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雷 《山西农经》2022,(1):164-166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相关部门开始重视乡村振兴工作,乡村景观成为乡村行业发展的一个关键点。现在,人们的经济收益不断增加,人们在工作之余会通过旅游等休闲娱乐的方式来减轻自己的工作压力,在休闲旅游时,大部分人们会选择到乡村旅游。大部分地区已经利用乡村资源改造成乡村景观,将当地的人文特色以景观的形式呈现,乡村景观促进了乡村旅游行业的发展,带动了乡村产业的发展,助力实现乡村振兴。随着乡村旅游行业的发展,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各地政府开始开发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将乡村景观与乡村产业相互结合,促进乡村产业的发展。在乡村产业发展以及建设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相关人员要合理解决这些问题,并从中探索出乡村振兴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非物质文化遗产凝聚了中华民族最宝贵的文化基因和精神信仰,将其作为旅游资源和乡村旅游一体化融合将是未来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途径。本论文对抚顺新宾满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当地乡村旅游一体化融合所面对的挑战进行分析,并提出发展策略意见,以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抚顺新宾满族自治县未来的乡村旅游场景构建与规划中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发展乡村旅游是民族贫困山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研究贫困山区乡村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对掌握当地乡村旅游空间发展规律、存在问题,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GIS技术、网络拓扑分析法和点—轴系统理论,分析了渝东南乡村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和优化路径。[结果](1)区域尺度上,渝东南乡村旅游资源总体分布不均,开发不充分,呈现中部—南部—北部依次递减的格局;休闲观光类处于主导类型,资源类型开发不充分,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2)县域尺度上,6区县间乡村旅游发展不平衡明显,酉阳领先于其他区县;(3)空间关联方面,β指数为1. 01,γ指数为0. 34,Ai指数的平均值为76. 21km,平均径路长平均值为9. 28,表明渝东南乡村旅游资源交通网络的连接度、通达度整体偏低,路网密度低;(4)结构优化方面,构建了渝东南"三级节点、两级轴线、两大板块"的乡村旅游空间结构优化系统。[结论]渝东南乡村旅游资源空间开发不平衡、不充分,应尽快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充分挖掘整合特色资源,培育打造"点""轴""面"相结合的旅游空间体系,实现区域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助推当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2018年11月23—25日,为全面推动农耕文明与乡村文化振兴研究,促进对乡村文化的挖掘、传承和保护,由华南农业大学和中国农业历史学会主办,华南农业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中国农业历史遗产研究所、人文与法学学院和广州农业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共同承办的"农耕文明与乡村文化振兴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5.
乡村文化与旅游经济是驱动乡村振兴的"双重动力"。通过发展基于乡村文化的旅游经济,能有效破解乡村振兴面临的现实困境。因此,在乡村文化复兴背景下,通过挖掘乡村文化、生态等资源优势,构建"文化+"、"旅游+"的发展模式,推进乡村文化与旅游、农业等产业全面融合,从而拓宽乡村经济的发展空间,实现乡村振兴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6.
我国乡村旅游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至21世纪初步入全面发展时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然而,其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对乡土文化遗产的保护不力等问题,诸如在乡村旅游开发中过于强调现代化升级与改造,导致当地一些文物古迹、人文传统、民俗风情等乡土文化遗产遭到破坏;或一味模仿示范村模式,致使乡村原有特色与风貌丧失殆尽,千村一面、毫无特色,这些都严重制约了乡村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值此乡土文化遗产保护迫在眉睫之际,由鲍黎丝、黄明珠、刘明艳合著,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乡土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一书于2019年5月正式与读者见面了,该书意在为读者普及对乡土文化遗产的认识,唤醒公众对乡土文化遗产保护的自觉性,并试图探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之路。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中国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多样,文化多元,蕴含着丰富的民族历史文化信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和富有价值的旅游资源,更是优秀传统文化、历史记忆的重要载体和精神家园,承载着人们的乡愁记忆。保护传统村落对于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发展乡村旅游是振兴村落文化的开端。以桂林市灵川县青狮镇江头村为例,研究了村落文化振兴和乡村旅游发展的耦合机制。  相似文献   

8.
正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利用文化遗产。第一,在乡村振兴有关措施的落实过程中,要专门安排乡村文化遗产的调查研究工作,建立项目档案。第二,在建设部门或农业农村部门主持的乡村振兴规划编制中,要打破行业和专业界隔,主动吸纳高校及社会上文化遗产专业科研机构有关专业人员参与,为乡村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提供科学保证。第三,国家各级财政部门和发改部门应该为在乡村振兴中开展乡村文化  相似文献   

9.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旨在更加有效的推进和解决"三农"问题。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发展乡村旅游业不仅提升了农村地区经济水平并带动农村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更是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传承和保护乡村文化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梳理了当前我国乡村旅游的主要模式,并指出了乡村旅游品牌缺失、乡村旅游产品同质性严重以及乡村旅游管理体制水平落后等都是造成我国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基于此,本文提出促进我国乡村旅游业发展的针对性建议,以期进一步推进我国乡村旅游的务实发展。  相似文献   

10.
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的栽培历史已有1500余年,其生产系统、景观表现及民俗文化特色鲜明,是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实施有效保护和适当旅游开发有利于其持续发展。通过旅游资源价值评估及实地调研发现,会稽山香榧群资源吸引力高,旅游发展潜力大,但是在旅游开发中香榧生产者收入偏低,传承人从业意愿受阻;乡村旅游开发层次低,存在破坏隐患;当地对农业文化遗产资源的认知不足,宣传保护意识不强。今后的古香榧群遗产旅游应该在加强旅游整体规划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丰富香榧旅游产品体系、提升旅游产品规模和丰度、完善组织管理、协调利益关系等方面多下功夫,将居民、企业、政府等不同主体的利益需求结合起来综合考虑,以推动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1.
乡村文化旅游不仅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同时也具有保护、传播、恢复特色传统文化的功能,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途径。如何在乡村旅游中妥善解决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问题,以创新的文化旅游走出农村文化衰落与消解的困境,需要首先分析乡村文化资源的传播与修复中面临的现实状况,只有这样才能给出有效的发展建议。本文从乡村旅游发展的文化功能视角入手,试图对这个问题提供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旅游行业不断发展,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如何通过旅游扶贫来全面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有些地区为了加强乡村旅游建设工作,增加了资金投入,以全面加强现代化建设。而由于思想观念不同,导致传统的乡村文化逐渐丧失,失去了原本的旅游价值,同时还加速了当地旅游经济的衰退。基于此,应着重探究如何在加强乡村旅游扶贫工作的同时,有效保护乡村传统文化,全面提升旅游景点的观赏价值,借助特色景观全面加强乡村旅游建设。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和合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用"天人合一""和而不同""以和为贵""和实生物"等和合文化精髓,通过内铸魂、外塑形,共商、共建、共享、共富裕,朝着"强产业""高颜值""讲文明""可持续""共富裕"的命运共同体奋斗,助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和谐新农村建设,助力"现代化和合之城"建设。基于和合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时代价值,探索了和合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生动实践,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浙江省乡村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区划分析,旨在为浙江省及长三角区的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合理的参考建议。[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浙江省乡村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计算指标体系权重,在此基础上通过浙江省乡村休闲旅游分类体系对浙江省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区划研究。[结果]在准则层中,4个部分的权重分布为乡村环境质量(0.4658)>资源开发水平(0.2771)>乡村社会发展(0.1611)>乡村经济发展(0.0960)。从指标层权重来看,处于第一层次的有景观平衡度(0.3915)、乡村基础设施建设(0.3897)、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保护(0.3836)和乡村旅游服务水平(0.3655)。[结论]浙江省北部乡村旅游发展以杭州为中心,形成安吉、德清、桐乡和嘉善乡村休闲旅游带,中部和南部则以金华市为中心,形成了温州、金华和衢州为主的乡村休闲旅游经济圈;浙江省快速发展的乡村旅游对乡村景观的承载能力是极大的考验;各县市应立足当地的优势乡村旅游资源,带动县域内的乡村旅游发展,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且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新型乡村游。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乡村旅游带来的流动性与现代性嵌入,民族地区乡村正经历着破碎化、脱域化、无序化等空间异化问题。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本文从乡村空间的文化性出发,引入滕尼斯的"共同体"概念,关注乡村文化空间中表征情感与精神维度的生命文化空间,并构建"生态—生产—生活—生命"四维一体的乡村文化空间系统。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体系,借助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构建旅游驱动民族地区乡村文化空间重构的整体性分析框架。以贵州省黔东南州西江村为例,提出旅游驱动下民族地区乡村文化空间重构的三重策略:增强生态文明意识,健全顶层设计与科学规划;培育民族文化自信,创新文化活态传承模式;优化利益分配格局,建立有效社区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16.
文旅融合是乡村振兴的全新机遇,为农村产业融合奠定了重要基础。在推进乡村旅游扶贫进程中,要从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和文旅融合中寻找结合点,通过整合农业、文化和乡村旅游资源,优化乡村文旅融合发展路径,发挥融合经济效益,将乡村特色旅游资源转化为有文化灵魂的旅游景观,使乡村旅游收益持续惠及贫困群体。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山东东营六户镇通过整合并利用优势资源,发展产业、优化环境、举办并承接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优化社会治理方式、带动农民增收,逐渐探索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以乡村旅游带动产业发展。六户镇所处区域地势平坦,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国家级生态乡镇""山东省旅游强镇""山东省环境优美镇"等荣誉  相似文献   

18.
农耕文化遗产的保护困境与传承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传承优秀农耕文化遗产对延续中华文明火种,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现实价值。当前,在社会经济转型发展中农耕文化遗产呈加速消亡态势,生存环境恶化导致传承危机,保护制度未成体系,传承途径缺乏创新。新时代,要切实转变观念和思路,让农耕文化遗产"活"起来,彰显其时代价值。正确认识并高度重视农耕文化遗产,构建完善的制度体系,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创新政策支持方式,做好农耕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9.
正吉安分行支持深入挖掘本土红色旅游文化资源,有力推进红色资源保护开发利用与服务乡村振兴相结合。江西吉安是井冈山精神的发源地,全市有革命遗址973处,2019年被国家列入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为助力当地提升"红色摇篮,山水吉安"旅游品牌,近三年来,农发行吉安市分行累计投放红色旅游资源建设项目贷款11.36亿元,有力推进红色资源保护开发利用与服务乡村振兴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重庆市乡村旅游资源的结构类型和空间特征,分析乡村旅游资源数量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关系,对重庆市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和促进乡村振兴具有指导意义。[方法]文章利用GIS技术定量分析重庆市乡村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通过空间分布模型探究乡村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聚集程度,利用地理联系率探析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与乡村旅游资源分布的配合度。采用回归模型从整体上对重庆市乡村旅游资源数量与乡村振兴的关系进行分析,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对不同经济发展区域关系进行研究,试图得到乡村旅游资源数量与乡村振兴的辩证关系。[结果]重庆市乡村旅游资源具有4种类型,农事体验类所占的比重最大,达到43.46%,乡村文化类所占比重最低为2.30%。乡村旅游空间布局特征结果表明重庆市4种乡村旅游类型在空间上的分布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都呈现集中分布, 4种类型的景点与人口和经济的配合度较高。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乡村旅游资源数量与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次、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县级以上文明村和乡镇占比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间存在均衡关系。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除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次外,乡村旅游资源数量仅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间存在低度相关性,不同经济区相关系数差异较大。[结论]综合以上研究结果,乡村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既受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同时又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表明重庆市乡村旅游资源对乡村振兴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建议在今后的发展中应拓展乡村旅游类型,提高乡村文化类景点的数量和比重,促进重庆市乡村旅游产业的均衡发展,实现不同经济区乡村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