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2 毫秒
1.
钱骏凯 《上海保险》2022,(11):48-51
<正>一、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的发展现状2016年,为解决失能人员医疗护理和生活照料费用问题,人社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并明确提出在上海市、成都市等15个城市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时至今日,15个城市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框架已基本搭建完成,为我国的长期护理保险发展提供了成功样本和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2.
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日益严峻的老年人护理问题,人社部于2016年6月发布《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并决定在青岛、上海等15个城市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通过对各试点城市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政策的分析,发现试点城市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参保人群覆盖面偏窄、过度依赖医保基金、筹资水平地区差异大、财务可持续性差等问题。针对试点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以长期护理社会保险为主的护理保障体系、扩大参保人群覆盖面、统一筹资标准、逐步实现独立筹资、控制支出等建议,希望这些建议对进一步完善试点工作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建立有所益处。  相似文献   

3.
曾梦宁 《中国金融家》2022,(12):110-111
“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被写进了党的二十大报告,报告提出,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并明确要求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这既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举措,也是补齐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制度安排。作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护险是在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五项社会保险之外的社保险种,被称为“第六险”。自2016年起,我国在14个省份35个城市启动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2020年新增14个试点城市(区),范围进一步扩大。国家医保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底,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已覆盖49个城市、1.45亿人,累计有178万人享受待遇。  相似文献   

4.
2016年以来,我国积极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减轻了失能群体经济和事务性负担,优化了医疗资源配置,推进了养老产业和健康服务业发展。本文介绍了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实践情况,梳理了美国、德国、日本、新加坡的长期护理保险运作模式,并提出了加大资金支持、加强制度建设、培养人才队伍、统一规范标准等支持举措。  相似文献   

5.
尽快建立完善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已成为我国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必然选择。本文基于福建省情,从人口老龄化、长期护理费用、护理社会保障、商业护理保险等角度,阐释福建省构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必要性,从制度定位与试点、保费筹集与保障范围、护理服务形式与待遇支付、营运管理等方面,探讨构建福建省长期护理保险模式,并提出在国家层面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正式推出之前积极发展商业长期护理保险的举措。  相似文献   

6.
孙洁 《中国金融》2022,(11):38-39
<正>通过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鼓励,发挥商业保险机构的优势,促进保险公司与医疗、护理机构合作,降低护理成本,与社会保险形成互补机制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我国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和占比增加,对于长期护理的需求也进一步增强。我国于2016年开始在15个地区先后开展长期护理险的试点工作,国家医保局、财政部于2020年联合印发《关于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扩大试点范围,  相似文献   

7.
<正>当前,基本医疗保险、居民大病保险、商业健康保险等共同构成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的框架。随着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简称长护险)试点城市范围进一步扩大,长期护理保险也将成为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从2016年的15城扩大至2020年的49城,其服务模式也由单一的机构护理转变为“居家护理、社区护理、机构护理”多元化护理模式(荆涛等,2020)。  相似文献   

8.
朱铭来  何敏 《保险研究》2021,(12):21-38
随着人口老龄化,失能老人照护问题日益凸显,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保障失能老人基本生活权益、实现改革发展成果共享的重要战略举措.本文基于2011~2018年CHARLS数据,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三重差分法以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方法,研究长期护理保险对老年人口家庭照护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  相似文献   

9.
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以来,全国15个试点地区除齐齐哈尔和重庆外,其他13个地区均已颁布了相应的试点方案。现有各试点方案既遵循了指导意见,同时也结合了地方实际,体现了各自的特点与特色。本文从筹资、保障与运行三个方面比较现有试点方案的异同,找出各自的优缺点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对今后制定全国统一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并推动该制度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简称“长护险”)扩大试点在即,需要对第一轮试点中摸索的经验、暴露的问题仔细推敲,争取在此轮扩大试点中能形成更趋一致的制度思路。第一轮试点成绩分析从2016年7月启动长护险国家级试点,到2019年底,试点地区共有8854万人参保,参保人数比上年增长90%,享受待遇共计42.6万人,占全部参保人员的0.5%。归纳总结各地试点有如下特征:第一,职工和居民覆盖不同步。15个试点城市中有8个城市只覆盖城镇职工,有2个扩大到部分城乡居民,只有5个明确了职工和居民同时起步。  相似文献   

11.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制度创新。山东省率先开展长期护理保险的试点工作。本文选择以社会保险为基础、商业保险为补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模式,总结各地试点取得的成果,认为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共同作用,秉持顶层设计、循序渐进的创制理念,遵循量入为出、分步实施推进的原则,保持保障范围、资金筹集与支付待遇的相对统一,进一步加强标准化体系建设、护理服务机构培育和护理人才建设,并调动各方资源,注重政策协调配合,能够为解决老龄化背景下的社会化护理难题探索出一条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需要长期护理服务的失能老年人数急剧攀升,构建高效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已迫在眉睫。经过10多年的发展,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已十分成熟。本文通过对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研究,总结出社会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优势和不足,为我国构建可持续发展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提供启示。从日本的经验得出,我国应构建社会性性长期护理保险与商业性长期护理保险相结合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以期同时实现广覆盖、保障性、资金筹集方式多元化与保单形式多样化等目标。  相似文献   

13.
<正>根据国家统计局2021年5月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情况,全国60周岁以上的人口为26402万人,占我国常住人口的18.7%,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大。鉴于我国的特殊国情,目前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逐渐进入退休行列,我国即将迎来独生子女养老高峰期(陈芳、陈建兰,2013),家庭规模缩小,家庭可支配劳动力减少,同时家庭经济负担增加,“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现象频繁冲击各个普通家庭。因此,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对于减轻家庭负担、应对人口“快速老龄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2016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布《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下文称《指导意见》),在全国率先选择15个城市开展长护险的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14.
谢鑫 《金融博览》2021,(8):58-61
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被称为社保"第六险"的长期护理险一度被推上话题"热搜",多位代表的提案聚焦在长期护理险上.与此同时,"十四五"规划纲要也提出,要稳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数据显示,我国已有60多个城市正在进行长期护理险试点.  相似文献   

15.
国际经验显示,商业长期护理保险普遍与社会长期护理保障制度同步发展。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我国已有多个地区启动社会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但商业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路径仍不明晰,市场参与主体少、产品数量少、形态单一、覆盖率低等问题凸显,难以适应长期护理保障体系建设的需要。我们在研究国际上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发展的趋势和路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自2016年以来,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地区数不断增加,参保人数和基金收支规模不断扩大,但制度运行的地区差别较大。基于调研获取的有效数据,按照“收入支出比/参保受益率”将制度运行状况分为基金承压、相对平稳、基金冗余三类,通过比较它们的“参保受益率”和“收入支出比”,发现试点地区的制度覆盖与基金支撑能力、基金收入与基金支出之间都缺乏显著的线性关系。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具有复杂性,既包括医保基金划转能力有差异、长期护理服务供给不足等客观原因,也包括试点地区对长护险制度的定位有差别、地方政府对长护险政策解读不同等主观原因。据此,从完善制度内容和规范基金管理两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王大为 《河北金融》2020,(10):69-72
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并推行试点经验意义重大。通过对邢台巨鹿县、石家庄栾城区两地试点政策、失能评定、服务体系建设等进行对照研究发现,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存在制度不完善、资金筹集渠道相对单一,不可持续,失能评定、服务模式等不能满足发展需求等问题。需要不断总结试点经验,建立完备的制度体系,确定合理的筹集机制,构建完善的管理机制和多样化的服务模式,以推动长期护理保险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选取2000~2016年中国包括青岛市在内的35个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合成控制法首次量化评估了长期护理保险对医疗费用支出的政策影响。研究发现,青岛市在实施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之后,人均医疗费用短暂下降,随后迅速持续增高,总体上升幅度约为6.18%,且评估结果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进一步发现,青岛市医院的医疗费用支出增长变动不大,而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费用支出显著增长。长期护理保险实施对医疗费用增长的结构性影响为长期护理保险引起医疗费用不降反升提供了解释。在护理需求甚至医疗需求均受到长期抑制的现实背景下,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将发挥释放需求效应,并能有效调节医疗资源的分配和利用,有利于实现整个医疗服务产业的优化配置。长期护理保险仍需加强与基本医疗保险的分工与配合,从而提升社会整体福利。  相似文献   

19.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游春 《海南金融》2010,(7):38-42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在我国是一个新名词,还没有真正进入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的实践。但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长期护理问题将越来越突出地表现为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社会问题。本文通过总结介绍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的历史经验,分析了该制度实施的路径,提出了在我国建设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可行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周延  孙瑞 《西南金融》2020,(5):54-63
伴随着相关政策的出台,社保模式下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逐渐浮出水面,并在各试点地区开始尝试实物给付型长期护理保险,以满足消费者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随着老年人护理需求和意愿不断增长,长期护理保险的市场需求正在逐步扩大。但是,和巨大的潜在市场需求相比,长期护理保险市场的供给相对缺失,试点实践中存在给付方式单一、法律法规缺失、筹资机制不完善、护理设施及资源不足等诸多问题。借鉴国外经验,本文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完善建议,以期为我国社保模式下实物给付型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提供可鉴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