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是我国实现脱贫攻坚巩固拓展和贫困预防的重要途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形成正向教育合力才能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有助于全社会形成正向教育合力,走出当前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分析劳动力在外流过程中能否阻断相对贫困的代际传递,以及研究提升人力资本在此过程中的影响,为未来相对贫困的治理提供借鉴。方法 文章基于代际传递视角,运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微观数据,通过构建AlKire-Foster(A-F)模型,测度我国劳动力外流人口的多维相对贫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Logit模型研究劳动力外流人口多维相对贫困的代际传递问题,最后采用列联表分析人力资本在此过程中的作用。结果 我国劳动力外流人口整体上不存在严重的极端多维相对贫困,并且多维相对贫困状况有所改善;劳动力外流人口在教育和生活水平维度存在严重且长期的相对贫困;劳动力外流人口的多维相对贫困存在代际传递问题,并且父亲的多维相对贫困状况对子代的影响明显高于母亲;西部地区存在极端多维相对贫困的代际传递问题,中部地区比东部地区多维相对贫困代际传递问题的程度更深;在劳动力外流的过程中提升人力资本存量能够有效阻断劳动力外流人口的多维相对贫困代际传递问题。结论 父代应以身作则,正向影响子代成长;提高政府专项扶贫中人力资本扶贫资金比重,完善地方政府关于未成年子女教育和健康考核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群众普遍受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反贫困最需要做的就是找准贫困的原因,从贫困的根源上着手摆脱贫困。当前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扶志与扶智"需要共同推进,激发贫困群体内生动力是精准脱贫取得胜利的前提。[方法]文章通过对国家级贫困县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8个民族乡镇贫困现状的实地调查,基于调查问卷与关键人群访谈的相关数据,利用灰色关联度的方法进行分析,探索云南藏区贫困的根本原因。[结果]对于贫困文化影响严重的民族地区,针对云南藏区的贫困现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充分利用教育来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结论]结合民族地区实际,通过延长国家义务教育前后时段,实施"3+9+3"的15年义务教育工程,解决好教育基础设施及师资问题,对不同年龄段贫困群体开展分类教育,普及基础知识,提升贫困地区群众的科技文化水平,打破贫困文化对贫困群体思想上的束缚,让贫困群体相信依靠科学技术,通过自身努力在政府的帮扶下战胜贫困。  相似文献   

4.
我国流动人口子代能否摆脱贫困的桎梏,对于我国巩固脱贫成果与衔接乡村振兴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3年、2015年以及2017年的跟踪数据,使用代际收入弹性模型进行测量,为了弥补已有研究仅仅关注到的父代和子代的影响因素,引入家庭整体的视角来探讨代际间贫困的传递,旨在探索贫困代际传递好转的具体实施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流动人口的贫困代际传递程度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子代层与家庭层的影响因素共计对代际收入传递提供了16.79%的贡献率,其中最重要的传播路径为家庭层的发展享受型消费;家庭层的影响因素对男性的影响较大而对女性的影响较小;对城镇流动人口的影响相比农村流动人口更大。基于上述研究,应加强对流动人口的家庭消费类型、家庭创业、家庭负债等方面的帮助和政策引导,以期实现长久的脱贫和稳定。  相似文献   

5.
6.
基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代际贫困传递的轨迹与破解办法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河北省城市贫困代际传递为研究对象,以城市低保户和代际收入弹性等为操作指标,在文献研究和归纳演绎等研究方法基础上,围绕主题进行城市贫困代际传递轨迹与破解的公共政策研究,提出公共政策干预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人口流动常态化、家庭结构变迁的背景下,农村老年人的生存样态不断贫困化,了解并分析农村地区子女代际支持现状、子女代际支持对老年多维贫困的影响,有利于改善农村老年多维贫困现状。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 (2016)的追访数据,从子女代际支持视角出发,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子女代际支持对农村老年多维贫困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一是农村地区的老年人具有较高的多维贫困发生率,农村老年人陷入多维贫困的比重分别为:55.34%(经济贫困)、53.03%(健康贫困)、34.58%(精神贫困)。二是农村子女对老年父母的代际支持较少,月均经济支持额在一百元左右,照料支持随着农村父母年龄的增长不断增加,而精神支持则呈现出相反的态势。三是不同类型的子女代际支持对农村老年多维贫困存在一定程度的缓解效应。  相似文献   

8.
由于工资性收入偏低、社会保障缺失、土地分配不公等原因,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存在明显的贫困代际传承问题,这种传承导致社会阶层固化.可以通过创新农民工就业制度,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生活置换制度、统一城乡计划生育政策、建立按居住地入学、升学制度、改革粮食价格体系,建立农业保险制度、实行城乡配套的低保制度等一系列化解新生代农民工贫困代际传承问题.  相似文献   

9.
农村贫困家庭代际传递研究——基于CHNS数据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贫困代际传递是长期贫困的关键问题。本文利用CHNS数据,围绕农村贫困家庭的代际传递问题进行测算和分析表明,与农村非贫困家庭比较,贫困家庭的代际收入弹性大,收入流动性较差;贫困家庭的子女收入对父母收入的依赖性更强;贫困家庭父辈和子辈在婚姻状况、受教育年限、收入水平、就业机会和医疗保险情况等重要社会因素方面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贫困家庭子女容易受到上一代经济和社会劣势的影响;贫困家庭父辈和子辈在受教育水平、上学机会、就业状况以及医疗保险等方面都处于明显劣势。这表明农村贫困家庭贫困代际传递明显。  相似文献   

10.
正十堰市分行积极探索教育扶贫贷款领域,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做法经验,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从根本上铲除贫困提供了有力金融支撑。加快实施教育扶贫工程,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激发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是推动扶贫开发由"输血"向"造血"转变的关键。站在扶贫攻坚主战场,农发行十堰市分行主动提升站位,大胆探索教育扶贫贷款领域,形成了具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中国21世纪初逐步建成的“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为准实验,将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数据和农业农村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微观调查数据进行匹配,使用双重差分法探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村教育代际流动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提升了农村教育代际流动性;相较于男性子代,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女性子代与父代之间的教育代际流动性影响更显著。拓展性分析发现:一方面,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增加了低学历父代的外出务工时间和外出务工收入,有助于农村教育代际流动性的提升;另一方面,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子代外出务工行为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通过发展教育实现脱贫是治本之计。本文作者从家庭教育与贫困陷阱的角度构建了一个代际交叠模型,从家庭代际传递的角度分析教育投资与脱贫的关系。对于家庭而言,贫困家庭的教育投入不足导致其陷入贫困陷阱,而较高的人力资本投资引致较高的收入,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提供了可能。为此,作者建议支持和提高贫困家庭增收能力、鼓励贫困家庭进行教育投资,通过教育的方式稳步持续且高质量地实现脱贫攻坚任务。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甘肃省具体实际出发,通过数据展现甘肃省贫困现状,分析其贫困成因,并提出具体扶贫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脱贫攻坚的逐步深化,职业教育扶贫作为教育扶贫和就业扶贫的纽带,成为脱贫攻坚的关键。职业教育的发展正面临城市空心化、生源素质低、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学校定位错误和社会合作效率低等诸多问题。应积极改变职业教育的发展策略,做到政策先行、精准定位、多元协调和教育方式创新,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科学健康发展,使职业教育成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2012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研究教育的代际传递问题.结果表明: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对子女的受教育水平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子代就有更多的教育机会;父亲与母亲不同的受教育水平对子代的教育机会有不同的影响,父亲的教育水平对子代的教育影响更大;从教育的代际流动性方面来看,农村的教育代际流动...  相似文献   

16.
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不断发展也带来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断增加,但当前我国不同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仍然较大.许多研究表明:教育水平对个人的收入水平有着显著影响.除自身教育水平外,代际间的传递使得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也能够通过不同途径进而影响到子代的收入水平.因此,本文在对已有文献进行梳理总结基础上,探究二者间的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17.
关于中国农村文化性贫困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经过过去三个阶段的扶贫计划 ,中国农村的反贫困取得了重大胜利。但与此同时 ,一般经济增长的缓贫效应在减缓 ,农村贫困人口正面临可能滑入文化性贫困的陷阱。因此 ,本文提出了解决新问题的途径是 :资金扶贫是基础、技术扶贫是关键、教育扶贫是根本。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的大部分地区,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地区基本上都是贫困的地区,同样,环境恶劣的地区也多为贫困的区域,因此,贫困与否和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没有直接的关联.但是,生物多样性丰富地区有较好的自然资源基础,如何把环境因素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因素并且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通过分析表明,我们在扶贫工作中,贫困的定义更多的是在经济收入的层面,尤其是政府的定义是如此,这就模糊了贫困的真实含义,在扶贫的手段上将没有针对性.实际上,这种贫困与资源贫乏地区或者生物多样性不丰富地区的贫困是不一样的,在相对贫困的但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的区域,贫困社区的发展机会较多.处于弱势地位的贫困社区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中起到了主体的作用,同时生物多样性也是社区发展的基础.因此,在手法上,政府扶贫手段应有别于生物多样性不丰富,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必须保障当地人能够分享生态保护带来的好处,创造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保护当地的传统文化,并在政策上予以长期的支持.  相似文献   

19.
20.
随着我国脱贫攻坚任务的结束,防止脱贫村返贫就成为地区治理的工作重点,而后脱贫时代的乡村贫困却呈现出与传统乡村贫困不同的特征,有必要弄清农村贫困均衡的原因、多重压力和挑战。为实现脱贫村长久、长效脱贫,可以从乡村振兴突破农村贫困均衡、精准扶贫化解农村贫困均衡、教育阻断农村贫困均衡、异地搬迁隔绝农村贫困均衡等多个角度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