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扶贫政策、收入分配与中国农村减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益贫困地区"大于"益贫困户"的特征。农村扶贫政策的实施从生产能力、市场参与和缓解脆弱性等角度改善了贫困地区农民分享经济增长的机会和能力,有劳动力的贫困农户如果能够参加扶贫项目,其收入增长速度是非常可观的。扶贫政策的实施促进了中国农村减贫的进程,缓解了收入分配对减贫的负面影响,使经济增长表现出一定的益贫性。但扶贫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瞄准偏差,是导致"益贫困地区"大于"益贫困户"的原因之一,未来的农村扶贫政策需要在加强扶贫资金投入的同时提高扶贫资金的瞄准效率。  相似文献   

2.
我国林业扶贫工作的主要问题及优化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业扶贫是当前我国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介绍开展林业扶贫工作的政策背景、理论背景以及经济背景,分析林业扶贫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基础设施落后、针对性差等问题,提出了因地制宜,互联网+林业扶贫,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扶贫工作、志智双扶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扶贫工作的逐渐推进,我国农业经济有了显著提高。产业扶贫作为农村农业振兴的重要方式之一,对当地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结合农村特色产业,利用产业扶贫的政策优势,给当地经济文化带来巨大改变。分析了产业扶贫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及作用。  相似文献   

4.
农业保险是农村地区居民脱贫的助推器,也是农村地区精准扶贫政策开展途径之一。将农业保险与精准扶贫相结合是有效措施之一,以安徽省为例,主要从农业保险精准扶贫基本模式、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的设立是中国政府为了缓解相对贫困,在东部地区率先开展的扶贫改革创新举措。客观评价其实施效果,将为扶贫改革试验区创新扶贫形式的推广提供证据支撑与经验借鉴。本文以扶贫改革试验区的设立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9~2016年东部八省共144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县的面板数据,首先采用逐年倾向得分匹配法将多期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匹配,进而运用双重差分法研究扶贫改革试验区的设立对促进当地发展的作用,然后采用三重差分法验证地区异质性所导致的政策效应差异,最后利用中介效应分析讨论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扶贫改革试验区的设立能够推动当地经济和农业的发展并形成持续作用的"良性循环";并且,在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上,扶贫改革试验区的政策效应不存在省份差异,但在促进当地农业发展上存在省份差异;进一步发现,试验区的设立通过提升城镇人口数量与固定资产投资额来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并通过提升农业机械总动力来推动当地农业发展。基于所得结论,本文提出应积极推广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的实施经验,各地区需因地制宜地借鉴学习,坚持改革为本建设幸福乡村。  相似文献   

6.
《农业技术经济》1998,(3):63-64,57
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学术讨论会综述(续)四、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保障机制与会的学者认为,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受一定的制度、政策和外部环境的约束,其中农业投资体制与政策、农业科技体制与政策,农产品流通体制与政策对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影响最大。有的...  相似文献   

7.
走向大扶贫     
区域政策、行业政策、社会政策都在努力向“三农”倾斜,不同渠道进入贫困地区的资金明显增加。相对于过去主要依靠经济增长拉动和专项扶贫计划推动的局面,一个“大扶贫”的工作格局正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业保险在引入财政补贴后,其保费收入、赔付总额、参保农户数等指标都取得了明显的增长,而农业保险对于扶贫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研究农业保险补贴扶贫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农业大省湖南省为例,首先利用DEA模型测算湖南省14个州市2008~2014年的政策性农业保险扶贫效率,再运用Tobit模型分析政策性农业保险扶贫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市场总体上处于有效状态,参保农户数、风险保障、受益农户数、已决赔款和政府保费补贴显著影响农业保险扶贫效率。基于此,提出进一步提高湖南省政策性农业保险扶贫效率以及更好地发挥政策性农业保险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作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因缺技术致贫已经成为继因病致贫后的第二大致贫因素,科技元素是促使贫困户脱贫的有效方式。本文通过对全国12个省区部分县区贫困户对于科技扶贫的认知总结了在脱贫攻坚阶段基层农业科技扶贫的基本特征。研究发现,当前贫困户的农业科技需求仍然以传统农业为导向;贫困户对于农业科技扶贫的政策知晓度和新技术的需求水平仍然较低;以村庄社会为主导的科技扶贫网络和以乡土人才为依托的科技推广主体成为当前农业科技扶贫的鲜明特征。依据我国农业科技扶贫的基本特征必须从强化农业科技扶贫政策宣传力度、提高贫困户科技文化素质、调整科技供给结构和探索多样化农业科技扶贫模式等几个方面来推进我国农业科技扶贫的改革。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安徽省为研究区域,选取认知、经济、扶贫三大系统,通过访谈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和AHP法,建构基于本土生态知识的林业精准扶贫质量的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结果表明:(1)认知系统和扶贫系统所占权重较高。林业精准扶贫工作可依据本土生态环境和相应扶贫政策开展。(2)基于本土生态知识的林业精准扶贫质量的影响因素多样,生态知识和政府政策影响显著。总之,要发展安徽省的林业精准扶贫工作,可依据本土生态资源优势和扶贫政策,在内、外驱力的作用下完成脱贫目标。  相似文献   

11.
特色农业是海南省农业发展的重要部分,以农业发展为基础,依靠旅游资源、国家改革开放和自贸区政策的优势,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精深加工产业,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民增收、经济增长、精准扶贫、生态稳定提供了有效途径。本文以海南省特色农业为研究对象,选取了2011-2016年海南省各项数据指标,通过数据分析、SWOT分析等方式对海南省面临的农业发展问题进行了有效的探索,突出海南省发展特色农业的优势所在,并对如何更好地发展特色农业提出了进一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贫困地区众多,扶贫工作易忽视对生态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因此准确识别现阶段贫困地区扶贫政策与生态环境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对改善贫困地区扶贫方式和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布的县级层面的环境污染数据,文章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了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政策对环境污染的动态影响及可能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扶贫政策提高了片区县的工业废水排放量,且提高作用逐年增强。经平行趋势检验、改变政策实施年份、采用两期倍差法估计等稳健性检验显示,扶贫政策提高了片区县工业废水排放量的结论依然成立;扶贫政策通过提高片区县工业企业数量或产业结构,进而提高了片区县的工业废水排放量。进一步研究发现,实施《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后,扶贫政策对片区县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影响不再显著。文章提倡创新生态扶贫方式,并提出落实生态扶贫的具体建议,以供实现生态乡村振兴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国家发展精准扶贫的背景下,以农业保险精准扶贫为研究议题,诠释了农业保险精准扶贫的内涵,分析了农业保险精准扶贫的理论支撑,提出了农业保险精准扶贫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构建科技扶贫服务平台经济效应评价指标体系,主要采用AHP层次分析法,以国家十四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秦巴山区的四川部分科技扶贫调研数据为例,从直接和间接经济效应两大维度,客观评价四川秦巴山区21个贫困县科技扶贫服务平台的经济效应,比较分析其经济效应的区域差异及原因。为进一步放大贫困县科技扶贫服务平台经济效应,提升科技扶贫助农增收绩效,并为全国贫困地区科技扶贫提供重要经验和有益启示,本文从夯实农业科技推广的乡村基础、加强平台运行资金投入与管理、完善平台运行的监督评价机制、缩小各区域平台经济效应差距、创新机制以放大平台经济效应、推广科技扶贫服务平台四川经验六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动态     
<正>1农业部:研究部署农业扶贫开发重大政策举措近日,农业部召开部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学习贯彻近期中央领导关于扶贫开发的系列指示精神,研究部署下一步农业扶贫开发的重大政策举措。农业部要求着力抓好"四个推进":一是细化于行,务实推进。通过制定方案、分解任务、明确责任,确保各项扶贫开发工作抓准抓实。二是统筹力量,分类推进。围绕特色产业扶贫、科技扶贫、人才扶贫、绿色扶贫、信息扶贫、电商扶贫、金融扶贫等重点,细化实化政策举措,明确牵  相似文献   

16.
杜金向 《农业经济》2003,(9):4-5,24
一、扶贫经济合作社小额扶贫贷款的开展背景和发展现状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有 10亿农村人口。由于历史原因 ,农村贫困问题一直很严重。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测评 ,到 1978年我国农村仍有 2 5亿贫困人口 ,贫困发生率为 3 0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来 ,农村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 ,使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大为减少。到 1985年 ,贫困人口下降为 1 2 5亿 ,减少了 50 %。但是 ,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一些资源条件差 ,贫困人口相对集中地区的贫困问题仍然十分严重。为此 ,1986年国务院制订了专门的扶贫政策 ,成立了专门的扶贫机构领导全国的扶贫工作。…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构建科技扶贫服务平台经济效应评价指标体系,主要采用AHP层次分析法,以国家十四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秦巴山区的四川部分科技扶贫调研数据为例,从直接和间接经济效应两大维度,客观评价四川秦巴山区21个贫困县科技扶贫服务平台的经济效应,比较分析其经济效应的区域差异及原因。为进一步放大贫困县科技扶贫服务平台经济效应,提升科技扶贫助农增收绩效,并为全国贫困地区科技扶贫提供重要经验和有益启示,本文从夯实农业科技推广的乡村基础、加强平台运行资金投入与管理、完善平台运行的监督评价机制、缩小各区域平台经济效应差距、创新机制以放大平台经济效应、推广科技扶贫服务平台四川经验六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度下降。一般认为总体的经济增长对贫困的改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认为,一般的经济增长可能大幅度降低贫困发生率,但也可能导致剩余贫困人口的贫困状况更加恶化,而且这种可能的副作用会因地而异。本研究使用贫困发生率、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作为测度贫困的三个指标,以贫困地区为研究对象并按照农业资源禀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为特征选取两个样本,探索并验证农村地区人均农业收入和非农收入与贫困的三个指标变化影响的内在机制和关系,并提出不同地区扶贫政策取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大西江农场自1998年起.采取资金、政策、项目多方面同步推进的方式,开展扶贫工作,大力发展长毛兔、獭兔、金丝柳、蝎子、肉鸽、奶牛、肉牛等特色经济产业,通过开发式扶贫,使贫困职工的生活状况得到了很大改观。几年来,全场共投人扶贫资金近千万元,扶助237户贫困户,开发了12个扶贫项目,已有148户贫困户通过包扶和自身努力摆脱了贫困,人均年增加收入860元,探索出了一条既有经济价值又有社会意义的开发扶贫之路。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20.
为探明湖北省农业增长的影响因素,本文选取1990-2015年时间序列数据,通过构建计量模型来实证考察湖北省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挖掘出对农业经济增长不利的影响因素,以期为十三五时期农业的发展提出政策建议,更好地促进湖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表明,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对湖北省农业总产值增长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化肥、塑料薄膜对湖北省农业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314 358、0.368 344。农村用电量、乡村办水电站个数对湖北省农业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448 949、0.053 88。农药使用量、有效灌溉面积、农用机械、农业产业结构4个要素在实证分析过程中偏回归系数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