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21年10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正式发布《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监管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和首批19家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D-SIBs)名单,标志着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框架基本确立和落地,有助于促进与国际金融监管接轨,增强我国金融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正>本文通过研究国内外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定义和识别方法发现,在不同的测度方法下(指标法和模型法)识别出的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存在适度差异,且对于系统重要性银行风险溢出测度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单一的金融因素。因此,文章运用分位数回归静态CoVaR模型识别出现阶段上市银行中系统性风险测度并进行排名,进而筛选出我国的系统重要性银行。以期更好地对系统重要性银行进行差异化监管,进而健全我国宏观审慎监管框架。  相似文献   

3.
任涛 《金融博览》2022,(1):8-11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基于2020年数据,评估认定并公布了19家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同时发布《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监管规定(试行)》,标志着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监管规则正式落地,意味着市场影响力与重要性被金融管理部门确认的19家系统重要性银行将在国家经济金融安全及金融稳定中承担更大的责任、更多的担当,也将面临更...  相似文献   

4.
刘鹏然 《河北金融》2016,(10):47-49
在金融稳定理事会2015年末最新的30家全球系统重要银行名单中,我国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均在其中.在我国,银监会虽然发布了《商业银行全球系统重要性评估指标披露指引》,但是还未建立系统重要银行标准和信息披露规范.本文从我国系统重要银行信息披露现状角度,展开了对我国系统重要银行的标准和信息披露的研究,同时对我国系统重要银行的标准、信息披露规范和宏微观监管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资本监管的本质是对风险进行监管,它实质上是以资本为定量和定性的衡量手段,提高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为完善我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框架,建立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D-SIBs)评估与识别机制,人民银行会同银保监会制定了《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办法》,并于2021年10月15日评估认定了19家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我国银行市场的逐步开放,大型商业银行持续开展综合经营业务,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系统重要性不断增强.银行集团的快速发展推动了银行机构与其他类型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间的组织融合和业务交叉,同时也对集团风险管理和银行监管制度带来较大冲击.金融稳定理事会、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提出的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方法和额外资本要求,以及美国、英国、欧盟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监管改革经验做法,对完善我国银行监管制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曾璇 《新金融》2015,(10):19-22
本文根据金融稳定理事会2014年11月6日公布的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以及巴塞尔委员会公布的系统重要性指标计算方式,选取26家系统重要性银行进行了指标计算。通过比较各银行的规模、关联度、可替代性、复杂性和全球活跃程度,本文表明,这些银行在不同指标上的表现差异可以反映出银行的经营特点。对这些指标的进一步分析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系统重要性银行,并更好地对其进行衡量、评价和监管。  相似文献   

8.
<正>据凤凰国际11月21日报道,金融稳定委员会(FSB)发布了最新的全球监管机构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花旗集团和法国巴黎银行在名单上的档次有所下降,他们面临的附加资本要求也随之降低。根据FSB的名单,摩根大通是世界上最为系统重要的银行。FSB标准适用于2008年危机之后被认为对金融体系构成最大和最复杂风险的银  相似文献   

9.
《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办法》的正式发布标志着中国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的评估和监管框架得到进一步完善。本文使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被列入G-SIBs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被列入G-SIBs后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显著上升,风险加权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下降,银行的稳健性得到了明显增强;严格的监管措施也在一定程度上对银行的盈利能力造成了冲击,降低了银行的利润和资产收益率,同时,同业资产占比上升反映了国内银行并未采取去同业的策略。未来,大型商业银行应基于自身经营目标和风险偏好审慎评估经营策略,监管层在制定和调整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和出台监管政策时应充分考虑监管措施对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和对银行体系的冲击,重点关注银行之间的关联度和风险传染。  相似文献   

10.
窦魁 《北方金融》2023,(3):10-13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在金融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其经营和风险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金融体系整体稳健性。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了多项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制度,本文系统总结了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政策发展,分析了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面临的监管约束和资本补充情况,从加强内源性资本补充、合理推进外源性资本补充等三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SIFI)改革,是金融危机后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重要内容,其目的在于防控全球范围内的系统性风险,避免"大而不能倒"问题的再次发生。当前,系统重要性银行(SIBs)的安全与稳健运营已经成为一国有效金融监管的核心与基础。本文通过研究国际及主要国家对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和其本国的系统重要性银行(D-SIBs)的监管要求与实践,提出对SIBs的监管,应执行国际统一规则,并在监管理念、监管方式、监管重点、监管工具、监管资源等方面与中小银行有所区别。本文还结合我国银行业实际情况,以"银行练好内功、监管内外兼修、市场加快改革"为基本思路,对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改革提出了一系列具体建议,以期推动银行、监管、市场三方协同推进下一阶段的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改革。  相似文献   

12.
王珏 《中国传媒科技》2013,(Z2):165-166
本文应用GARCH回归的计量方法构造协同风险模型对我国上银行的系统性风险贡献度进行了实证分析,对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进行了阶梯分析,为银行系统性风险的识别和监管提供了实证依据,对于构建中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监管体系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13.
针对2008年金融危机中暴露出的"大而不能倒"问题,自2011年起,金融稳定委员会开始推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名单,并对上榜银行提出了更审慎的监管要求。从已公布的9期名单看,G-SIBs成员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欧洲G-SIBs数量不断下降,来自中国和加拿大的银行数量不断增多。为降低监管成本,多数G-SIBs采取了去同业、去复杂化的发展策略,同时加大托管、清算等金融基础设施功能的发挥,G-SIBs系统重要性得分整体呈现下降趋势。近些年来中资G-SIBs系统重要性得分持续快速上升,由此产生的监管成本值得高度关注。建议中资G-SIBs客观评估纳入G-SIBs的监管成本,实现业务发展和监管成本的平衡。  相似文献   

14.
系统重要性银行监测是实现非现场监管与现场监管的基本手段,也是提高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强度和有效性的重要途径。目前各经济体已逐渐建立起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监管和监测框架,欧盟系统重要性银行监测体系较为成熟,不同类型的机构针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监测进行了探索。本文介绍了欧盟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概况,梳理了欧盟监测系统重要性机构的主要做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2008年金融危机后,很多国家认识到强化金融监管的必要性,“系统重要性银行”概念应运面生.本文借鉴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评定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标准,采用客观赋权法——熵权法,在确定规模、关联性、复杂度、不可替代性四大类指标权重基础上,分别计算了我国14家上市银行的系统重要性指数,并就完善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赵瑞 《银行家》2021,(1):73-76
为完善我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框架,建立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D-SIBs)评估与识别机制,中国人民银行会同银保监会制定了《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办法》(银发〔2020〕289号)(以下简称《评估办法》)并于2020年12月正式发布.《评估办法》作为《关于完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指导意见》(银发〔2018〕301号)的...  相似文献   

17.
财经要闻     
《中国信用卡》2023,(10):91-93
<正>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发布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近日,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开展了2023年度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认定20家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其中国有商业银行6家,股份制商业银行9家,城市商业银行5家。主要内容20家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按系统重要性得分从低到高分为五组:第一组10家,包括光大银行、民生银行、平安银行、华夏银行、宁波银行、江苏银行、广发银行、上海银行、南京银行、北京银行;第二组3家,包括中信银行、  相似文献   

18.
《金融会计》2022,(2):72-78
<正>一、国内动态(一)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发布《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监管规定(试行)》2021年9月30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监管规定(试行)》,旨在完善我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框架,加强宏观审慎管理。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2021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了19家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和相关监管要求,进一步完善了宏观审慎监管体系。对于系统性风险,我们不要仅限于从监管合规的视角、更要从金融机构日常乃至战略风险管理的视角去看待,注重系统性风险的管理思维。  相似文献   

20.
刘银平 《金融博览》2021,(22):26-28
10月15日,业界期待已久的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正式发布,6家国有银行、9家股份制银行和4家城商行入围. 一直以来,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的"牛鼻子",首先在于系统重要性银行.资产规模较大、影响较为广泛的银行,一旦出现问题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其风险可能迅速传染至其他金融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