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灵活就业方式的发展,灵活就业人数迅速增加,灵活就业人员的养老问题也日益突出。本文从灵活就业人员的养老保险参保率问题出发,以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的影响因素为切入点,分析提高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参保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城镇灵活就业人员规模和参保规模的估算,发现这一群体的养老保险参保率非常低,进而对造成这一问题的政策原因进行分析,发现养老保险在缴费基数、缴费率、缴费年限、关系转移等制度设计上的不合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缺位和政策执行能力的不足都严重阻碍了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进而影响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据此,在完善政策法规和提高政府管理能力方面提出相关建议,以提高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率,促使灵活就业人员"老有所养"。  相似文献   

3.
正据《南方农村报》报道,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官方网站4月19日公布了《关于完善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有关规定的通知》,《通知》明确,5月1日起,只要是"本省户籍灵活就业人员,尚未领取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的",  相似文献   

4.
近日,随着《福建省农村进城灵活就业人员办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服务窗口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该省农村进城灵活就业人员也可以享受养老保险待遇了。以其就业所在地上一年度农民月人均纯收入为月缴费基数,缴费费率为18%,其中单位(雇主)缴10%,个人缴8%。参保对象还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在8%费率内增加缴纳养老保险费。  相似文献   

5.
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低现象的理性预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创造条件探索城乡养老保险制度有效衔接办法.参保率低是制约农村养老保险发展的关键,要实现城乡养老保险的统筹发展目标,首先要提高农村养老保险的参保率.运用宏观经济学中的理性预期理论,透析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低现象,分析农民参保的心理预期,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退保:制度缺失与重新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现象:农民工养老保险低参保率与高退保率 城市农民工是指从农村进入城镇从事非农职业;但户籍身份依然是农民的劳动者。城市农民工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向城镇形成的一个特殊群体,是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背景的必然产物。在我国,为城市农民工办理养老保险被视为保障农民工基本权益进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然而,时至今日,却出现了农民工养老保险参保率低而退保率升高的现象。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约为1.2亿人,进城农民工约1亿人,跨省就业的农民工约6000万人。在这个庞大的人群中,养老保险的总体参保率仅为15%。在我国农民工整体参保率十分低下的情况下,退保率却在逐年攀升。  相似文献   

7.
随着农村进城务工人员逐年壮大,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建设和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逐年呈上升趋势,但参保率仍然较低,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现状和难点,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这些难点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数量大,素质低,就业结构不平衡,就业压力大。要突破欠发达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瓶颈,必须加强农村劳动力市场与就业制度建设。本文以欠发达地区湖南邵阳市为例,探讨了邵阳市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及特征、劳动力市场建设与劳动力流动、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及劳动力市场社会服务体系等,并从政策上提出了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市场与就业制度建设的一些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河南是农业大省,农业人口位居全国第一,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却不到10%.而部分已实施新农保试点的县市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诸如参保率低、资金筹集不足、支付水平低等问题.河南省要进一步提高全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就需要建立高效合理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运作机制.本文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供求均衡的角度出发,通过量化计算与分析,提出了河南省未来农村新型社会养老保险的运营方案.  相似文献   

10.
《农村工作通讯》2008,(6):49-49
近日,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针对已征地农转非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问题出台新政策,为已征地农转非人员在城镇实现就业、办理养老保险提供政策支持,解除其后顾之忧。 新政策规定:自今年3月起,凡参加已征地农转非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在城镇实现就业、符合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条件的,可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具体缴费标准、养老金待遇和参保办法按现行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执行。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区雅安市雨城区124户农户的调查数据为依据,运用Logistic模型,对农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农民的年龄、受教育程度、人均纯收入、耕地利用方式、对农村养老保险的了解程度等因素对农民参加农村养老保险意愿影响显著,农户类别、家庭基本支出比例等因素对农民参加农村养老保险意愿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基于能力视角的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受制于5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转移能力"处于核心地位,因为它影响或支配着其他4方面因素,即转移能力的增强能够拓展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空间(就业空间)、提升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动力、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供给、一定程度上能克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阻力、增加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稳定性。因而农村劳动力“转移能力”成为决定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的主导要素。本文通过对河南省的实证分析,表明这一论断是成立的。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通过提升转移能力来促进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已经成为中国农村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从总体上看,一方面,这种转移给农民工的父母的养老保障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诸如繁重的农业劳动损害了他们的身体健康,经济上拮据,生病得不到及时周到的照料,文化生活方面供给薄弱,等等。另一方面,受农民工的自身文化程度、农民工对就业地区的文明的认同程度以及他们的经济能力的增强与对参加养老保险的愿望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对未来(近10年左右)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所起的积极作用不容低估。本文通过对这双重效应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朱垒  李放 《农村经济》2012,(5):86-90
基于对南京市农民工的调查,研究农民工养老保险参保行为存在的代际差异。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农民工的群体特征和参保行为的代际差异,并通过比较影响新生代和传统农民工参保行为因素的Logistic回归模型的结果,分析代际之间影响因素的差异。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参保率明显高于传统农民工。个人因素、就业非正规性、移民倾向对农民工参保行为的影响存在代际差异。  相似文献   

15.
文章旨在探讨欠发达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机制。基于2005-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估计结果显示,以滞后一阶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指标作为工具变量有效缓解了内生性问题,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能够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与未考虑内生性的模型相比,缓解内生性问题之后解释变量估计系数更为准确与显著。地区经济发展程度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文章的结论对于缩小我国城乡差距、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就业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嘉定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从1987年初开始经历了试点、推广、改进和完善阶段,特别是《上海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的颁布,使嘉定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跃上新台阶。到目前为止,全区农村企事业单位参保率和农民个人投保率分别达到94%以上;历年累计筹集养老保险基金21584万元,累计支出养老保险金10574万元,累计结余养老保险基金11010万元,累计滚动结余基金16004万元(其中:区级管理个人帐户资金8091万  相似文献   

17.
劳动力是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增大农民教育培训投入是塑造新型农民的重要举措,新型职业农民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本文基于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库(CFPS),运用模糊断点回归方法,研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否会影响家庭教育培训支出。研究发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能够提高农村家庭的教育培训支出,主要提高了成年人的职业技能培训支出,但不会影响适龄儿童学业支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于中等收入家庭有正向影响,而对低收入家庭的影响不显著,有外出务工经历的农村家庭受其影响更大。进一步分析发现,农村劳动力流动是重要的影响渠道。本文就重视农村教育培训事业的发展、为低收入家庭提供免费职业技能培训、优化农村地区就业环境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秦勇  刘基荣 《农村经济》2005,(12):87-90
我国欠发达地区是否具备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经济条件呢?笔者根据在四川省广元市元坝区的实地调研,在借鉴有关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广元市元坝区的宏观经济条件与财政条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欠发达地区湘西南为例,从人力资本视角下深入分析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问题,即就业率不高、就业层次低、就业职业不稳定、文化素质及劳动技能较差等。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匮乏,人力资本投入不够。基于此,本文认为.对欠发达地区农村应做到:一是加大农村教育、卫生保健、劳动力技能培训投入力度;二是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三是深化教育、卫生、就业体制和户籍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20.
吴国华 《南方农村》2010,26(5):92-94
村干部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落实、村民的福祉与农村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因此,研究和探索欠发达地区村级干部素质提高的方法和途径非常有意义。本文通过揭示当前欠发达地区村级干部素质整体偏低的现状,分析了影响村级干部素质提高的因素,提出欠发达地区村级干部素质提高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