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商业银行信贷结构的同质化可能引发市场共振,导致大量银行同时陷入困境,从而推升系统性金融风险。基于此,本文利用2011—2020年我国上市商业银行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信贷资产同质化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作用效果与传导渠道,并对比了其在行业维度上的差异。具体而言:(1)从作用效果来看,就全行业而言,信贷资产同质化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显著为正;而就分行业而言,这种影响则存在行业异质性:房地产等六类低异质性行业呈现正向影响,而制造业与批发零售业两类高异质性行业则表现为负向影响。(2)从传导渠道来看,全行业信贷资产同质化的收益波动渠道和股价波动渠道均发挥了正向传导作用;但两条渠道在不同行业的传导作用存在差异: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水利业及租赁业双渠道检验均显著为正,且以股价波动渠道传导为主,建筑业、电力业仅股价波动渠道检验显著为正,而制造业的股价波动渠道、批发零售业的收益波动渠道检验则显著为负。基于上述分析,为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我国金融稳定,本文建议我国建立行业信贷资产同质化的监测预警指标,并根据行业的异质性对信贷资产同质化进行分行业差异化管理,利用有限的监管资源,有侧重地阻断低异质性行业...  相似文献   

3.
全球金融危机使监管者认识到仅靠微观审慎监管无法保证金融系统的稳定,必须加强逆周期的宏观审慎监管。本文首先回顾了对系统性金融风险、宏观审慎监管等重要概念的认识和发展;其次比较了美国、欧盟的逆周期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再次对我国的信贷投放、资本监管和贷款损失拨备的顺周期性进行了实证检验;最后,本文对我国的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2008年后我国的债务水平持续增长,这主要由于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中国政府发起了经济提振计划应对危机。虽然适度的债务规模是发展金融经济的重要手段,但过多的债务可能会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本文通过PVAR模型,从债务规模、期限结构、质量(偿债能力)3个方面,对政府、非金融企业、居民3个部门分别研究债务水平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债务水平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确实有一定影响,各部门的杠杆率水平越高、短期债务比例越多、债务质量越低(偿债能力越弱),系统性金融风险越大。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现有文献梳理了金融开放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机制,引入金融深化并建立了平滑转换回归(STR)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金融开放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是非线性的,且作用结果随着金融深化的程度平滑地转变,而不是间断式突变;金融开放对金融风险的作用取决于金融深化程度,当我国的金融深化程度较低时,金融开放只会给金融体系带来更大的负担。只有当金融深化达到一定程度时,金融开放才能对金融稳定性起到积极作用。但是,无论金融深化程度如何,前期与当期金融深化同等程度地提高时,总能降低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6.
7.
本文从证券市场视角出发,采用“冲击权重法”,选取宏观经济运行状态、股票市场、银行安全、上市公司质量、个体投资者情绪、债券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以及对外经济状况8个方面的29个指标,构建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并运用证券市场数据对其进行验证,发现该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较为有效。同时,本文检验了当前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水平,结果显示其处于可控范围内。最后,本文从证券市场的角度提出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9.
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在任何国家都是重中之重的任务。本文对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的起因和传导机制进行了介绍,重点从宏观调控、资产泡沫、金融监管、国际收支以及政府债务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存在的系统性金融风险隐患。金融危机的发生和蔓延值得各国最高审计机关反思,作为国家治理重要组成部分的审计机关要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方面更好地发挥免疫系统功能,就应从宏观和系统的角度重新定位审计工作的方向和着力点,在审计理念、监督视野、审计内容以及技术方法等方面做出调整或变革。  相似文献   

10.
信用风险可以用原产品的股票来对冲.我们可以通过持有企业股票卖的头寸来对冲息差.如果息差加大,期权价格降低,股票价格也会随着降低,我们则持有卖方位面.这样,我们就利用了一个流动工具进行对冲,但是这种方法也有弊端.  相似文献   

11.
本文借鉴Alter、Beyer(2014)的思想,将各省份地区经济周期的波动性作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代理变量,将额外的溢出效应定义为传染性,并引入控制变量来控制共同因素影响,使用包含外生变量的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广义脉冲响应函数的变化来考察各省份之间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传染性。结果表明,我国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存在明显的非对称传染特性,实施传染的主要地区为东部经济发达的省份,受传染的主要地区为经济发展模式较为单一的省份。一些省份在一定区域内具有较强的交叉传染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金融风险压力指数的系统性金融风险评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瑾 《上海金融》2012,(9):53-57,117
加强宏观审慎管理成为国际金融危机后主要国际组织和经济体进行金融监管改革的核心内容,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是宏观审慎管理的根本目标。本文在研究系统性金融风险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设计构建作为系统性金融风险测度指标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压力指数,并对上海市的情况开展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3.
罗鹏 《吉林金融研究》2021,(5):23-26,43
本文基于传染性角度分析,借鉴SEIR传染病动力学模型预测和评估新冠肺炎疫情传播的理论方法和经验做法,类比系统性金融风险传染问题研究,以及通过加强风险隔离,降低风险传染系数,提升治愈能力等途径有效阻断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传播扩散,进一步加强金融风险防控工作,避免个别机构风险、区域风险演变为系统性金融风险,有效维护金融稳定.  相似文献   

14.
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危害程度大及范围广,且传染性强,甚至会导致金融功能的丧失,由此波及整个实体经济领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由金融机构的杠杆率过高、金融市场过度创新、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等因素所引起的,具有传染性、危害性、顺周期性等特征。金融安全事关国家发展大计,对系统性金融风险进行有效防控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掌握金融不安全引起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逻辑和客观规律,采取将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置于更加重要的地位、坚持党对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领导、建立健全防控监管体系、强化金融监管的国际间交流与合作、激发实体经济活力等相关防控举措,对于确保国家金融体系的总体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5.
王俊 《海南金融》2014,(9):14-19
区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客观存在不仅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安全,也极易通过区域间的经济联系而放大,从而成为导致一国经济整体出现系统性波动的不稳定因素。本文在借鉴并综合相关系统性金融风险研究的基础上,将区域系统性金融风险来源分为区域宏观经运行状况以及区域金融运行状况两大子系统,并在此基础上根据ARIMA计量模型、熵值法及FSEM构建了区域系统性金融风险预警的综合评判体系,提出了风险等级的评判准则。  相似文献   

16.
基于金融杠杆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区域内和区域间作用机制的理论分析,运用空间偏微分方法,依据测算出的2010—2019年我国各省(区、市)四部门金融杠杆和系统性金融风险数据,考量我国四部门金融杠杆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空间溢出。结果显示: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较强的空间趋同性特征;由于金融杠杆部门结构和所在区域的不同,其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区域内溢出存在显著差异;此外,金融杠杆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区域间外溢效应明显,忽视该区域间溢出,将不利于准确评估金融杠杆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冲击。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我国2001—2020年资金流量表数据,使用风险传染网络模型方法,对我国部门间金融风险传染效应进行分析,并测度了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数。研究发现,金融部门是我国部门间金融风险传染的主要承担者;我国宏观金融网络的稳健性在党的十九大后明显增强,各部门引发的风险传染总损失效应整体呈震荡波动态势,但2018年以来总损失效应明显低于之前的平均水平;本文测算出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数与M2/GDP的走势在多个时间点较为吻合,其对于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前瞻性预警作用。基于此,本文从加强对金融部门的风险监测与管理,加强对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的风险监测,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影子银行内生于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资产与负债相互交叉渗透,在会计账户之间形成风险传导,从而成为系统性风险发生和传染的重要渠道。本文创新性地构建了2010—2015年我国影子银行资产负债表,以会计账户风险传导为基础,分析了影子银行部门的风险生成机理,测度了影子银行风险程度,在此基础上厘清影子银行的系统性风险传导机制。做好影子银行的风险防范和治理,根本上要加强正规金融机构的有效监管,及时识别、管理与隔离影子银行风险,建立一套适度、完整、有效的影子银行审慎监管框架,构建包含影子银行的广义宏观审慎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9.
经济金融全球化背景下,跨境资本流动既带来资源优化也带来金融风险。本文基于系统性金融风险成因,结合中国金融市场特点,从5个维度选取24个有代表性的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数,测度我国整体所处的金融风险状态。同时,基于测度出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标,选取各变量2006年1月~2022年9月的月度数据,建立能够识别变量间时变关系的TVP-SV-VAR模型,分析跨境资本流动对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时变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跨境资本流动对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呈现出非线性的时变特征,短期内跨境资本流入会降低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水平,而长期来看反而会增加系统性金融风险,但跨境资本流动的这种时变特征随着金融开放深化而有所减弱;短期内跨境资本流入对股票市场价格有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随着汇率改革深化,跨境资本流动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冲击效应逐渐下降。因此,我国要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监测,完善“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一体化框架;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推进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