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着重探讨了我国境外直接投资与母国经济贸易的相互影响及传导路径,基于我国经济增长、出口贸易、就业水平、技术进步及产业结构五个层面,利用1990~2008年的年度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经济效应。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贸易的推动作用客观存在,而经济的飞速发展,反过来也进一步加快了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步伐。但是由于现阶段投资规模相对较小,其对就业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反馈影响并不显著。由此,针对当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和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效应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外直接投资将日益成为我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途径.通过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母国效应,尤其是对我国出口贸易效应进行实证分析,表明不断发展的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目前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中最大的问题是资金不足,需要多方努力来解决,尤其是要加快金融业改革步伐,为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局面的优化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国内企业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蓬勃发展起来,对我国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产生了深远影响。为此以博弈论为研究工具,构建包含母国和东道国两厂商的博弈模型,探讨了我国企业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行为特征、动机及收益。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存在明显的技术获取动机,且在这种动机的引导下通过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显著地影响了母国及厂商的技术水平和收益,并提出了政策建议以期更好地发展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  相似文献   

4.
本文使用浙江1986——2010年的统计数据,利用VAR模型的方差分解技术,将产业结构升级的表现形式分为进出口结构优化、就业结构的改善以及国内投资效率的提高,实证研究浙江省对外直接投资对本省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浙江省对外直接投资对本省的进出口结构和就业结构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于国内投资效率,在短期,对外直接投资对其有个负向作用,但是长期来看,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投资效率具有持续性的正向促进作用.总体上说,浙江省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了本省的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5.
就业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市场化、国际化过程中的首要问题。金融产业的发展具有较为显著的就业扩大效应。与其他国家比较,中国金融产业的就业效应,无论直接就业效应还是间接就业效应,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存在着巨大的可挖掘潜力。促进金融产业发展,优化金融产业就业结构,可以增加金融产业就业总量,充分发挥金融产业的就业效应。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外商直接投资的直接就业效应和总就业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尽管外商直接投资最近十年的直接就业效应略高于之前十年,但由于其就业挤出效应,外商直接投资短期内对我国总就业存在负面影响;长期内存在正面影响,但效应并不像预期那么明显;而国内居民储蓄构成中国就业量变动的主要原因。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文章进一步分析了阻碍外商直接投资创造就业效应的因素,并给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将金融产业的就业效应分为就业总量效应、结构效应和质量效应的基础上,利用改革开放以来相关数据对中国金融产业的就业效应进行了分析。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金融产业的就业总量效应潜力巨大,金融产业结构的优化能带来就业结构的改善,现代金融产业就业质量较高,而传统金融产业就业质量相对较低。中国金融产业的就业总量效应、结构效应和质量效应尚待充分发挥和挖掘。最后,本文提出将金融产业作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的重点产业来发展、全面提高中国金融产业就业效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大量引进外商直接投资,但就业压力也与日俱增,因此,外商直接投资的就业效应越来越值得关注。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是我国政府增加和扩大就业的政策措施之一。外商直接投资是否能够实现我国政府增加和扩大就业的目标,这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9.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贸易效应的实证研究中,支持投资对出口创造效应的结论相对较多,对于进口的作用分歧较大.本文采用2004-2007年样本期间,我国分别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和进出口的数据,运用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我国对外投资时于进出口都有正的影响,但是对于进口影响的系数不显著.并且在此结论的基础上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走出去"战略的进一步实施,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迅速,具体表现在投资总额增长,投资领域拓宽等方面。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必然对我国经济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影响,包括出口、就业、国民收入等方面。本文利用计量经济软件对我国1991至2005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回归研究,以分析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效应。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了我国的出口,所以我们应大力发展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并对此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从母国和东道国视角分析经济政策不确定性(EPU)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影响机制,利用2007-2019年跨国面板数据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尽管存在消极影响,但由于企业规避投资风险和政府利好政策,国内(母国)经济不确定性上升促进中国OFDI;东道国经济不确定性上升主要通过失业、利率和OFDI风险途径抑制对该国的OFDI。(2)母国和东道国经济不确定性对我国OFDI影响效应因对外投资动机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中国对外投资表现十分惹眼,联想收购IBM、吉利收购沃尔沃、双汇收购史密斯菲尔德,中国企业对外逆向投资的目的是寻求发达国家的创造性资产,以期建立全球竞争的资源和能力基础,最终走向世界。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主要指的是对外投资的流出是以获取东道国更为先进的智力要素、技术、信息等资源为目标,高素质技术人才,经济开放程度的提高,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特别是高技术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的完善都将会增强母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而中国企业海外逆向投资面临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3.
谢众  卢文玲 《投资研究》2022,(10):62-77
本文分析了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脱实向虚”的影响,剖析了母国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调节作用,并利用中国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数据进行经验分析。研究得出: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脱实向虚”具有显著抑制效果,而知识产权保护会强化这一抑制作用。进一步发现,对外直接投资和知识产权保护能够通过促进技术创新、提升产品竞争力抑制企业“脱实向虚”。对外直接投资的“脱实向虚”抑制作用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强化作用在东部地区、低生产率企业中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力度加大和出口规模的壮大,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候,我们有必要来探讨一下对外直接投资和出口对我国的技术进步提升的贡献值.文章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以及CH变形模型,考察对外直接投资和出口对中国整体技术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CDI是技术进步的长期原因,并且对外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稍大于出口的溢出效应,所以我国在经济转型之际要扩大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分享发达国家先进技术成果.  相似文献   

15.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贸易效应的实证研究中,支持投资对出口创造效应的结论相对较多。对于进口的作用分歧较大。本文采用2004-2007年样本期间,我国分别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和进出口的数据,运用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我国对外投资对于进出口都有正的影响,但是对于进口影响的系数不显著。并且在此结论的基础上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周君  张震 《投资研究》2012,(2):87-102
本文以一般性的对外直接投资决定因素为模板,改进OLI折衷模型,引入"母国约束",在总结中国近年来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及潜在的动因的基础上,构建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决定因素的分析框架。然后,结合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开放程度和政策措施,分析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驱动因素及其影响机制,据此设定若干假设并一一进行了验证。同时,从中国的"走出去"战略出发,分析了中国对外投资的政策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7.
就山东省情况来看,外商直接投资与区域就业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对于各产业就业而言,存在着明显的拉动效应。外商直接投资资本每增长1%,长期来看带动山东省就业增加0.053%。但外商直接投资的就业效应在短期内存在波动、且为负值。针对这种波动,应该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加以熨平。  相似文献   

18.
基础设施投资是促进经济增长、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动力源。通过分析基础设施投资的增长效应和分配效应,探索基础设施投资的合理布局与影响作用。研究发现,中国的基础设施投资整体上提高了居民收入水平,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机制研究发现,基础设施投资可以通过就业效应与生产率效应促进共同富裕,具体而言可以通过提高就业水平增加居民收入,促进低技能者就业缩小城乡收入水平;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居民收入,通过工农劳动生产率的趋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细分类型考察发现,新型基础设施投资的收入促进效果最好,但在收入分配上具有显著的马太效应,生产型与发展型的基础设施投资可以显著促进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国际直接投资FDI快速发展。国际直接投资,不论是在促进技术创新,还是在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以及增强本国的国际竞争力方面,都具有积极的效益。国际直接投资是个双赢的措施,对母国和东道国都会产生很大影响。本文立足于国际投资的东道国的角度,从资本形成、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以及创业就业方面,分析了国际直接投资给东道国的带来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王稳  李雪 《保险研究》2016,(6):27-39
就业水平是一国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宏观指标之一。随着一国经济的增长,服务业将成为吸纳就业的主要产业。近年来,保险业作为我国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支柱,其就业吸纳和拉动效应正逐渐显现。本文运用2000~2014年我国保险业发展的相关数据,通过就业弹性系数、结构偏离度方法,以及回归模型的研究方法,对保险业的直接和间接就业吸纳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保险业具有较高的就业弹性和较低的结构偏离度,表明保险业对就业有较强的直接吸纳效应;回归结果显示保费每增加1%,保险通过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将间接带动就业增加0.965%,表明保险业存在显著的间接就业拉动效应。分险种看,非寿险比寿险有更高的间接就业效应,说明非寿险类保险的风险管理功能较资金融通功能更为显著。依据实证结果预测,2020年我国保险业直接就业人数约为1450~1500万,保险业发展可间接带动就业人数约8000万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