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东盟金融合作: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东盟贸易规模的迅速扩大,对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既为双方金融合作带来了更大的机遇和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又使双方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在金融合作的目标形式和机制建设上,一些问题还有待解决。结合当前中国东盟金融合作的现状和问题,为推进中国-东盟金融合作,应该积极推进人民币区域化;进一步推动区内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开放,促进中国-东盟区域内资本合作;积极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推进中国-东盟双边互换和回购计划,建立中国-东盟区域性紧急融资机制;积极协调中国和东盟各国汇率政策,推进汇率制度安排的改革和完善;积极开展中国-东盟次区域金融合作。  相似文献   

2.
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与东盟金融合作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金融危机给中国和东盟经济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冲击,再次凸显出通过金融合作实现金融稳定的重要性.本文分析中国与东盟金融合作的发展契机,论述了中国+东盟金融合作是中国在东亚金融合作中的现实模式,阐述中国与东盟金融合作的目标争内容,并对未来双方金融合作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3.
中国与东盟区域金融合作二重框架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最优货币区的指标体系对中国东盟组成"最优货币区"进行检验,结论显示静态条件并不充分.但中国与东盟五个新兴市场国家在中长期内具备进行汇率或货币合作的可能;而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则存在与拉美国家美元化合作形态类似的发展轨迹.因此,本文认为,在整个东盟区域内推进区域金融合作应采取渐进的二重式合作,即与条件较为成熟的新兴市场国家采取以单一货币区为长期目标的"欧盟式"区域金融合作;与次区域国家则选择"拉美式"的人民币主导货币区域化的货币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4.
外商投资是东盟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柱,东盟国家曾经因为外资减少而对中国采取竞争手段。近年来,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反而推动了东盟国家的外资流入。本文首先描述了东亚金融危机后东盟外资流入的变化状况,而后分析了中国东盟经济合作推动东盟外资流入的原因,最后在计量研究的基础上证明了上面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东盟博览会的长期落户南宁,加之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不断推进,中国-东盟间经贸关系持续快速的发展,要求有强大的运输物流系统支撑,这为双方间进一步的物流合作提供了巨大发展空间。文章就中国-东盟物流合作发展方面进行了研究,基于中国-东盟物流合作现状的分析上,对进一步加强合作,制定与自由贸易区相适应的物流发展战略进行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6.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两大主流趋势。商品与服务的国际贸易、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各国之间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经过多年努力,双边经济合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合作层次逐渐提高。2001年11月,中国和东盟在“10+1”领导人会议上就建立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达成共识。2002年,  相似文献   

7.
辜庆志 《经济师》2008,(1):115-116
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表明中国和东盟的经贸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它不仅符合双方的利益,而且对推动整个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双方的重视和努力下.经济合作的前景将无限光明。  相似文献   

8.
东亚经济合作:现状、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对东亚经济合作的现行框架进行了描述,并列出他们各自的侧重点及其地位。分析了东亚经济合作存在的几个主要制约因素,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国我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把扩大内需作为振兴国民经济的重要措施。而扩大内需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启动和激活广阔的农村消费市场。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9年《农村经济绿皮书》分析指出,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存在较大提升空间,扩大消费需求,最大的潜力在农村。  相似文献   

10.
自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以来,中国与东盟的经贸联系日益加强,金融合作也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本文运用衡量金融合作程度的主要方法——消费风险分担模型,对中国与东盟国家1999年-2010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中国与东盟金融合作程度较低,尤其是资本市场一体化程度尚处于初级阶段的结论,并对其成因进行解析,以期能够为进一步加强彼此合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鉴于对外贸易和区域经济合作对本国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中亚五国纷纷发挥各自的自然资源优势,将发展外向型经济和加强对外贸易作为经济发展战略,但总体上说,中亚区域经济合作还较为分散,尚未形成合力。中亚国家政治诉求和经济利益目标不同,相互间贸易量小且投资很少,导致中亚经济体内部经济联系减弱,加之西方大国的利益角逐和对“主权”的敏感性,这些都减缓了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西部城乡统筹的现状评价及制约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西部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进行测定得出:西部地区1O个省(市、自治区)城乡统筹水平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内部差距较大.为了确定西部城乡统筹的制约因素,本文计算了城乡统筹与各影响因素的关联度,结果表明:经济技术水平对西部城乡统筹的影响程度最大,其次是城镇体系建设,最后是资源禀赋.为此要着重提升西部经济整体实力、完善城镇体系及软硬件建设、加快配套制度改革、促进资源向资本转换.  相似文献   

13.
金融监管的协调论:理论分析框架及中国的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伟 《财经科学》2003,(5):6-10
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一个以金融监管主体的协调行为为研究时象的理论分析框架——“金融监管的协调论”。金融监管协调论有其特有的理论分析框架,主要包括:监管协调的必要性、协调与独立性的关系、协调的成本—收益分析、协调的现实困难、协调机制的设计。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新疆经济在国内与国际经济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之下,发展势头良好,对外贸易额持续增长,但新疆外贸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对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的适应性有待提高、部分产品比较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乏力、对外贸易产品结构有待优化等。因而应通过改善投资环境、调整产业结构、深化外贸体制改革等举措进一步推进新疆外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对武汉市的40余家外商投资制造业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和对6家外商投资制造业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进行深度访谈的基础上,阐释了武汉市外商投资制造业的现状与问题,其中重点考察了武汉市制造业投资环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此为依据提出武汉市改善制造业投资环境和吸引外商投资制造业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6.
面对乌鲁木齐市客流量大、人口密度集中的现状,BRT以投资少、建设周期短、运量大、运行灵活等特点迅速成为居民出行的首选,并已成为乌鲁木齐市公共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运行实践表明,BRT能够极大地减轻交通压力,有效缓解拥堵,但还存在车辆调度不完善、运营管理不够规范等问题。今后可从完善车辆配备、优化线路组织、增强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加大宣传力度等方面提高BRT运营效率。  相似文献   

17.
The following collection of articles focus on the role and status of the idea of the status quo in constitutional economics, and derive from a symposium held in May 2004 in Blacksburg, Virginia. This brief note provides an introduction both to the papers presented and to some of the issues raised in considering the status quo.  相似文献   

18.
影响我国金融创新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金融创新日益地摆在我们面前,它已成为当今世界金融发展的显著特征之一。所谓金融创新就是指在金融领域内各种金融要素的重新组合,即是指金融机构和金融管理当局出于自身经济利益考虑而进行新的金融产品创新、新金融工具开发、新金融市场建立和金融制度的重新安排等活动。金融创新是对传统金融体制的扬弃,必将触及机制与利益格局的调整,因此它受思想僵化、政治法律因素、金融风险因素、市场因素和技术因素等的制约。  相似文献   

19.
发展外向型经济推进河北经济国际化进程是河北省经济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都分。本通过分析河北省外为型经济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河北省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0.
金融危机不能成为抑制金融创新的借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春燕 《经济师》2009,(2):19-20
金融创新贯穿了现代金融发展的整个过程,决定着金融业发展的质量和程度,时金融产业产生了广泛影响。但金融创新在促进金融深化、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加大了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风险。使金融监管的难度加大,对金融体系的各个领域以及金融监管和金融调控形成了极大的挑战。由于高杠杆作用。一旦金融产品脱离实体经济创新过度,就有可能酿成金融危机。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将金融危机当成抑制金融创新的借口。文章就金融创新与金融危机的关系,结合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状况,探讨中国证券市场、信贷市场以及保险市场上的创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