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根据金融集聚的空间依赖性,将我国省域金融集聚在时间与空间维度上的演化特征结合起来,利用金融集聚的空间滞后对传统Markov链进行校正,构建空间Markov链,在地理背景的影响视角下对我国省域金融集聚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研究发现:(1)无论是金融集聚水平还是银行业集聚水平、证券业集聚水平、保险业集聚水平,都整体偏低,且空间非均衡特征显著;(2)沿海、内陆与沿边地区金融集聚分别集中在高水平、中低水平和低水平,各地区内部的绝对差异呈继续扩大的演进趋势,加剧了各地区内部实体经济极化发展问题,不利于区域经济水平整体性提高;(3)金融集聚的"富裕俱乐部"和"贫困俱乐部"现象共存,沿海地区对内陆和沿边地区的虹吸效应明显,沿边地区内部的多极化问题突出,省域间金融集聚差异短期内较难消除.据此提出应坚定不移地执行区域金融协调发展战略引导下的相关政策,充分发挥金融集聚的辐射效应,打破"近墨者黑"的困局及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石静  徐敏 《甘肃金融》2022,(6):41-49
本文基于标准差椭圆、Dagum基尼系数和Kernel密度估计对广东省2011—2020年数字金融使用深度时空差异及动态演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第一,广东省数字金融使用深度空间非均衡特征显著,使用深度六大业态空间集聚性凸显;第二,区域间差异是使用深度及各业态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粤东—粤西使用深度区域间差异最大,粤西—山区区域间差异最小,各业态中支付业务总体差异受区域间差异影响最大:第三,广东省数字金融使用深度总指数及业态中的支付、保险和货币基金业务极化现象均得到了有效缓解,投资和信用业务极化现象凸显,信贷业务呈两极化发展,但极化程度较低。据此,从加深数字金融使用深度、制定差异化区域使用深度发展政策和提高支付活跃度、降低信贷门槛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张磊 《北方金融》2022,(2):55-60
为揭示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时空演变过程、区域异质性与动态一致性,基于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中的省级层面数据,运用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区域异质性的大小、结构和变动趋势;使用绝对收敛模型和条件收敛模型分析数字普惠金融的动态一致特征。研究发现: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区域间总体差距在缩小,但是地区发展不均衡问题仍然突出,数字普惠金融的地区差异基本是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直接表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收敛性和正向空间外溢性。  相似文献   

4.
马丹  谭露 《金融与市场》2022,(12):41-53
本文基于数字普惠金融使用深度的市级层面数据,利用非参数核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研究了2012年至2020年使用深度在全国和分区域范围内的动态演进、区域相对差距,采用变异系数、空间面板模型对使用深度的收敛性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全国范围内及东、中、西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使用深度水平不断提高,多极化现象得到缓解;全国、分区域内使用深度的相对差异整体上呈下降趋势,区域间差异是整体差异的主要来源;我国数字普惠金融使用深度存在着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全国、分地区范围内使用深度呈现出“前期收敛、后期发散”的态势,且都存在着显著的空间收敛;不同区域收敛速度不同,在加入了相关控制因素后各区域收敛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5.
医疗保障是增进民生福祉,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制度安排。基于2010—2021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Dagum基尼系数和Kernel密度估计方法探究我国医疗保障水平的地区差异及其分布动态演进规律,结果显示:我国医疗保障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2020—2021年略有下降,空间分布呈“东高西低”格局;各省份医疗保障的可及性水平、公平性水平、可持续性水平存在差异;医疗保障水平的地区差异主要来自区域间差异,并呈逐步变小的态势;东部地区内部医疗保障水平的绝对差异在变大,其他三大区域内部的绝对差异逐渐变小,且四大区域存在不同程度的极化现象。基于此,提出补齐重点地区医疗保障短板,统筹做好医疗保障资源城乡分配,推动地区间医疗保障水平协同提升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农业是国家深化改革和国民经济行稳致远的基础,提高农业韧性对守好“三农”基本盘至关重要。论文以我国八大经济区域为研究对象,利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Kernel核密度估计和Markov链方法考察我国农业韧性的动态演进规律,通过空间自回归(SAR)模型检验农业灾害冲击和农业保险赔付率等因素对我国农业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2013-2021年我国农业韧性水平整体不断提高,各区域间农业韧性水平的差距逐渐缩小,但局部出现了农业韧性的中低水平集聚的趋势;空间上,农业韧性水平有明显的溢出效应,某地区农业韧性水平发展进程会显著地受到接邻地区农业韧性水平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农业灾害冲击下,农业保险赔付率提升有助于增强农业韧性水平。在当前极端天气频发、地缘政治冲突持续等影响粮食安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的背景下,从保险视角研究农业韧性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 1997~2014 年我国 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采用ArcGIS 技术对我国保险业发展水平进行了空间格局分析,同时将Dagum 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与非参数估计方法相结合,对我国保险业发展水平的地区差距及其分布动态演进过程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结果表明,我国保险业发展水平的总体差距在样本考察期内呈现下降趋势,超变密度和地区间差距是我国保险业发展水平总体差距的主要来源。(2)Kernel 密度估计表明,在样本考察期内,我国保险业整体发展水平在不断提高,有部分省份保险业发展速度较快,但部分省份保险业发展速度相对较慢,两者之间形成了较大的差距,并且伴随着极化现象的发生。(3)Markov 链分析表明,不同保险业发展水平状态的组间流动性较低。从总体上来看,我国保险业发展水平表现为上升趋势,低水平保险业省份将逐步减少,总体向着中等以上水平发展。  相似文献   

8.
通过构建对外开放型企业在国内不同对外销售成本地区的投资规模选择的模型,本文发现不同国内运输成本会导致内陆地区产业的波动幅度要比沿海地区大。但内陆地区产品当地销售额度的提高以及沿海地区劳动力价格的上升可以逐渐缩小其与沿海地区产业波动幅度的差距。因此如何制定相应的政策,促进沿海地区的产业向内陆转移以及确保落后地区的产业更快更平稳地发展应成为一项有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基于2008-2018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测算普惠金融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并采用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和马尔科夫链分析法研究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区域差异及分布动态演进趋势.结果表明:当前中国普惠金融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整体偏低,大多数省份普惠金融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处于勉强协调或中度协调,两个系统的协调状态主要表现为普惠金融相对滞后;普惠金融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存在较大区域差异,地区相对差异和地区绝对差异都随着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推进而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10.
当今国际金融资源在区域间流动加速,金融业呈现出金融机构集聚、金融人才集聚以及金融研究和信息集聚的趋势。而金融集聚是造成区域经济发展非均衡的主要原因之一,针对黑龙江省经济发展中一直存在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结构矛盾,本文以黑龙江省金融产业集聚程度作为切入点,结合全省已知数据样本展开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1.
使用超效率SBM-DEA测度2010~2020年我国30个省份金融服务高技术产业产出效率,运用Dagum基尼系数和莫兰指数对金融服务高技术产业产出效率的区域差异和空间关联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金融服务高技术产业产出效率在2010~2020年逐步提升,但各省份差异较大;从区域来看,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金融服务高技术产业产出效率区域内与区域间存在差异,区域内与区域间都没有形成协同促进作用;我国30个省份金融服务高技术产业产出效率在空间上存在正相关,但聚集分布的不平衡性增加。应深化区域间协同发展机制和金融改革,科学整合资源,提高金融服务高技术产业产出效率。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中国2006~2012年31个省市金融集聚、产业结构升级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融集聚会通过直接效应和影响产业结构升级间接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产生显著性影响;银行业集聚、证券业集聚和保险业集聚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差异,银行业集聚水平的提高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而证券业集聚水平和保险业集聚水平的提高拉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提高产业结构升级水平,有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保障银行业稳健发展的前提下,应提高证券业和保险业的发展规模,促进农村地区证券市场和保险市场的发展,降低准入门槛。  相似文献   

13.
金融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金融集聚。本文基于2010-2020年我国31个省的面板数据,通过计算全国金融业的莫兰指数来确定金融三大产业银行业、保险业和证券业集聚的空间依赖性,运用空间杜宾模型研究金融集聚对收入增长溢出效应的区域异质性。结果表明,银行业集聚对三大区域收入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为正;保险业集聚存在对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正向的收入溢出效应,对西部地区的溢出效应显著为负;〖JP+1〗证券业集聚存在对东部与西部地区负向的收入溢出效应,对中部地区的溢出效应为正但不显著。因此,差异化的政策引导与区域间协调的金融资源配置对区域收入稳定增长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南北地区发展问题近年来逐渐凸显,促进南北地区协调发展有利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利用Dagum基尼系数和空间Markov链方法,使用1978—2019年中国31个省份人均GDP、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水平、固定资产投资额和进出口额数据,测度中国南北地区经济差距,并对其时空演进趋势作出预测。研究表明,1978年以来中国南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南方地区人均GDP、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水平、固定资产投资额和进出口额均高于北方。Dagum基尼系数结果发现,人均GDP、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水平、固定资产投资额和进出口额的地区差距主要来源均为地区内差距,考察后期南北地区间基尼系数均呈现升高态势。空间Markov链结果表明,南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空间依赖性,南方地区在人均GDP、进出口额方面向上转移概率较高,北方地区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水平和固定资产投资额方面向上转移概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孙喆 《保险研究》2021,(1):58-72
本文基于蚂蚁金服大数据平台公布的2014年3月~2015年12月中国26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互联网保险指数数据,使用Dagum基尼系数和多种收敛方法分别对中国互联网保险的地区差距和收敛性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中国城市互联网保险呈现显著的空间非均衡状态,东部地区的互联网保险发展水平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互联网保险...  相似文献   

16.
本文构建了普惠金融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变异系数法和熵值法确定权重,利用人类发展指数计算公式对2008~2017年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结合空间自相关检验和Kernel密度函数对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的时空特征及动态演变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普惠金融整体呈现东部、东北、西部和中部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省域间发展差距较大,空间集聚特征较为明显,超过83.9%的省份存在高高、低低的"俱乐部"特征。分区域来看,整体和东部地区普惠金融发展主要集聚于中低水平,存在"双波峰"两极分化现象,中部地区发展波动性较大,西部地区上升趋势较为明显。本文结论能够为统筹各区域普惠金融协调发展和推动金融体制改革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区域金融发展的差距一直在不断扩大。我国经济增长具有突出的地区发展特点,而我国区域金融的非均衡性发展也已越来越成为学术界和政府研究的焦点问题。本文通过从四大地区的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的发展状况入手,对我国区域金融的差异性发展状况进行研究,归纳出我国区域金融的发展特点以及差异形成的原因,并提出我国区域金融协调性发展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市)的数字金融发展指数,从全国和区域两个维度出发,使用基尼系数测算中国数字金融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基于核密度估计探讨其空间分布状态,并进一步采用传统和空间马尔科夫链方法系统考察地区间数字金融发展水平的内部流动性和空间动态演进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数字金融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地区间差异较大,东西部地区差距最大,且有扩大态势;(2)不同地区数字金融发展的演变趋势趋同,部分地区“极化”现象明显,且不同地区数字金融的空间分布特征各异;(3)地区间数字金融发展水平的流动性随着数字金融水平的提高减弱,数字金融水平越高的地区稳定性越强,呈现“俱乐部”收敛特征。上述发现加深对我国数字金融发展的空间格局认知,并在此基础之上为缩小区域数字金融水平差异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摘要:本文基于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市)的数字金融发展指数,从全国和区域两个维度出发,使用基尼系数测算中国数字金融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基于核密度估计探讨其空间分布状态,并进一步采用传统和空间马尔科夫链方法系统考察地区间数字金融发展水平的内部流动性和空间动态演进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数字金融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地区间差异较大,东西部地区差距最大,且有扩大态势;(2)不同地区数字金融发展的演变趋势趋同,部分地区“极化”现象明显,且不同地区数字金融的空间分布特征各异;(3)地区间数字金融发展水平的流动性随着数字金融水平的提高减弱,数字金融水平越高的地区稳定性越强,呈现“俱乐部”收敛特征。上述发现加深对我国数字金融发展的空间格局认知,并在此基础之上为缩小区域数字金融水平差异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金融纵横》2009,(12):I0023-I0023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而目前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金融深化程度明显远落后于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这样的反差使江苏沿海地区发展受制于明显的资金瓶颈:资金缺口大和金融基础薄弱。为缓解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资金瓶颈,下面有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