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商务活动的核心能力是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影响有效交际的变量非常复杂,包括交际者的语言差异、文化差异、意识形态差异等,这些差异会成为商务交际中的障碍,直接造成经济损失。以跨文化交际理论为基础,从情感、认知、行为三个层面构建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培养模式,提出商务英语教学应该实行语言知识传授和人文综合素质培养并举的原则,将跨文化能力与人的素质培养这一整体教育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知识的掌握更具有实用性和交际性。  相似文献   

2.
跨文化商务沟通中非语言交际的应用尤为必要,它对于文化交流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有必要针对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商务沟通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文章主要针对上述课题做出了相应的探讨,主要针对目光及手势等多个内容做出主要分析。  相似文献   

3.
商务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探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经济全球化下的今天,商务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商务环境下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强调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通过分析国际商务活动中常见的商务文化冲突和母语文化负迁移导致的语用失误,探讨了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隐性教育是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新、快、准、活、广"为特点的新媒体,给高校思政隐性教育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者必须发挥新媒体的优势,探索隐性教育新途径,促进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两国的核心价值观以及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来探讨中美商务风格中的差异,包括关系导向型文化和生意导向型文化对于商务活动中几个方面的影响:业务的建立、语言风格与超语言行为(对话轮换与对话穿插)、谈判与合同、称谓以及商务礼仪(宴请和送礼)等,并针对每种情况提出一些应对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教育心理学”的课程目标与思政的最终目的“立德树人”形成高度统一,根据心理学课程的自身特点以及教育未来发展趋势,从课程思政视角探索对“教育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不仅有助于提高实际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而且能够在“大思政”格局下为心理学课程实现课程优化提供有效路径。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下,“教育心理学”课程需要创新出一条既符合思政要求且能促进课程本身与学生共同实现更好发展的教学路径。在“三全育人”要求、协同效应理论和全人教育思想的指引下,“教育心理学”基于已有的现实教学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使国际商务交流活动处在一个多元和异质的文化环境中,不同民族的文化因素造成语言文化的差异,从而导致国际商务交往中的一些文化交际失误.笔者通过一些跨文化商务交际案例,系统地分析了文化因素在商务英语词汇、话语结构、语言行为三个层面上表现出的文化障碍和文化冲突现象,并探索了其内在的原因,进而提出了强化商务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要求以及相关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跨文化交际已成为一种现实需要。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应该成为外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倡导的学习观和教学模式恰好符合信息时代对外语人才的真正要求,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习的自主性、情境性和社会性。本文以建构主义为理论指导,从教学资源、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方面探索如何在课堂内外有效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9.
课堂是学校育人工作的主渠道。各类课程都应肩负立德树人使命,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育人效应,赋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课程思政理应建立从理念接纳到绩效生成的闭环课程建设系统,思政课程以外的课程要积极通过隐性教育方式,实现内外环境融入、全面目标融合、多维方式融通,在理念方式转化、组织体系固化、保障机制优化、育人成效深化等方面明确定位、纠正错位、弥补缺位,让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提升相得益彰,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最强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云南师范大学美国留学生为例,分析讨论外国留学生在中国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跨文化交际障碍,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义乌语言服务市场、企业网站英译、城市公共场所标识语的规范性以及对从事国际贸易人员和服务窗口的工作人员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调查研究,指出国际化城市目前存在的跨文化交际问题,提出建立一个系统完善的跨文化交际的社会机制的建议,深化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提升义乌国际化城市品位。  相似文献   

12.
"课程思政"建设已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借助专业课教学开展思政教育已成为高校思政教育研究热点,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也在全面推进。为探索互联网背景下市场营销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以"消费者心理与行为"课程为例进行教学实践,提出课程分析、课程思政融入主题的选择、教学方法设计等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问题解决方案,增强思政教育的时代感和实效性,以期为市场营销专业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开展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可以学生关注的新闻热点和典型案例为最佳切入点。通过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形成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关系的观念,通过世界资源布局介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忧患意识。运用多种手段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外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语言和文化差异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文化冲突并影响了教学质量. 高校应制定专门的外籍教师培训计划,加强对外籍教师课堂教学的动态化检测,并进一步培养外籍教师和中方管理人员的文化移情能力,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5.
翻译是一种连接不同文化促进沟通的重要桥梁,让语言与文化等在更深层次产生激烈的碰撞;而翻译的归化与异化策略,有助于构建语言文化多元化局面,在改善翻译效果上发挥了积极作用,可提高译文的鉴赏性与实用性。中西方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历史传统、思维模式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不同。跨文化视角下归化与异化策略的选择需要依照应用目的与使用场景等因素来抉择,选取适宜的翻译策略,这样才可以各得其所,发挥各种翻译策略的优势,争取获得最理想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在高职院校贯彻“三全育人”人才培养理念的过程中,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应深入研究在课程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旅游法律法规”教学应从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实施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以培养旅游专业学生的政治认同、家国情怀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旅游人才。  相似文献   

17.
学习外语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交际,不同语言之间的交流就是不同文化的交流。语言交际的成功,就是文化上的互相理解。因此,第二外语教学中文化因素的引入是很重要的,对法语中称呼语系统的理解和掌握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壮大,国际合作办学日益频繁,加上现代企业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来到中国高校学习先进的技术和文化,校园有了国际化氛围。校园多元文化并存的环境下,如何培养中国学生的国际化意识,提升全校本土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中外学生"文化交流工作坊"就提供了这样的平台,通过文化交流活动,一方面能够让留学生更顺利地适应中国文化,更快地融入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提升他们的校园归属感和凝聚力;另一方面,通过促进本土学生和国际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加深中外学生对他国文化和个体的理解,增长跨文化知识,消除误解和成见,提高口语能力和交际能力,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9.
隐性教育是有别于课堂教学等显性教育而言的一种教育方式,是高校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分析学生社团如何成为隐性教育的有效载体,指出学生社团在实施隐性教育中自觉性欠缺的基础上,从隐性教育的视角尝试给予高校学生社团建设发展的可行性策略。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要突出“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在教学中必须有机融入思政元素。高校通过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双边互动育人课堂,对课程思政教学在空间、时间上进行拓展,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