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粮改成效与粮食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是关系全国经济发展、体制改革和社会稳定的一个大问题.  相似文献   

2.
这是四川省粮食局政策法规处处长、四川省粮食学会秘书长梅世华同志为2003年国家粮食局软科学研究项目四川课题组承担课题撰写的初稿,欢迎读者以书面形式提出修改意见或撰写争鸣文章。  相似文献   

3.
2011年,宁夏启动新一轮深化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这次改革是粮食市场逐步发育成熟后,上一轮改革的延续和深化,重点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分级负责制,增强市、县一级粮食宏观调控能力,确保宁夏粮食安全,加快推进全区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截至目前,这轮改革各项任务已全面完成,成效显著。历史背景近年来,宁夏积极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4.
自去年6月1日国务院实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以来,眉山县粮改工作按照中央、省的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三项政策、一项改革”,采取有力措施,加强领导,真抓实干,现已取得初步成效。———加强领导,落实机构。按照中央和省上的部署。为积极稳妥地开展全县粮改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5.
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永远是人类生存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6.
7.
一、粮改的第一阶段中国粮食体制改革始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当时,中国农村面临着粮食生产停滞不前,农民不得温饱,农业经济处于崩溃边缘。为了改变这一局面,中共中央从解决土地问题入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由农民创造的家庭承包制度,取代了人民公社制度。从1978年到1984年,政府又提高了粮食统购价格和超购加价的幅度,使种粮农民得到经济实惠,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198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超过4000亿公斤大关,人均粮食产量超过400公斤。与农村改革相适应,粮食流通体制也进行了改革。1985年1…  相似文献   

8.
十年.历史长河中只是一瞬间 但十年粮改的历程 却值得好好地去总结、怀念 始于1998年的粮改 从机制和体制人手  相似文献   

9.
10.
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完善,粮食这种特殊商品其商品属性完全恢复,粮食购销市场化,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参与粮食市场经营活动,新的粮食市场格局正在逐步形成。新形势下建立稳定的粮食商品流通秩序,是不断健全粮食市场体系,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尽管粮食购销企业已逐步退出国有序列,但其主渠道作用不能丢。[编按]  相似文献   

11.
《粮食问题研究》2011,(5):19-22
射洪县地处四川盆地中部,涪江中游,位于成渝经济区腹心.属于全省“一极一轴一区块”规划中的成都都市圈增长极.幅员1496平方公里,辖30个乡镇、101.6万人。是四川省丘陵地区经济发展示范县、扩权强县试点县。  相似文献   

12.
三十年粮改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以土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关乎国计民生,社会安定和谐的大事,既是经济问题又涉及政治问题。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是中国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回顾三十年粮改历程,总结经验教训,思考成败得失,将有益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粮食是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近年来,各级粮食部门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粮食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千方百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  相似文献   

14.
王铭 《齐鲁粮食》2009,(3):25-27
从上世纪80年代初到今天的粮食史,可以说是一部不断调整和完善的粮食流通体制和机制的改革史。特别是国有粮食企业的改革,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是对旧体制和旧机制弊端的一次革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使命。在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进程中,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步暴露出来。不言而喻,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三十年.就是在改革进程中不断发现矛盾,  相似文献   

15.
1999年,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完善政策措施的着力点:一是要通过保护价收购范围和收购价格的调整,促进粮食生产者按市场需求加快结构调整的步伐,以改善粮食质量,提高生产效益;二是改进财政补贴办法,促进企业顺价销售,减少亏损,减轻财政负担。通过调整...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已整整20年了。20年来,中国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变化:国民经济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递增,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我国已告别短缺经济,出现了结构性相对过剩,产品丰富多样;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相当一部分人已进入小康;在全世界面临亚洲金融...  相似文献   

17.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的改革原则,首要一条是政企分开,即政府粮食行政管理职能与粮食企业经营分离。笔者认为,这一原则是历次粮改以来的重大突破,它的意义在于彻底根除了粮食流通体制上的历史弊端,明确界定了政府和企业的职能。长期以...  相似文献   

18.
<正>粮食安全与能源安全、金融安全并称为当今世界三大经济安全。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国家而言,确保粮食安全不仅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条件,而且是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保障,也是确保国家安全的战略基础。粮食物流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地位也十分重要。粮食物流在连通农户与  相似文献   

19.
2005年,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完成了以解决“三老”问题为主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即:对“老人”实行有限竞争上岗,富余人员全部买断分流;对“老粮”继续实行划断管理,  相似文献   

20.
《中国粮食经济》2012,(12):58-61
信息化是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行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大力推进粮食信息化建设,是粮食产业由传统迈向现代、南粗放转向集约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性因素。2011年,国家粮食局将江苏省列为“全国粮食流通信息化建设试点示范省”,对粮食信息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加快粮食信息化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