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光 《福建金融》2024,(1):65-70
低利率环境下,银行净息差收窄已成为普遍趋势,对银行经营管理和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将产生重要影响。文章通过对欧美银行业的经验进行分析,发现低利率环境不仅对资产负债结构产生影响,还对盈利结构产生影响。此外,欧美银行在政策利率转变下面临的危机表明,银行应注重资产负债管理和风险控制。在中国,商业银行面临贷款利率持续下降和存款利率相对刚性的情况,导致净息差持续收窄。因此,商业银行必须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包括布局“一带一路”、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推进数字化转型、实施差异化经营战略、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及加强资产负债结构的匹配。  相似文献   

2.
我国处在新常态经济发展的形势下,经济相对增速放慢,商业银行也遭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规模增速有所回落,风险控制的压力逐渐增加.基于此,本文以商业银行作为出发点,分析了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而在资产负债管理理论下分析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为我国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建设性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深入分析了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行为,构建商业银行追求利润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型,从理论上分析出商业银行将资产配置到实体经济领域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从金融监管的角度出发,将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项目进一步分类为杠杆类、通道类,利用25家商业银行2009到2018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针对商业银行的杠杆类、通道类资产负债的监管,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价格的影响效果。结果显示: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方面,银行的杠杆率对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有显著正向效果,但是资金通道长度对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的影响并不显著;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资金价格方面,杠杆率对银行资金价格的影响并不显著,但是通道长度则会显著增加资金成本;商业银行的国有、股份制、城商行性质对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的影响也不显著,但是同等条件下,商业银行的国有性质会显著降低资金价格水平。  相似文献   

4.
后危机时代中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面对金融危机后复杂经济金融环境的挑战以及金融脱媒显现和深化的趋势,中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面临严峻挑战。促进资产负债管理转型、提高资产负债管理水平已成为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商业银行应吸取西方银行的经验教训,推动资产负债管理转型,提升资产负债管理的能力,控制风险,实现价值最大化,促进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存贷利差收窄、社会融资方式转变、不良贷款率反弹、监管"宽进严管"等,导致多家银行利润增速逐步放缓并呈现出负增长态势。多种迹象表明,我国商业银行已经处在了盈利模式转型的关键时期,通过资产规模扩张和净利息差来赚取红利的时代已经不复存在,各家机构必须开始重新审视自身的金融服务能力、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调整业务发展战略及盈利模式,来适应当今金融发展趋势。本文第一部分叙述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现状,第二部分阐述银行盈利模式转型必要性,第三部分分析当前我国的银行的机遇,第四部分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中国80家商业银行2006~2014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使用动态面板GMM方法检验了中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的顺周期性。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存在显著顺周期特征。即在不同的经济阶段,商业银行对资产的配置会出现亲周期特征。商业银行会根据宏观经济的表现相应地调整自身的资产负债结构,这会加剧经济周期的振幅。顺周期特征的存在会使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出现过度积聚。现阶段,"调结构"的经济任务会牺牲经济增速,这会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因此"稳增长"与"调结构"同样重要。同时,相应的监管要求和监管措施应作出差异化、动态化的调整,以减少商业银行业务转换对经济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从而保证经济运行和金融体系的稳定。  相似文献   

7.
G20峰会上确立的巴塞尔Ⅲ框架重新诠释了资本的定义,建立以"资本约束"为核心的资产负债管理将更被我国广大商业银行所重视。在巴塞尔协议Ⅲ框架下,"逆周期"式的资本监管要求和流动性管理标准将催生新的资本管理方法,这不但是我国银行在巴塞尔协议监管下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商业银行管理转型、平衡资本配置与风险补偿、真正提高整体盈利能力的前提和策略手段。本文将探讨在巴塞尔Ⅲ框架下如何采用资产负债管理的策略和方法对风险资本进行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中国120家商业银行2003-2015年度面板数据,分析在巴塞尔协议Ⅲ框架下杠杆率对银行融资成本与信贷扩张的作用。研究发现,杠杆率监管对银行信贷扩张的影响取决于银行调整的时间,长期内可防止银行规模扩张,而信息不对称环境下提高银行杠杆率则显著降低下一期的融资成本,加速信贷扩张;施加杠杆率约束放大银行融资成本的顺周期性,弱化货币政策信贷渠道传导的效果;国有控股银行的融资成本与资产负债扩张速度都明显低于非国有银行。  相似文献   

9.
2012年,全嘲性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加强全面创新,小企业、理财、信用卡等业务获得较快发展,资产负债保持高速增长,虽然利润增速大幅收缓,贷款不良额和不良率“双升”,但风险可控。2013年,全国性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增速可能会放缓,盈利增速将继续下渭,风险控制压力加大,将进一步加大养老金、资金结算托管、投资银行及零售银行等业务发展,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经济增量跃居世界前列,然而中国金融发展却相对滞后,商业银行的发展更是如此。长期以来,中国企业的融资渠道和范围相对有限,主要融资渠道表现为以银行信用为主的间接融资,由于宏观经济的转型、经济的"三期叠加"大大限制了银行业务规模扩张的速度与空间,同时也伴随着风险在部分行业、部分区域的逐步暴露。近年来,银行业务增速的明显放缓和信贷资产质量的恶化趋势,也反映出经济转型中的结构性矛盾向银行的传导,主要表现在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总额及占比的双增。本文主要从商业银行内部对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及不良贷款控制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商业银行不恰当的资产负债管理行为促进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发生和蔓延,也加剧了自身的风险积聚。后危机时代,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面临的形势依然错综复杂,实施转型迫在眉睫。本文总结了西方银行在危机中汲取的经验教训,展望了后危机时代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面临的挑战,剖析了未来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发展趋向,并在此基础上为中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转型提供了一些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16家上市商业银行从2014年第四季度到2018年第三季度的季度面板数据,采用差分广义矩估计(DGMM)方法实证分析了货币政策和杠杆率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货币调控在金融稳定方面并非风险中性,它与银行风险承担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货币政策放松会相应提高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第二,杠杆率作为资本充足率的有益补充是有效的,银行杠杆水平越低则其风险承担水平也越低,杠杆率监管会减缓或抑制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这也为2018年我国“宽货币紧信用”现象提供了合理解释。根据研究结论,本文就完善并协调货币调控、宏观审慎和微观监管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长期来看,随着利率市场化和直接融资的发展,银行息差可能缩小,利润增速可能下降,未来银行业需要调整经营发展战略,拓展盈利空间2010年、2011年我国商业银行净利润高速增长,增速达到36%左右,2012年下降至19%。近年来的盈利增长,使银行业不仅能计提大量资产减值损失准备,提高风险抵补能力,而且能留存较多利润以补充资本,为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创造有利条件。目前,银行业在经营管理效率、风险管控能力、盈利能力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长期来看,随着利率市场化和直接融资的发展,银行息差可能缩小,利润增速可能下降,未来银行业需要调整经营发展战略,拓展盈利空间。  相似文献   

14.
陈丽萍  吴军  杨戈 《金融论坛》2019,24(4):3-14,28
本文从高风险企业作为影子银行资金需求者的角度,通过理论推导和实证检验,发现在加息条件下,高风险企业杠杆率攀升幅度是低风险企业的4倍且持续时间更长。这不仅与高风险企业利润下滑幅度大且持续时间长有关,还与高风险企业贷款规模出现短暂"超调"有关,反映出高风险企业融资链条上商业银行、影子银行和企业三方博弈的现象。由此,本文建议加速降低"坏杠杆",减缓降低"好杠杆",同时发挥影子银行的股权融资功能,以避免企业过度缩表和经济的下滑。  相似文献   

15.
陈一洪 《新金融》2016,(8):37-43
不断深入推进的利率市场化给城商行的传统资产负债业务带来明显的冲击。本文通过构建多维度指标体系,从资产负债规模与结构、盈利效率与结构、风险水平与控制三个维度对50家城商行2009年-2015年的财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伴随利率市场化的加快,城商行积极求变,通过主动负债管理、拥抱"大资管"、多元化经营等战略举措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构建更具可持续性的资产负债经营模式,实现了收入结构多元化。然而,受实体经济增速放缓、银行业竞争加剧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城商行利润增速持续放缓,资产质量不断承压。城商行需要全面实施精细化管理、转换经营机制和效益增长方式,提高资产盈利能力和资本积累能力,进而建立有效的资本补充长效机制,从根本上改变外延式、粗放式的增长模式,向现代银行转变。  相似文献   

16.
经济周期与银行盈利周期的历史表现与启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王莹 《新金融》2010,(2):15-18
商业银行属于经营信用机构,稳健经营、抵御风险一直是银行业追求目标。置于经济波动之中的商业银行往往会受到社会各界的质疑,这不利于维持其稳健经营的社会形象。商业银行如何克服亲经济周期现象、维持平稳经营,不仅是理论界同时也是商业银行管理层所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最近的一次完整经济周期中银行盈利周期进行对比分析,试图总结银行盈利周期与经济周期之间的关系,并试图探寻影响银行盈利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一、中国银行资产负债期限匹配失衡的现状 理论上讲,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的期限结构应该是匹配的,以规避利率风险、避免出现流动性困难.但实际上,银行在经营中普遍存在着"短钱长用",资产负债期限结构错配的现象,也就是说商业银行的长期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高于长期负债占总负债的比,银行实际上在用短期负债为长期资产融资.  相似文献   

18.
本文构建理论模型分析流动性监管影响银行风险承担的传导机制,发现流动性监管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取决于资产端和负债端中介效应的净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以2007—2019年中国51家商业银行为样本,运用断点回归模型检验流动性监管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结果发现,提高流动性监管要求,短期内会显著降低银行单位资产盈利能力,进而加剧银行风险承担行为,但长期会提高银行单位资产盈利能力,进而降低银行风险承担水平。进一步的中介效应分析发现,流动性监管要求与银行单位资产盈利能力呈U型关系,即提高流动性监管要求在长期会提高资产回报率,进而降低银行风险承担水平,但流动性监管对银行负债融资成本的影响不显著,说明流动性监管主要通过资产端影响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  相似文献   

19.
王梅婷 《新金融》2021,(3):25-31
2020年在新冠疫情冲击下,逆周期调控政策推动宏观杠杆率快速攀升,表明自2015年起的去杠杆进程告一段落。与2008-2014年加杠杆阶段相比,2020年各部门加杠杆的结构、渠道、期限出现新变化。非金融企业部门加杠杆的主体发生变化,国企杠杆率趋于下降,私营企业负债快速增加。"房住不炒"下居民平稳加杠杆,贷款增速有所回落。政府部门对宏观杠杆率增幅贡献率上升,中央政府承担支出责任的主动性提高,地方政府市场化融资水平提升。总的来看,宏观杠杆率快速上升缓冲了疫情负面影响,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但也提高了企业、居民债务风险,加重了地方财政收支平衡的压力。当前,要处理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稳定宏观杠杆率,有序处置各部门债务风险,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占比。  相似文献   

20.
向廷勋 《会计师》2021,(13):37-38
商业银行盈利的重要来源是贷款业务.在对银行管理的深入研究与分析中,其逐步形成的管理方法在现代商业银行管理中有重要指导意义,其中资产负债管理是现代商业银行管理的基础,也是现代商业银行管理的核心.商业银行在管理中需要结合经济情况的实际变化,做好资产、负债等统一与协调管理,才能更好地实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总体目标.本文主要基于一级分行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综合平衡管理有关问题展开分析,从不同角度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给出综合性管理措施,提升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同时为其他相关商业银行一级分行的资产负债平衡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