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房彬 《乡镇经济》2009,25(1):63-65
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推进新农村建设,要求加快发展农民的主体意识;另一方面,新农村建设为农民主体意识的迅速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营造出良好环境,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和新型农民培育工作的开展,农民主体意识也将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工程,需要有“发展是硬道理”的思维,在思想上常抓不懈。经济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主题和根本要求。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参与主体、建设主体和受益主体,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促成农民发展创业,才能焕发新农村建设活力。农民发展创业,需要激发农民的创业意识,专业协会的积极助动,部门管理方式的不断创新,党组织工作角色的转换,在全农村激涌创业的主流意识,形成新农村建设合力,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3.
为了充分了解广大农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愿望和要求,发挥农民群众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意识,扎实推进广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今年年初,国家统计局南宁调查队对武鸣、马山、扶绥3县6个乡镇的312户农户开展了广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题问卷调查。主要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农村的现代化关键是农民的现代化。而没有新观念就没有新农民,没有新农民就没有新农村。可以说,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塑造农民的独立意识、平等意识、主体意识、市场和开放意识、权利意识以及法律意识等现代性的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建设的政治路径:完善乡村治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建东  彭舸 《理论观察》2007,(5):135-136
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宏大目标,需要构建相应的乡村治理机制。这一机制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培育和强化农民公民意识和主体意识,调动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着重建设服务型政府,以农民需求为主导提供公共产品,建立政府引导机制;以程序民主促进实体民主,推进村民自治机制。  相似文献   

6.
一、加快新农村建设,必须扭住三个关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破解“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举措。加快新农村建设,我们必须扭住三个关键,促进新农村建设健康有序推进。(一)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建设农民群众自己美好的家园,农民群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我们要把新农村建设与农民群众求富、求安、求乐、求美、求和谐的要求结合起来,采取民主说服教育方法,组织带领农民群众用勤劳的双手建设自己美好的家园,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克服和纠良现象,使农民群众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投入的主体、发展的主体、管理的主…  相似文献   

7.
培育新型农民与发展农村职业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致远 《发展》2007,(5):136-137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培育新型农民与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因此,培育新型农民也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而培育新型农民的最基础工程就是进行职业教育.近年来,农村职业教育虽然在推进农村教育发展、提高农民素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面对新的形势,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8.
我国道义小农假设的合理性和农村服务业发展的瓶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综合工程,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如何从理论上识别农民的个体偏好,从而研究制约农民致富意识的制度和环境条件是实现这一工程的前提。发展农村的服务业是解决非农就业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问题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促进先进农业科技推广,增强农民市场竞争能力,培养农民民主意识、合作意识,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是解决三农问题、推动新农村建设、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切人点和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10.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非农化的过程已使农民处于一个剧烈的体制变迁和观念冲击的社会转型期.从非农化与农民意识的变迁的视角,探讨社会转型期间农民的基本心态和意识的变迁,对促进新农村建设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