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我国公共政策领域公众参与的社会基础逐步扩大,公众参与的热情也不断高涨,如何提升公众的参与水平,使公众有序参与公共政策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应当从政府、社会、公民、制度等层面采取措施,切实把公众参与融入到公共决策过程中.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2.
试论公共决策中的公众不参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彭明春 《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4,(1):27-30
公众参与公共决策过程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然而由于体制、参与渠道、参与热情和效能感以及对参与的成本、收益预期等方面的原因,往往导致公众不参与.必须采取措施,减少和避免公众的不参与. 相似文献
3.
公众参与在整个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中起到一种释放压力和监督纠偏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大型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如水电站、桥梁、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公众参与不仅可以减少因市场缺陷和政府失灵给项目建设带来的各种干扰,对缓解项目决策中出现的种种矛盾和负面效应,都有积极的作用。旨在通过分析国家为应对金融危机而公布的4万亿投资计划的构成,明确公众参与对于有效发挥投资带动作用,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性,同时针对我国公众参与的发展现状,试图提出个人的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4.
5.
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中公众参与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类公众参与方式是否恰当以及各种参与方式的程序是否得到有效保障,都直接影响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中公众参与的实施效果,并最终影响项目决策的质量。比较分析了目前国内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中各种公众参与方式的优点与不足,提出了完善各种公众参与方式的相关措施,以有效提高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合理化水平。 相似文献
6.
7.
8.
伴随着我国社会转型所带来的社会结构的变迁、公众权利意识的觉醒以及公共决策模式的转变,公众参与科技决策势在必行。有序的公众参与是实现科技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基础和保障。但我国传统的体制和政治文化环境、公众参与制度的缺失、公众参与能力的缺乏等诸多现实障碍阻碍了公众参与科技决策。因此,我国应该采取转变决策理念、建构公众参与制度保障体系、提高公众参与能力等措施,努力推进公众参与科技决策。 相似文献
9.
邹颖超 《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6(6):89-90,107
理论研究和实践表明,作为非专业人士的公众参与环境决策十分必要.借鉴国外公众参与环境决策的经验,发现我国公众参与制度存在许多不足,建议改进相关法律制度,希望完善我国在此领域的立法,推进政府的管理,加强公众的环境保护和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10.
公共科技决策中的公众参与:一个三步骤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许多公共科技决策中,经常存在公众参与同技术与经济的可行性以及决策机构责任与职责之间的冲突。探讨了如何将专家、相关利益者以及公众参与结合起来,以充分利用各方不同的知识资源。建议采用三步骤模型,第一步是确认各方的目标,利用利益相关者分析辨别相关的利益团体,明晰各方的目标。第二步是利用专家的知识评价各个方案。小组德尔菲法解决了传统方法时间过长、易于产生误解的缺陷。第三步是公众小组讨论,引出公众的价值观以及偏好。 相似文献
11.
公众参与行政决策已成为政府推行依法行政、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考量标准之一。将受行政决策影响的利益相关人纳入到政府决策系统中去,不仅关系到行政决策本身的合法性、民主性和可接受性,更重要的是要与政府自身要求的提升、公民社会不断发展和公民主体意识提高相契合。而过往理论界对于公众参与在行政决策中模糊、缺乏明确系统的价值定位阻却公众参与行政决策长效化、制度化;公众参与在行政决策之应然定位中仍然存在着"程序性虚弱"的问题。回应这些问题就必须对公众参与在行政决策中的价值定位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公共投资决策过程中社会贴现率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贴现率的确定是决定公共投资项目能否正确取舍的关键环节。现有的两种方法-资本的社会机会成本方法和社会时间偏好率方法,试图从不同的角度来得到社会贴现率,但都不甚理想。而市场利率由于在偏好揭示、利率形成、风险报酬等方面的缺陷,又不能直接替代社会贴现率。所以,现实的选择是:以资本的社会机会成本方法为指导,设法算出人消费与投资的比例及税收的影响,再通过加权平均的方式算出社会贴现率。 相似文献
13.
1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必然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民、尤其少数民族地区农牧民失去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其就业问题也逐渐成为一个新的社会问题,这不仅严重影响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而且阻碍了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5.
云南民族传统体育内容丰富,群众基础深厚,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云南省民族地区中学开设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的意义、可行性进行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了实施建议,以期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得到更好的保护和推广,同时为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各地普遍开展的旅游活动促进了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也给当地的环境带来巨大的冲击,对旅游产业的规制因而显得日趋重要。从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现状入手,分析目前旅游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引出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概念并探寻完善的可持续保护机制,以期完善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在保护这一优势产业的同时,保障地区生态环境及少数民族的环境权益。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为例,从其小城镇建设和发展所面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入手,提出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的对策: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地区小城镇建设发展规划,为小城镇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小城镇的功能,增强对农村人口的吸引力;强化小城镇的产业支撑作用,走产业兴镇之路;加快小城镇的社会事业建设,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深化小城镇的综合改革,增强小城镇的发展动力;坚持多元化筹资,走依靠社会力量建设小城镇的路子。 相似文献
18.
粟迎春 《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13,(4):67-71
十八大提出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价值理念的顶层规范。我们必须致力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构建起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新疆精神”的现实场域,形成各族人民面向未来的共同信仰和精神依托,为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精神动力与价值支撑。 相似文献
19.
《生态经济(学术版)》2015,(6)
城镇化通过合理利用资源、能源和空间,提高社会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发挥聚集效应,卸载生态脆弱区剩余农业人口等,可以产生生态增殖效应,但不合理的城镇化可能造成一系列生态胁迫效应。必须提高民族地区城镇化质量,使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建设相耦合,实现生态环境与城镇化发展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