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人民币跨境结算的有境外清算行、境内代理行和境外机构人民币结算账户三种模式,难以满足人民币充分国际化条件下的清算需要。美国和欧盟为适应其货币国际化建立了多元性、竞争性的清算体系和健全的法律制度。我国适应人民币充分国际化需要的清算体系建设宜借鉴美欧经验,在遵循国际准则的同时兼顾我国实际情况,坚持支付基础设施建设与清算法规制度建设同步推进,为人民币国际化清算提供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2.
数字货币缘起于密码学在货币金融领域的发展,经历了加密货币、稳定币到法定数字货币的发展历程,其实质是主权国家与私人发行者围绕数字货币"铸币权"展开的博弈。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技术赋予了加密货币去中心化的信用机制与技术特点;稳定币通过与储备资产"锚定",解决了加密货币币值波动的问题;由中央银行发行、国家信用背书的法定数字货币兼具法定货币的币值稳定性,以及由加密技术和区块链等赋能的创新优势,有望弥补传统跨境支付体系在现代化和便利性等方面的不足,从而实现跨境支付体系的重构。鉴于此,在地缘格局与经济结构深刻调整的背景下,中国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推动数字人民币试点,参与和引领跨境支付体系重构进程,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跨国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3.
张鹏  刘力臻 《经济纵横》2023,(1):121-128
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基础设施,是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核心技术支撑。随着人民币国际支付规模日益扩大、战略性大宗商品贸易以人民币结算、CIPS的国际认可度日益提升、国际货币和支付结算的多元化发展,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和我国的国际金融话语权不断提升,为CIPS拓宽境外金融市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CIPS应积极吸收美、欧、日先进支付系统的建设理念,构建和完善安全、高效、数字化的人民币跨境清算结算体系,进一步完善境外人民币清算银行网络,扩大境外CIPS参与者数量;加强境内外清算风险管理,增强资金、法律、操作等各类风险的检测、量度及管理的有效性;提高CIPS的跨境结算效率,尤其是加强区块链、数字化等金融科技手段在CIPS中的应用;加快发展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为CIPS注入新动能。  相似文献   

4.
SWIFT系统作为跨境支付领域的公共品,在愈演愈烈的地缘政治竞争中,私物化为金融制裁的工具,各国金融安全面临重大挑战。央行数字货币应用于跨境支付有两种方式。为促进央行数字货币跨境支付互操作性,可构建兼容系统、单一系统和互联系统的央行数字货币。SWIFT系统与央行数字货币存在合作与替代双重关系。中国在加快数字人民币研发和试点的同时,应依托“一带一路”建设等区域合作机制有序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积极参与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合作,建立起高效安全的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  相似文献   

5.
李言 《技术经济》2020,39(2):1-7
利用可视化软件CiteSpace V对2006—2019年收录于CNKI数据库的跨境支付文献进行知识图谱量化研究,从发文时间、作者来源、机构来源分布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用共词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跨境支付文献进行挖掘。研究结果表明:跨境支付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框架日趋成熟。研究机构以高校和央行各分支行居多;研究角度主要从经济学和民商法学出发;跨境电商、第三方支付、区块链和"一带一路"等是跨境支付的热点问题;研究主题聚类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支付宝、移动支付和数字货币等。  相似文献   

6.
区块链技术是数字经济的基础,跨境支付则是区块链技术新的应用场景之一,结合"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的理念,推动"一带一路"倡议高质量发展,"区块链+跨境支付"成为新的探索方向。本文首先分析了区块链的技术特点和"一带一路"区域跨境支付的"痛点"。同时,选取5个应用区块链技术的跨境支付解决路径方案;运用系统动力学Vensim和AHP为决策方法,构建区块链跨境支付的综合评价模型;最后提出相关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7.
王佳佳  沈坤荣 《经济纵横》2021,(11):121-128
推行数字人民币是我国释放数字经济活力和助力数字中国建设的内在要求和有力支撑.随着数字人民币试点地区的有序扩容和试点场景的深化拓展,数字人民币研发进展显著,但在技术应用、安全保障、跨境支付、法律监管和金融稳定等方面还面临一些挑战.面对数字货币时代的加速到来,应不断优化数字人民币发展路径:以技术应用创新升级,提升数字人民币普惠性和扩大试点场景覆盖;以安全体系设计优化和安全教育普及,维护数字人民币发行流通安全;以数字人民币和人民币国际化的协同联动,探索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以完善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框架,规范数字人民币运营管理;以优化运营体系和风险防控能力,降低数字人民币对金融稳定的冲击.进一步发挥数字人民币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战略作用,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全方位赋能.  相似文献   

8.
人民币国际化已进入加速期,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快速发展;人民币回流机制建设不断完善;与我国签订人民币双边互换关系的国家和地区逐步增加且规模不断扩大;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重要性不断提高。由此预计,2030年后,国际货币体系将基本形成美元、欧元、人民币"三极化"发展格局。本文归纳总结了人民币国际化最新  相似文献   

9.
李本  韩笑 《经济学家》2023,(9):77-86
作为国际经贸活动的核心环节,跨境支付在美国动用SWIFT系统制裁他国以及疫情冲击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呈现出代理银行数量减少、支付成本过高、透明度和包容性不足态势,全球跨境支付系统亟待重构。数字货币勃兴为系统重建带来契机,其中多边货币桥项目(m Bridge)作为全球央行数字货币跨境支付项目创新的代表,正在同一分布式账本技术(DLT)平台上测试四个不同司法管辖区CBDC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该模式将可能在技术和监管合作的基础上极大改观全球支付清算体系。m Bridge体现的公平性和高效性理念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实用性、包容性和互惠性等特点相契合,使RCEP框架下扩容m Bridge成为可能。中国目前在主推m Bridge上具备各种资源禀赋及先发优势,应进一步倡导在RCEP框架下,结合国际清算银行的规则指引,协调各国CBDC间发展进度不一致问题,健全法律监管,逐步推进m Bridge扩容,为重构全球跨境支付体系提供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0.
人民币国际化研究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理论研究尚不完整。新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并无国际协定赋予某一货币超然地位,每一种货币都可能通过货币竞争上升为国际货币。主导货币履行国际储备职能的欠缺,是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迫切性所在。超主权储备货币不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主要方向,通过市场竞争优选主权信用货币充当国际货币是主要途径,在此过程中,人民币必须占有一席之地。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宽松货币政策潮流未从根本上颠覆既往货币国际化前提的理论判断,人民币在履行货币基本职能方面与某些国际货币之间的差距正在迅速缩小,国际化面临新的机遇。本币国际化具备一些条件:一是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二是贸易规模和全球占比不断提高,三是高外汇储备、高国际投资净头寸、低通货膨胀和汇率渐进升值,四是政治军事实力的增强,五是英美法系、市场主导的香港离岸市场。其制约因素:一是对资本项目管制,二是金融市场发育滞后,三是汇率缺乏弹性,四是结算清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上不完备。人民币国际化是否存在"从价值尺度、到流通手段支付手段、最后到储备手段",先周边化、再区域化、最后国际化的顺序值得商榷。目前,货币当局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措施,成效超过预期,但潜在成本巨大,可持续性存疑,必须借鉴日元等国际化的教训,从根本性改革入手,围绕某些货币职能审慎推进。  相似文献   

11.
全球金融危机和债务可持续性问题暴露了现有国际货币体系的不完善,人们已经开始质疑主要国际货币的长期储值能力.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和人民币不断升值,人民币国际化迎来了难得的时间窗口.中国政府抓住历史机遇,迎合市场需求,积极推出相关政策,从贸易领域推动了人民币的跨境使用,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自2009年4月8日试点以来,得到了指数型增长.但是从长期来看,人民币与已有国际货币在诸多方面还存在差距,必须清楚认识制约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的因素,才能更好地促进人民币跨境使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讲程.  相似文献   

12.
郑步高 《新经济》2021,(6):24-29
传统法定货币的支付功能虽然能够便捷实物现金支付,但是相对于跨时空的远程支付就显得"鞭长莫及",并且受困于货币形态大额支付实现起来也比较困难.传统法定货币支付增加了央行的监管难度,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央行发行的法定数字货币可以改变货币发行和流通形式,优化法币支付功能,降低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依赖,进而降低央行...  相似文献   

13.
《经济师》2017,(6)
跨行清算系统集中管理运行模式的重大变化,给各商业银行人民币跨行支付系统的风险管控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文章分析了逻辑集中后系统与业务的主要变化、逻辑集中后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建立多层次监控体系的目标和原则以及多层次的业务监控体系建设,同时对多层次的科技监控体系建设提出了相关意见。  相似文献   

14.
刘芮 《现代经济信息》2014,(16):174-175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与国内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加快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进程。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诸多手段中,货币互换协议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是当前广泛采用的两种方式,货币互换协议能够有效实现人民币的短期输出,从而加快人民币融入国际市场的速度;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能够切实优化国际金融货币体系,降低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汇率风险。本文拟通过谈论当前人民币国家化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探讨分析基于货币互换协议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人民币国际化具体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在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人民币在中国跨境贸易结算中使用范围不断扩大.外商对国内企业的出口支付可直接使用人民币,国内企业进口也可向外商直接支付人民币,国内贸易企业所面临的汇率风险开始向外商转移.同时,人民币境外流通和留存规模在逐渐升高,仅在香港一地人民币存款数额就高达数千亿元.香港、伦敦等地的金融机构也出现了人民币"离岸市场",人民币在这些地方的流通量和交易额都在加快增长.而且,越来越多的外国官方机构持有人民币资产,并将人民币资产作为其外汇储备的构成部分之一.这些外国官方机构,不仅有俄罗斯、巴西和南非等新兴市场经济体,也有一些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中国货币当局与日益增多的外国官方机构签署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与以往使用美元的货币互换协议相比,越来越多的新协议约定了人民币与协议对方国的货币相互交换和持有.  相似文献   

16.
王博 《时代经贸》2012,(10):167-168
全球金融危机和债务可持续性问题暴露了现有国际货币体系的不完善,人们已经开始质疑主要国际货币的长期储值能力。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和人民币不断升值,人民币国际化迎来了难得的时间窗口。中国政府抓住历史机遇,迎合市场需求,积极推出相关政策,从贸易领域推动了人民币的跨境使用,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自2009年4月8日试点以来,得到了指数型增长。但是从长期来看,人民币与已有国际货币在诸多方面还存在差距,必须清楚认识制约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的因素,才能更好地促进人民币跨境使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农村信用社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现已经成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机构网点遍布全国广大村镇,为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随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年积累的风险也正在逐步暴露与释放。如何防范与处置农村信用社支付风险已成为当前金融工作的重点与难点问题。本文根据农村信用社支付风险类型,分别从支付风险预警、监控、处置和改善外部经营环境四个方面就如何防范和处置农村信用社的支付风险进行粗浅探讨。一、加强预警预报工作是处置支付风险的基础从目前情况看,农村信用社的支付风险有两类,即自营性支…  相似文献   

18.
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货币替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从周边化、区域化到国际化,从国家货币、区域货币到国际货币的渐进动态过程.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交流程度的提高,国内对美元等国际货币支付结算的需求增加,出现美元等替代人民币的"美元化",同时,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发展,人民币在周边国家或地区的流通规模越来越大,进而出现替代周边国家货币的"人民币化"货币反替代现象.因而,货币替代与货币反替代也是人民币国际化渐进进程中的必然现象,而这种现象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有利也有弊,本文对此加以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9.
张侃 《经济师》2024,(2):110-111
历史经验表明,以美元为基础的单一世界货币体系,导致美国容易向其他国家输出通胀、收割其他国家主权财富,引起世界金融秩序失衡。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家,减少国际结算对于美元的依赖、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是维护我国金融交易安全的客观需要。文章从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性、实现路径、货币国际地位确立的影响因素以及战略举措等方面开展深入分析,认为可以通过本币货币互换、光伏新能源变革、在资源和技术领域提升竞争力、打造数字货币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等方式,构建一种包括人民币在内的多元化货币体系,从而稳健审慎地提高人民币国际化程度。  相似文献   

20.
支付蓝海?     
宋爽劲 《新经济》2015,(9):36-37
Pay Pal在中国早已从一家单纯的支付公司转变成一家跨境外贸服务整合商。不过,在这背后却夹杂着不少无奈。迄今为止,Pay Pal都未能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因而迟迟不能在国内开展支付服务。更加不利的是,如今不少国内的支付企业正摩拳擦掌地进入Pay Pal引以为傲的跨境电商支付领域。在早已是一片红海的电子产品在线外贸领域,深圳一家专注在线销售中兴、小米等中国本土品牌智能品牌及周边产品的在线外贸B2C网站依然能够创下百万美元的月收入,这便是由四个年轻人在2007年共同创立的Antelife.com。与一般的外贸电商一样,Antelife.com都是因为支付问题而开始接触到Pay P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