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调查发现,失地农民的职业获得状况不容乐观,近半数没有工作或没有稳定的工作,在获得稳定职业的过程中超过半数的失地农民动用了社会关系,主要从事加工制造业、建筑装饰业和居民服务业等第二、第三产业,职业待遇水平较低。劳动力市场的排斥是造成这一结果的制度性因素。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不足是制约失地农民职业获得的主体性因素,但它们又源于城市化进程中征地的客观事实。因此,应该从完善劳动力市场和提升失地农民的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水平两个角度进行政策设计,以使失地农民群体顺利地融入城市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征用农村土地的力度越来越大,失地农民也越来越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的就业安置、一次性货币安置等手段已经越来越不能够适应新的形势,各级地方政府积极探索采用土地换保障的方式安置失地农民。本文以合肥市为样本,从失地农民对社会保障必要性认识、失地农民对社会保障项目的偏好以及对社会保障水平的期望等三个方面探讨了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意愿,以使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更能满足失地农民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失地农民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必然产物.作为弱势群体,失地农民权益保障问题正逐步受到社会关注,成为我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失地农民权益保障问题的法律缺失、理论分析、实证分析、制度建设四个方面的多维度研究,就解决失地农民权益保障问题提出如下建议:(1)进一步完善现行土地相关法律制度;(2)纳入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3)建立失地农民权益保障专门机构;(4)建立失地农民权益保障法庭.  相似文献   

4.
失地农民的社会交往认知变迁缓慢,未能完全内化城市社会交往规则。在交往结构方面,失地农民正在从以地缘为特征的社会交往逐步变迁到以职业为中心的社会交往。总体而言,呈现出认知变迁滞后于行为本身的变迁,为此,应从城市规划和职业系统两方面入手促进该群体真正融入城市社会交往系统。  相似文献   

5.
失地农民城市适应性问题不仅关系到中国城市化的进程,而且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利用江苏省469户失地农民的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对失地农民城市适应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人力资本不足、物质资本缺乏、社会资本薄弱是失地农民城市适应性较差的主要原因。要提高失地农民的城市适应性,就必须提高失地农民的受教育水平,加强失地农民的职业培训,给予失地农民合理、足额的征地补偿,发挥失地农民土地财产性收益的功能,为失地农民提供必要的社会保障,加大对失地农民这一弱势群体的帮扶力度等。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2018年江苏省和山东省失地农民的调查数据,在设计被动失地农民金融知识测度体系的基础上,利用IV-Heckman模型和中介效应法,实证检验了金融知识对被动失地农民创业行为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表明:①金融知识对被动失地农民创业决策和创业绩效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金融知识水平的提高可以推动被动失地农民主动参与创业,并提高其创业绩效;②金融知识通过提高被动失地农民对信息渠道的重视程度和获取金融资本的能力促进他们参与创业,并改善其创业绩效;③金融知识通过改善被动失地农民的风险偏好促进他们参与创业,但无法改善其创业绩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深入探究城郊失地农民征地补偿满意度和冲突意愿,以期完善征地补偿制度,并为相关决策部门提供借鉴。[方法]以济南城郊400名失地农民为样本,以暴力反抗、信访行为和网络申诉为因变量,以补偿方式、补偿标准和补偿分配公平性的满意度为自变量,以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失地年限、社会资源、家庭纯收入、家庭资产和土地补偿金额为控制变量,文章采用分层回归分析探究征地补偿满意度各维度对冲突意愿的不同影响。[结果]实证分析表明补偿分配公平性对暴力反抗、信访行为和网络申诉均有极为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但补偿方式仅负向预测暴力反抗,补偿标准仅负向预测信访行为,据此我们认为补偿分配公平性才是暴力冲突的关键变量。[结论]在城郊征地过程中,应切实保障征地补偿分配公平性,提高补偿标准,扩大补偿范围,且对失地年限较长的城郊失地农民提高其土地增值收益占比。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三峡库区非自愿搬迁移民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了非自愿搬迁影响职业代际流动性的作用机理,并对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非自愿搬迁移民与原居民的职业代际流动性存在显著差异,非自愿搬迁显著提高了职业向上代际流动性,同时非自愿搬迁移民也存在较高的职业代际传承,在农民阶层、工人阶层和管理者阶层上实现代际流入或流出的可能性较低。相比市内安置和后靠安置,市外安置更有利于职业向上代际流动,且在移民后代0~3岁时搬迁会显著降低职业向上代际流动性,而3~6岁搬迁能显著增加职业向上代际流动性。在发展机会较多、发展差距较大或正式社会支持较强的环境中更易于实现职业向上代际流动,但强社会资本对职业向上代际流动性的提升作用不明显,这主要是源于非自愿搬迁中社会资本规模和质量的损失。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了解不同年龄段的成年失地农民人力资本状况,并在比较的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研究方法:实地研究,抽样调查与统计分析法,比较法。研究结果:对七省一市的失地农民进行抽样调查,共获取613份有效调查问卷并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不同年龄段的成年失地农民在生理健康与劳动力状况、知识与技能、资历与地位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研究结论:政府应该有针对性地通过增加人力资本的投入来增加和提高不同年龄段的成年失地农民人力资本的存量和质量并最终实现其生计的可持续。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和城乡的统筹发展,失地农民数量不断激增,在这个过程中以农业生产方式为基础的村民自治制度必然发生城市社区居民自治制度的变迁.必须加强失地农民社区自治制度变迁途径,这就要改革当前县级政府机构和管理体制,促进制度管理的解压,短期内实行有限的乡镇大社区自治制度,长期内实行村级社区完全自治制度,同时配套实行“议行分离”的社区自治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测算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化程度,对比分析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集体土地市场发育情况。研究方法:加权平均法、调研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农村集体土地市场化水平分别为0.5571和0.5116;二者对应综合集体土地价格水平分别为2631.99元/m~2和851.17元/m~2。研究结论:(1)从市场培育环境看,珠三角地区治理结构和市场配置更具优势,长三角地区农村土地市场是一种混合层级制的市场形态,而珠三角地区集体土地市场是完全开放的市场经济形态;(2)珠三角地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化程度比长三角地区略高,但是土地综合价格水平却比长三角地区高出很多,珠三角地区农村土地价值资产显化程度更高;(3)当前土地市场发育条件下,应将虚拟指标交易市场、出让/买卖市场(一级市场)和租赁市场(二级市场)纳入农村土地市场化测度的分析框架中。  相似文献   

12.
GIS支持下的珠江三角洲核心区建设用地遥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对改革开放30年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空间及建设用地发展过程和总体特征进行梳理总结。研究方法:利用RS与GIS技术方法,提取珠江三角洲核心区1979、1990、1995、2000、2003、2006和2008年的用地信息,并划分城镇建成区。研究结果:(1)1979-2008年间,珠江三角洲核心区的非农建设用地增长了约53倍,城镇建成区增长了约65倍;(2)该地区非农建设用地及城镇建成区的增长速度均经历了由快到慢的过程,但相对于非农建设用地年均增量逐年递增的趋势,城镇建成区的年均增量具有阶段性;(3)珠江三角洲核心区城镇空间的增长模式经历了由1979-1990年间的分散发展到1990-2006年间的集聚发展,再到2006-2008年间的分散发展的空间转换;(4)在此期间,城镇空间整体表现出点状扩张到线状空间出现,再到形成密集发展带和都市建设圈层的动态演变。研究结论:本文可为区域协调发展决策与管理提供依据,同时也为进一步探寻本地区土地利用变迁和城镇空间发展演变的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后金融危机时代,在经历了农民工返乡之后,珠三角民工荒的再次上演。本文以全球价值链(GVC)治理模式为分析框架,探讨了劳动力需求结构、工资水平、雇佣关系与价值链低端锁定的内在联系,研究了珠三角民工荒反复上演的成因。本文认为,民工荒也是珠三角经济转型和结构升级的新契机。  相似文献   

14.
失地农民健康、幸福感与社会资本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试图通过研究来探明社会资本与健康和幸福感之间是否存在必然联系,这种联系是否显著,并以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失地农民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社会资本对失地农民的健康水平和幸福感起着正向的促进作用.并提出要广泛关注失地农民社会资本在失地农民安置政策体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珠三角经济区对各种建设用地的需求不断增加,而集约利用建设用地成为缓解土地供需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从土地经济效益、土地社会效益、土地可持续利用趋势三个方面构建了珠三角经济区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珠三角经济区建设用地集约度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珠三角经济区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长,但空间分布不均,建设用地主要集中在广州、佛山、惠州等地。建设用地集约度呈现稳步提高的状态,从2000年的0.3914上升到2008年的0.9777,增幅达0.5863。  相似文献   

16.
生态保护是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保证,故林区农户在创业的同时要对生态进行保护。本文基于福建、江西等地的问卷调查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林区农户创业过程中社会资本对其生态保护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构成林区农户创业资本的家族资本、政府资本与邻里资本中,只有家族资本能够直接促使林区农户在创业过程中采取生态保护行为,而政府资本则使得林区农户的创业行为对生态保护产生负面影响,邻里资本对林区农户创业过程中的生态保护行为则没有影响。这表明,林区农户在创业过程中的生态保护行为符合经济人假说,林区农户对创业的负外部性重视不够。基于模型分析结果,本文提出应将生态保护政策与林区创业农户的家庭利益、家族利益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农村人力资本陷阱:对中国农村的验证与分析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在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显著的背景下,本文实证分析了我国农村人力资本与农村产出增长的关系,以验证在我国是否存在“农村人力资本陷阱”。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对我国农村产出的贡献率低,但其作用是显著的。文章最后对我国农村人力资本低贡献率的原因进行了解析,并对重构农村人力资本形成的“循环累积”机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实地调研数据,采用Logit回归模型对江苏金湖农村劳动力流动技术含量选择情况进行回归分析。分析表明金湖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技术性相关因素主要是年龄、性别、文化程度、配偶、耕地面积及距离等,其中文化程度、性别、配偶、年龄和距离的优势比分别为3.117、9.231、3.003、6.304、2.164。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基于珠三角等存量地区当下规划管理面临的困境,探讨增量扩张与存量调整两种导向下规划模式的差异,为生态文明时代存量调整型规划的编制与实施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归纳法。研究结果:(1)在存量地区,传统的规划管理模式与内涵式优化、市场配置资源、多元主体治理等空间逻辑不相适应渐渐显现;(2)珠三角作为高强度开发典型地区,规划模式正发生从“增量扩张”到“存量调整”的转变,在规划编制各环节关注土地产权与土地价值协调,将规划与土地管理相融合,在推动存量调整优化中注重全链条政策支撑;(3)提出在“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详细规划”的体系内推动存量空间调整的规划策略,形成“时空统筹+空间腾挪+土地连片整备+权益价值再平衡”等促进存量调整实施的政策支撑机制。研究结论:生态文明时代,以存量调整为主的高强度开发地区需把握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契机,探索动态治理的存量调整型国土空间规划模式,在编制和实施中关注规划对空间权益的分配与再分配及土地价值再平衡,重视存量空间调整实施过程中政策机制的支撑与保障。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应用1872份市场交易数据和372份调研数据,对南海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市场交易费用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方法:Tobit模型。研究结果:从1872份市场交易数据归纳出市场特征:市场交易形式存在明显的偏向性,"以租代让"现状普遍存在;土地细碎化程度较强;契约期限大部分都在5年以下,交易周期较短,交易频率较高。根据372份调研数据对市场交易费用的研究结果表明,集体经济组织自组织化是市场有效交易的重要制度变迁;政府干预代表市场化程度,市场化程度越高,交易费用相对较低;交易双方信息越对称、信息透明度越高、市场越规范,市场的不确定性越低,集体经济组织将面临的市场风险越低,其交易费用将越低。研究结论:为了提高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发展的有效性,交易标的产权清晰是前提,交易公开化、透明化,减少政府在市场交易过程中干预,降低交易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