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把加强桑蚕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放在首要的战略位置,采取切实可行措施,大力培养桑蚕技术人才,促进了桑蚕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使桑蚕产业一跃成为了全县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支柱产业。2006年,全县桑园面积达到10.86万亩,桑蚕生产涉及12个乡镇、118个行政村、51540多农户,发放蚕种32.5万张,鲜茧产量22.75万担,产值达3.07亿元,  相似文献   

2.
贾朝强 《广西经济》2005,(10):40-41
象州县是国家桑蚕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和自治区基地县,到2004年底,全县有桑10.2万亩,投产面积8万亩,同比增长12.6%;鲜茧总产量14.5万担,增长34.3%,总产值11600万元,增长87.6%;养蚕收入超万元的农户3166户,种桑养蚕一项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97元。2004年10月,象州县以93.5分的高分通过国家桑蚕农业标准化示范县验收,标志该县桑蚕产业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到2005年5月上旬,象州县完成了今年新增2万亩桑园的任务,全县有桑12万亩。上半年,象州县收购鲜茧1.06万担,同比增长81%,平均收购价格950元/担,每担比去年同期高出105元,实现了桑蚕生产的良好开局。  相似文献   

3.
百业致富     
百业致富缙云县依靠"三种两养"致富浙江省缙云县从1990年开始,针对本县县体实际,确定了以种桑养蚕、种草养鹅、种香菇为启动产业的""三种两养"农业综合开发项目。1993年,全县蚕茧产量达1793吨,产值2152.9万元;发展袋料香菇4500万袋,产值...  相似文献   

4.
种桑养蚕是宜州市近年来发展最为迅猛的一大支柱产业,目前桑园面积达21万亩,已成为全国第一大桑蚕生产基地县.也是宜州市继糖业之后的又一财政增长来源.并成为广大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蚕茧丝绸是四川省的一大优势产业。1989年,全省蚕茧产量达252.6万担,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3。全省养蚕县达170余个,产茧万担以上县有56个,农民养蚕收入11亿元,丝绸工业总产值突破10亿元,出口创汇3亿美元,占全省出口创汇的1/3。  相似文献   

6.
宜州讯今年上半年,宜州遭受严重冰冻、洪涝灾害,但该奋力开展桑园护理生产自救,蚕茧仍获丰收。目前该市桑园积达26.4万亩,养蚕达9.1万户,占农村总户数的90%。上半年养蚕84.5万张,鲜茧产量2.4万吨,  相似文献   

7.
谢志刚 《广西经济》2009,(11):30-32
一、抓住“东桑西移”机遇,河池蚕丝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河池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种桑养蚕的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具有“桑树生长期长、蚕造多、供茧早两个来月、休市晚两个来月”的独特优势,使河池成为最适合桑蚕生产的区域之一。近年来,河池市抓住同家实施“东桑西移”战略机遇,把桑蚕产业作为全市重要支柱产业,通过立足市场、政府引导、政策推动、企业联动、蚕农主动、科技带动等综合措施,实现了蚕丝产业良性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南通是农业部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试点市之一。截止2006年底,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411个,人社农户达15.9万户,实现营业收入达31.69亿元;每个合作社平均387户,实现营业收入771.05万元。加上农民专业协会,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已达712个,入社入会农户达27.8万户,占农户总数的15.2%;带动农户47.4万户,占农户总数的25.9%。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有以下基本特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1、蚕茧价格对蚕桑产业发展的影响 因市场价格的不稳定性,蚕茧价格偶有上升和下跌属正常现象,但蚕农对种桑养蚕的经济效益期望值过高,如遇蚕茧价格下跌,会对蚕农的养蚕积极性有所挫伤,甚至还会造成桑农毁桑的严重现象。但若蚕茧价格回升,却又为无法及时恢复桑园而后悔不已,这样,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云南蚕桑产业在政府的强力推进和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取得较快发展,基地建设形成了一定规模,2012年全省统计桑园面积135万亩,养蚕120万张,产鲜茧4.3万吨,产生丝约3060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龙居镇以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为契机,以东营区十万亩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为载体,着眼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不断培植壮大桑蚕、速生林等优势产业,扭住发展不放松,实现了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目前,全镇桑园已发展到2.3万亩,鲜茧产量占全市的70%以上,成为全市最大的桑蚕生产基地;高标准优质速生林面积2.2万亩,是全市速生林基地建设的精品工程、样板工程;  相似文献   

12.
昭平讯 今年以来,昭平县牢固树立“农业稳县”的发展理念。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壮大“特”字号农业产业。该县实行“公司+基地+农户”订单式生产经营模式,采取公司扶持补贴一点,农户自筹一点的举措,实行每公斤鲜茧16元的最低保护价。该县农业部门全力推行科技“联姻”,为广大蚕农提供“科技盛宴”;基层农技人员主动联系村、组养蚕大户结对子,指导广大蚕农科学种养,促进桑蚕产业增效,蚕农增收。该县推出了小蚕共育养殖模式,切实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祥云县抓住国家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东桑西移”的发展机遇,重点培植和扶持加快蚕桑产业发展,为农业增收和农民增收开辟了新径。祥云县也因养蚕数量、蚕茧产量、农民销售蚕茧收入居全省第二位、全州第一位,被列为全省10个蚕桑核心基地县之一。  相似文献   

14.
粤北老区始兴县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把种桑养蚕作为农村一项主导产业来抓,切实做好产业的引导、协调、服务工作,为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经过10年的努力,桑田面积由2000亩发展到现在的25000亩,年产茧约60000担,2006年全县蚕农养蚕收入8000万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7.69%。[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养蚕收入高低主要取决于单产、质量和蚕茧价格,要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必须认真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16.
李含琳 《发展》2012,(3):74-75
甘肃省是我国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的重点省份之一,从2000年实行退耕政策以来到目前,全省退耕面积达数千万亩。其中,退耕还林2007年达到2423.3万亩。在国家的粮食补助和现金补贴的政策支持下,比较顺利地完成了国家的退耕任务。与此同时,我省根据省情,采取了多种形式的退耕后续产业发展方式,使得退耕农户能够基本上做到“退得下、稳的住,增收快”的目标。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在退耕还林还草方面,仍然存在许多战略和政策上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发展中解决。  相似文献   

17.
金刚台乡地处大别山主峰,金刚台北麓,商城县城东南,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乡。境内山峰连绵,沟壑纵横,总面积98.6平方千米,山地面积4770公顷,耕地面积1200公顷,水域面积1730公顷,辖13个行政村,人口2.73万。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2.0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7886万元、第二产业7320万元、第三产业5656万元,盛产无公害水稻、小麦、油茶。支柱产业有旅游业、小杂果、茶叶、板栗、桑蚕。粮食产量1.16万吨、油料产量0.14万吨、茶叶产量110吨、板栗产量900吨、蚕茧产量140吨。人均收入3537元。  相似文献   

18.
湖南省汉寿县罐头咀镇是产棉大镇.去年种植规模达1.2万多亩,仅洛水口村就有1000多亩。为了解决棉花加工、销售问题,2002年,袁德山和9个志同道合的人筹集资金80多万元,注册成立了金农棉业有限责任公司,并建立了一个籽棉年加工能力达3万担的锯齿棉加工厂.采用“公司 基地 农户”的经营模式.自垫资金购进价值1万元的优质棉种发给农户种植,先后在和平、新建、双庆等棉花生产区建棉花生产基地4个,基地面积达5000多亩,并实行订单收购.与基地农户签订回购合同,建立松散型利益共同体。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云南紧抓“东桑西移”机遇,积极加大财政投入,建立优质蚕桑生产基地,促进农民增收。云南省蚕桑产业发展迅猛,桑园面积达161万亩,成为我国第三大桑蚕基地。  相似文献   

20.
李恂 《中国经贸》2008,(5):89-89
云南是世界公认的茶树原产地和天然基因库,发展茶叶产业的潜力和优势得天独厚。驰名中外的普洱茶、滇红茶、沱茶就诞生在云南。去年,全省茶叶种植面积突破421.4万亩;总产量达17.2万吨,其中,普洱茶产量9.9万吨,种植面积和产量跃居全国第一。茶叶综合产值达201亿元,其中,农业产值65.4亿元。全省600万茶农来自茶叶的经济收入人均达1090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