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安徽是产茶大省,自古安徽茶叶享有盛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运用,逐渐暴露了安徽茶企传统发展模式的不足与缺陷。对于生产与销售企业而言,需要通过优化产品结构、完善经营管理模式、创新营销理念等方式进行创新性转变,从而提高品牌知名度。拟从传统营销模式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互联网营销模式,探究安徽茶企的营销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web2.0技术的发展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互联网营销模式对传统营销模式实现一定意义上的重塑,传统行业在互联网营销模式下如何实现企业的转型发展成为新时代传统行业企业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扎根理论研究方法,以“元气森林”为例,探究互联网时代传统行业实现产品营销的策略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分析海南省农产品当前的不同营销模式,得出各类营销模式的异同点,并对各种营销模式给出了评估结果,分析了互联网营销发展的优势。将互联网营销和农产品营销有机结合,并说明了借助互联网营销发展农业的巨大潜力,给出了海南省如何完成互联网+背景下营销模式转变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以现代化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络为发展平台与媒介的"互联网+三农"为农产品营销模式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以河南省为例,分析了"互联网+三农"背景下农产品营销面临的新变化,阐释了发展"互联网+三农"营销的意义,剖析了"互联网+三农"背景下河南省农产品面临的营销瓶颈与发展机遇,最后提出新背景下河南省农产品营销模式的创新发展途径,希望能够促进我国农产品营销模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媒体环境发生变化,同时也改变品牌营销的环境和思维模式。珠宝品牌的营销与传播迎来机遇和挑战,珠宝企业也意识到传统营销传播的局限性,期望积极借助互联网平台,将新媒体与珠宝品牌营销充分融合,构建媒体平台,借用品牌消费大数据,精准实现市场定位,不断增强与消费者互动式营销,不断强化品牌推广,促使珠宝品牌稳固发展。  相似文献   

6.
黄春平 《山西农经》2023,(8):172-174
“互联网+三农”是现代先进网络技术与“三农”发展的有机结合。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我国制造业、服务业、工业等领域的互联网营销发展已经相对成熟,并取得了可观成果。由于农产品的特殊性,农产品网络营销仍处在探索发展的初级阶段。在“互联网+三农”背景下,农产品营销模式的创新与发展将迎来新的机遇。文章阐述了“互联网+三农”背景下农产品营销模式创新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分析了“互联网+三农”背景下农产品营销模式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总结了“互联网+三农”背景下农产品营销模式创新发展的路径,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高速率、开放式互联网技术影响下,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时期,中小型食品企业开始向互联网营销模式转型。本文结合广西中小型食品企业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发展特点,提出中小型食品企业融资策略。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电商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以BAT为代表的电商大佬纷纷进军O2O,O2O营销模式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然而,现在的O2O营销模式究竟能否帮助企业角逐于未来?首先本文简要介绍O2O营销模式,再通过对O2O营销模式的一些特点的研究,分析O2O营销模式的短板.然后站在消费者的立场,提出要提高顾客黏性必须要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企业要融入大数据时代,进而引出S2C概念,并将S2C与O2O进行对比分析.最后指出只有建立在S2C模式下的O2O营销策略才是未来企业具有竞争力的营销模式.  相似文献   

9.
县域旅游承担着区域旅游发展的重要职能,但在大众旅游时代到来的背景下,再加上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影响,传统旅游营销模式已不能满足当前市场需求,不能促进县域旅游的发展和拉动县域旅游经济和相关产业。因此,县域旅游营销模式的创新成为本文研究选题。本文具体分析了国内旅行方式呈现多元化、个性化、自由化的新特点,以及游客行为由AIDMA模式向AISAS模式转变,且具备搜索与分享的两个网络特质,并结合河北省国内旅游重点县——-邢台县的具体旅游资源与营销现状,得出结论,县域旅游模式要从大数据、互联网、社交三个角度进行精准营销、智慧营销、网络游戏营销、360°视频营销、直播营销、人工智能搜索引擎营销、网络口碑营销等七种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站营销逐渐成为现代营销的主流,吸引了众多企业参与,但我国中小企业网站营销现状不尽如人意。本文对中小企业网站营销模式进行SWOT分析,并提出中小企业网站营销方案应注重网站建设规划和网站营销思想,注重用户体验,打造网站营销团队,做好网站推广工作。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许多企业将自身业务向线上进行转移,微信营销成为其主要应用方式之一,这与微信营销成本低、速度快及互动性强等突出优势密不可分。"互联网+"背景下企业微信营销方式的应用,给相关企业提供重要意见与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暴露出营销模式缺乏创新、效率低下等问题。网红经济变现作为信息时代极具代表性的营销模式,有着互联网金融产品营销所欠缺的独特优势。结合网红经济营销案例,探讨互联网金融借鉴网红经济营销的方向和潜在风险,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正深刻影响着经济社会和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山区特色农产品营销渠道是否通畅关系到农产品价值的实现,关系到农民脱贫致富,对推动乡村振兴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中国柿子之乡富平柿子传统营销渠道切入,分析传统营销渠道模式与存在问题,提出"互联网+"背景下的柿子营销渠道创新,并就传统与"互联网+"背景下的营销渠道进行对比,提出面向互联网的农产品营销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突破,我国已步入"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以及大数据等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各个行业领域。本文以房地产营销为研究对象,论述"互联网+"背景下其营销模式变革的必要性,并运用SWOT分析法探讨"互联网+"背景下房地产营销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集网络营销、品牌营销、文化营销、服务营销为一体的房地产营销新理念,以求为未来房地产营销提供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在互联网时代,各行各业的发展都面临着新的挑战,食品企业传统的营销模式已无法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企业急需更新营销观念,创新营销战略。基于此,本文以白象食品为例,对白象食品进行SWOT分析,发现其面临市场饱和、替代产品众多等问题,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针对性的营销战略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王微微 《农村经济》2018,(10):58-63
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类传递信息的方式,而且改变了实体产品的市场结构与生产者的经营方式,为商业交易开创出崭新的交易方式。农产品的营销管理能否搭上信息化的快车,基于网络进行农产品营销模式和营销策略的创新,是全球化背景下解决农产品流通难题、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之一。目前,四川省特色农产品互联网营销仍然存在农产品缺乏竞争力、农产品深加工程度低、农产品销售渠道狭窄、农产品促销方式较为落后等问题。所以,完善营销政策保障体系、对"互联网+"平台的充分利用和利用新媒体推广策略能够对于特色农产品营销模式创新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社会各个领域产生重要影响,各领域与"互联网+"的相互融合也必将催生出新的经济形态和发展模式。"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为农产品营销渠道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如何利用这一优势条件,发展农产品网络营销是当前农产品营销渠道发展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前,"互联网+"模式广泛运用是土特产营销领域的重大变革,其推动了"互联网+农业"的发展与完善,为当今土特产营销发展提供了动力,并且让土特产销售有了更广阔的市场前景。基于此,以"互联网+"为背景,阐述了"互联网+"的概念和内涵,根据"互联网+"背景下土特产的网络营销现状,分析了土特产网络营销与"互联网+"的联系,并且对土特产的网络销售进行了深入探索,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特色农产品互联网营销模式研究——以四川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类传递信息的方式,而且改变了实体产品的市场结构与生产者的经营方式,为商业交易开创出崭新的交易方式。农产品的营销管理能否搭上信息化的快车,基于网络进行农产品营销模式和营销策略的创新,是全球化背景下解决农产品流通难题、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之一。目前,四川省特色农产品互联网营销仍然存在农产品缺乏竞争力、农产品深加工程度低、农产品销售渠道狭窄、农产品促销方式较为落后等问题。所以,完善营销政策保障体系、对"互联网+"平台的充分利用和利用新媒体推广策略能够对于特色农产品营销模式创新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数字农业是新时代农业与信息化、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体现,在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点指出要推动"互联网+"与各行业深度融合,这也将是"十四五"规划中的重要内容。从全局观的视角,对"互联网+农业"的思想与营销发展进行深度探索,如何应对未来数字化农业市场的营销竞争,需要企业对市场环境和自身有充分的了解,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适合市场发展的战略营销。本文以我国数字农服为研究对象,通过战略营销研究的方法,使用POST、SWOT工具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数字农服战略营销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