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厦漳泉同城化的进行,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作用日益明显.本文通过对厦漳泉目前同城化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的分析,总结厦漳泉同城化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包括基础设施、产业、金融三个方面,发现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问题,最后为区域经济同城化的进一步深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旅游同城化依赖其高度的关联性以及产业的开放性,孕育了区域城市之间大旅游的形成与发展。其主要表现为都市圈旅游同城化,不断促进区域发展、经济交流与合作。文章以闽南金三角(厦门、泉州、漳州)为例,分析其区域旅游合作的条件,发现构建厦漳泉地区旅游同城化的关键是形成以政府-企业-个人的生态联保联治旅游合作循环圈,同时借鉴国外都市圈旅游合作案例,提出拓展区域资源互补空间、搭建政府-企业双向沟通协作平台、完善旅游服务设施一体化系统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区域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是实现区域同城化的前提和关键,其对区域内资源要素流动与公共服务资源共享至关重要。文章在阐述区域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的目标与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指出当前厦漳泉区域在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等方面仍存在现实困境,不利于一体化的实现。因此,有针对性提出改革转移支付制度、构建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机制、确立公共服务定价与立法制度等对策,以促进厦漳泉区域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进而实现厦漳泉同城化。  相似文献   

4.
论闽南厦门泉州漳州三个城市的发展模式及合作共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福建省城市化发展所面临问题的显现,厦门、泉州、漳州传统的发展模式正日益受到挑战.为了促进厦泉漳三个城市的共同发展和合作共赢,应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在密切城乡关系中的作用并加强三个城市之间的协调.当前,城市化发展道路比较成功的经验主要有市场主导型模式和政府引导型模式两种,比较适合厦泉漳的发展模式为市场主导型模式.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物流与厦漳泉同城化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基于闽南金三角洲市级数据,利用耦合关联模型,检验了物流与厦漳泉同城化程度之间的相关性。实证结果表明:物流与金三角区域一体化之间存在较强的关联关系。其中,货物周转量、物流人才相对于交通基础设施更能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分析厦漳泉区域合作的基础条件、重要意义和面临的主要障碍,总结和借鉴国内其他城市经济圈同城化发展经验,为厦漳泉同城化的顺利实现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同城化是区域发展一体化的客观要求,实施同城化发展,可以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减少资源消耗,促进分工协作,开拓共同市场,提升区域的竞争力并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本文阐述了厦漳泉同城化的主要措施,分析了现阶段三地产业结构的现状,进一步提出了三地在同城化背景下产业结构升级模式,以及应各自侧重发展的产业。最终得出结论:三地只有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分工与协作,形成错位互补的产业模式,才能提高三地的综合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8.
厦门岛内外一体化和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的发展战略,为厦门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也为集美区大力培育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提供了实质性的条件和机遇,集美成为厦门岛内外一体化战略的主战场.集美区是进出厦门岛的重要门户.集美、杏林两个国家级台商投资区就位于集美区,恰处于闽南金三角中心地段,2010年集美获批成为第二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对1998年-2012年间厦漳泉城市群19个市(县)级政府在教育支出政策方面的横向策略互动和纵向共同反应两种行为特性进行了识别和估算。研究表明,厦漳泉各市(县)政府教育财政支出上的横向模仿攀比行为不显著。福建省政府在教育支出比重政策上对厦漳泉各市(县)政府的决策产生了强有力的影响。规避了纵向共同反应项内生性问题后,厦漳泉各市(县)在教育支出政策上所体现的正的空间相关主要源自于无法直接观测到的间接干扰因子。此外,研究还表明,厦漳泉各市(县)政府在教育支出水平的决策上决定权越大,该市(县)的教育支出比重反而越低。重大会议的召开没有对厦漳泉各市(县)政府在教育支出比重的决策上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厦漳泉大都市区区域经济合作经历四个阶段,合作不断深入,然而产业的合作仍然有待进一步融合。运用动态偏离-份额方法测度分析厦漳泉大都市区的产业竞争优势,运用区位商考察厦漳泉大都市区内部各市优势产业的演变,进而通过深化产业区域分工、持续提升产业竞争力、推进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探索产业合作共建模式等,以实现厦漳泉大都市区的产业区域经济合作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1.
区域产业一体化是当前世界各国在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普遍现象,产业一体化逐渐成为城市圈经济一体化的核心,也是加快城市圈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各区域只有目标明确、加强协作、积极推进产业一体化的进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产业集群理论、产业梯度转移理论以及产业融合理论在区域产业一体化的发展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我国的区域经济实际上是农村主导型的发展模式.现在,这种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必然要向城市主导型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这就要求区域经济发展应以城市为重点,推进城市化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以此为基础,构筑城乡一体化的城市经济圈,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城市经济圈的形成应打破行政界限,顺其自然地构建城市经济圈,因地制宜地探索城市经济圈的发展道路,逐步提升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以城市为主导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路径,是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全面高质量发展的逻辑必然。本文立足四川省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具体实践,总结了全省在城乡规划引领、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协同发展等方面的具体经验。目前,全省城乡发展新格局初步建立、城乡差距呈缩小趋势。但是,全省城乡融合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包括城乡整体差距明显、地区间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差异大、城乡要素融合机制不够完善、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机制不健全等。同时,本文还针对上述问题,围绕乡村振兴基本要求,提出了促进四川省城乡融合发展的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许多城镇纷纷兴建文化广场。城镇文化广场可以传承地域历史文化,有利于整合地域文化资源,构建城镇文化生态,优化城镇土地资源配置,可以探索文化产业发展的道路,有利于促进、繁荣地域文化市场,为城镇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能够增强城镇地域凝聚力与向心力。我们必须重视和大力进行城镇文化广场建设。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结合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城市发展协作化的趋势,中越边境城市越来越成为中国一东盟边境地区的经济增长中心、商贸中心以及地区经济的发展引擎。故本文提出“中越边境城市跨国整合”这一促进边境城市与边境地区共同繁荣的发展途径,并以“中国东兴一越南芒街整合发展”为例论述了选择这一途径的客观基础及其可行性;同时,初步探讨了“东芒”两市整合发展的切入点和区域效应。  相似文献   

16.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演进历程可分为启动、成长、推进和深度一体化四个阶段。长三角区域在一体化过程中还存在着中心城市的服务功能及辐射作用不强、两省一市及城市间产业趋同现象严重、基础设施存在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招商引资和开发区建设呈现无序竞争格局等问题,应该采取建立跨行政区的区域管理机构、健全区域管理的法律和政策体系、构建合理的产业分工与城市功能分工体系、打造共建共享的区域基础设施体系等制度创新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地区间的市场分割不利于降低环境污染物排放,消除市场壁垒、加快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是提高环境治理绩效的重要路径之一。以长江经济带101个城市2015—2020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价格法测算样本城市与区域内其他城市的市场一体化程度,采用空气质量指数(AQI)衡量样本城市的空气质量,分析发现:区域市场一体化有利于减少城市的空气污染物排放,从而改善空气质量;区域市场一体化可以通过扩大市场规模、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技术进步等路径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环境规制强度提高和环境治理压力加大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而且能够强化区域市场一体化对城市空气质量的改善作用;区域市场一体化的城市空气质量改善效应以及环境规制强度和环境治理压力的调节效应,在下游地区比上游和中游地区更强。因此,应健全区域协作机制,破除地区间市场壁垒,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并建立完善绿色政绩考核体系,提高环境规制强度,充分发挥市场一体化与环境治理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该文综合地介绍了2004年中国区域经济学术年会讨论的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若干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主要包括:关于统筹区域发展与统筹城乡发展;关于产业集群与区域发展;关于县域经济及市县关系调整;关于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关于城市化与大都市经济区;关于区域经济前沿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19.
陕西城乡一体化水平判别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选取反映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指标,运用系统聚类分析的方法,对陕西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做出了基本判断,并将陕西11个地级市城乡一体化过程分为3类;通过对陕西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现阶段统筹城乡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模式和空间开发构想。  相似文献   

20.
“田园城市”是城和乡的结合体,即用城乡一体的社会结构形态取代城乡分离的社会结构形态,具有城乡一体化、功能分区、和谐性和均等性等特征;“生态城市”视城市为一个“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强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区域性、高效性、和谐性和持续性等特征;“生态田园城市”是一种融合了“生态城市”和“田园城市”优点的全域型城市发展模式,具有全域性、高效性、和谐性、持续性、均等性和系统性等特征。江阴市已具备建设“生态田园城市”的社会经济条件,应该加快全域户籍制度改革,构建全域生态保障体系、全域产业生态体系和全域民生保障体系,积极推进“生态田园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