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朝鲜族农民在水稻种植及农耕文化的创新中一直是佼佼者,朝鲜族农民不仅有优秀的种植技术和丰富的种植经验,还具有优良的水稻籽种。从迁居东北到改写东北水稻种植历史,改变了传统东北旱田种植技术,提高了东北水稻种植水平,使东北成为了中国有名的"六大稻区"之一,更有"五常大米"闻名于世。朝鲜族农民在稻作农耕中起了重要作用,促使朝鲜族自身农耕文化深受世界关注。研究了朝鲜族稻作农耕文化的保护及相关旅游文化产业的开发。  相似文献   

2.
正《朝鲜族民族乐器》朝鲜族民族乐器是朝鲜族人民在长期劳动与生活中形成的独特的民族乐器,是中国朝鲜族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承载着优美的朝鲜族音乐,同时也是华丽秀美的工艺精品。朝鲜族的民族乐器与汉族的乐器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现代的朝鲜族民族乐器多达40多种,本期节目主要介  相似文献   

3.
李勇根 《山西农经》2020,(2):51-51,53
就居住在我国黑龙江省的朝鲜族的文化特色及文化价值进行研究,探析朝鲜族文化保护及长期发展策略,以加强对朝鲜族的认识和了解,促进朝鲜族文化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4.
辽宁中部稻区主要包括沈阳市、辽阳市等地,属于北方一季粳稻区,气候适宜,温光条件好,土地平坦,稻田土层深厚,有机质、氮、磷、钾等较为丰富,非常适合水稻生产。但是,由于耕作水平不高、灌溉技术水平较低,且长期单一地使用化肥进行掠夺式生产,导致地力下降、土壤结构不良、耕性变差、耕层变浅、养分失衡、保水保肥和抗旱减灾能力下降,严重影响了水稻生产。为了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辽宁省水稻研究所开展了针对性的研究,制定了辽宁中部稻区水田合理耕层构建技术规程,从机械耕整地、施肥管理、水分管理、秸秆还田四个方面,提出了辽宁中部棕壤型稻区水田合理耕层构建的技术措施,以期能够促进辽宁水稻可持续发展,实现水稻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5.
课题组对被誉为华夏朝鲜族第一村的辽宁省沈阳市满融村113户农村家庭进行实际访谈和问卷调查,发现朝鲜族农村在现有的收入水平下,对留守子女教育投资存在着投资数额偏高、投资收益偏低、缺乏家庭金钱观教育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推动辽宁省朝鲜族农村家庭教育投资及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浙江、湖南两省565户稻农2009年的实际生产数据为基础,对超级稻与常规稻种植效益的差异及影响中国稻农种稻收益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超级稻在亩产量、抗性上优于常规稻,在亩净产值与纯利润上比常规稻略有优势,但由于超级稻的种植成本相对较高,其成本利润率却低于常规稻。目前影响稻农生产经济效益的三个最主要因素是水稻亩产量、水稻生产成本与稻谷价格;家庭劳动力的多少、水稻生产技术的培训次数、水稻生产机械化程度的高低以及一年种植水稻的次数对水稻生产经济收益有显著影响;水稻生产面积、户主文化程度、农户田间管理是否及时到位、农技人员现场指导次数与是否是示范田对水稻生产经济收益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正>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濒临江北最大的淡水湖微山湖,境内地势低洼,水资源丰富,全区水稻种植面积达22万亩,多年来一直为当地农民主要的收入来源。但近年来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水稻价格下降,水稻种植的效益不高,严重影响了农民种植水稻的积极性。济宁市任城区承担了农业部稻渔共生综合种养基地项目,全区发展稻田河蟹养殖面积达1800亩,亩收  相似文献   

8.
一、龙山乡柴河东村基本情况 铁岭市银州区龙山乡柴河东村地处城市近郊区,地理环境得天独厚,交通便利.柴河东村是以朝鲜族为主的少数民族村,全村共有农户223户,人口683人,其中:朝鲜族200户,占全村总户数的90%.  相似文献   

9.
一是注重旅游业发展。加大投资力度,重点开发建设长白山文化博览城、福满生态经济沟、万宝红旗朝鲜族民俗村等景区景点,大力发展观光旅游、度假旅游、民俗旅游等各种旅游。同时,积极与省内外知名旅行社联系,联合开发具有长白山文化特色和浓郁朝鲜族、满族特色的服装服饰、歌舞、婚寿、体育、礼仪等表演性和参与性项目,丰富旅游内容,延长旅游时限。  相似文献   

10.
正本期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北京京西稻作文化系统,是以"御稻""紫金箍""石窝稻"等品种为特色的皇家御用贡米稻作文化系统。遗产地包括北京市海淀区和房山区的部分村镇,核心种植区总面积100平方公里,种植面积2000多亩。京西稻从清代进入皇家御稻田种植,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十里稻畦秋早熟,分明画里小江南。"清乾隆帝见到北京西郊的稻田风光,慨然赋诗。这片"御田"种着他从江南带回的"紫金箍"水稻。受良好生态环境滋养,京西稻米米粒圆润、晶莹透亮、香甜细腻,一度仅供宫廷食用。普通百姓在京西地区的水稻生态种植与生产历史也有千年  相似文献   

11.
正秋季是农民丰收的季节,也是虾稻共作水稻的收获季节,掌握好以下技术要点,是虾稻共作成功的关键。一、水稻收割水稻的收割必须在9月底10月初完成,收割太晚会影响虾苗的生产和次年的收入。收割前晒田,便于机械操作,收割时留稻桩40cm以上,稻杆直接还田。二、水草种植稻田内种植水草:水稻收割后可在稻田内少量种植水草,用旋耕机每8-10m耕出一条,按株距5-6m种植伊乐藻。围沟内补种伊乐藻:将伊乐藻切成  相似文献   

12.
我国江南素称“鱼米之乡”,粮食生产以稻作为主。历代劳动人民通过长期的种稻实践,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为我们留下许多宝贵的遗产。清代李彦章所编撰的《江南催耕课稻编》(以下简称《课稻编》)就是一部总结水稻生产尤其是提倡种早稻、推广双季稻生产经验的专著。关于双季稻,早在公元三、四世纪时文献中就有记载,西晋左思的《吴都赋》中有“国税再熟之稻”之句,说明三国时代的吴国即今江苏一带已有“再熟”稻,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到清代,双季稻面积仍有所增加,但在长江下游,尤其自嘉庆九年(1804)发生水灾以后,农民习惯种植一麦一稻,致使生活贫困。因为江苏“户口最繁,粮赋苛重”,改  相似文献   

13.
<正>稻渔综合种养是根据生态循环农业原理,将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技术有机结合,通过对稻田实施工程化改造,构建稻-渔共生互促系统,在水稻稳产前提下,提高稻田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提升稻田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改善稻田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4.
<正>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龙井市是我国最大的朝鲜族聚居地区,也是朝鲜族民俗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地区。1911年,当时延吉县(现在龙井市)老头沟小箕村农民崔昌浩用6条朝鲜山梨接穗嫁接在本地山梨砧木上,经多年培育形成优良梨品种——苹果梨。世界各地所有的苹果梨都发源于此。围绕苹果梨种植生产形成的农耕器具、生产方式、民俗文化以及苹果梨在长期发展演变中形成了"野生山梨—人工嫁接山梨—苹果梨—苹果梨文化"这一苹果梨种植发展历程,共同构成了"百年苹果梨产业、百年苹果梨遗存、百年苹果梨起源"的延边苹果梨栽培系统。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利用4省388份稻农入户调查数据,从地块层面的微观视角探讨了稻农采用直播稻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稻作方式主要有直播、抛秧和插秧,因减少了育秧、插秧等环节,省工节本的直播稻的经济效益显著高于其他栽植方式。务农人数少、劳均耕地面积大的家庭农业劳动强度大,倾向于种植直播稻;中稻生长光温均衡,不易受春寒和秋旱气候影响,种植直播稻的可能性大;若当地请工或请机械不易,没有雇佣劳动力或机械替代自家工,倾向于种植直播稻。此外,各地区水稻生产气候适应性、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条件不同,稻农栽植方式的选择存在差异。基于此应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国家农业政策,细化水稻补贴政策标准;建立多样化和多方面适应的育种技术体系;完善直播稻各环节社会化服务体系和技术推广体系。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泰州地区水稻种植素有早育抛秧、麦套稻、机插秧和直播稻等四种栽培方式,其中以机插秧和直播稻为主。为了推广高效环保的种管技术,提高生产水平,现将近年来笔者在指导实际生产过程中的一些体会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水田种稻是华夏农耕文明的传承,但由于近年来劳动力成本的大幅上升,单一的水稻种植出现了比较经济效益下降,甚至出现亏损,严重影响了农民水稻种植的积极性,我市各地都不同程度出现了大量良田沃土被弃耕荒芜的现象;针对现实情况,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经多年试验成功推广的稻田"稻渔共生"综合种养技术措施解决好了这一难题,大幅提高了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再次激发起了农民种粮的热情,20多个区县的农民涌现多个像谢云灿这样的农民科技致富带头人,他  相似文献   

18.
水上农场     
正10月10日,浙江省湖州市东林镇东升村的河道水面栽培的水稻开始收割。当地今年首次采用"水上稻"栽培技术,通过将水稻种植在特制的浮床上,使水稻根系生长于乡村河道水域中,增加水稻播种面积和粮食产量,并带动立体水产养殖业发展。与此同时,水上种稻还能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水体污染、节约土地资源。预计今年东林镇东升村"水上稻"亩产可达1000斤,而且因为属于生态种植,产出的稻米价格也要高于普通水稻,每亩"水上稻"产值可达100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19.
本文应用黑龙江省稻米主产区五常、宁安、桦川、方正4个县市325户水稻种植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户采纳稻米质量安全技术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农户采纳稻米质量安全技术的因素由主到次为:农户的年龄、采纳质量安全技术的预期收益、组织化程度、农户的家庭收入、稻农接受培训情况、稻农的文化水平、农户对生产质量安全稻米的态度。  相似文献   

20.
朝鲜移民与近代东北地区的水田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衣保中 《中国农史》2002,21(1):37-46
清末以来,朝鲜移民大批迁入东北地区,他们在东北各地试种水稻,促进了东北地区的水田开发。朝鲜移民在气候比较寒冷的东北地区积极探索实用的水田技术,在兴修水利工程、引进和使用优良水稻品种、改良寒地水稻种植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在东北地区形成了以因地制宜引水灌溉,引进和推广国外早熟耐寒品种,早育早播延长水稻的大田生长期为主要特征的北方寒地水稻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