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非洲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优势独一无二,这吸引了大量的海外投资者。中国企业在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过程中,也纷纷把投资方向瞄准了非洲。随着中非关系的日益深化,将来还会有更多的中国企业蹯入非洲的国土。文章就中国企业在非洲矿产业的投资方式、风险分析及应对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为促进中国企业更好地投资非洲,深入实施中国企业的“走出去”战略,我国政府应该为企业提供全面充分的信息服务,为我国矿企业海外资源的投资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企业已拥有了到国外发展的优势奈件。因此,研究中国企业对非洲的直接投资,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和利用国外资源,增强中国经济发展的后劲与动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别从投资的总量、分布结构、方式和主体四个方面,分析中国企业对非洲直接投资的发展状况,揭示出投资发展的动因,并进一步指出了中国企业对非洲直接投资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非洲国家存在巨大的市场潜力,是投资者投资的热土,已成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重点地区之一。分析了中国企业投资非洲机遇与优势,进而分析了中国企业投资非洲的应该重点选择哪些行业,同时提出了中国企业投资非洲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非洲的石油储量巨大,被称为“第二个海湾地区”。近年来,非洲石油工业发展迅速,成为全球石油勘探活动最活跃的一个新区。中国与非洲国家的石油合作已有近十年历史,因此研究我国石油企业在非洲投资的区位选择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影响我国石油企业投资非洲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并对非洲主要产油国的区位环境进行评估,在此基本上提出优化石油企业投资非洲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对外经贸财会》2006,(12):40-40
随着中非合作论坛的召开,非洲正在日益成为中国对外经贸合作的“热门”,众多中国企业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希望能够投资非洲。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底我国对非洲投资累计达62.7亿美元,目前这一数字正处在加速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艾华 《大经贸》2007,(5):82-84
“非洲商机”伴随着非洲热潮的涌动而不断升温,为了给更多已经挤身或准备投资非洲的中国企业一点参考和借鉴,大经贸一线记者深入非洲进行现场考察与采访,为我们传来了颇具价值的一手稿件。  相似文献   

7.
《销售与管理》2006,(12):56-57
当前.热衷于谈论非洲的国人越来越多,一部分企业更是将投资非洲列为议事日程,或者已经制定投资非洲的计划并正在积极筹备实施。这自然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和扩大中非双边贸易的发展和加强中非经贸友好往来。毫无疑问,非洲市场将成为中国企业开辟国际市场的首选。有专家预测,未来五到八年将是中国企业进入非洲市场的高潮时期。 非洲是目前世界上最贫困的大陆.也是极具发展潜力的地方。非洲有53个国家,7亿人口,每年贸易额2500亿美元。非洲因为工业落后。大部分商品依靠进口.因此,非洲市场需求旺盛,商品奇缺,时中国企业来说,未来的非洲将是一个多层次且潜力巨大的海外淘金市场。  相似文献   

8.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中非之间的合作交流日益紧密。基于“一带一路”背景,本文研究发现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与农产品出口三元边际的关系如下: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对扩展边际并不显著,即中国出口非洲商品种类并没有显著作用;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与中国出口非洲农产品价格边际具有负相关关系,即中国对非直接投资越多,出口非洲农产品价格越低;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与中国出口非洲数量边际具有正相关关系,即中国对非直接投资越多,出口规模越大;但是“一带一路”对两者之间的调节作用并不显著,本研究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从产业结构角度浅析中国企业在非洲的投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艳茹 《商场现代化》2007,(13):304-305
作为新兴市场,非洲蕴涵着大量的商机,伴随着“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国企业也加快了投资非洲的脚步。本文主要从产业结构角度出发,分析了目前中国企业在非洲的投资状况及投资面临的难点,并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企业对非洲直接投资的内外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萍 《商场现代化》2007,(30):183-184
回首过去,中国企业早已有先锋者走进非洲这片热土,展望未来,中国企业继续扩大对非洲进行直接投资的内外部条件日趋成熟。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谁抢占了世界市场,谁就抢占了发展的先机,中国企业走进非洲,加强对非洲直接投资,势在必行。本文从哲学的角度,结合经济理论与中非经济发展现实,从内因与外因两个方面分析中国企业对非洲直接投资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在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之后,中国更加重视对非洲市场的开拓,对非洲市场的开拓直接带动了我国企业对非投资的发展。从中国企业对非投资的特点来看,主要表现为投资主体不断扩展,投资方式多样化,投资领域多元化,投资地域不断扩展,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由于企业对非投资的不断发展,中国企业投资项目成本管理问题突出。本文主要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应对非洲投资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中国对非洲出口持续增加,贸易结构不断优化,但相关产业对非直接投资并无起色,特别是中国对非洲FDI大多流向了资源性行业.基于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文章认为非洲区位因素不利于中国非资源性行业进行FDI,区位因素并非非资源性行业FDI的关键决定因素,中国企业可以选择其他地区进行投资.但区位因素是资源性行业的关键决定因素,这导致中国企业对非洲资源性行业投资数量增加,本文指出实现对非贸易投资可持续发展,中国应优化贸易投资结构,扩大贸易投资领域.  相似文献   

13.
当前非洲国家普遍谋求推进工业化,特别是希望引进制造业领域的直接投资,以提升自身工业生产水平,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我国对非洲制造业的投资在过去十多年获得快速增长,但同时也存在明显的"分散、无序"问题。基于非洲制造业现状及中国企业对非洲制造业投资实践,本文提出"进口替代"型和"出口导向"型两种适用于对非洲制造业投资的路径,认为应当加强中国企业对非洲投资总体规划,结合非洲各国具体国情,加大宏观指导和政策支持力度,引导我国企业采取合适的投资路径,提升对非洲制造业投资的质量与成效。  相似文献   

14.
廖柔玲 《对外经贸》2021,(12):12-15
通过分析中国民营企业在非洲市场的投资发展现状,选取瑞贝卡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在非洲市场投资的案例,结合瑞贝卡发布的年报数据和相关文献资料,通过分析在非洲投资的潜在收益和营销成本、产品成本和渠道成本等,解析现阶段我国发制品行业投资非洲市场的动因,归纳总结非洲发制品经营环境,提出对中国民营企业进入非洲市场的策略建议:进行本土化,迎合当地需求,重视网络营销渠道等。  相似文献   

15.
在研究哪些变量决定中国在非洲的直接投资中,我们发现经济体的大小、宏观经济的稳定性与中国在非洲直接投资正相关。制度因素,例如法律,则显著性较低。现今,石油是决定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的重要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6.
文章运用工具变量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在控制投资与出口之间的内生性后,考察中国在非投资存量对中国对非出口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在非投资存量对中非出口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作者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对16家中资企业在南非投资的出口效应的调研也证实了计量分析结论。继续扩大和深化对非投资,不仅能带动更多的中国企业"走进"非洲,也能将更多物美价廉的中国产品销往非洲,有助于一些非洲国家控制和缓解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17.
非洲是中国对外合作的重要区域,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为促进非洲的经济增长和工业化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据初步统计,“中国企业在非洲已建成和在建的项目,将帮助非洲新增约3万公里的公路里程、8500万吨/年的港口吞吐能力、超过900万吨/日的清洁用水处理能力、近2万兆瓦的发电能力和3万多公里的输变电线路,为非洲国家创造近90万个就业岗位”1。2018年,中国对非洲投资流量53.9亿美元,同比增长31.5%,占对外投资总流量的3.8%;截至2018年底,中国企业对非洲投资存量461亿美元,在非洲设立境外企业超过3600家,境外业务覆盖了非洲的52个国家和地区,覆盖率达到了86.7%。对已经投资和有意愿投资中部非洲的中国企业来说,了解中非各国的税制及引进外资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而进行税务筹划,降低境外税负,防范税务风险,是非常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理论上回顾了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以非洲33个国家为样本,运用2002~2006年的数据,建立了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与贸易之间关系的面板数据(Panel Data)模型,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对非洲国家直接投资与贸易存在着互补效应;我国对非洲直接投资尚处于起步阶段,进一步拓展非洲市场有利于创造中非合作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19.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与非洲经贸合作日益紧密,中国企业对非洲的投资取得了双赢的结果,但也面临新的挑战和问题。本文对中国对非直接投资的现状、动因做了系统梳理,并针对中国新时期对非直接投资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从政府和企业角度给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进入2005年以来,中美、中欧的双边贸易摩擦日益加剧。在受阻欧美市场之后,我国许多企业开始把目光投向非洲。本文从中国企业对非洲直接投资的现实意义出发,运用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对我国企业实施投资非洲的战略从区位因素的角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