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张原  宋晓玲 《新金融》2020,(5):17-21
扩大人民币在"一带一路"的结算规模是人民币逐步有序实现国际化的关键起点,本文以中国与"一带一路"经贸合作和人民币跨境结算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切入点,基于2010年至2019年的宏观数据,构建VECM模型和ARDL模型分析了人民币跨境结算经常项和资本项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对"一带一路"货物贸易进口、服务贸易出口、FDI增长和非中国居民投资境内人民币债券等因素有效扩大了人民币跨境结算规模,人民币互换协议额的增长和中国产品差异性的增加对人民币国际化也有正面影响,中国与"一带一路"经贸合作规模扩大、金融机制沟通以及中国贸易品竞争力的提升有助于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中国对非"一带一路"投资、对"一带一路"服务贸易进口及投资则对人民币跨境结算会产生负面影响或不显著;人民币有效汇率变化对跨境结算经常账户的长、短期作用不一致,中国大陆与香港地区贸易和投资、货币使用惯性等因素也对人民币跨境结算产生了重要影响。对此,人民币国际化需进一步提升"一带一路"贸易和投资质量,稳定香港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地位,妥善解决中美互加关税和汇率争端问题,从而保持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健康发展,以构建人民币国际化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3.
基于2011—2020年101个国家的面板数据,从高标准发展、可持续发展、惠民生发展三个维度构建高质量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据此对沿线国家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和评估,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高质量发展有显著促进作用,在稳健性以及内生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2)“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高标准发展、可持续发展、惠民生发展均有促进作用,并对可持续发展的促进效应最明显;(3)“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非邻近国家、高收入国家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4)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以及资金融通在“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效应中发挥了重要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快速推进,人民币成为贸易结算中更多贸易伙伴的选择。2013年,人民币国际化因“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将人民币作为跨境结算货币以节约汇兑成本是市场发展的必然选择。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何种因素对人民币国际化贡献卓著值得深入探究。从“货币结算”的视角出发,利用VAR模型检验了影响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影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最核心的指标是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同时人民币币值的稳定以及贸易规模也为人民币国际化贡献重要力量;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和军事实力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尚不明显。政府部门仍需四方面的努力:一是促进经济发展,二是维持币值稳定,三是扩大贸易份额,四是完善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5.
"一带一路"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推手,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对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ross-border Interbank Payment System,简称CIPS)的业务发展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本文从分析CIPS系统的现状出发,研究当前系统在"一带一路"背景下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构建人民币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熵值法测算出了2013—2022年各季度的人民币国际化水平。同时,为探究“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人民币国际化影响因素及其影响过程,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和VAR模型研究发现,数字化程度、金融市场发展程度、金融市场开放程度和经济规模四个方面的影响因素与人民币国际化水平关联性最强。总体而言,数字化程度和经济规模的增加在长期上对人民币国际化具有正向影响;金融市场发展程度方面由于我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不稳定,对人民币国际化表现出较长时间的负向影响;金融市场开放在初期对人民国际化具有正向作用,但后期这种作用并不稳定。为进一步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建议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和推进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应用。  相似文献   

7.
构建投资便利化衡量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一带一路”沿线48个国家的投资便利化水平。在确定沿线国家投资便利化得分的条件下,采用固定效应的检验方法考察2008-2016年沿线国家投资便利化水平对中国OFDI的影响。结果表明:投资便利化、国内生产总值、人口数量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在正向拉动作用;而东道国与投资国的距离对OFDI呈负向影响。未来中国应积极推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提升合作国的投资便利化水平;并通过推动区域投资一体化,带动跨国企业对沿线国家的投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2011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间中国上证指数与六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股票市场周收益率为数据样本,通过建立多元DCC-GARCH模型获取各市场与中国市场的动态相关系数矩阵和走势图,并分析了关联变化特征。结果显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各国与中国的金融互联效应都有所增强,其中以新加坡为代表的东南亚市场与中国的互联效应增加最为显著,动态相关系数的脉冲高度和频率都明显增强,说明其互联效应更倾向于受共同事件影响而驱动。而俄罗斯与中国的互联效应增进呈现缓和的线性趋势,显示其与中国的互联效应更多的是由于实体往来的联系增加。另外,巴基斯坦和匈牙利与中国的互联性虽有所增强,但并不显著,可以进一步增强与相关地区的金融互联互通。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数字化发展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选取世界银行数据考察数字化如何通过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促进技术创新和扩大出口三个渠道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带来数字红利。研究发现:数字化能够促进经济增长。机制分析表明:第一,数字化通过激励企业创新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第二,数字化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劳动力总需求;但主要提升高技能工人的边际生产率,增加对高学历群体的劳动力需求;第三,数字化能够扩大出口贸易,企业拥有网站和使用电子邮件等数字化工具有助于贸易便利化。进一步分析发现:中国开展对外技术援助有效推动了信息技术和知识外溢,显著推动溢入国经济增长。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发展中国家加快构建数字经济共同体,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一带一路"倡议已显现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当前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一带一路"倡议将成为我国对外经济合作交流的核心指引。设施联通作为整个"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领域,近年来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也暴露出"一带一路"沿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融资不足、风险复杂、所在地参与度低等问题。PPP由于其灵活的结构设计,正好契合"一带一路"沿线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对此,本文尝试构建PPP产业引导基金,试图通过将PPP与引导基金有机结合,发挥PPP引导基金的综合经济和社会效应,推动沿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持续健康发展,更好地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中国全球投资跟踪"微观数据库,采用双重差分(DID)的方法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结果发现,"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际政治合作能显著增加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进一步机制分析发现,"一带一路"倡议能减少中国企业面临的政治风险,增加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加深对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决定因素的理解,不仅有利于东道国吸引外资,还有利于中国企业"走出去"。  相似文献   

12.
王文佳  魏龙 《投资研究》2020,(3):98-112
"一带一路"倡议是多边框架下的制度联通平台,对中国OFDI产生着重要影响。本文使用全球治理指数(WGI)指标构建制度的全局莫兰指数,探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制度空间关联;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制度的空间关联对中国OFDI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中国OFDI存在空间集聚效应。东道国制度的空间关联影响中国OFDI"制度风险偏好"。制度的空间关联强化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度间的相互作用最终影响中国OFDI的空间集聚。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9-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方法检验了“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海外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相关企业海外投资的增进效应明显,而加大税收返还力度和提高信贷规模是“一带一路”倡议影响企业海外投资的重要机制。基于企业海外投资模式的检验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显著促进了企业的绿地投资,同时对企业的跨国并购亦发挥了“稳定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2007—2019年中国与61个经济体在35个行业维度的贸易数据为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法检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对中国出口国内附加值的影响效应,并对其内在机制进行探究。主要结论是:首先,“一带一路”倡议显著促进了中国出口国内附加值提升,在经过平行趋势检验、PSM-DID等多重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其次,“一带一路”倡议主要通过降低贸易成本和吸引外商投资两个渠道对中国出口国内附加值产生积极影响。最后,拓展性分析结果表明,倡议对中国出口国内附加值的促进效应并未集中于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行业,而是相对均衡地推动了各行业的出口国内附加值提升。此外,“一带一路”倡议还显著促进了沿线国家出口国内附加值的创造。本文丰富了“一带一路”倡议经济效应的研究,为依托“一带一路”倡议实现我国出口国内附加值跃升、构建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体系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5.
徐思  潘昕彤  林晚发 《金融研究》2022,500(2):135-152
本文以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出台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国家倡议对微观企业债券信用利差的影响。研究发现:(1)相对于非支持企业,“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能够显著降低支持企业的公司债二级市场信用利差,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仍然成立。(2)通过考察“一带一路”倡议的债券市场反应,我们发现相比于非支持企业,支持企业在倡议提出后有显著更高的债券累计超额回报率。(3)进一步检验后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对公司债二级市场信用利差的降低作用主要通过资源效应和信息效应来实现。并且,政策影响范围主要集中在重点对接行业以及重点对接省份的企业。(4)“一带一路”倡议还对公司债一级市场的发行表现产生影响。具体表现为:在倡议实施之后,受倡议支持企业发行的公司债,其一级市场发行利差下降幅度更大,且包含的担保条款以及限制性契约条款显著更少。本研究探讨了“一带一路”倡议对公司债券市场的政策效应,对未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高资金融通效率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人民币国际化,即是使人民币成为全球性贸易、融资、结算、投资储备的货币,形成一个完善的人民币离岸市场体系,同时在境外形成人民币股市、期市等市场体系,进行即期、远期等各种业务。“一带一路”建设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是我国实施的重要经济发展战略。“一带一路”倡议亦成为人民币在国际化道路上的重要引擎,相反,人民币国际化也能促进“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开展,两者互相依托、相辅相成。研究主要基于“一带一路”倡议,分析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机遇、面临的挑战及稳步实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随着亚投行设立进程的加速,由于亚投行贷款以人民币结算,有助于人民币国际化,减少区域内对美元的依赖。文章通过回顾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国际化的进程,得出经济规模、货币价值信心和金融市场发达程度等是一国货币国际化的基本条件,分析总结出国外货币国际化对中国人民币国际化的借鉴与启示。最后分析新形势下人民币国际化的新契机,亚投行将通过填补"一带一路"周边国家对资金的需求的缺口带来机遇。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境外市场会推出人民币汇率,境内市场挂牌交易的外币也日益增加。本文采用VAR-MVGARCH模型,研究了人民币对12种外币境内外即期汇率之间的联动关系,发现大部分货币对在岸人民币汇率升(贬)值对离岸人民币汇率升(贬)值的影响要远远大于离岸人民币汇率升(贬)值对在岸人民币汇率升(贬)值的影响,没有任何一个货币对境内外即期汇率存在相互的波动率溢出效应。政策建议包括继续增加汇率弹性、更多的货币实行直接交易、稳步开放外汇市场、境内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境外外汇市场、发展外汇衍生产品等。  相似文献   

19.
"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的国民经济正在经历新一轮创新驱动发展。这一宏观战略不仅正在助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更让人民币投融资国际化具备了前所未有的生存环境与发展条件。"一带一路"和人民币投融资国际化相辅相成、互为支柱,且正在加快对人民币国际化传统模式既有缺陷与不足的修正和弥补。这不仅需要尽快建立起适应国际需求的金融网络体系,也需要持之以恒提高人民币国际化投融资服务品质,以及更进一步突出人民币在沿线国家和地区发挥各项本质作用等。总之,只有多措并举才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实现人民币投融资国际化,助力我国经济在新时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一带一路”倡议有效促进了沿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建设绿色“一带一路”已成为新合作时期的必然要求,各国资源禀赋、生态条件差异较大,因此对其进行绿色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对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倡议具有重要意义。在合理构建绿色发展水平指标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沿线65个国家和地区的绿色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绿色发展水平差异较大、资源利用能力不强,其中欧洲和东亚国家的得分较高,中南半岛和南亚等国家得分较低。据此提出政策建议,以期提升沿线各国的绿色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