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利用2017年中国乡城人口流动调查数据(RUMiC),实证分析了家庭养育负担对流动人口中面临养老和育儿双重压力的"三明治阶层"养老保险支付意愿和参保行为的影响,并探究了造成两者悖离的因素.研究发现:流动人口"三明治阶层"的养老保险支付意愿和参保行为存在较大的差异,表现为愿意支付养老保险的比例高于实际参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比例,较高的支付意愿并不必然会转化为实际参保行为的原因值得深究;子女所在成长阶段对流动人口"三明治阶层"的养老保险支付意愿和参保行为都存在显著的影响;子女数量对流动人口的养老保险支付意愿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当子女处于稳定阶段(30岁以上)时,子女数量对实际参保行为才有显著促进作用;处于综合阶段(17~ 24岁)的子女性别可能是导致流动人口养老保险参保意愿和行为悖离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针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中存在的参保居民缴费水平低的问题,基于河南省某地级市近500户居民的入户调研数据,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模型结果表明,影响居民参保缴费的因素不尽相同.其中,个人变量中的户籍、年龄、健康状况、文化程度四个变量对农户缴费档次的选择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家庭变量中的月均收入和子女个数对农户缴费档次的选择有显著影响;政策因素中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档次及养老待遇了解度、宣传程度以及知晓途径对农户缴费档次的选择有明显影响.同时从这些影响因素入手,提出了提高农民参保缴费积极性、推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增进民生福祉与加强社会治理的关键要义。过往研究主要关注基本养老保险对幸福感的主效应,鲜有探讨异质性和中介效应。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5年的数据,利用有序Logit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模型,重点探讨基本养老保险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对居民幸福感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基本养老保险显著提升中低收入居民的幸福感,但对高收入居民的影响微弱;社会信任在基本养老保险参与和居民幸福感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因此,为了提升居民幸福感,我国在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建设中应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为重点,同时加快推进第二层次的企业年金制度和第三层次的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努力为培育社会信任提供公平正义的养老保险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4.
基于世代交叠理论和劳动闲暇理论以及CFPS数据,从商业养老保险的投保情况与收入情况两个层面实证分析商业养老保险对土地流转的影响。结果显示:商业养老保险一方面通过提高家庭养老保障水平的方式影响家庭参与土地流转的意愿,另一方面通过增加转移收入的方式影响家庭土地流转规模。参保商业养老保险对于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还存在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实证分析了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基本养老保险与居民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居民比没参加的居民感觉更幸福,基本养老保险显著提高了居民的幸福感;居民的自评健康在基本养老保险和居民幸福感之间发挥了完全中介作用,居民生活水平感知在居民健康与幸福感之间起到了调节作用。因此,优化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不仅可以调节居民生活水平的差距,大大提升居民幸福感,而且有利于健康中国战略的贯彻落实,提升居民健康水平。应当营造有利于居民健康的政策环境,注重政策的协同作用,发展更平衡更充分的养老服务产业,关注居民生活水平感知,提高制度的柔性效果。  相似文献   

6.
<正>一、我国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现状(一)第一支柱居绝对主导地位,第三支柱发展尚不充分截至2021年末,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0.29亿,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6.4万亿元,是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核心。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投资运营规模分别为2.61万亿元和1.79万亿元,是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22年11月末,全国税延养老保险保费收入仅8.35亿元,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商业养老金业务仍处于初步试点阶段,作为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第三支柱尚无法匹配庞大老年群体的养老保障需求。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农村居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意愿影响因素为出发点,通过对山东省新农保试点地区农村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问卷数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显示:子女个数、希望的养老方式、为家庭考虑是否参保、是否参加商业养老保险以及对新农保的总体评价等因素对农民参保意愿具有较强影响。  相似文献   

8.
图片新闻     
江苏省赣榆县今年将新农保与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合并实施,城乡居民享受同等政府补贴等政策优惠,并对多缴费的居民提高补贴标准,调动了城乡居民参保积极性。连日来,出现了城乡居民踊跃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热潮。图为该县宋庄镇四新村协办员为居民办理参保续保手续。  相似文献   

9.
许莉  杨光裕 《武汉金融》2023,(1):43-50+81
本文利用2015年和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的混合截面数据,从内生互动和情景互动两个维度考察了社会互动对居民商业养老保险参与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社会互动对居民商业养老保险参与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这种促进作用主要通过情景互动产生。内生互动对城镇居民、从事金融投资群体及党员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其他群体的影响不显著。情景互动对所有群体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尤其对农村、中老年人、不从事金融投资群体及非党员的促进作用更大。作用机制分析表明,社会互动通过促进居民养老观念由传统依赖养老向现代独立养老转变,从而提高商业养老保险参与水平。本文的研究为在人口老龄化现状下促进商业养老保险发展提供了新的政策视角,即通过社会互动、改变居民传统养老观念来推动我国商业养老保险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老龄化时代来临,鼓励个体积极参加养老保险具有重要意义。养老保险补缴政策变动为识别参保激励变化对个人参加养老保险的影响提供了便利。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利用断点回归发现,取消养老保险补缴政策提高了对年轻人参保的激励。具体来说,随着参保激励提升,个体参保人数增加了约56.6%,女性群体表现尤为明显,个体参保人数增加了约85.7%。而补缴政策则会导致机会主义,使个体缴费意愿推迟,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养老保险实际缴费水平。增强参保激励将有助于提高养老保险实际缴费水平,并保障中国养老保险系统可持续发展。未来我国养老保险体制改革应着重于针对不同社会群体的养老保险激励机制设计。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抽样调查数据,建立Logistic模型,分析社会互动、社会信任对我国居民商业医疗保险参保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互动能为居民提供获取商业医疗保险知识的渠道,有助于提高居民对商业医疗保险的主观满意度,并产生明显的"跟进"效应,从而对居民商业医疗保险产生显著影响;社会信任有利于促进不同群体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提高居民对商业医疗保险回报的期望值,对居民商业医疗保险产生显著影响。应充分发挥商业医疗保险的作用,提高医疗保障事业的效率,实现更高层次的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2.
促进商业养老保险市场发展,有效的财税支持政策是关键。本文突破单一税惠模式设计约束,立足于商业养老保险税惠政策实践的现实困境,以不同收入人群之间税负公平为基点,建立OLG模型,模拟不同收入人群差异化税惠模式的福利效应,藉此探寻不同收入人群的最优税惠模式。研究发现,对高收入人群实施累进的EET税惠模式,对低收入人群实施TEE税惠模式并提供现金补贴,将有助于提升商业养老保险缴费率、扩大商业养老保险的潜在市场规模;将国家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包括商业养老保险在内的个人养老金置于一个统一的税惠政策框架内,调整政府养老保险责任的结构和形式,优化企业年金的供给模式,加大企业年金的税惠幅度,鼓励高薪雇员积极参加企业年金,针对不同收入人群实施差异化的商业养老保险税惠模式,不仅有助于促进企业年金和商业养老保险市场的发展,还将有助于提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率,缩小城乡居民养老“待遇差”,提升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改革的整体性和协同性。  相似文献   

13.
郑路  徐旻霞 《金融研究》2021,492(6):133-151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和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以商业养老保险为代表的个人养老金逐步成长为我国养老金体系的第三大支柱,为解决养老问题提供了重要渠道。但现阶段我国城镇居民的商业养老保险参与度不足,养老金融市场发展缓慢。区别于既有研究的经济理性视角,本研究从影响金融发展的文化观念视角为这一“有限参与”现象提供新的理论解析。利用CHFS 2015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本文发现“养儿防老”等传统家庭文化观念会抑制我国城镇居民的商业养老保险参与,这一影响在控制了内生性后依然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传统家庭观念(养儿防老等)会削弱居民的金融信任,减少居民对金融信息的关注,不利于居民金融素养的提升,进而降低其商业养老保险参与度;异质性分析表明,传统家庭观念(养儿防老等)对商业养老保险参与的负向影响在中西部地区和受教育水平偏低的群体中更加突出。本研究揭示了影响居民商业养老保险参与和我国养老金融市场发展的深层文化因素,对推进我国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建设也具有政策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参保人或潜在参保人对社保政策的信任是社保制度顺利和持续运行的一项重要基础。本文基于成都市城镇企业职工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劳动权益保障对职工社保政策信任的影响,结果表明:城镇企业职工就业中的劳动权益保障状况与其对社保政策的信任成正向关系;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城镇企业职工对社保政策的信任状况存在差异;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城镇企业职工,劳动权益保障状况对其社保政策信任的影响不同。在我国改革逐步深化的过程中,强化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障有利于提升其对社保政策的信任程度,重视评估各项政策的实施效果并及时改进则可能对提升居民总体制度信任程度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建立我国养老保障第三支柱问题受到关注.为此课题组通过网络调查和实地调研相结合方式,对当前商业保险市场运行情况与居民对商业养老保险的需求情况等问题进行全面了解.调研对商业养老保险市场消费者、商保企业、政府三个层面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就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市场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养老保险的研究中,参保人的满意度研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但目前学术界很少从微观层面来探讨退休职工养老保险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本文从参保人的角度对养老金满意度展开研究,并收集南方五省退休职工2 772份有效问卷进行实证分析,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研究结果:养老金满意度受参保人健康状况、养老金水平、家庭财产的正向影响,而参保年限、支出状况与养老保险满意度之间呈负相关关系;退休前工资对养老保险满意度的影响不大,但退休前任职级别却与养老保险满意度有负相关关系;参保人的婚姻状况与配偶的经济收入状况也对参保人的养老保险满意度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对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有重要启示,也可为相关政策实施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基于社会融合视角,子女性别对流动人口养老保险参保行为的影响可能具有动态特征。本文利用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CMDS2016)定量研究了子女性别对流动人口养老保险参保行为的影响及流动时间在其中的调节作用。借助第一胎子女性别的外生性,研究发现,第一胎是儿子会显著降低流动人口养老保险参保行为,包括总体参保、在流入地参保和在流出地参保的行为。流动时间反向调节子女性别的负向影响,随着流动时间越来越长,第一胎是儿子对养老保险参保行为的负向影响慢慢减弱甚至消失,具体地,在流动5年后,这种负向影响消失。同时,子女性别和流动时间对养老保险参保行为的影响在城-城流动人口中更明显。本文的结论对促进养老保险合理化改革和城镇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新动态     
《云南金融》2012,(12):10-11
我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4.59亿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11月13日发布消息称,截至2012年10月底,我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59亿,其中1.25亿城乡老年居民领取养老金。  相似文献   

19.
L市作为四川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城市,从2014年开始推行该制度,但是其发展仍然缺乏动力,大多数农民选择较低的参保档次,保障水平较低,不能解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政策缺乏吸引力,很多农村年轻人的参保积极性较低。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农民参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现状,了解农民参保的情况和意愿,分析农民参保意愿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促进农民参保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参保者平均预期寿命是影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的重要因素。以往关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的研究都基于城镇居民生命表或国民生命表。事实上,只有部分城镇居民参加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而且部分进城务工的农村居民也参加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就业参保带来的选择效应可能导致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群体的生命规律不同于全体城镇居民。本文基于A市2011~2020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微观参保数据,通过编制职保参保群体生命表,得到A市职保参保群体平均退休余命,并据此对A市职保2021~2050年的基金支出规模进行了重新评估。研究发现,A市职保参保群体60~64岁组平均余命比A市城镇居民长2.16岁,按4%贴现率测算的2021~2050年A市职保基金支出规模现值比按A市城镇居民生命表测算的支出规模现值多37.42亿元,相当于2020年A市职保基金支出、财政总收入和GDP的88.97%、22.15%和3.63%。虽然A市职保参保群体生命表并没有全国代表性,但由此揭示的参保选择效应提醒我们,编制参保群体经验生命表是未来各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精算不可忽略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