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孔丽 《华商》2008,(8):24-24
控股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行为在我国证券市场上已屡见不鲜,造成了一些上市公司无法正常经营,甚至使上市公司沦为空壳。本文结合具体案例,对民营企业"掏空"国有上市公司的行为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马建威  李薇益  黄文 《商业会计》2023,(3):47-51+63
文章以我国2015—2021年在A股上市的公司作为样本,通过实证方法就公司绩效对控股股东资金占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绩效发展水平不同,控股股东对公司资金的侵占程度也存在着较大差异。如果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较为良好,控股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数量也就越多,上市公司会出现“掏空”现象;如果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较为一般,控股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数量也就越少,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会更支持公司发展;如果上市公司经营业绩非常差时,控股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数量也就越多,使得上市公司出现掏空问题;上市公司为满足配股再融资所要求的条件,控股股东会降低侵占上市公司资金的水平,以便于对公司发展给予支持。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2002~2007年民营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研究了市场化进程、超额控制和"掏空"的关系并得出以下结论:终极控股股东超额控制程度与控股股东"掏空"行为显著正相关;市场化进程显著影响终极控股股东"掏空"行为;在不同的市场化进程水平上,因"掏空"成本的差异,超额控制对"掏空"的影响也会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民营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在取得上市公司控制权之后,采用各种资本运作的方法掠夺和掏空上市公司的案例可谓屡见不鲜。民营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通过上市公司不公平关联交易、违规担保等手段侵害外部投资者利益的第二类代理问题已经非常严重。并且上述的控股方式为控股股东这种行为提供了便利。本文分析说明了民营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可能对企业价值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我国A股市场2007-2012年1386个公司为样本,研究不同特征最终控股股东行为对上市公司盈余平滑程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与上市公司的盈余平滑程度显著正相关;相对于非国家最终控制的上市公司,国家最终控制的上市公司有较低的财务报告盈余平滑程度;最终控股股东的控制权比率与盈余平滑程度呈现U型关系;财务报告的盈余平滑程度与其他股东的制衡能力负相关.本文首次验证了控股股东行为对财务报告盈余平滑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掏空"(Tunneling)是Johnson等(2000)首次提出的概念,其含义是指能够控制公司的股东为了自身利益将公司的财产和利润转移出去的行为。我国也出台了相应法律抑制控股股东掏空,保护中小股东利益,但掏空行为在我国上市公司中依然猖獗,本文将结合我国上市公司内外部治理现状,并与西方国家进行对比分析,从内部治理、法律原则、监管现状、制度环境等方面分析控股股东掏空行为的原因,并结合实际提出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7.
2018年上市公司中南文化公告披露公司未履行内部审批决策程序开具商业承兑汇票、对外担保、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资金占用等事项,揭开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掏空的冰山一角。以ST中南为例,分析控股股东掏空的行为,研究在掏空意图下控股股东如何利用股权质押降低掏空成本以及掏空的经济后果,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评估增值率和评估方法的选择作为掏空或支持行为的观测变量,实证检验了2001-2010年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过程中控股股东与地方政府的掏空或支持行为,并考察了不同盈亏状况下所存在的行为差异。研究发现,关联并购交易和同属并购交易中存在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和地方政府的支持行为;盈利企业的控股股东将通过操纵资产的评估增值率来实现其对上市公司的掏空,并试图通过选择评估方法来掩盖其行为,而亏损公司所属地方政府则可能通过干预同属公司间并购交易的资产评估实现对上市公司的支持。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评估增值率和评估方法的选择作为掏空或支持行为的观测变量,实证检验了2001-2010年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过程中控股股东与地方政府的掏空或支持行为,并考察了不同盈亏状况下所存在的行为差异。研究发现,关联并购交易和同属并购交易中存在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和地方政府的支持行为;盈利企业的控股股东将通过操纵资产的评估增值率来实现其对上市公司的掏空,并试图通过选择评估方法来掩盖其行为,而亏损公司所属地方政府则可能通过干预同属公司问并购交易的资产评估实现对上市公司的支持。  相似文献   

10.
余栋  张天  梁栋 《北方经贸》2023,(1):92-97
纾困基金是我国证券市场在特定环境下的特殊产物,主要是为了民营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补充资金、降低负债,缓解因股权质押风险而产生的流动性压力。本研究分析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获取纾困基金支持的影响因素及其纾困效应,为后期纾困基金效能最大化提供经验参考。研究发现:第一大股东质押比例、董事会规模、公司规模、公司上市年限均对获得纾困基金支持具有显著影响;在事件窗口内,发布公告获得纾困基金支持的上市公司其平均累计超额收益率均大于0,证券市场给予该类上市公司股价以正向反馈。  相似文献   

11.
王庆 《商业会计》2012,(10):97-98
股票作为股东权利的载体,其价值依赖于投资者受保护的情况。本文对刑法修正案对上市公司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在加大对控股股东掏空行为的处罚力度后,会计师事务所对资金占用比例高的上市公司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的概率显著下降,但资金占用比例高的上市公司却支付了更高的审计费用。本文结合2004-2009年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实证分析法探讨了存在掏空行为的上市公司是否有购买审计意见的动机。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2013-2015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季度数据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是否会影响上市公司现金持有水平,实证结果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与上市公司现金持有水平呈U型关系.当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低于临界值时,由于资金占用等原因,上市公司现金持有水平降低;当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高于临界值时,控股股东为了规避控制权转移风险,要求上市公司持有更多现金.这说明不同质押比例水平下控股股东出于不同目的对上市公司采取不同的财务政策,从而对现金持有水平产生非线性影响.上述结论在尽可能控制内生性问题后依然成立.在进一步的分析中,本文还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与上市公司现金持有水平呈U型的关系只在非国有企业中存在,上市公司现金持有水平的降低是股权质押的控股股东“掏空”所致的,增加的现金持有是来自公司资本性支出的降低和现金分红的减少,持有更多的现金能显著降低股价触及平仓线的可能性,股权质押的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现金持有水平的干预损害了公司价值.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私有收益规模的测度,并对影响控股股东私有收益的因素进行多变量线性回归分析发现,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平均私有收益水平为26.89%,其控制权私有收益的规模较大,明显地高于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实证研究表明,股权转让比例对控股股东私有收益有正向影响,而公司规模和公司财务状况对控股股东私有收益有不同程度的负向影响,资产负债率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李淑铮 《商业会计》2023,(16):63-70
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股权高度集中等问题,控股股东掌握着企业重大经营决策权。控股股东进行股权质押这一行为,其背后动机的不同对企业费用粘性产生的影响也会存在差异。文章以2010—2020年我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费用粘性的关系,以及在不同质押资金投向下两者关系的差异性。研究发现,控股股东的股权质押比例与企业费用粘性呈线性负相关,说明控股股东在股权质押后产生的市值管理动机要大于其掏空动机。且这一关系在控股股东将质押资金投向被质押企业时更加明显。文章的研究从控股股东行为的视角解释了企业的成本费用管理,对完善公司治理机制以及监管部门制定相关政策都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舍得酒业为例,分析了其控股股东天洋控股集团及其关联方通过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投资成立商业保险公司为已所用等较为隐蔽的手段侵占上市公司资产.从中发现控股股东资金匮乏,股权过度集中、内部控制形同虚设是导致上市公司被掏空的主要原因.最后分析了掏空行为给上市公司带来的严重后果、并从股权结构、董事会制度、内部控制、惩罚力度等...  相似文献   

16.
上市公司存在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市公司的质量是证券市场的根本 ,是证券市场稳定发展的基石。目前 ,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着虚假包装上市、控股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随意圈钱、虚报利润、信息披露不及时、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等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应制定相应的对策 ,以使我国证券市场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股权质押"爆雷"的事件时有发生,当然这也侧面说明了股权质押逐渐成为了控股股东偏爱的一种手段。虽说股权质押本身并不一定会给企业带来不利影响,但如果控股股东在股权质押下进而实施掏空行为则会严重损害公司及中小股东利益。进行了股权质押后,控股股东面临着偿债压力和企业控制权丢失的风险,可能会出现以权谋私来缓解自身压力、保住自己控制权的行为。控股股东股权质押造成了量化的控制权和量化的现金流权的偏离,降低了掏空成本、转移了风险,这一行为带来了控股股东侵占其他股东与债权人利益的动机,引发了"掏空"问题。本文以ST飞马为研究对象,对其股权质押和掏空行为深入探究,探究股权质押对掏空行为的影响机理,并基于我国当前股权质押的监管现状给出相应的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张雪昆 《商场现代化》2006,(20):313-314
自然人控股的上市公司由于其市场化的灵活的经营机制和强烈的利润最大化动机,在我国证券政策和证券法律都有待完善的大背景下,使其比国家控股的上市公司更有可能大钻政策和法律的空子,甚至为利润最大化不惜违反法律,从而破坏我国证券市场的公平竞争机制,损害国家和中小投资者利益。本文从三个方面谈这个问题:1.我国证券市场上非流通股股东对于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剥夺不应该继续下去。2.自然人控股的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导致的问题。3.自然人控股的上市公司的私有非流通股问题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通过各种"掏空行为"对中小股东的利益进行侵占的现象十分普遍,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公司治理研究的核心。文章主要是通过构建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来分析控股股东在实施利益侵占行为时会面临来自与其利益不一致的组织或个人的博弈行为,在此基础上探讨对控股股东的制衡机制,提出对控股股东利益侵占行为的治理举措。  相似文献   

20.
张婷婷  吴霞 《商》2014,(2):51-51
关联交易因其本身的复杂性和隐蔽性,容易成为上市公司操纵盈余、转移利益的工具,给投资者造成直接的财富损失。由于我国的市场体制尚不完善,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内外监管力度不够,大股东通过关联交易大肆掏空上市公司的案例时有发生,这不仅影响了上市公司的正常经营,侵害了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还扰乱了证券市场秩序,破坏市场对资源的合理配置,降低经济效率。本文主要以规范研究的方法,对大股东以非公允关联交易掏空上市公司的行为进行了研究,探讨掏空型关联交易的常用手段,最终得出完善上市公司治理机制、加强法律监管,以规范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具体措施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