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2年初以来,美元对欧元、日元等主要货币汇率持续走软,并由此结束了1995年以来的强势地位,开始了一年多的贬值历程。其中对欧元汇率由2002年2月1日的1欧元兑换0.8560美元,到2003年5月27日最低点的1欧元兑换1.1931美元,贬值28.3%;对日元汇率则在过去17个月内贬值了12%左右;对其他国家货币也都有不同程度的贬值。美元持续大幅贬值,已对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产生了直接的影响,需要加以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2.
在计划经济下我国长期实行计划单一汇率,最初的牌价是1美元兑换1.7元人民币。决定牌价汇率的依据是出口换汇成本,由于出口换汇成本持续上升,迫使牌价汇率连续贬值,到1993年底已经贬值为1美元兑换5.8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3.
尹华荣 《新经济》1995,(9):22-24
今年3月份以来,西方外汇市场剧烈动荡,美元对日元的汇价一路狂跌,直逼1美元兑换80日元大关,创战后最低纪录。这次美元贬值的原因主要有:  相似文献   

4.
杜德清 《经济师》1997,(11):31-31,13
泰国金融动荡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杜德清1997年7月2日泰国央行突然宣布泰铢改为浮动汇率制,使泰铢大幅贬值。泰国人为了保值,大肆向一些银行挤兑现款,购买黄金和兑换美元,使泰国当地的黄金价格一周暴涨了7.2%,泰铢兑换美元创造了10年来的最低谷。泰国发...  相似文献   

5.
《广东经济》2002,(1):34
日本政府为挽救疲软经济,近日允许日元汇率急速下滑,东京外汇市场日元对美元的汇率25日下午5时跌至130.77日元兑换1美元,为3年来的最低点。日元的大幅贬值,有可能在东亚及东南亚国家引起一轮新的货币贬值潮,因此世界各国非常关注人民  相似文献   

6.
欧洲货币单位(简称欧币单位ECU),是根据欧洲议会的决议,于1979年年底面世的,在欧洲货币体系中起着中心协调作用.这种官方欧币单位是由共同体成员国的中央银行将其20%黄金或美元储备存进欧洲货币合作基金而创立的.到1985年,共有50亿欧币单位,首先用于参与国中央银行间的结算.与其初衷相背,这种货币目前尚未能自由兑换.尽管如此,欧币单位的市场最近还是有了很大发展.它对各种欧洲货币的汇率都是由欧洲共同体委员会每天根据其对美元比价关系而定,现在在阿姆斯特丹、雅典、布鲁塞尔,哥本哈根,里斯本、米兰、奥斯陆、巴黎、罗马和维也纳的货币市场都有欧币单  相似文献   

7.
墨西哥金融危机的由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12月19日,墨西哥财政部长塞拉宣布墨西哥货币比索贬值15.6%,即从1美元兑换3.46比索贬为4比索。这一突如其来的措施引起人们心理恐慌,竞相抢购美元,比索汇率进一步下跌。次日,政府又宣布汇率自由浮动,中央银行不再干预,更使金融市场动荡。股市狂跌,资金外逃,外汇储备急剧减少。一场墨西哥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机就这样爆发了。尽管美国克林顿政府许诺提供500亿美元的援款,墨西哥政府也采取了些紧急措施,事态仍继续恶化。到3月上旬比索汇率跌破墨西哥历史记  相似文献   

8.
王海南  孙鹤 《经济论坛》2005,(19):30-32
在1994年人民币汇率并轨之后,中国就宣布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可是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人民币处于巨大的贬值压力之下。为了保护国内比较脆弱的金融体系以及尚不成熟的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也为了避免“以邻为壑”的竞争性贬值,人民币被迫暂时实行了钉住美元的政策。从2005年7月21日起,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即1美元兑换8.11元人民币,并且人民币从钉住美元转而钉住一揽子货币。这是一个积极信号,表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开始真正转向,也表明中国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加深。但是,从总体上看,由于中国劳动力市场将长期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因此,一方面,随着教育深化、人力资本投资的快速增加和“干中学”,使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另一方面,在就业市场长期供过于求的压力下,工资必然增长缓慢。  相似文献   

9.
陈征 《当代经济》2009,(22):10-11
当前国际金融体系的显著特征是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支配地位,在金融交易、衍生品交易、贸易计价、官方储备和作为锚货币方面,美元仍然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货币.但是,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欧盟、东亚等地区经济实力不断提升、美国"双赤字"的巨额累积、美元的长期贬值,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安排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美元本位下美元汇率的变动给国际金融体系带来了巨大的风险.本文针对美元贬值不可避免的事实,指出了美元贬值将导致全球金融动荡,提出了东亚经济体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美元贬值:成因、影响与未来走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锐 《财经科学》2007,(11):20-25
本文力图揭示国际金融领域内主要货币的运动规律,进而为我国管理层进行人民币汇价政策的调整提供依据.文章认为,美元贬值主要是由美元与主要经济体货币调整不同步以及方向选择差异而形成.对于不同经济体而言,美元贬值存在着非常明显的正负效应,由此导致了各国政府不同的态度.虽然总体上美元的渐次贬值有利于全球经济走向均衡,但速率过猛却会破坏国际经济的均衡.因此,未来美元的下跌空间会受到限制,"美元危机"只是一个伪命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