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具有单中心城市牦最的北京市.土地价格空间分布特征,从理论上分析单中心城市土地价格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提出相应假设,构建土地价格的Hedonic模型,利用北京2005—2013年住宅和办公用地微观交易价格数据进行假设的实证检验。结果显示:(1)北京住宅和办公用地的区位属性、物理属性和邻里属性对其价格有显著决定作用,且该决定作用随土地市场的成熟而逐渐增强;(2)北京住宅和办公用地价格与该区位到城市中心的距离负相关,而随时间推移,两类土地价格从城市中心向外的降低速度逐渐变快。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通过研究,在了解土地价格是怎么形成和工商住用地价格差异形成原因后,探索土地价格日后将如何发展,如何将两地的价格差异缩小。研究内容:了解完土地价格形成和影响因素后,再从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失衡、对应空间区位不同、制定各种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出让做法差异、根据不同产业的性质五个方面对工业用地价格低于商住用地价格进行研究。研究方法:运用了文献综述和归纳总结法。本文查阅了相关国内文献,对需研究的各方面进行了解,再通过获取数据进行归纳、统计分析等得出结论。研究结论:基于学者们的研究,明确了工业用地价格低于商住用地价格的原因,土地价格的影响因素也是从土地利用结构、空间区位、政府优惠政策、招商引资行为、出让做法、产业性质的不同,导致价格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城市空间结构理论——单中心城市静态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首先介绍了在西方城市经济理论中被广泛接受的单中心城市空间结构静态模型。然后,利用比较静态分析方法(comparativestaticanalysis),分析区位、居民收入及交通费用(区位,居民收入及交通费用为模型的外生变量(exogenousvariable))对价格和房屋消费量(价格和房屋消费量为模型的内生变量(endogenousvariable))的影响。最后,理论模型通过引进一般住房生产函数,推导出土地价格及资本密度(即建筑高度)的空间变化规律。通过对城市经济模型进一步分析(对极值条件或解的微分解析分析)得出地价(地租),资本密度(或称容积率),人口密度的空间分布规律,这些规律对城市规划,城市政策,引进市场原则和价格机制来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都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个单中心城市内部企业与居民的区位决定城市的空间结构与体积,而企业与居民的区位因与CBD地区不同距离时土地与房价呈现有规律的变化而形成围绕CBD的圆环状分布。由此可知,研究一个大都市的房价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和城市的增长具有密切的联系;加之近年来中国城市出现房产价值与价格严重背离现象,城市房价成为关系社会稳定的大问题。因此,本文以广州市为例,运用调查和统计年鉴数据以及据此整理的大量图表,根据城市房地产经济学理论和城市房价在短期内需求和供给弹性具有刚性的特点,对广州市房价的时间与空间分布特征和决定因子进行了理论上的定性分析和经验上的定量分析。其主要结论是:近十年来广州市房价具有先缓慢上升后急剧上升的时间变化趋势;广州市房价的空间分布梯度曲线由CBD向城市边缘递减且有两级拐点,其反映了城市空间结构的两条分界线。  相似文献   

5.
北京轨道交通典型站点周边的土地利用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轨道交通典型站点东直门站、回龙观站和人民大学站为对象,分析各站点周边2000m范围内以及不同环带的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率、信息熵、均衡度等指标,揭示不同站点周边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特征。位于城市中心和城市外围的轨道交通站点,其周边的土地利用既具有相似性又具有差异性。东直门站周边的土地利用强度大,复杂程度高,土地利用较为成熟;回龙观站周边土地利用率较低,以住宅用地为主,其他功能用地有待开发;人民大学站周边土地开发程度较高,但利用类型相对单一,集中于科教、商业、居住等功能。东直门站和回龙观站2000m范围内均以住宅用地为主,但两者的内外圈层界限存在差异;人民大学站与东直门站的多种功能均高度集中于0~500m的内圈层,但东直门站周边以住宅用地为主,人民大学站周边是办公用地和住宅用地共同占优势。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标:目前有关中国土地价格指数的研究没有考虑不可观测特征的影响,本文给出一种可以控制不可观测特征的土地价格指数编制方法。[HTH]研究方法:通过结合传统的特征价格模型和重复交易模型,提出固定地理单元并利用组内差分以控制地块不可观测特征,提出了一种新的土地价格指数编制方法。[HTH]研究发现:[HTF][STBZ][WTBZ]以上海为例讨论了分类土地价格指数,研究发现从2008~2015年,上海同质住宅用地价格上升了359.92%,同质工业用地和商服用地价格的涨幅分别为101%和107%。[HTH]研究创新:利用网络爬虫技术收集微观土地交易数据,为指数的编制提供了数据基础。[HTH]研究价值:该方法能够捕捉地块所在的特殊位置对于其价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新乡市普通住宅价格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利用新乡市2007—2008年普通住宅商品房的交易均价资料,借助arcgis9.2软件技术平台,采用GIS空间分析的方法对新乡市普通住宅房价空间分布进行了模拟,得到新乡市普通住宅价格的空间分布图和三维模型图,并通过计算Moran′I值对新乡住宅价格空间分布进行了自相关性分析,在此基础上揭示住宅价格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新乡市房价呈现出由中心向外递减的趋势,区域差异明显;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其中区位条件、交通可达性和城市规划指向性是影响住宅价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办公业的空间格局演变及其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北京城市写字楼2009年调研数据的空间统计,研究北京市办公业的空间格局演变及其模式.研究发现:北京市写字楼总体呈现集聚的空间分布模式,分布重心向北倾斜明显,主要分布方向为"西北-东南",空间离散程度逐渐加大,显有逐渐向近郊及远郊推进的趋势.同时,北京市写字楼的空间分布经历了分散-集中-再分散的过程,"西北-东南"向的空间格局标示着北京城市办公功能空间布局的主导方向;其演变模式先后经历了离散-极化-扩散-稳定四个发展阶段.未来一段时间内,在中心城区内部已形成的办公集聚区的空间承载量有限的情况下,办公活动将向外扩展,办公活动郊区化将对缓解中心城区高度集聚、平衡城区与郊区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和优化城市功能空间分布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利用网络爬虫技术获取成都市二手住宅交易数据,基于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研究成都市主城区2021年二手住宅价格空间关联特征与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成都市主城区二手住宅价格整体空间分异呈现明显的“核心—外围”模式,高值区集聚分布于核心增长区域内,空间非均衡性显著。(2) MGWR模型相较于传统的GWR模型结果更加可靠,这主要是因为MGWR模型能够捕捉到不同影响机制内部的尺度差异,从而避免模型中过多的噪声与误差。(3)住宅价格对区位特征较为敏感,而且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异质性,通过逐步回归法选取的所有变量中,教育设施的影响规模最低,其他具有空间异质性的影响因素依次包括:商业配套设施、地铁、休闲配套设施、住宅房龄、物业费及距城市中心距离。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中国城市土地供应结构对商品房价格的影响。通过对全国270个地级市土地出让数据的计量分析发现,中国城市土地供应存在明显的“内部失衡”和“空间错配”。在城市内部,住宅用地、新增建设用地供应比例明显偏低。在空间分布上,一、二线城市的人均用地供应明显少于中小城市,东部地区的人均土地供应与其他地区相比受到更严格的限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城市人均“招拍挂”土地、人均住宅用地和商服用地的供应量对房价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供地总量对房价影响微弱;土地供应“空间错配”主要体现在不同层级的城市之间。  相似文献   

11.
零售业作为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区位条件的要求随城市及市场发展而变化.本文以石家庄市西美花街购物中心为研究对象,在调查各零售业态空间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地租差异、业态类型、空间布局特征、空间相互关系等区位因素的影响,以得到零售业空间分布的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12.
蒋静 《上海房地》2001,(4):27-30
城市住宅空间分布是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居住观念的综合反映,在不同的经济体制和住房体制下,其特征差异明显。一般来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住宅分布主要受行政支配,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受市场机制作用很大。我国在经过长期的房改探索后,货币化分房正逐渐取代传统的实物制分房,住宅空间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这一变化,直接影响到城市住宅的开  相似文献   

13.
城市居住分异是中国城市经济发展越来越明显的一个表现,它由市场因素与非市场因素共同作用形成。文章对阿朗索的土地竞标租金模型进行修改,加入中国城市特有的假设条件建立住宅竞标价格模型来分析中国城市居住分异现象产生的市场因素。从社会稳定、劳动力市场、城市交通及公共资源四个方面讨论了城市居住空间分异所带来的社会经济影响。最后,基于住宅竞标价格模型的分析,我们找到居住分异对策的核心是缩小不同收入家庭对住宅价格反应程度的差距。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中国正处于建设用地管理方式改革的关键时期,明确中国城市建设用地供应时空演变的特征,可以为城市土地政策制定提供依据,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基于2007~2018年中国城市建设用地供应的微观数据,利用核密度估计、标准差椭圆和空间聚类分析等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刻画了当前城市建设用地供应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①在空间分布上,城市建设用地供应在全国和各省内部均呈现出集聚状态;②在时空演变上,城市建设用地供应呈现出向中西部倾斜的趋势;③在供应结构方面,制造业占比较高的区域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用地在长三角、长江中下游城市群集聚.进一步从制度角度分析了上述特征出现的内在原因:层层下达的土地指标分配逻辑和地方政府利用城市建设用地经营城市的逻辑决定了当前城市建设用地时空演变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5.
城市空间互补与城市交通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超 《城市问题》2004,2(4):6-10
聚集效应主要决定于城市区域空间之间的互补性,而与土地价格不存在互为因果的关系.城市区域空间互补性越强,聚集经济越大,资源空间布局越有效率,城市通勤距离也越短.由此才可以形成有效率的城市多中心空间形态.大都市交通问题的根源在于城市资源空间布局的非互补性.  相似文献   

16.
内陆开放背景下重庆主城区空间重构及其驱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多年份的统计数据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全面分析了内陆开放背景下重庆主城区的空间结构演变特征及其驱动机制。研究的主要结论有:(1)内陆开放以来,重庆主城建成区向外扩张以连片蔓延和大规模跳跃式扩张为主,扩张过程规整有序;扩张速度和扩张方式与经济发展及内陆开放政策呈现时段性一致。(2)重庆主城区土地利用总体数量结构变化主要表现为工业用地比例下降和商业服务设施用地比例上升;各类用地空间布局变化表现为工业用地郊区化迁移和园区化整合,商务办公用地由中心高度集聚向多点、多核分布转变,住宅用地在主城边缘连片蔓延或在飞地工业用地周围扩张,各类用地规模和空间布局演变具有明显的内陆开放时段特征。(3)在内陆开放背景下,经济发展和制度环境变迁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是内陆城市空间重构驱动力最重要的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在城市交通系统中,公共交通是最能改善经济地理区位条件的因素。所谓良好的区位条件,首先就是指优越的交通条件。交通条件的改善能够增加客流量,缩短与城市中心区域的相对距离,提高区位效益,从而从根本上改善土地的供给质量。由此可见,城市交通状况与土地价格是密切相关的,而公共交通的便捷程度直接对城市区域的繁荣程度和人口流量产生影响,从而对地价产生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成交额历史性地达到1797亿元,住宅地价"追赶"房价,自住型商品房地块出彩2103年12月24日,北京市通州区永顺镇、大兴区采育镇等4宗地块顺利成交,当年北京土地交易全部结束。2012年以来,随着住宅需求持续释放,带动了北京土地市场成交火热,成交量从低位反弹,土地价格也出现了明显的上涨。2013年也成为北京土地市场特别是住宅用地的又一个"大年"。  相似文献   

19.
北京城区房地产发展迅速,近年房地产呈现以普通商品住宅为主的结构。随着宏观经济形势和北京住宅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北京城区普通商品住宅的价格也发生着变化。自2000年至2005年第一季度,在总体价格略有下降的同时,城区不同地区的价格升降还有很大区别。这种价格变化的空间差异,既反映了影响价格变化的区位差异,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区不同地区未来价格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正成交额历史性地达到1797亿元,住宅地价"追赶"房价,自住型商品房地块出彩2103年12月24日,北京市通州区永顺镇、大兴区采育镇等4宗地块顺利成交,当年北京土地交易全部结束。2012年以来,随着住宅需求持续释放,带动了北京土地市场成交火热,成交量从低位反弹,土地价格也出现了明显的上涨。2013年也成为北京土地市场特别是住宅用地的又一个"大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