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人口老龄化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未来的社会常态。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2.8亿人,占全国人口的19.8%。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接近2.1亿人,占全国人口的14.9%。65岁及以上人口超过14%,意味着我国已经进入了中度老龄化阶段。老龄社会的不期而至,叠加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对未来的社会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应对人口老龄化工作,并在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2021年6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工程和托育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相似文献   

2.
<正>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和亿万百姓福祉。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为推进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建设,探索发展养老保险第三支柱,2018年4月2日,五部门正式印发《关于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通知》(下称《通知》),决定在上海市、福建省(含厦门市)和苏州工业园区实施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标志着我国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  相似文献   

3.
<正>健康长寿是人类文明和科学进步的体现,反映了人类健康水平的提高。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呈快速发展趋势,特别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老龄化现象尤为严峻。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64亿人,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达1.9亿人。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中国的人口老龄化起步相对较晚,汲取老龄化国家的先进经验,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老龄工作,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确定为国家战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陆续印发了《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和《"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以下简称《长期规划》《意见》《规划》),共同构成了实施积极应...  相似文献   

5.
为贯彻落实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有关征管问题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为方便纳税人理解,现对《公告》中主要问题解读如下: 一、《公告》出台背景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对支持发展养老保险第三支柱进行有益探索,财政部、税务总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会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通知》(财税〔2018〕22号,以下简称《通知》),规定自2018年5月1日起,在上海市、福建省(含厦门市)和苏州工业园区实施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应对人口老龄化工作,陆续出台了《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为新时代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了战略指导.北京作为超大城市,预计到2035年进入重度老龄化."十四五"时期,积极应对并采取有效举措,变被动...  相似文献   

7.
"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中国正在昂首阔步迈进新的征程,与此同时,我们也面临人口红利逐渐消失、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等新的挑战.民政部公布的最新预测数据显示,到"十四五"期末,我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规模达到3亿人."十四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人口老龄化"位列2021年全国...  相似文献   

8.
毕琦 《银行家》2021,(7):14-17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20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64亿,占比达18.7%,处于轻度老龄化阶段,预计"十四五"末期将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2035年前后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人口老龄化将是我国今后较长时间的基本国情."十四五"规划明确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人民...  相似文献   

9.
一、我国延税型个人养老保险开发背景 (一)人口老龄化趋势根据《世界人口预测:2008修订版》的数据,在未来四十年间,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将进一步扩大。65岁及65岁以上老龄人口数目不断上升,至2050年将达到3.3亿,占总人口数的23.3%。  相似文献   

10.
<正>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在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的大背景下,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纷纷建言献策,提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诸多建议和提案——  相似文献   

11.
吕岩 《金融博览》2021,(18):65-67
8月4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了《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专属条款(2021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示范条款),这距2018年8月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第一次向行业征求《新能源汽车综合商业示范条款》,正好三年时光. 那么,与传统燃油车保险相比,此次的新能源汽车专属保险有哪些"亮点"?而投保新能源汽车专属保险时,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相似文献   

12.
刘峰 《中国金融》2022,(10):15-17
<正>当前,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银行保险机构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通知》等政策相继出台,提出了让老年人更好共享金融业信息化发展成果的解决方案,为银行业进一步全面做好适老金融服务指明了工作方向,提供了强有力的指导。  相似文献   

13.
人口老龄化是全球性的人口发展趋势,中国人口老龄化更为明显。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不但基数大,而且增长速度快。给养老保险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简要分析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陈建煌 《云南金融》2012,(6X):134-134
人口老龄化是全球性的人口发展趋势,中国人口老龄化更为明显。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不但基数大,而且增长速度快。给养老保险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简要分析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朱晓莉 《中国外资》2013,(21):176-176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老龄化社会的定义: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60岁以上的人口占该国家或地区人口总数的10%及以上,或者65岁以上的人口占该地区人口总数的7%及以上的国家就进入了人口老龄化。人口专家预计2035年前后,中国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将上升到20%。由此可见,中国已经跨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的门槛。  相似文献   

16.
<正>加强对民众进行基本养老保险政策宣传,建立高效的参保激励制度,提高居民养老保险参与率,抵御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中国自2000年步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达到2.54亿,占总人口比例18.1%,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76亿,占总人口的12.6%。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平均预期寿命延长、老年人口抚养比攀升以及“退休潮”的来临,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的主体,在居民养老财富管理服务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张剑颖 《中国金融》2022,(11):34-35
<正>我国需要进一步发挥养老保险第三支柱的政策空间,在税收制度设计、配套政策等方面,给予个人商业养老保险更多更好的激励机制前,当我国面临的人口老龄化压力渐增,养老成为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大事。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大陆地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总量为2.64亿人,已占到总人口的18.7%,从2010年到2020年的10年间升高了5.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9.
<正>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讨论,党和政府也高度重视。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看,2020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亿人,占比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1亿人,占比13.50%。2010年至2020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5.4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4.63个百分点。预计到2035年左右,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人,占比将超过30%,人口老龄化速度明显加快。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家庭结构和居住模式的变迁,老龄化现象将导致失能老人的长期护理需求逐渐释放、成本不断增加,这将成为我国在老龄化进程中保持社会稳定发展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20.
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82亿,占总人口的13.3%。据专家预测,2011年以后的30年里,中国人口老龄化将呈现加速发展态势,到2030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2030并不遥远,严重老龄化社会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