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产托管行业是现代金融市场的重要基础设施,资产托管银行,作为独立第三方,在维护资本市场安全、推动市场创新、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商业银行发展托管业务的战略意义,梳理了当前托管行业的发展现状与挑战,并对新发展阶段商业银行如何更好发展托管业务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商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是一种轻资产、低资本消耗的中间业务,属于商业银行战略发展业务。作为投资方与资产管理方之间的防火墙,资产托管业务在资本市场的金融风险防范过程中起到了屏障作用,是金融市场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在当前资管产品监管要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资产托管业务的重要性正在逐步提升。基于资产托管业务的发展现状,结合文献资料分析发现,资产托管业务在当前监管环境下面临资管产品监管压力不断加大“、强托管”产品覆盖不足、托管基础设施亟须完善等问题,并从风险管理、发展路径和系统建设等角度对商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的健康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托管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重要的中间业务,托管银行队伍逐渐扩大,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并借助金融科技逐渐融入全球资本市场。但商业银行托管业务在规章制度建设、风险控制机制、监管体系控制、人员素质等方面仍有待进一步完善。本文梳理了国外先进托管银行在风险管理和科技发展方面的管理经验,主要包括:成熟的金融市场发展、完善的风险管控、先进的技术;对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托管业务在安全审查、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科技赋能方面的发展路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国内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为商业银行托管业务带来了广阔的空间.中小股份制银行应充分认识到托管业务在银行经营中的重要地位,借鉴国际先进银行成功经验,牢牢把握市场机遇,强化市场营销,提高服务质量,夯实工作基础,打造一流品牌.走具有自身特色的托管业务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
随着融资渠道多样化和"互联网+"时代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资产托管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托管业务也以拓展客户、开拓业务领域、增收创收、控制风险等强大作用,成为各大商业银行抢占的主要业务之一。本文从托管业务基本情况介绍、现状分析入手,提出下一步商业银行托管业务发展几点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刘明娟 《新金融》2006,(12):14-16
几年来,交行的资产托管业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创新,稳健发展。目前交行托管业务已涵盖11大类产品、托管资产总规模超过千亿,交行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中托管资产种类最齐全、创新能力最强的托管银行之一。为探寻商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的模式、特点及其发展趋势,本刊记者专访了交行资产托管部总经理阮红女士,请其介绍交行资产托管业务的发展历程和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7.
随着资本市场、资管市场、金融市场、跨境市场的不断发展,托管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由于托管业务稳存增存、不占用经济资本、协同效应明显等特点,托管业务已成为各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的重要发力方向。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紧抓托管业务发展窗口期,提升托管业务贡献度,是亟待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资产托管业务作为驱动我国“大资管”业务发展的生态场景平台,为国内银行业贡献了近一成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所带来的资金沉淀利差收入更高达托管手续费收入的两倍以上。当前,我国资产托管业务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存托比、托管系数达到较高水平,梯队发展格局初显,跑马圈地阶段行将结束,预计“十四五”时期托管规模持续扩张,业务日趋多元化、专业化、国际化、数字化,行业集中度进一步上升。托管机构必须紧扣转型和创新,基于自身基础推动差异化发展,以全能发展型、利基市场型抑或专业极致型之一为目标,对内走“功能完备、重点突出、协同联动、科技引领”的发展道路,对外进一步提升辐射和外包服务能力;同时强化监管制度守正创新,保障业务规范发展。  相似文献   

9.
许金铭 《金融论坛》2004,9(7):51-56
随着国内商业银行托管业务的快速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当前商业银行托管业务的风险管理存在着一定风险,重构托管业务风险管理体系不仅是商业银行自身发展和制度创新的需要,也是我国银行托管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本文在借鉴国外托管机构相关经验的基础上,对重构我国商业银行托管业务的风险管理体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提出了全程监控风险的管理思想,并尝试构建全程监控风险管理体系,进而对全程监控风险管理体系的理论和现实基础、评价对象和内容、评价的标准、评价工具和手段以及评价结果的反馈做了具体说明.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内商业银行托管业务的快速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当前商业银行托管业务的风险管理存在着一定风险.重构托管业务风险管理体系不仅是商业银行自身发展和制度创新的需要,也是我国银行托管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本文在借鉴国外托管机构相关经验的基础上,对重构我国商业银行托管业务的风险管理体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提出了全程监控风险的管理思想,并尝试构建全程监控风险管理体系,进而对全程监控风险管理体系的理论和现实基础、评价对象和内容、评价的标准、评价工具和手段以及评价结果的反馈做了具体说明。  相似文献   

11.
《农村金融研究》2012,(12):74-74
中国农业银行江西省余干县支行周锋荣2012年11月11日来稿指出,农业银行推进资产托管业务,必须着力于以下"三个注重":一是注重产品和服务创新。应把资产托管的对象和范围,从证券投资基金、券商理财为主体,逐渐向更加多元化的资产领域发展,围绕客户在财富管理方面的需求,丰富产品的品种,不断形成完善的托管服务产品线。持续提升托管系统服务功能,积极探索并拓展绩效评估、  相似文献   

12.
资产托管业务是一项风险低、收益稳定的银行中间业务,具有很强的规模效应,对于扩大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优化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工商银行目前是国内最大的托管银行。截至2007年8月末,托管资产规模达到10868亿元,成为国内第一家突破万亿大关的托管银行,这也标志着托管业务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新阶段。承担着资产托管服务全部营运职能的托管业务运作中心,秉承“诚实守信、勤勉尽责”的经营理念。从成立以来保障了工商银行托管服务始终处在行业前列。不断刷新托管行业最佳运作纪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建立托管制度是推动股权投资基金管理规范运作的一项制度安排,对促进股权投资基金稳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本文首先归纳了股权投资基金托管业务的服务内容,然后论述了推动股权投资基金托管业务发展的积极作用,并总结了股权投资基金托管业务的风险防范措施,最后提出了天津市推动股权投资基金托管业务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资产托管业务是一项新兴的商业银行轻资本中间业务,在我国发展迅速。资产托管业务的主要风险是操作风险和声誉风险。本文主要从业务实操层面探讨资产托管业务操作风险和声誉风险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5.
自1997年国家正式要求投资基金建立第三方托管制度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托管业务已经走过十几年的发展历程,无论是托管制度的建立、托管机制的运作,还是托管业务的发展、托管产品的丰富,都有了重要进展。托管业务的发展前景非常可观,有望成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中一个重要的增长极。  相似文献   

16.
资产托管业务作为商业银行的新兴中间主要业务之一,也是商业银行日益重要的利润来源之一,它也为人们从事社会经济活动提供了极大可信赖的居中便利.但是,商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在运营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风险,对商业银行的业务开展有着极大的影响.本文从商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运营风险管理现状出发,对商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面临的主要风险进行了详细探究,并积极寻找有效措施降低资产托管业务的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7.
自1998年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办法>正式要求投资基金要建立第三方托管制度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托管业务已走出了十个春秋,无论是托管制度的建立、托管机制的运作,托管技术的变迁,还是托管规模的增加,托管收入的占比,托管产品的丰富,都取得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18.
暮狄 《中国金融家》2011,(5):75-76,74
作为资产托管业务的先行者和领头羊,工商银行自1998年在国内首家提供托管服务以来,秉承"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宗旨,依靠科技、创新、专业与人才优势,资产托管业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确立了国内最大托管银行和最佳托管银行的市场地位,国际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与日俱增。自2003年以来,工商银行已经连续9年获得香港《亚洲货币》、  相似文献   

19.
杨增亮 《中国金融》2005,(14):45-46
我国商业银行托管业务近几年也呈现出较快的发展态势,已成为国内商业银行重要的利润增长点。一是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到2004年底,国内商业银行共托管证券投资基金161只,托管基金总份额达到3244亿份,办理基金托管业务的托管银行数量也从1998年的3家发展到目前的10家。二是QFII投资托管业务。到2004年底,累计获准进入中国市场的境外机构已达27家,获批投资额度34.25亿美元,  相似文献   

20.
《中国城市金融》2013,(3):16-17
在工行资产托管业务的网络布局中,北京、上海、浙江、广州、深圳5家分部,由北至南,连接成线,作为全行托管业务创新的领头羊和生力军,充分发挥对周边乃至全国分行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不断将托管业务全行营销、全面发展的战略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