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所得税会计有关概念收益概念在所得税会计研究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由此派生出的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概念是所得税会计研究的出发点。同时又据此衍生出所得税会计的归宿性概念——所得税费用与应纳所得税。 (一)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会计收益也称帐面收益、报告收益,是根据财务会计准则的规定,通过财务会计的程序确认的,在扣减当期所得税费用之前的收益。确认税前帐面收益的目的是遵循财务会计准则,尽可能精确地计  相似文献   

2.
王红云 《商业会计》2001,(11):34-35
一、关于会计所得和税法所得差异处理的方法选择对于会计所得和税法所得的差异 ,在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时 ,是按照会计所得计算得到的税额作为本期所得税费用 ,还是按照税法所得与现行所得税税率计算得到的税额作为本期所得税费用 ,以及产生的时间性差异是否需要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作为一个项目予以披露 ,对这些问题处理通常有两种方法 :当期计列法与跨期分摊法。当期计列法直接将企业纳税申报表上所列示的本期应付所得税作为本期所得税费用 ,列入损益表 ,即税法所得不一定等于会计所得 ,但经过纳税调整 ,此时税法所得税等于会计所得税 ,通常这…  相似文献   

3.
上市公司年报会计利润与所得税调整过程表能够全面反映企业的真实税负,明确会计利润与所得税处理的差异信息。该表的基本原理是以会计报表中的利润数额为出发点,先乘以母公司的适用税率得出“按法定/使用税率计算的所得税费用”,然后对其进行数据调整得到会计利润与所得税调整后的费用总和。文章主要论述了上市公司年报会计利润所得税调整过程的基本逻辑,对调整过程表的各类项目进行了解析,并阐述了调整过程表的单体层面与合并层面,以此为财务报告使用者开展决策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4.
所得税会计以税法为依据,以财务会计为基础。由于会计与税法在收益、费用或损失的确认和计量原则方面的不同,导致按照会计准则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与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所得之间存在差异。研究我国所得税会计准则制定原则、所得税核算方法的应用,对更加全面地核算所得税会计差异,为决策者提供更加相关的所得税会计信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当期发现的与前期相关的重大会计差错,会计处理相对复杂,应注意区分应交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看税法和会计处理是否存在差异,还要注意区分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前还是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会计差错涉及所得税费用追溯重述的,所得税的汇算清缴是个分水岭,在所得税汇算清缴前的追溯重述调整报告年度的应交所得税,而所得税汇算清缴后的追溯调整涉及的所得税影响只能调整本年度的应交所得税,无论是否为暂时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与所有者权益相关的递延所得税的确认与计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运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时,所得税费用(收益)由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组成。递延所得税通常构成所得税费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当递延所得税与在相同或不同期间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项目相关时,则应计入所有者权益,而不计入所得税费用。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项目主要包括: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现金流量套期中有效套期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动、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时因其他权益变动影响数、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在转换日其公允价值大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等。当涉及上述这些项目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时,其相关的递延所得税应当直接计入权益,当相关资产、负债收回或清偿时,与其相关的原暂计入权益的项目和递延所得税均转入损益。下面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投资性房地产为例说明具体的会计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新制度下相关费用的结转扣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税法规定企业有些已计入损益的特殊费用,可以将其超支金额或支付金额结转以后年度扣除,这就使会计上与税收上产生暂时性差异,并导致税收上一系列纳税调整和会计上的递延所得税的确认和转回,这在所得税会计上称为未作为资产,负债确认的项目暂时性差异的处理.本文以新税法和新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为依据,结合具体实践,分析研究按税法规定结转以后年度扣除的费用的所得处理和相应的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8.
姜颖 《商业会计》2002,(5):52-52
所得税会计是研究如何处理按照会计制度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与按照税法计算的应税所得之间差异的会计理论和方法。在会计核算中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处理,即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应付税款法是将本期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产生的差异均在当期确认为所得税费用。其特点是:本期所得税费用按照本期应税所得与适用的所得税率计算,即本期所得税费用等于本期应交所得税,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不单独核算,与本期发生的永久性差异同样处理。也就是说,不管税前会计利润是多少,在计算交纳所得税时均应按税法规定对税前会计利润进行…  相似文献   

9.
所得税会计的产生和发展是所得税法规和会计准则规定相互分离的结果。会计核算遵循会计准则规定,目的在于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结果等;税收处理遵循所得税法规,目的是确定企业的应纳税额。新会计准则变化的核心就是对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建立了"资产负债"观的思维方式。本文通过对所得税会计中相关概念的解释,分析了我国对所得税会计理念由收入费用观向资产负债观的转变,提出了完善我国所得税会计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0.
欧阳斌 《现代商业》2008,(18):240-241
本文依托新企业会计准则,从差异的产生、递延所得税项目和递延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及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值等方面对所得税进行了阐述,较全面地介绍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会计的处理.  相似文献   

11.
新所得税会计准则要求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根据资产负债观正确计算所得税费用、准确把握计税基础及暂时性差异等全新概念的内涵并注意特殊问题的处理,对正确理解所得税会计准则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按照我国会计准则的规定,每一个会计期间的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由两部分组成,即当期所得税费用和递延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主要是企业按照税法的规定计算的,而递延所得税费用则主要是会计的核算,由于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和账面价值之间的差异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或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从而可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相似文献   

13.
张峻 《商业会计》2007,(2):34-35
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费用除了可根据在当期确认的应交(或可抵减)所得税加或减在当期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或资产来确定(若本期和递延的所得税是由在相同或另一个不同的期间直接在所有者权益中确认的交易或事项产生,或由购买式企业合并产生,则计入资本公积而不计入所得税费用)之外,还可从会计利润(指税前会计利润,下同)的角度来确定。本文将在系统分析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费用与会计利润之间关系的基础上,阐明实际所得税税率与名义税率的关系。明确这些关系,不仅有利于按照新所得税准则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所得税费用与会计利润的关系,而且有助于分析和评价企业的实际所得税税负。  相似文献   

14.
新准则下,所得税的核算由旧制度下的利润表债务法或应付税款法改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所得税费用确认和计量的原则、方法也有较大变更。本文以新准则的规范为依据,结合所得税会计的一般原则,介绍新准则下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相似文献   

15.
新所得税会计准则要求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根据资产负债观正确计算所得税费用、准确把握计税基础及暂时性差异等全新概念的内涵并注意特殊问题的处理,对正确理解所得税会计准则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所得税会计关系着国家税款征收和企业收益分配。它主要是针对会计与税收处理规定的不同造成的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的差异。如何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以及如何确定利润表中应予确认的所得税费用是本文论述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合并财务报表中涉税项目的会计处理进行了分析,包括合并抵销的资产负债项目、含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的资产负债项目和抵销了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项目,力求更为准确、完整地计量、确认和反映合并财务报表中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及所得税费用。  相似文献   

18.
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费用除了可根据在当期确认的应交(或可抵减)所得税加或减在当期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或资产来确定(若本期和递延的所得税是由在相同或另一个不同的期间直接在所有者权益中确认的交易或事项产生,或由购买式企业合并产生,则计入资本公积而不计入所得税费用)之外,还可从会计利润(指税前会计利润,下同)的角度来确定。本文将在系统分析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费用与会计利润之间关系的基础上,阐明实际所得税税率与名义税率的关系。明确  相似文献   

19.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及其折旧与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无论采取那种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 ,均不影响当期应交的所得税。但采用不同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对当期的所得费用会产生影响。按照税法规定 ,企业只有用综合措施遏制实际发生损失时 ,才能做出正确的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20.
所得税会计关系着国家税款征收和企业收益分配。它主要是针对会计与税收处理规定的不同造成的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的差异。如何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以及如何确定利润表中应予确认的所得税费用是本文论述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