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2.
这是四川省粮食局政策法规处处长、四川省粮食学会秘书长梅世华同志为2003年国家粮食局软科学研究项目四川课题组承担课题撰写的初稿,欢迎读者以书面形式提出修改意见或撰写争鸣文章。 相似文献
3.
2011年,宁夏启动新一轮深化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这次改革是粮食市场逐步发育成熟后,上一轮改革的延续和深化,重点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分级负责制,增强市、县一级粮食宏观调控能力,确保宁夏粮食安全,加快推进全区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截至目前,这轮改革各项任务已全面完成,成效显著。历史背景近年来,宁夏积极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4.
自去年6月1日国务院实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以来,眉山县粮改工作按照中央、省的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三项政策、一项改革”,采取有力措施,加强领导,真抓实干,现已取得初步成效。———加强领导,落实机构。按照中央和省上的部署。为积极稳妥地开展全县粮改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乐山市粮食行业协会 《粮食问题研究》2011,(3):20-22
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永远是人类生存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6.
7.
8.
十年.历史长河中只是一瞬间
但十年粮改的历程
却值得好好地去总结、怀念
始于1998年的粮改
从机制和体制人手 相似文献
9.
10.
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完善,粮食这种特殊商品其商品属性完全恢复,粮食购销市场化,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参与粮食市场经营活动,新的粮食市场格局正在逐步形成。新形势下建立稳定的粮食商品流通秩序,是不断健全粮食市场体系,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尽管粮食购销企业已逐步退出国有序列,但其主渠道作用不能丢。[编按] 相似文献
11.
12.
三十年粮改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以土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关乎国计民生,社会安定和谐的大事,既是经济问题又涉及政治问题。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是中国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回顾三十年粮改历程,总结经验教训,思考成败得失,将有益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粮食是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近年来,各级粮食部门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粮食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千方百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 相似文献
14.
从上世纪80年代初到今天的粮食史,可以说是一部不断调整和完善的粮食流通体制和机制的改革史。特别是国有粮食企业的改革,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是对旧体制和旧机制弊端的一次革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使命。在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进程中,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步暴露出来。不言而喻,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三十年.就是在改革进程中不断发现矛盾, 相似文献
15.
1999年,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完善政策措施的着力点:一是要通过保护价收购范围和收购价格的调整,促进粮食生产者按市场需求加快结构调整的步伐,以改善粮食质量,提高生产效益;二是改进财政补贴办法,促进企业顺价销售,减少亏损,减轻财政负担。通过调整...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已整整20年了。20年来,中国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变化:国民经济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递增,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我国已告别短缺经济,出现了结构性相对过剩,产品丰富多样;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相当一部分人已进入小康;在全世界面临亚洲金融... 相似文献
17.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的改革原则,首要一条是政企分开,即政府粮食行政管理职能与粮食企业经营分离。笔者认为,这一原则是历次粮改以来的重大突破,它的意义在于彻底根除了粮食流通体制上的历史弊端,明确界定了政府和企业的职能。长期以... 相似文献
18.
19.
2005年,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完成了以解决“三老”问题为主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即:对“老人”实行有限竞争上岗,富余人员全部买断分流;对“老粮”继续实行划断管理, 相似文献
20.
信息化是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行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大力推进粮食信息化建设,是粮食产业由传统迈向现代、南粗放转向集约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性因素。2011年,国家粮食局将江苏省列为“全国粮食流通信息化建设试点示范省”,对粮食信息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加快粮食信息化步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