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消费需求不足已成为现阶段制约我国内需扩大和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在"十二五"期间,"扩大消费是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在技术进步与发展模式在短期内难以改变与调整的情况下,扩大消费必将增加资源消耗数量和强化资源消耗程度,形成与资源节约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正确处理资源节约与扩大消费、生产消费与资源利用、消费者自由权益与社会义务之间的关系,从消费者、企业和政府等层面构建生态文明消费模式,有利于协调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有利于促进资源利用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有利于实现消费与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公共产品消费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产品的生产与消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公共产品消费状况影响个人消费品需求的增长,从而影响消费增长,进而影响内需和国民经济的增长.目前我国公共产品消费仍存在诸多局限性,完善和发展公共产品消费将成为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3.
扩大农村消费需求是当前消费主导发展模式的重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面对当前美国次贷危机席卷全球、国内经济增速趋缓与通胀压力加剧的严峻局势,我国经济应走以消费为主导的发展之路,其重点则是扩大农村消费需求.为此,应采取增加农民收入、加大农村公共产品投入、建立新型农村流通业态和经营模式、引导农民更新消费观念、建立和完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等措施,扩大农村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4.
投资和消费是宏观经济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之间合理的比例关系是一个经济体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但宏观消费中内需不足,经济发展对外需的依赖程度较高.我国的内需状况到底如何,经济发展对外需又存在多大程度的依赖,是我们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消费既是生产的目的,也是生产的动力。然而,在短缺经济时代,由于商品匮乏和传统观念的影响,我们常常把主要精力集中在生产和建设上,宏观调控的重点是控制需求,消费政策亦是限制性的。现在随着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已逐步由供给方面转移到需求方面。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宏观调控要从控制需求转向扩大需求,而且在具体经济工作中也要改变忽视消费的倾向,实现消费政策体系和方向上的重大调整.切实重视、推动消费需求不断增长。  相似文献   

6.
叶芸 《企业家天地》2007,(10):47-48
位置消费与绿色消费是一对矛盾,二者相结合既能满足位置消费的心理需要,又能拉动绿色经济发展,保持可持续消费,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7.
消费面面观     
《全国商情》2012,(9):42
生态消费:生态消费是一种既符合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且又符合生态保护的发展水平,既能满足人的消费需求而又不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绿色化的或生态化的消费模式,是一种符合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消费行为。具有适度性、持续性、全面性、精神消费第一性等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实现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社会经济活动得以持续进行的两个重要方面:生产和消费,它们既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消费在很大程度上对生产方式起着决定性作用。只有改变不合理的消费模式,实现绿色消费,才能引导生产方式实现良性变革,并最终实现环境友好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贫困地区农村公共产品的消费阻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贫困地区的公共产品需求和供给有很大的共性(收敛性).贫困地区的农民不是一般研究意义上的理性农民.在公共产品的消费中,消费阻力同样存在.贫困地区的农民对公共产品的消费阻力有一些共性.本文在介绍贫困地区和贫困地区农民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贫困地区农民对农村公共产品消费阻力以及其表现,然后提出正确引导、消除贫困地区农民对农村公共产品消费阻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刺激消费需求对确保经济增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消费需求不足已严重制约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最终消费时经济持续增长起着决定性作用。政府应通过增加公共消费、完善收入分配体制和社会保障制度、优化支出结构、完善税收政策、促进新农村建设、促进消费热点转换、积极发展消费信贷等手段刺激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优化消费环境提高消费质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能否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否在2020年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进而在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如何解决环境问题是关键。环境包括消费环境,消费环境更是广大消费者直接关心的问题。本文在揭示和分析了当前消费环境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后,提出了优化消费环境、提高消费质量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生产消费文化与媒体消费文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现代社会,消费化日益成为社会构筑和改变生活方式的重要工具。社会借助消费化影响生活方式的两条基本途径是生产消费化和媒体消费化。前以产品为载体,是通过物的形态表现出来的生活方式,具有日常生活化的特征;后则以大众媒体为载体,是用符号调制传递的生活方式,具有意识形态化的特征。两在对生活方式作用的机制、方式和途径等方面均表现出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13.
绿色消费概念的确切表述应为可持续消费、和谐消费。绿色消费实际上是一种综合考虑环境影响、资源效率、消费者权利的消费模式,其根本目的是实现经济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符合科学发展观。推行绿色消费,必须建立新的消费观念,提升全体国民的现代生态意识,普及和提高人们的绿色消费知识,对全民进行绿色消费教育,加强对绿色产品的研究开发,完善环境经济政策,严格执行绿色核算体系。  相似文献   

14.
新常态下消费驱动需要驱动消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驱动意味着在经济的需求动力结构中消费应获得更长足的发展,以培育起国内市场为主导的经济发展内生能力,经济"新常态"应培育起内需(消费)驱动型经济。新常态下消费需求虽已抬头,但消费驱动型经济发展模式的形成仍然面临系列障碍:非均衡的发展战略、停滞的收入分配改革、不健全的社保体系和发展滞后的消费金融等。新常态下应贯彻均衡协调发展战略、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大力发展消费金融等,化解消费驱动发展模式形成的系列障碍,创新驱动消费,从而推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5.
从西方消费函数理论看我国的消费需求低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绝对收入假定”、“相对收入假定”、“持久收入假定”、“生命周期假定”、“消费决策影响收入假定”等,是以凯恩斯为首的当代西方消费函数理论的主要内容,它们从各个不同的角度研究了消费变动的各个影响变量,特别是研究了收入变量对消费变动的影响。我国目前的消费需求不足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现期收入在减少、由过去收入和别人收入所带来的“棘轮作用”和“示范效应”弱化、未来收入在减少、未来支出在增加等。走出消费需求低迷,需要从制定收入增长政策、调整收入分配政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消费信贷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低碳消费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低碳消费是我国履行国际节能减排义务的有效途径,有助于我国经济的新发展。我国居民消费过程中追求高能耗高排放现象突出、低碳消费意识淡薄,其主要原因是居民消费结构不舍理、相关制度不够完善等。应通过合理调整居民消费结构、完善低碳消费的相关制度、扩大对低碳消费的资金支持等措施促进我国居民的低碳消费。  相似文献   

17.
消费非饱和性与生产过剩的矛盾冲突是一种理论幻觉.这种幻觉源于对狭义消费与广义消费两种不同概念的混用.狭义的消费概念包含效用性和消耗性两个基本内涵.广义消费保留狭义消费的效用性规定,而放弃其消耗性规定,将意愿储蓄纳入消费范畴之中.在储蓄性消费中,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可以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分离开来.因此,储蓄性消费有两种独立的形态:一种是实物型储蓄性消费,它与消耗型消费一起构成实物型消费,具有可饱和性;另一种是价值型储蓄性消费,具有非饱和性.生产过剩是相对于实物型消费而言的,非饱和性则是相对于价值型消费或者总消费而言的,二者是可以并存的.一部分家庭对价值型储蓄性消费的追求导致另一部分家庭不得不进行非意愿的实物性储蓄.  相似文献   

18.
论绿色消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消费的重大意义在于要培育绿色消费,促进可持续发展,提高消费质量,建立文明生活方式。要发展绿色消费。建议制订以下对策:培育良好的消费环境,发展环保产业,构建经色产品流通体系,完善绿色标志和加强消费教育。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学术界和政府部门对循环消费的认识和研究仅仅处于起步阶段,诸多层面的问题正在探索之中.因此,研究和探讨循环消费的内涵、原则、特点及其发展对策,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及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广州部分高校大学生的经济能力、体育意识与体育消费的价值取向、行为特征,以及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因素等问题作了实质性的调查、分析和研究,以期为建立切合实际的高校体育消费市场,促进当代大学生合理、健康的体育消费,推动高校体育的有序、持续地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