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曾是一个非常任性的孩子。读高三的时候,心里未尝不明白,踏踏实实地用心读书,对于快速提高诸如历史、地理这些科目的成绩,是多么至关重要。可我怎么也不能让自己心无旁骛地坐在教室里上完晚自习,非要出去溜达一两圈儿才行。摊上我这样的孩子,班主任和家长都感到很棘手—以我当时的状态,指望考个好成绩,就难说了;  相似文献   

2.
班上较笨的人就是我 我多次到大学招聘,听到最典型的语言就是“某某去了哪个公司.他能去我为什么不能去:听说深圳工资高.到某某公司比留在西安多赚2000元;或者上海这个机会很不错嘛.可惜我女朋友不让去”,大家听了这些觉得很熟悉吧!我读大学的时候,我的同学出国非常疯,你考托福他也考。  相似文献   

3.
前一段时间我陪老婆到美国东部游玩,同学抱着几个月大的孩子来看我们,那个小不点让我喜欢得不行.我想如果我也能再有个这么大的宝贝该多好呀.我自认为是一个好老公,但是上帝只能让我娶一个老婆.我相信我是个好老爸,但是党的政策只让我给一个人当爹.现在我的儿子上大学了,突然觉得自己有些无所事事了.  相似文献   

4.
柯迪 《新理财》2005,(2):29-29
真倒霉,期末考试以前,我突然生疹子了,气在床上躺了半个月.身体恢复得差不多了,咬牙也得参加期末考试呀!去了,老师白我传染给同学们,就让我在走廊里答题,冻得我真够呛.我也没想到,数学考了个满分,外语差0.5也是满分……不少老师震惊了,说:"真没想到,一个从郊区转来的小女孩,在家里病了半个月,还能考这么棒,胜过咱城里的孩子!"  相似文献   

5.
KIKI 《金融博览》2011,(19):26-26
在澳洲有个很奇怪的现象.会计专业非同一般的火暴,任何大学的经济系大楼都是最富丽堂皇的,每年技术移民申报.最多的也是会计。网上有个统计,说来澳洲近50%的留学生选择了不同方向的会计专业,连本科不是会计或商科的,也都跑去读会计。我自己体会更深,每年的高中留学生一大半都选了经济含会计的本科.包括我班上好几个尖子生,明明有考医科的实力,偏偏就要挤国人扎堆的墨大、悉大的经济系。我想作个调查,到底有多少读会计的中国人毕业后找到了会计工作?  相似文献   

6.
儿子在加拿大的一所大学学工商管理,幼儿园、小学、初中都是在国内读的,初中毕业去了加拿大读高中,中西混合教育中,他有过迷茫和徘徊,甚至极度地不适应,高中的时候几次给姥姥打电话,痛哭,想家,但是,孩子坚持过来了,并且通过努力,进入了自己喜欢的大学,他现在阳光、帅气、开朗,我很欣慰!作为一个即将大学毕业的孩子的母亲,在教育方面,我很有发言权。我的孩子一路走过来,和大多数孩子的生活没有什么两样,上学、兴趣班、辅导班、英语等,我为他倾注了很多的心血和金钱,初中升高中,我提前在某重点高中旁边以4000多元一平方米的高价买了一套40多平方米的学区房,当时这个城市的房子均价才2000多元。  相似文献   

7.
生命的因缘 我在Reed大学读了6个月之后就退学了,但在我真正作出退学决定之前,我还经常去学校.我为什么要退学呢?  相似文献   

8.
自己本是个非常贪玩的人。高中的时候,成绩普普通通,每天偷偷把小说包上语文书的书皮来躲避老师和妈妈的监督。高中毕业读了会计专科,在大学里更是每天瞎混日子---及格万岁。毕业分配回到了家乡,进入一国有企业。知道CPA考试是在集团公司的年度决算会议上,现在只记得“每小时工资130元”这句话。当年的企业形势很不好,所以决定为了那每小时的130元而奋斗。同学知道后,劝我放弃,说CPA比高考还难,高考都失败了,现在又有工作,又有家庭的,考CPA根本不可能!我也查阅了相关的信息,发现通过率真的只有10%左右,而且那时孩子刚刚1岁,所以自己也一…  相似文献   

9.
《理财》编辑: 我出生在松花江边的一个小村庄里,小时候家里穷,又排行老大,初中读了一年就辍学在家务农.成年后,我跟许多同龄人一样外出打工,可在工地工作了不到一年,三个脚趾被意外砸掉,被工头拿几千块钱打发了回来.回家后打鱼兼养鱼,娶妻生子,日子过得也算平静. 由于村里的土地都是盐碱地,种地收成不好,还要供两个孩子上学,所以家中没什么积蓄.弟弟妹妹都考上大学进了城,父母过世早,给我留下一个很大的院子.四口人住在这个院子里,倒显得有些空旷.这个村子也跟中国许多农村一样,年轻人外出打工,留下老人和儿童守在家里.  相似文献   

10.
初中时学校的锅炉坏了,父亲帮忙修好的,因为这,学校不但免了我的借读费,班主任还让我当了数学课代表.长这么大没捞到过什么头衔,课代表芝麻大的荣誉我还是挺在意的.沾沾自喜了几天,我就发现不对.课代表通常是那门课成绩好的学生来当,可我的数学成绩并不好.当时数学分代数和几何,考试两张卷子,一起考,我的代数和几何成绩像是在跟我开玩笑,这次代数考96分,几何就会是69分,下次代数考59分,几何就考95分.两门课始终一冷一热.我去办公室拿考卷,老师看见我就气得拍桌子.几个回合下来,我垂头丧气地一个人在教室旁的水渠边坐着反思.水渠里落满了秋天的黄叶,阳光洒下来,金灿灿的.我找到班主任说不干数学课代表了,老师看着我说,再坚持坚持吧.后来分班,就没有再坚持了.  相似文献   

11.
吴辉 《投资与理财》2013,(20):68-70
话说在秋高气爽的周一,记者收到了读f者粱秋发来的一封咨询保险规划相关事宜的Email。“编辑同志,我们家晚来得子,今年娃刚好3岁了。最近身边很多人跟我谈,要提前给孩子规划好未来,毕竟我们夫妇俩年龄都40好几了。看了你们上期杂志有个寿险规划总监说,小孩的教育金不一定耍走保险,但身边有不少朋友都给孩子买了保险公司的万能险。我想让你们也帮我的小孩做一份这方面的保险规划。”  相似文献   

12.
生命的因缘     
《理财》2009,(3)
我在Reed大学读了6个月之后就退学了,但在我真正作出退学决定之前,我还经常去学校。我为什么要退学呢?  相似文献   

13.
很多中国读者的来信都给我这样一种感觉:在中国,似乎只有一个途径可以创造美好生活,那就是"成为重点高中的学生,读最好的大学,然后找到一份众人羡慕的好工作". 我不禁想问:"何谓一份好工作?"清华或北大的学位难道是打开美好生活的唯一钥匙?或者甚至需要斯坦福或哈佛的博士学位以达到极致?到底什么才是成功之路?让我们看一个关于成功的故事. 小沃尔夫冈1949年出生在奥地利南部一个叫圣法伊特的小镇.他的父亲是个屠夫,在他出生前就抛弃了他和他的母亲.那些日子里,一切都不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14.
20多年前,我在北京念大学,毕业后同到贵州西南边地的小城兴义工作。先存政府机关做公务员。后来去了当地的师专中文科教书,贫寂枯燥,只好读画读帖自娱。一个夜晚,偶然在《花溪》上看到蒲国昌、田世信、董克俊和尹光中他们的作品,便乘着酒兴,写了篇文章。投给北京的《美术》杂志,登出来了。被远在贵阳的蒲先生看到,竞说:“兴义有个叫管郁达的写文章骂我们,骂得好!”我当时少年心性.  相似文献   

15.
提起“得体”两个字,使我想起至今记忆犹新的一见件小事。多年前,一位储户急匆匆地来提前支取马上到期的定期存款。他虽然很急,但脸上却流露出按捺不住的喜悦。我把钱交给他后,他自豪地说:“孩子考上了大学,这是给他用的!”看到他高兴的样子,我马上接了一句:“你孩子考上了大学  相似文献   

16.
钟正 《投资与理财》2018,(10):41-46
Q1:谢老师好。我听大家都称呼您为谢老师,很亲切。您本科读的是数学,研究生读的是哲学,博士研究生读的是经济学,还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访问学者。您在大学里任教多年。当过大型证券公司的投资总监、自营老总和资产管理负责人,也做过投资公司一把手,这些经历对您现在熵一资本的投资有哪些影响?  相似文献   

17.
小钢 《财会学习》2006,(11):70-70
我觉得自己是个活在梦里的人.我是从四川农村出来的,1980年出生,2000年考上一所专科学校.上了大专后我很郁闷,给自己定下了一定要考上本科的目标,2003年,我考上了一所重点大学的本科,2005年毕业后进入现在的公司工作,成为一名会计.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月薪1500元左右,现在一个月差不多3500元左右.如果按照这样的水平下去,过几年应该可以贷款买个房子(因为我公司在安徽一个小市,房子的价格是2000元/m2左右),然后找个老婆,在这家国有企业待一辈子.这样的规划也是我父母希望的,农村人嘛,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城市里有稳定的工作,有老婆孩子,安安稳稳地过日子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18.
宽容的美丽     
科里的同事,每日一起相处七八个小时,难免有闹矛盾的时候.每当我被人"冒犯"了,总是想到一个黑黑瘦瘦的男孩…… 那是我读大学一年级的时候,每到开饭,食堂就排着长长的队伍.生性好玩的我与同伴嘻嘻哈哈打闹,突然"啪"的一声,一个饭盒连同米饭、菜一同被我撞掉到地上.我惊得张大了嘴,只见一个高高瘦瘦的男孩也惊奇地看着我.瞬间,他捡起饭盒,一声不吭地走到水龙头下洗了洗,又排队打饭去了.自始至终,他都没吭一声.  相似文献   

19.
陈巍 《财会学习》2007,(7):66-66
我大学就读的是土木工程系,和会计唯一的联系就是大二的时候上过几次<会计学原理>的选修课,但实际上在考CPA之前,我甚至不知道"资产=负债 所有者权益".  相似文献   

20.
我第一次读方志敏的<清贫>遗作,是在80年代后期读中学的时候.那时,在60年代初内忧外患和"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的影响下,我国人民生活仍然受到影响,由此引发了我的一些彷徨、疑惑等情绪.我读了<清贫>之后,深为革命前辈方志敏安于清贫、为中华民族翻身解放而艰苦奋斗的精神所感动.近日翻阅书卷,不经意间又翻到<清贫>这篇文章,竟被书中的文字吸引,不知不觉竟连看了好几遍.掩卷沉思,生出许多感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