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利用买卖失衡率指标来衡量交易型市场操纵,并建立了一个收盘价操纵的检验模型.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沪市收盘时段的股价操纵现象显著多于非收盘时段,从而证实了收盘价被操纵.  相似文献   

2.
李志辉  王近  李梦雨 《金融研究》2018,452(2):135-152
基于收盘价操纵后股票价格的变动特征,本文构建了收盘价操纵行为的识别方法——尾市价格偏离模型,并利用中国股票市场的分时高频交易数据实现了可疑收盘价操纵行为的监测。进一步,本文采用面板数据回归实证分析了收盘价操纵影响市场流动性的方向、程度和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收盘价操纵会导致股票交易成本上升和流动性下降,这种影响往往在股票市场处于震荡和下跌阶段时更为显著;同时,投资者报价策略趋于保守化是收盘价操纵对市场流动性产生影响的关键因素,而引发投资者调整报价策略的原因可能是股价波动加剧后订单非执行风险的降低。  相似文献   

3.
融资融券交易对股市流动性的影响尚未形成一致结论,不过大多数学者的研究结论认为融资融券将提升股市流动性。本文基于沪深市场个股交易数据得出的实证结果表明:融资融券标的股票的流动性要显著高于非融资融券标的股票,融资融券交易对于个股流动性有着显著的提升作用,并且主要体现为融资买空对流动性的提升作用,而融券卖空对于流动性的提升作用并不明显。此外,融资融券交易事件日前后个股流动性的对比结果显示:融资融券交易推行后,个股的流动性水平较之前有了显著提高。之后应继续完善融资融券交易制度,促进融资和融券业务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4.
徐辉  廖士光  王浣尘 《上海金融》2007,(11):54-56,18
股票交易制度变更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实现其基本目标,即市场的流动性、透明性、有效性和市场价格的稳定性及交易的低成本。本文对中国股票市场相关交易制度的变更进行梳理,并利用事件研究法实证分析交易制度变更对市场流动性水平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中国股票市场交易制度变更显著影响市场流动性水平,宽松的交易制度有助于降低投资者的交易成本,从而有利于提高整个市场的流动性水平。  相似文献   

5.
康文津  顾明 《金融研究》2021,(7):154-171
自2010年证监会推出融资融券方案以来,A股市场上融资交易和融资余额都出现了较为显著的增长.目前A股市场上融资余额总量已达到万亿元的水平,对于中国股市的重要性日趋增加.有鉴于此,有必要对杠杆投资者的融资交易行为模式以及其对A股定价机制的影响进行更加深入地研究.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检验杠杆投资者的融资交易行为模式与市场回报率、流动性等重要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滞后股票收益与杠杆投资者的净融资交易额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我国杠杆投资者总体而言是追涨杀跌的趋势追逐者.股票价格下跌对融资交易的影响显著大于股票价格上涨所带来的影响,且这种不对称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市场收益而非个股异质性收益所引起的.此外,杠杆投资者的融资交易行为与未来股票周度收益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这种负相关主要是由融资净卖出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6.
考虑到知情操纵者会利用正反馈交易者的交易特征进行交易操纵的现实情况,本文建立了基于信息与交易的中国股票市场操纵模型。通过分析不同交易者的交易策略,获得了各期的均衡价格与最大操纵收益。进而着重讨论了融资融券的保证金比例和交易者的理性程度等因素对最大操纵收益的影响,并运用数值模拟检验了理论结果。研究表明这些因素对最大操纵收益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在此基础上给出政策建议以有效抑制市场操纵行为。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中国市场,信息披露质量是较数量更为有效的衡量公司信息透明度的方面。基于信息披露质量,我们分别以深交所上市公司考评中不及格和优秀等级的公司、沪深违规信忠披露公司及其配对公司作为两组研究样本,同时全面考察公司的信息透明度对投资者交易行为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市场效应。两组样本检验结果一致表明,低透明度和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是某些知情者诈取广大不知情的中小投资者利益的温床,并扭曲了资本市场的原有功能;从2001年至2004年,尽管公司信息透明度对大量中小投资者的股票选择没有显著影响,但其的确也帮助了投资者对所选择的股票进行定价。健全法律制度、培育理性投资者与信息中介、提高公司信息透明度,是促进市场有效的根本。  相似文献   

8.
王凡 《南方金融》2022,(8):49-64
算法交易是信息技术与金融市场结合的产物,我国目前正处在算法交易快速发展时期,但对其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尚不清晰。本文以2016-2021年A股市场数据为样本,采用小单成交量占比、挂单成交占比和小单申报占比等代理变量来识别算法交易,实证分析算法交易对定价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第一,算法交易显著提高了我国股票市场的定价效率;第二,中介效应分析表明,算法交易主要通过减缓市场波动性和投资者信念异质性来提高股票市场定价效率;第三,异质性分析表明,算法交易提升定价效率的积极影响对于高价格股票、在市场流动性充足时以及市场情绪高涨时表现得更加突出。鉴于算法交易在提高股票市场定价效率、减弱市场波动方面的显著正面作用,我国应为算法交易提供有利的发展环境;同时,也要加强对算法交易的监管,防控其可能带来的不稳定因素,维护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2011―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日内高频交易数据探究内部控制对股票市场操纵的影响。研究发现,内部控制与股票市场操纵显著负相关,使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变量替换等方法检验后,结论稳健。理论分析和机制分析表明,内部控制可通过提升上市公司信息透明度对股票市场操纵产生抑制作用。进一步分析显示,机构投资者持股和独立董事占比等公司治理因素、行政审批和法律法规等制度环境因素可对内部控制与市场操纵之间的关系起到正向调节作用。本文为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提供了市场公正层面的理论支持和经验证据,对提高我国股票市场质量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沪深两市的股票为研究对象,考察了近几年逐渐成长起来的阳光私募基金对股票流动性和信息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阳光私募基金持股比例越高,股票流动性越强。说明阳光私募基金改善了股票的流动性,能起到灵活市场的作用。阳光私募基金持有股票比例越高,股票信息效率越高。阳光私募基金交易股票的频率越高,信息效率越低。说明阳光私募基金持有股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股票的信息效率,但频繁交易却降低了信息效率,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阳光私募基金应采取较为稳健的投资策略。由上述结论可以推断出,阳光私募基金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稳定市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内幕信息操纵作为证券市场主要的违法违规行为之一,严重影响了证券市场的正常运行。本文根据1996—2016年的内幕信息操纵案件,从知情交易者的获益情况、股票收益的波动性特征、股票流动性、市场相关性指标、公司股权结构等五个维度出发,对内幕信息操纵的市场反应进行分析,最后根据内幕信息操纵的成因和市场反应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01年之后,我国机构投资者正经历着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针对之前屡屡发生的违规行为,机构投资者在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究竟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目前还存在很大的争议。根据Grossman与Stiglitz(1980)等研究提出的信息经济学理论,机构投资者的作用更直接的体现为通过知情人交易向市场传递信息。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通过考察机构投资者交易对股价中公司特有信息含量的影响,从信息的角度对机构投资者在我国资本市场中所起到的作用进行了更进一步的检验。在控制了内生性、噪音等因素影响之后,实证结果显示机构投资者交易确实增加了股价中的公司特有信息含量,提高了市场的效率。本文加深了对我国资本市场中机构投资者的理解和认识,从更直接的角度验证了引入机构投资者对市场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监管者正确导向了机构投资者的行为。  相似文献   

13.
2015年股市异常波动以来,市场开始呼唤理性的价值投资,这其中如何评估股票的价值尤为关键。通过考察财务信息披露后的市场反应,本文测算了公司盈利能力、现金流量、成长能力、营运能力、竞争能力对股票估值的影响,并在回归检验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财务信息的股票估值模型。研究结果显示,安全边际较高的股票会带来更多的投资收益,这为价值投资在中国的适用性提供了证据支持。本文将市场价格和财务信息同时运用到股票价值评估中来,克服了传统估值模型中需要主观预测未来的内在局限,为分析股票的投资价值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也为如何提升市场定价效率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以A股市场所有融资融券标的股票作为研究对象,划分五个研究窗口和四个指数板块,分别采用面板数据回归的方法,研究融资融券对标的股票波动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融资融券对标的股票波动性的影响随行情变化而变:在非暴涨暴跌行情中,融资减小标的股票的波动,融券增大或减小标的股票的波动,但因为融资的影响更大,所以融资融券减小标的股票的波动;在暴涨暴跌行情中,融资融券加剧标的股票的波动。  相似文献   

15.
杜阳 《投资研究》2020,(10):20-31
本文基于2014年-2018年的股票市场操纵数据,实证分析了融券交易机制对交易型市场操纵的影响及其机制问题。研究发现:融券交易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交易型操纵行为的发生;但同时我国现阶段融券交易机制仍然是不完善的,需要进一步深化该机制在资本市场中所发挥的作用。本文结论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进行资本市场交易机制改革,提高资本市场质量,缩小与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的差距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随着证券市场规模的扩大及机构投资者规模的壮大,机构投资者对市场流动性的需求日益剧增,大宗交易制度是满足投资者流动性需求的制度性创新。由于大宗交易的数量较大,其交易价格有别于正常交易规模的价格。本文利用沪深交易所的大宗交易数据实证探讨大宗交易价格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大宗交易价格低于当日收盘价格,呈现流动性折价现象,折价率达到1.27%:研究还发现,折价水平还受交易数量、正常交易时间段股票流动性水平、市场流动性水平及股价波幅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7.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资本市场流动性出现紧缩;中国市场波动幅度增加,多只股票出现流动性黑洞,市场效率显著降低。本文通过向量自回归(VAR)分析,发现投资者在不同程度上采用了正反馈交易策略。进一步地,对存在正反馈交易和不存在正反馈交易的数据分别进行多方面的比较分析,文章发现正反馈交易者显著地降低了市场的效率;通过对收益率序列和委比序列进行向量自回归分析,发现正反馈交易降低了市场的多样性,更容易产生流动性黑洞。  相似文献   

18.
内幕交易严重损害了资本市场的“公开、公正、公平”原则,备受各界关注。本文以2009—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重大资产重组事件为样本,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非执行董事对上市公司内幕交易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非执行董事能够显著降低上市公司内幕交易的发生;其次,不论是控股股东还是非控股股东委派的非执行董事都可以有效抑制上市公司的内幕交易行为;进一步研究发现,高管激励机制和外部监督机制对非执行董事抑制内幕交易的作用存在调节效应,二者均会削弱非执行董事与内幕交易之间的负向关系。本文的研究丰富了董事会治理作用和内幕交易的现有研究,为中国上市公司完善董事会治理结构提供了新的实践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中国转轨经济背景下,企业集团内部交易颇具特殊性和复杂性。本文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等确立了企业集团内部交易经济后果的理论分析框架。在对2003-2011年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进行描述性统计的基础上,本文通过构建资源配置效率模型,采用中国A股市场26大行业(2007-2011年)的数据,较为创新地考察了四类具有代表性的企业集团内部交易在宏观层面的经济后果,即与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企业集团内部关联担保交易和关联资金交易会降低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造成负面的经济后果,应是规范企业集团内部交易行为和完善相关信息披露监管的重点,尤其要加强针对国有企业集团此类内部交易的有效治理,以增进其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20.
研究发现,涨跌幅限制并没有降低股价波动性和投资的过度反应行为,相反却阻碍了均衡价格的实现过程和投资的正常交易活动,其实际运作绩效与当初预想的目标存在较大偏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