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业公共投资具有显著的减贫效应。本文通过分析印度上世纪50年代到本世纪初的农业投资趋势,认为印度农业公共投资与财政支出增长缓慢。随着21世纪公共投资与政府支出稳定增加,印度农业恢复性增长也需要强有力的公共支出推动。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1998—2006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实证模型,检验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结构对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其结构的影响,其中财政支农支出划分政府投资性、消费性和转移性支出三类。实证研究发现:财政支农支出结构对农村居民消费均具有挤入效应,其中政府投资性和转移性支出挤入效果明显,而消费性支出对需求拉动作用有限;从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看,由于政府财政支农支出结构对消费具有不同的传导机制,因此其消费结构挤入效果不同。从区域视角看,由于区域差距、政府投资力度以及居民消费偏好不同,不同区域财政支农支出结构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也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我国房价不断攀升,对居民消费产生了挤出效应。采用居民非居住消费意愿作为消费需求水平的代理变量,利用2008—2017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据构建面板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在模型中添加政府支出为解释变量,研究房价对消费的挤出效应,探究政府支出是否对消费产生了挤出效应。结果表明,房价上涨对消费具有显著的挤出效应,但政府支出对消费的挤出效应并不明显。为了缓解房价上涨对消费的挤出效应,应制定相关政策,控制房价上涨,减轻有居住需求居民的购房负担。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可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对山东省1980年~2006年①的数据进行了动态分析,分析表明:政府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动态效应表现为先挤出效应、再引致效应、最后回到挤出效应的"倒V型",而对农村居民的动态效应则表现为先引致效应后挤出效应,并且两者的引致效应均以1994年为节点逐年递减;城镇和农村的边际消费倾向基本在区间0.6~1.1浮动,并且农村的平均边际消费倾向要低于城镇居民的平均边际消费倾向;政府消费性支出对城乡居民消费均产生了挤出效应,并且对城镇居民消费的挤出效应大于对农村居民消费的挤出效应;政府投资性支出则在1996年之后对城镇居民消费产生明显的引致效应,而对农村居民消费则表现出挤出效应;政府转移性支出对城乡居民消费均产生了显著的引致效应,并且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引致效应要大于对城镇居民的引致效应。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我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计量经济方法,检验了中国财政分权和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对地方财政农业支出的影响.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对地方财政农业支出具有显著正效应,但这种正效应主要发生在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地方政府竞争对中部地区农业支出有负效应,对于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影响不明显.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农业支出比重会下降.中央政策对地方政府农业支出有明显的积极影响.政府规模和受灾情况对预算内农业支出出重的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疆进入后西部大开发时期的跨越式发展阶段,居民对公共服务数量、质量与结构的需求不断变化,对新疆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带来新的挑战。运用多元回归法对于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公共支出偏好、财政支出规模、居民文化教育、固定资产投资等因素均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产生较大影响。针对新疆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升新疆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Grossman的健康需求模型,以CHARLS数据库中2011和2013年的数据为实证支持,分析了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深入改革阶段不同筹资渠道的卫生支出对于农村居民健康影响的差异。本文利用顺序概率模型和面板非线性随机模型进行估计,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地区居民的个人卫生支出增加会降低居民的个人健康自评良好概率,医疗保险费用支出增加会提高健康自评良好的概率;政府财政支出以及村庄基础设施对于居民健康的改善有显著正效应。此外,收入水平对于健康的影响呈"U"型关系,教育水平以及儿童时期的健康水平对于个体的健康状况影响均显著。  相似文献   

8.
我国小城镇基础设施规模经济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对我国小城镇基础设施存量综合评价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收益函数和成本函数经济模型,测算我国小城镇基础设施规模经济净收益变化情况。研究表明,伴随着小城镇基础设施存量的增加,基础设施规模收益不断增加,政府支出成本呈下降趋势,而居民生活成本规模效应呈上升趋势,最终小城镇基础设施规模净收益曲线呈倒U型。中西部地区小城镇基础设施政府支出成本较高,而东部地区小城镇居民生活成本支出较高。由此本文建议提高中西部地区小城镇基础设施政府支出经济效率,降低东部地区小城镇居民生活成本支出,以增强我国小城镇基础设施规模净效益。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对我国东、中、西部农户人力资本投资的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并与国际经验数据进行比较.发现我国东部地区农户的教育、医疗支出比重比较适中,但交通通讯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例过低;中西部地区农户的教育和医疗支出比重过高,存在教育和医疗投资过度的问题.政府应提高公共财政对农村尤其是中西部农村的教育和医疗保健的支持力度,减轻农户在教育和医疗方面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0.
矿产资源和特色农业是新疆经济发展的两大支柱产业,但由于二者具有不同的资源所有人、资源开发人、中央政府和资源地政府及居民的利益关系,两者的开发财富效应模式具有显著的不同,对矿产资源和特色农业开发强度的不同进而表现出来的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也不尽相同。通过对二者财富效应模式的对比分析,本文认为,在矿产资源开发所产生的财富效应中,资源类公司作为矿产资源的实际控制者获取了超过其应得份额的财富,主要原因在于资源性资产计价较低,以及较低的资源税费和安全支出,部分应由其承担的成本被外部化,分配给政府和居民的财富份额相对较少。在农业生产产生的财富效应中,农业类公司获得了较少的财富份额;在取消农业税以后,政府又对农业生产者给予补贴,政府从农业生产中获得收益已经很少;而对于农村居民,由于其可以无租使用农业生产的核心资料土地资源,农业生产者的投资收益率较高,由此获得了较大份额的财富。矿产资源开发与农业生产财富效应模式也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各产业的财富分配的参与者中,谁控制了该产业的核心资源,谁就获得较高的收益。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研究中国海外耕地投资格局演变特征与驱动机理,从根源上诊断和理清中国海外耕地投资的发展障碍,扩大中国国际农业合作。研究方法:以中国海外耕地投资重心为切入点,采用重心模型,发现中国海外耕地投资重心显著向东、南方向移动;以此为基础,通过最小二乘法和固定效应模型解析格局演变驱动机理。研究结果:中国海外耕地投资表现出较强成熟市场倾向、本地市场效应、制度风险偏好,依赖东道国投资保护政策和政府间的投资协议。研究结论:获取农业资源、避税以提高企业利润是中国海外耕地投资的主要动因;从动态视角看,空间格局演变的驱动机理也具有异质性。本文据此提出了中国海外耕地投资空间格局优化策略和海外耕地投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2.
基于全国集体林区2019年485个林业新型经营主体的调研数据,在研究森林保险对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投资的影响机理的基础上,运用Tobit模型就森林保险对新型林业经营主体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的影响进行检验,同时采用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模型分析森林保险如何通过扩大规模意愿的中介效应与政府补贴的调节效应对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投资行为产生影响。结果表明:购买森林保险能够显著提高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的投资积极性,且对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的影响具有异质性;购买森林保险对新型林业经营主体长期投资具有显著正向效应,而对其短期投资无明显影响;在购买森林保险对提高新型林业经营主体长期投资的影响中,扩大经营规模意愿具有中介效应,政府补贴具有调节效应。因此,应对森林保险产品进行优化,推动中国森林保险业发展;政府保险补贴应尽量向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倾斜,以推动其积极利用保险机制开展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2011—2019年我国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从空间视角对我国各省市区农村金融排斥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农村金融排斥程度对居民消费支出具有异质性效应,其中,地理排斥、评估排斥及条件排斥对居民消费影响呈显著的正向拉动效应。从消费区域来看,农村金融排斥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具体表现为西部地区影响并不显著,东部地区营销排斥对居民消费支出的直接效应显著为正,而中部地区的评估及条件排斥和营销排斥的直接效应显著为负且存在明显的外溢作用。基于此,我们应重视农村金融发展,降低农村金融市场的准入门槛,规范和开展互联网金融,加大金融机构的增量改革,以促进居民增收。  相似文献   

14.
根据Oates和Tiebout分权理论,地方政府在提供地方性公共物品时具有信息优势,相对于中央政府更加了解辖区居民偏好,从而在提供基础性服务支出时也就更加具有效率,进而能促进经济增长,但这一理论虽然在国外得到了实证检验,却并不符合我国特殊的国情。由于我国官员的晋升机制与国外存在着差异,所以就需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具体分析地方政府在提供公共物品时的政策决策。文章试图构建一个含有居民户、厂商、政府的简单DSGE模型,分析地方政府在均衡状态面临一定的冲击时的政策选择,结论是地方政府在面临技术冲击时(生产率冲击)教育支出会有相应程度的增加;而在面临政策冲击时,会选择短期内能够提高GDP的投资性支出,而非教育性支出,也就是说地方政府会更加倾向于投资性支出,进而在增加投资性支出时会抑制基础性教育支出。文章采取了实证分析来验证这一结论,结果显示实证分析符合模型结论。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对1985~2013年新疆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总结出新疆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演进特征:居民食品支出占总支出比重不断下降,表明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交通与通讯、医疗保健和居住消费比重逐年上升,表明居民消费层次不断提升,消费支出日益多元化;其次,运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LES)对1985~2013年新疆城镇居民结构进行定量分析,得出新疆城镇居民消费边际倾向仅有0.75,说明居民每增加一单位的收入仅有0.75单位用于消费支出,进一步说明新疆城镇居民消费需求仍然不足,扩大内需的工作仍需加大幅度。  相似文献   

16.
农业保险的财政补贴政策已经成为推动其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支出的结果却有失公平性。以财政支出公平和偏好理论为基础,对东西中部三大地区农业保险差异性需求和财政补贴的影响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达地区农业保险发展的边际财富效应低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偏好的增强会促进农业保险需求的增长;发达地区高补贴和高保障、欠发达地区低补贴和低保障状况,使得不同地区间农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因此,应形成以中央政府财政补贴为主,省级、市级、县级和乡(镇)级财政补贴相结合的多层次农业保险财政补贴制度。  相似文献   

17.
教育发展是社会经济内生的产物,城乡发展差异必然带来教育发展的显著差异。本文在基于面板数据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基础上,运用Oacaxa-Blinder分解技术实证分析和比较了我国城乡发展的显性差异和隐性差异对教育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城乡差异的显性特征如居民收入、教育投入等过度解释了居民受教育水平差异,而城乡居民教育的偏好以及机会成本的不同等隐性因素对城乡教育水平差距具有弥合作用。政府有必要对教育投入进行结构性调整,并充分利用城乡教育偏好和机会成本的差异来提高农村居民的教育投资意愿。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2002—2007年中国592个国家扶贫重点县所属20个省份的农村数据考察食物价格对农村贫困的影响,并进一步利用门槛面板回归模型,分别以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和农村居民食物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作为门槛变量,考察在不同区间内,农村居民食物零售价格、农村居民食物消费价格对农村贫困的差异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农村食物价格对农村贫困有重要影响;农村居民食物零售价格对农村贫困的影响随着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收入占总收入比重的提高呈现出近似倒U型的曲线关系;农村居民食物消费价格对农村贫困的影响随着农村居民食物支出占总支出比重的增大呈现出显著的区间效应,但始终呈现正向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构建了一个具有一般性的公共支出与减贫关系的理论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利用1994~200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各项公共支出的减贫效应。实证分析发现,社会救济支出、基本建设支出和农业性公共支出对减贫存在显著效应,但科教文卫支出作用并不显著。社会救济支出每增加1%会导致农村贫困发生率下降0.0575个百分点,基本建设支出每增加1%会导致农村贫困发生率下降0.0402个百分点,农业性公共支出每增加1%会导致农村贫困发生率下降0.0584个百分点。各项公共支出的减贫效应排序为:农业性公共支出>社会救济支出>基本建设支出。  相似文献   

20.
中国城镇居民奶类消费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解放后至2006年城镇居民奶类消费的3个不同阶段,以及每个阶段的主要特点;利用1992—2006年统计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居民人均奶类消费量与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价格呈显著的正相关,同时,市场条件的完善有助于城镇居民奶类消费的增长;以2006年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恩格尔系数、全年乳制品消费支出、乳制品消费支出占食品消费支出的比重、人均奶类消费量5个指标对城镇居民奶类消费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可划分为4类;最后提出了增加城镇居民奶类消费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