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甘肃省是全国最早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省份之一,易地扶贫搬迁为甘肃省精准脱贫作出了突出贡献。在新形势下,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发展问题既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一环。甘肃省易地扶贫搬迁面临迁入地产业发展带动能力弱、搬迁群众就业质量不高、社会融入难等诸多后续问题,需要进一步强化安置地产业支撑、提高搬迁群众就业质量、扶助搬迁群众做好社会融入工作,只有搬迁群众住得稳、能发展、可致富,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才算圆满完成。  相似文献   

2.
贫困问题一直是我国亟需解决的一个严峻问题,易地扶贫搬迁是帮助解决贫困问题的最重要方式之一。截至2017年,贵州省正安县较好地完成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仍出现了许多问题。对正安县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区域搬迁农户生计适应能力及其对生计适应策略的影响,为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制定及农户生计适应性研究提供决策参考。[方法]文章基于Pandey等(2011)提出的适应能力评估框架,采用2015年底抽样调查的600多份农户问卷数据,构建农户生计对易地扶贫搬迁的生计适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估模型,并选择多分类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搬迁农户适应能力对其生计适应策略的影响。[结果]不同适应性水平搬迁户之间的特征存在明显差异,人均耕地面积、住房面积、物质资产、人均纯收入、生计多样化指数、对他人信任度和对政策了解程度等农户生计适应能力指标均是影响农户生计适应策略选择的重要因素。[结论]生计资源致使农户生计适应能力表现各异,进而影响农户选择不同的适应策略。农户提升物质资产水平、积累金融储蓄能力、增强农户社会资本和网络,均有利于提升搬迁农户的生计适应能力,促进农户生计可持续。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精准扶贫过程中,对部分农民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失地农民在劳动力市场中处于弱势地位,引发了养老问题。龙山县失地农民面临就业难、收入低等困难,失地农民保障体系不完整,加上农民思想和技能的限制,导致失地农民收入极低甚至不能支持基本生活。根据龙山县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让易地农民得到更好的养老保障。  相似文献   

5.
正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能够较快改变贫困人口生产生活状况的方式之一,被广泛推行。易地扶贫实现人口城镇化,会面临"搬进来、稳得住",以及心理、经济、文化适应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已成为易地扶贫搬迁人口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本文调研了贵州省榕江县易地扶贫搬迁相关情况,以期为易地扶贫搬迁人口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李东法 《中国土地》2020,(10):20-22
易地扶贫搬迁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一项重大举措,土地政策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从空间布局、用地保障、资金支持、不动产登记等几个方面,对土地政策参与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后续阶段如何进一步在扶贫搬迁工作中加大用地保障力度进行了思考,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搬迁扶贫作为我国重要的扶贫开发模式,不同地区在实践过程中取得了差异性的成效,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而对四川省民族地区来说,目前的搬迁扶贫形势依然严峻。因此,对四川省民族地区搬迁扶贫情况进行深入的评估,总结其经验和教训,更好的发挥搬迁扶贫模式在四川省民族地区集中实现扶贫攻坚的目标,进而推进四川全省和全国同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于贫困地区来说,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落实与推进有重大意义。在吕梁山区神池县与五寨县两个国家级贫困县选取样本,将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意愿"的影响因素分为5类:自然因素、经济因素、政策因素、家庭因素和个人因素,运用二维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结果显示:对贫困户搬迁意愿的影响最显著的是经济因素与个人因素,农业收入比重与农户受教育程度等控制变量与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意愿"显著相关,政府应重点关注产业发展、教育支持及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社会融入是移民搬迁至城镇安置点后融入迁入社区的生产、生活等多方面的过程。文章基于无结构访谈资料,对贵州省S市X社区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在生计方式、消费支出、心理文化、社会关系等方面的社会融入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易地扶贫搬迁移民整体融入性较强,基本融入了城镇生活,但部分移民的社会融入性程度低。基于此,进一步讨论了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社会融入需要关注的问题,为易地扶贫搬迁移民融入城镇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正易地扶贫搬迁是"五个一批"工程之一,是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手段。随着"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任务的逐步完成,易地扶贫搬迁的政策重点从"搬得出"转向"后续发展"。为了解易地扶贫搬迁农村集中安置后续产业就业发展情况,课题组于2019年12月赴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开展了专题调研,走访了3镇3村。  相似文献   

11.
提升移民户的可持续生计和自我发展能力是易地搬迁后续发展中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探索移民户参与新技能培训意愿的影响因素,有利于提升安置后移民户的自我发展能力和实现稳定脱贫。文章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从个体特征、贫困属性、基础设施、社会保障和搬迁政策等五个方面对移民户参与新技能培训意愿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移民户的个体特征显著影响其参与新技能培训意愿;贫困属性对其参与新技能培训的意愿呈负向影响;基础设施中的医疗条件、环境卫生及文体休闲等因素对其参与新技能培训影响显著,社会保障中大病医疗保险对移民户参与新技能培训有正向影响,合作医疗和意外伤害险对其参与新技能培训呈负向影响;搬迁政策中移民户直接获得安置款对其参与新技能培训有负向影响。基于此,为增强易地扶贫搬迁的可持续性,提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创新移民安置模式、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强化帮扶后续措施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的生计耦合协调有助于全面了解移民的生计问题,对提高移民可持续生计能力及后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文章以甘肃省古浪县易地扶贫搬迁家庭为研究对象,通过2019—2021年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移民家庭的生计状况进行调查,选取测度指标并计算各类移民的生计资本值,根据移民收入来源对生计模式进行分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各生计模式下移民5项生计资本间的关系。[结果](1)生计资本内部耦合水平总体较低,处于低度耦合和失调衰退等级;(2)非农型的生计资本耦合度和协调度最高,分别为0.299和0.230,是最为接近中度耦合和过渡协调阶段的生计模式;(3)两类兼业户的次之,处在(0.15,0.3)的区间内,属于低度耦合和衰退协调的中高级阶段;(4)纯农户的较低,为0.172和0.223,处于低度耦合和协调衰退的中阶段;(5)补贴户的最低,耦合度、协调度均在(0,1)的区间,处在低度弱耦合和恶性失调等级。[结论]古浪县不同生计模式下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的生计资本存量和差距,导致其耦合协调性较差、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3.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缓解了城乡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在易地搬迁扶贫工作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以湖南省慈利县为例,阐述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在易地搬迁扶贫工作中实施的成效,分析了在增减挂钩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百色市易地扶贫搬迁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地扶贫搬迁是"十三五"期间"五个一批"扶贫攻坚行动计划之一,是破解深度贫困的重要对策。百色市属于石漠化区和大石山区,贫困人口多,易地搬迁扶贫是百色市实现高质量脱贫的关键。百色市在易地扶贫搬迁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农户搬迁意愿不高、资金筹措困难、各部门政策口径不统一、执行困难、安置方式单一、脱贫渠道窄、搬迁后缺乏强有力的产业支撑等问题,从提高搬迁农户搬迁意愿、多渠道筹资、加强主体责任制、建立多元安置方式、拓宽脱贫路径和增强后续产业支撑力6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空间贫困问题是导致贫困陷阱的一大客观原因,作为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重大举措,易地扶贫搬迁旨在通过将贫困人口搬离脆弱的生态环境,搬迁到新的安置地,以帮助人们脱贫致富。在"十二五"期间,我国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已经初显成效。基于空间贫困理论,对湖南省、湖北省贫困区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进行分析,一方面,对湖北省、湖南省现阶段搬迁工作后的总体成果进行测评和评价;另一方面,总结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丰富现有理论体系,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促进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16.
全国脱贫攻坚工作已经取得阶段性胜利。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宁蒗县委、县政府因地制宜,对居住在"六类地区"的贫困人口进行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易地搬迁后,如何妥善安置搬迁户关系着当地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社会安定和人民小康目标的实现。持续、有效的后续扶持工作,事关搬迁贫困人口切身利益,能够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会致富,是彻底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脱贫致富奔小康,以及融入新环境、适应新生活、活出新面貌的关键。分析了宁蒗县易地扶贫搬迁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全面完成,“搬得出”的问题基本解决,“稳得住”“能致富”成为搬迁群众翘首以盼的首要大事,推动实现后续发展已成为解决易地搬迁系列问题的重中之重。本文以农发行贵州省分行支持全省易地搬迁后续扶持为例,立足当前实际,分析面临形势,针对困难和问题提出政策建议,以期对农业政策性金融更好服务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做出一些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8.
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作为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改革开放以来就备受瞩目。X县在“十三五”期间制定落实约20,000多户贫困户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但如何安置这些缺乏专业知识技能和文化素质低的搬迁户,帮助他们适应新区生活是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19.
易地扶贫搬迁作为精准扶贫战略工程之一,取得了重要成效。但由于基层政策执行偏差,部分地区有扶贫搬迁农户陷入安置依赖、救济陷阱,或出现搬而难富问题。基于对易地搬迁地区村户的随机调查数据进行实证考察,发现相对贫困程度、贫困异质性及家庭特征影响到村户搬迁意愿、搬迁脱贫内生动力及其成效,制约搬迁的扶贫精准性与有效性。搬迁对外出务工村户的生计影响有限,对本地生产的贫困村户有帮扶效应。获得补贴不等于持久脱贫,单一的安置补贴降低了扶贫精准度并容易滋生救济依赖。因此,要改变包揽、一刀切、唯补贴的帮扶方式,扭转安置结果至上的政绩导向,设定补贴弹性区间,规避救济陷阱。搬迁政策重心要由搬迁转向脱贫,注重生产经营条件与就业机会创造,推动搬迁农户转型为有发展能力的职业农民或新市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易地扶贫搬迁是助推村域重构、促进村域发展的重要手段,分析典型案例的经验与不足,对于全面实现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方法 文章基于吉林省通榆县陆家村的实地调查,客观分析易地扶贫搬迁的过程与成效,总结易地扶贫搬迁的模式、经验、存在问题,剖析易地扶贫搬迁促进贫困村域发展的机制。结果 陆家村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后,村内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更为健全、建设用地更为集约、集体土地实现股份化改革、一二三产业有效融合、乡村治理结构有序、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集体收入和农民人均年收入均大幅提高。结论 易地扶贫搬迁可有效促进贫困村域在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组织上全面重塑提升,但当前模式存在资金筹集难、房屋不动产登记慢、原地不搬迁户的后续处置问题,在推广中应注意农民财产补偿、后续产业发展、政策适用区域、集体资产处置等事项。易地扶贫搬迁促进贫困村域发展机制为:以人为核心的政府、村委会、农户、合作社等多元主体在精准扶贫相关政策与资金的统筹支持下,将农民补偿与安置搬迁相结合、土地整治与产业发展相衔接、新村建设与生态修复相关联,形成多重保障多轮驱动的发展链条,有效消除或改善了村域致贫因素,促进村域人口—土地—产业结构优化、功能提升,从而实现村域经济、社会、生态等多方面改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