展,更倾向于终端消费性产业,并向最终初级品型产业转变。中国“新基建”制造产业产品中间属性极强,属于“双高”的中间制品型产业,可作为主导产业,但其产品主要分配给自身;中美“新基建”服务产业关联均集中在第三产业,而美国“新基建”服务产业与信息知识密集型产业关联较强,属于中间初级品型产业,中国“新基建”服务产业对传统制造业依赖更大,属于最终初级品型产业。根据研究结论,从产业、政策引导、内部融合、人才培养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将对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提出严峻挑战,但也为中国实现跨越式发展打开了“机会窗口”.广东省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能否抓住新一轮工业革命蓄势待发的历史性机遇,主动作为、提前布局,对加速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至关重要.本文探讨了新工业革命的变革特点及对广东省产业升级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并提出了广东省率先实现跨越式发展,推进产业变革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0.
江怡 《宁波经济》2010,(1):10-13
建设大都市经济圈和培育经济增长极二者互为条件、相辅相成,共同推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建设宁波大都市经济圈是“十二五”期间宁波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的客观要求。为此,要以拓展空间、加快推进全域都市化为重点建设宁波大都市经济圈;以产业集聚、经济转型升级、再创开放新优势为重点探索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相似文献   

11.
<正>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其中提到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这也是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近年来,低空经济频频迎来政策利好。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2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强调,鼓励发展与平台经济、  相似文献   

12.
<正>智能制造将引领制造走向何处?“不要以为实现了‘黑灯工厂’、无人工厂,企业就实现了智能制造。‘黑灯工厂’、无人工厂不完全是智能制造。”近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二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刚刚闭幕,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沈卫明在会上表示,智能制造不是简单地以机器替代人,而是更高层次的人工智能在制造业的应用,目的是提高效益、提高质量、保证安全、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13.
金琳 《上海国资》2022,(8):59-61
<正>企业必须变得更有韧性和复原力经历了2022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企业必须变得更有韧性和复原力。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以下简称“医学园区”)是上海市5家重点发展的健康产业园区之一,国有独资公司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是医学园区的整体发展规划、项目招商、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投融资和园区运营管理统筹协调的主体。面临疫情挑战,公司积极为园区入驻企业筑牢后勤保障防线,近期公司又紧锣密鼓地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实践国企担当,贡献国企力量,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加强经济治理体系建设,提高国家经济治理能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保障。作为制造业大市,宁波高度重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不断深化制造业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加快产业治理能力提升,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2016年以来,宁波以"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为契机,以强化产业链、创新链、资源链协同为导向,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工业强基、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等重点工程,积极探索新型工作推进方式,努力提升产业链和工业基础水平,初步形成了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为主要框架的治理  相似文献   

15.
《宁波通讯》2022,(20):4-5
<正>近年来,宁海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以“创新、绿色、循环”为要求,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以5G、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为核心,以企业智能化改造和工业互联网生态建设为主攻方向,积极提升行业重点骨干企业智能化水平能级,探索智能制造新模式,构建县域制造新优势。  相似文献   

16.
由邵东市委、市政府倾力打造的邵东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邵东研究院”),已成为激活邵东工业转型和推动企业发展的新动能。邵东研究院通过智能化设备定制,信息技术应用等工程,将先进技术融入传统制造业,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引进3D打印、电子信息、自动化设备生产等高科技企业,建成机械零部件智能配套加工中心,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针对企业需求,引入专业服务机构,对接高校资源推进产学研合作,加快制造业技能人才培养,已累计服务企业500家以上,公益培训服务惠及5000人次以上。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记者与《上海经济》首席经济学家沈晗耀进行了讨论,沈晗耀认为,上海的产业升级可走两条新路:一是上海的既有产业走“首钢道路”,走出去升级;二是上海没有的产业走。尚德道路”,直击世界级新技术、新产业,引进来升级。  相似文献   

18.
<正>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这是商业航天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实际上,在2023年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商业航天已经被提及。  相似文献   

19.
宋微  张舒逸  杨婧 《科技和产业》2021,21(2):115-118
新基建通过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有效支撑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升国家科技制造能力.大力推进新基建的实施对中国经济向高科技、高质量转型有着意义重大.从新基建的背景与概念入手,分析新基建对中国具有支撑经济数字化、高质量发展,促进供应链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拉动消费需求、优化供给侧结构的战略作用,以及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效应.最后提出促进新基建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浦东开发》2002,(11):48-50
随着2000年中芯、宏力等的引 入,上海在2001年出现了封装、测试、 配套业的投资高峰,建设并集聚了一 大批呈现规模效应的大中型集成电路 企业,产业链得到了迅速完善。 上海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具有三大比较优势。 一是其产业综合发展环境居全国领先:政策环境和投资环境,得益于上海市《关于鼓励本市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和通知》等,同时《上海市工业发展“十五”计划与到2015年规划纲要》又明确把集成电路制造业列为上海市“十五”期间重点发展的工业行业之一,由此推进国外集成电路制造产业向上海梯度转移;市场环境,上海信息产业规模最大,潜在市场巨大;配套服务环境,上海是中国现代工业的重要基地,具有合理的产业结构体系,人力资源丰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