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沿循Romer(1990)的分析框架,从居民福利最大化的条件出发分析财政支出结构、最优税率和经济增长,发现政府财政支出存在一种最优结构,并且存在一个满足最优财政支出的最优税率区间,在最优税率区间内,税率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大。进一步的数值模拟表明:公共资本投入比科教投入更能促进经济增长,而且现阶段我国的税率还有下调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陆建来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1989,(6):69-71
税收作为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杠杆,它的作用是无可代替的。适度税收对经济能起促进作用,反之,则起阻碍作用。在税收总体模式设计过程中,应尽可能避免税收对经济的不良影响。一、高税率对经济增长负效应的机理分析高税率有二层含义:一是指特定某一税种的高税率;二是指各税税率普遍偏高,表现为税收总量对国内生产总值比率偏高。经济增长的主要指标在我国表现为工农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在国外主要表现为国民生产总值。 相似文献
3.
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人口条件.那么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到底有多么重要,未来中国的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有多大贡献,在劳动年龄人口缓慢减少和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下,如何进一步释放经济增长潜力,这都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人口红利是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本文以我国中部A省为研究对象,在建立内生增长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实证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表明,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正向动态关系,推动人口红利向人力资本红利转变是推动A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出路。 相似文献
5.
作为我国绿色税制的重要税种,环境保护税能否发挥环境改善与经济增长的双重红利效应,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本文基于2014—2021年的县级面板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以及双重差分空间杜宾模型,对环境保护税的环境与经济红利效应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环境保护税的实施显著降低了环境污染程度,促进了经济增长,实现了环境改善与经济增长的双重红利效应,而且其双重红利效应具有空间溢出性。进一步分析发现,法律制度环境、环境绩效考核以及技术创新对环境保护税释放红利效应具有调节效应,地区行政等级和地理位置会影响环境保护税双重红利效应的空间溢出程度。基于此,本文提出完善环境保护税制度、加强环境保护税征管协作以及完善其他相关制度的政策建议,以期充分发挥环境保护税的双重红利效应,助力环境改善与经济增长共同提升。 相似文献
6.
2010年上半年的经济形势已非短期宏观经济分析方法所能解释,其间的诸多表象与潜在问题昭示着近10年中国原有经济发展方式--投资拉动和出口拉动--正在走向终结;亦昭示着中国新一轮以体制改革拉动经济繁荣的起点正在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7.
8.
关于中国未来一段时间的经济增长,一般存在两种极端认识。一是"下台阶论",即中国经济经历了20-30年的高速增长将不再可能继续保持8%以上的年均增幅,未来将退守到6%左右;即便如此也是全球的"一枝独秀"。二是"长期高速增长论",即中国作为投资拉动型经济体,只要投资在未来仍然保持高增长(比如20-25%),则没有理由认为中国经济增长会低于8%,此种观点往往特别强调行政周期对投资 相似文献
9.
人口因素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但人口老龄化往往意味着人口红利下降甚至消失,需要采取有效应对举措以增强经济增长动能。本文采用LMDI因素分解法考察劳动生产率、劳动参与率、年龄结构和人口规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建立模型分析了人口数量和人力资本的经济增长效应,并从挖掘人口红利潜力、加快形成二次人口红利、提升人力资本和劳动生产率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的人口数量和质量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当前,我国人口结构正处在历史拐点,经济发展进入中速发展区间,人口红利转向改革红利,是保持我国"十三五"期间及后续时期潜在经济增长率,坚持供给侧改革方向促进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重要时期。人口红利总是与特定的经济增长相契合,当前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成为经济从高速增长向中低速增长转变的重要因素,实施更为积极的改革政策取向,挖掘和释放潜在的生产要素禀赋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制度激励,可以促进和稳定经济增长。正确把握我国人口结构状态,调整经济发展动力从人口红利逐步向改革红利转变,对于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宏观税负、非税负担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最优宏观税负问题一直是财税学界研究的重点。中国财税体制的特殊性给最优宏观税负的研究增加了许多困难,也引起了不少争议。本文将宏观税负的最优目标设定为使经济增长最大化,并按照国际口径对税收收入进行调整,将预算外收入引入经济增长分析框架,利用数据包络(DEA)方法求得制度外收入等不可观测变量的估计值。在此基础上,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测算使经济增长最大化的最优宏观税负水平、税负结构,并分析非税负担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股利政策主要讨论企业税后利润如何分配的问题,是企业的一项重要决策。然而,所得税的存在使得在不同的股利分配方式下股东会获得不同的税后股利。本文在阐述股利分配的几个著名的理论之后,给出了多提留的股利政策、股票股利、股票回购三个在考虑所得税存在的情况下可选择的股利分配方式,以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13.
论经济长期稳定增长前提下的人民币汇率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提出人民币汇率改革应明确一个前提:人民币汇率政策的目标是,使汇率服务于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需要。在具体分析了人民币汇率与几大宏观经济目标的关系后,接下来阐述了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方向:一是在汇率形戍机制上,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逐步加大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弹性,实现真正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二是在汇率水平上,与我国经济增长相伴随,实现人民币汇率水平的稳中有升。本文进一步探讨了人民币汇率改革的阶段性目标。最后,针对当前人民币汇率改革面临的问题,笔者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以求实现更为合理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从而为人民币汇率改革长期目标的实现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汇率浮动与影响经济增长的各变量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关系入手。主要阐述国外经济增长理论:哈罗德一多马模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和内生增长模型三个阶段。同时简要介绍国内外专家、学者就汇率浮动对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所做的大量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影响;IE率浮动、经济增长的因素很多,正确地认识和估计这些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对于理解和制定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已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劳动力供给和储蓄将会下降,这会导致投资成本上升和养老负担加重。金融改革有助于提高要素的配置效率、打破金融抑制格局,从而起到缓解人口老龄化冲击的作用。本文实证分析了金融改革缓解人口老龄化冲击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金融改革指数提高1个标准差,老年人占总人口比重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将下降15.96%,老年人占总人口比重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将减小30.13%;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金融改革产生的效应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6.
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1994年工商税制全面改革以来,我国税收收入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从1997年起税收增长幅度已经超过经济增长幅度,从而引发财税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高度关注.对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理论分析,以1994~2004年相关数据为对象进行实证研究,对我国税收增长和经济增长关系作出基本判断:目前我国税收增长处于合理增长范围,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关系基本协调. 相似文献
17.
Environmental Taxes, International Capital Mobility and Inefficient Tax Systems: Tax Burden vs. Tax Shifting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so-called double dividend of an environmental tax reform. In a model with only labor and a polluting input as factors of production, we find that society faces a trade-off between internalizing environmental externalities and raising revenues in the least distortionary way. However, if capital enters the production structure, an ecological tax reform may render the tax structure more efficient from a non-environmental point of view, thereby raising not only environmental quality but also private incomes.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利用1997~2012年我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对金融发展与贫困减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金融发展除了可以通过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渠道对贫困减缓产生间接的作用,其本身可以通过金融服务等渠道产生直接的减贫效应.但由于初始资本和金融成本等的限制,金融发展与贫困减缓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即存在先恶化后改善的效应. 相似文献
20.
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是当前加快海南经济开发的一项重大决策,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把海南当成一个国际性的大都市来进行全盘规划,建设现代化的旅游岛,这是一个规模很大的工程,迫切需要实力雄厚的金融机构和先进的金融工具的支持.本文从阐述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意义入手,全面分析海南旅游业的发展形势,并且站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高度,提出了运用金融杠杆促进"海南国际旅游岛"的理念和操作办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