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兰坪县农村低保制度实施情况进行调查了解,走访低保对象、收集资料,针对兰坪县农村低保制度实施中存在的保障对象认定困难、发放不规范、动态管理滞后、返贫严重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加大中央资金投入,加快农村低保法制建设,加强对低保资金的监管和发放,完善农村低保对象的鉴别和退出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财政支持的适度性与政策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红霞  薛兴利  李升 《农业经济问题》2012,(1):29-36,110,111
近年我国财政加大了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支持力度,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权益进一步有所保障,但数据分析表明,现行农村低保仅是低水平的保障,财政支持表现出了非适度性,需要进一步加大补助力度。本文运用恩格尔系数法对农村低保标准的适度性进行了探讨,并从农村低保合理筹资制度的建立、转移支付制度的完善、财政责任分担的优化和分层次制度建设思路的确立等四方面提出了农村低保财政支持政策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3.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对于解决农村贫困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沽源县平顶堡镇农村低保实施现状进行分析,对农村贫困群体人口的实际生活状况和农村低保运行情况做了简单描述,并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日本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我国农村低保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的基本经验主要表现为具有中西文化结合的制度基础、完善的立法体系、基本原则和法律特征。我国建立农村低保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构建我国农村低保的法律对策应包括加强农村低保法律制度建设,明确被保障者的权利与义务,增进农村低保实施程序规范化,落实农村低保相关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民政部救济司司长王振耀8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办的记者招待会上说,全国现有402万农村低保对象,他们目前主要分布在沿海和各个省会城市的郊区农村。王振耀说,在城市实现应保低保后,今年民政部门将按照中央和国务院的要求,对农村的低保工作进行部署:一方面在经济发达地区有条件的地方,像上海、浙江、江苏、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尽快建立低保制度,对农村的符合低保条件的人数实行应保尽保;在不具备实现按照城市低保工作条件的贫困地区,要建立农村特困户救助制度。王振耀说,今年上半年,民政部门对全国的农村特困户进行了全面的排查,掌握了…  相似文献   

6.
在精准脱贫工作中,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通过低保进行兜底脱贫,但当前部分农村居民想方设法获得低保,"主动要低保"、"争当低保户"的现象广泛存在,这给脱贫攻坚工作带来不少困扰。通过对低保"准入—管理—退出"运行过程的分析,发现低保"申请-审核"程序冗繁、资格认定存在可操作空间、过程管理欠缺、退出机制"形同虚设"等共同形成了低保依赖"陷阱"。"争当低保户"现象的存在,主要缘于低保制度设计上的缺陷、执行偏差以及农村贫困化解路径欠缺、低保依赖文化。应加快构建畅通的准入机制和规范的退出机制,加强动态管理与分类管理,充分发挥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的综合扶持功能,加强救助政策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的整合等。  相似文献   

7.
正农村低保制度在基层的实施一直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2015年底笔者在河南几个县市调研时,发现基层治理中矛盾最多的就是低保指标分配。河南省设计了很多复杂的基层治理制度,如邓州市发明的"四议两公开"制度,重点就是要解决低保指标分配的问题。2016年河南全省进行了农村低保大清查大整顿,效果并不乐观。2017年暑假我们到河南K县调研,关注了K县农村低保制度的实践。K县农村低保的清理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2010年贫困监测数据,使用倾向得分匹配(PSM)的方法对农村低保人群支出结构进行分析,发现低保补贴增加了农户福利,释放农户的消费需求,增加农户当期食品支出、医疗支出和转移性支出。同时,低保家庭显著降低了生产性支出并提高储蓄率,本文发现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可以追溯到农村低保瞄准机制不完善、存在大量的瞄准遗漏这两点。本文主要结论是农村低保提高了农户福利水平,但也产生了"扶懒不扶贫"负向激励,限制了低保制度效能发挥。  相似文献   

9.
<正>2007年我国实施低保制度城乡全覆盖以来,各地农村低保制度发展迅猛,操作日趋规范;低保覆盖人群逐步扩大,受惠农户逐步增多;救助标准不断提高,救助范围明显扩大;各级财政对农村低保的资金投入增长迅速。低保对象除按标准享有直接的资金保障外,还在教育、医疗、投保等方面享有相应的优惠。这充分体现了政府对农村弱势群体的关心。  相似文献   

10.
自2007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全国推行开来,商河县龙桑寺镇逐渐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基于个人工作所掌握的有关数据、资料,通过查找相关文献和个人访谈,对龙桑寺镇农村低保制度实施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等进行研究,提出了完善农村低保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农家之友》2010,(6):44-44
问:农村困难群众如何申请低保?答:各地在实施农村低保制度的过程中,普遍对低保对象的申请、审批程序作了具体规定,并遵循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申请农村低保的基本程序是:由户主向乡(镇)政府或者村民  相似文献   

12.
农村低保对低保户“输血”救助,扶贫开发为贫困户“造血”扶持。从近日召开的湖北省扩大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有效衔接试点工作会了解到,今年这两项制度的对接与互动将在29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及所辖乡镇村全面铺开。  相似文献   

13.
我国从1996年开始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试点制度,截至2007年底,全国31个省(区、市)农村低保对象已达3000万人,2008年全国农村低保对象将突破3000万人。经过10多年的探索,我国农村低保工作从点到面、从无到有取得了长足发展,各地积累了丰富经验和行之有效的办法。按照国务院部署,从今年起,农村低保制度将由试点地区扩大到全国农村。农村低保成为一种制度性安排,为广大农村贫困人群拉起一道最低生活保障“安全网”。它的实施对未来中国农村扶贫、“三农”问题的合理解决和农村社会的稳定与进步,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宏观     
正国务院:部署做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工作。国务院办公厅日前转发民政部、国务院扶贫办、中央农办、财政部、统计局、中国残联《关于做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通过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形成脱贫攻坚合力,对符合低保标准的农村贫困人口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确保到2020年现行扶贫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相似文献   

15.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生活保障制度已经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本文从低保制度的建设及运行现状出发,结合山东省低保制度的运行情况,指出了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完善低保制度的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低保制度是维系农村社会稳定和谐的核心政策之一,而低保发放则直接关系农民群体的切身利益与制度贯彻的实际质量,其所具备的减轻低收入农民家庭生活压力、改善农民生活水平、调节农村收入差距等突出效用毋庸置疑。但由于相关机制统筹的不健全与工作执行的不科学,现阶段农村低保发放的方针、模式以及规则都存在着诸多的不规范性,亟待进行调整、改进,而通过法律化的途径进行规范整治则是解决当前农村低保发放诸多不规范问题的必行之策。  相似文献   

17.
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随着我国农村扶贫战略的推行,农村贫困人口不断减少,现有的农村贫困人口已经严重边缘化,传统的区域性开发式扶贫受到了挑战,迫切需要一种比区域性扶贫战略更加精确的瞄准机制来帮助他们脱贫,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下简称农村低保制度)便是最适宜的制度选择。农村低保制度是对年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贫困人口,按最低生活标准实行差额补助的制度,它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农村低保制度对于缓解农村居民贫困,实现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有所靠”,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中国农村贫困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我国农…  相似文献   

18.
基于问卷调查法,本文试图运用社会排斥理论对农村低保对象的生活图景进行描绘。研究发现,虽然农村低保对象获得了国家正式制度的保障,但是,他们仍然面临着经济排斥,这主要体现为:他们经济收入微薄,成为村落社区中的底层群体;他们生活消费受到限定,被排斥在普通的消费空间之外。同时,他们也依然面临着社会排斥,具体体现为:其关系网络规模狭小,构成单一;与村民的心理距离大,疏离感强烈。这些排斥会导致农村低保对象的持续贫困。因此,消除排斥,促进低保对象的社会融入,是完善农村低保制度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减贫事业上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累计脱贫人数达7.4亿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重要决策。然而,贫困人口中,低保户占相当大的比重。因此,农村低保政策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至关重要。本文将以史密斯模型作为分析框架对农村的低保政策进行分析,发现低保政策制定、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从加强干部教育、强化制度设计、提升参与群众意识、优化政策环境四个角度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资讯     
<正>豫34个县成为低保和扶贫衔接试点本刊讯国务院决定今年扩大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范围。近日,河南省扶贫办等部门决定,在滑县、宜阳县为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