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8月23日,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报告针对当前农民增收方面的制约因素,提出了把增加农民收入逐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的重点,通过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等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通过积极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根据贫困地区实际情况和致贫返贫因素采取不同扶贫政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贵州省六盘水正在进行的"三变"改革,通过增加农民的租金收入、股份分红收入、转移就业后的收入、自营工商业收入以及种植业收入等分别提高了农民的财产性、工资性以及家庭经营性收入水平。作为欠发达地区,贵州省六盘水市以"三变"为核心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有效激活了包括集体土地、山林、厂房等"沉睡的资产",不仅找到了农民增收的新渠道,更重要的是找到了欠发达农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路径,其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
完善土地财产权制度,提高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比重,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有效方法。土地是农民最重要的财产,在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过程中,土地财产具有较大的增收潜力。然而受制于农村土地转让的制约,土地财产权难以实现,使得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持续拉大。为促进农民财产性收入增加,应从强化农民土地产权主体地位、加快推进农村征地制度改革、扩大经营性土地开发范围、搭建农村建设用地交易平台、扩大农民土地抵押贷款试点、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平衡机制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4.
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改革轨迹、现实困境和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城镇化、内需、收入分配等诸多社会问题最终可归为一点就是农民的收入问题。当前,农民经营性收入不确定,工资性收入空间缩小,农民转移性收入不足等各种挑战使得农民持续增收进入困境。结合城镇化、内需等问题,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不但可以成为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增长点,而且也将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城镇化进程,激发内需潜力。本文结合30多年来农村改革的轨迹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提出当前增加我国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必要性。结合当前财产性收入在我国农村的表现,论述了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现实困境,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财产性增收是农民增收的重要组成,对确保社会安定和民生幸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美国,普通百姓的财产性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高达40%,财产性收入与就业薪金、国家福利一起构成美国普通家庭经济的三大基本支柱。无锡市作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虽然近年来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较快,但其对农民增收的支撑作用还不甚明显,释放巨大增收潜力还面临很多困难,加快农民财产性增收还有很多迫切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2015年中央1号文件要求,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保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的势头。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是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有效路径。土地是农民拥有的最重要资产,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大幅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土地要素的激活水平,当前,各地通过政策引导,积极开展土地流转、土地股份合作及土地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等各项农村产权交易活动,不断完善征地补偿机制,成为促进农民财产性收入增加的新形式、新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全面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改革,以实现持续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和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双重目标。现有研究虽对改革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诸多讨论,但对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的存续现状和改革进程缺乏全面实地的考察,关于集体资产改革的影响研究多基于个案分析。基于对全国九省156个村的调研数据,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集体资产存续现状、产权改革进程及其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村集体经营性资产价值尚存,但其增值潜力不如预期;有较大增值空间的资产多数已确权改革,对农民增收助力有限;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分布区域差异大;改革进度省际间差异较大,部分地方性方案待规改。  相似文献   

8.
一、突出强村富民,不断完善农民持续增收长效机制 江阴市始终把富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最重要的任务,千方百计拓展增收渠道、开辟增收空间、挖掘增收潜力,2011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7460元,连续9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连续12年名列全省县(市)第一.一是把做强村级经济作为富民增收的重要基础.村级经济强是江阴最鲜明的特点,最突出的优势.随着村级办工业的门槛越来越高、要求越来越严,江阴主动出台了促进村级经济持续发展的政策体系,通过鲜明的工作导向、政策激励,引导村级经济加速转型,村级经济在高平台上继续保持又好又快发展.至2011年末,全市村级集体资产总额达215.3亿元,净资产达193.9亿元,村均分别达8544万元和7694万元;村级集体收入达27.3亿元,村均1083万元,华西、长江、周庄3个村村级可支配收入超亿元,华西、三房巷、华宏3家村级企业集团成功上市,成为江阴上市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把创业就业作为富民增收的主要途径.积极开拓就业渠道,在提供工业就业岗位的同时,积极创造物业、保洁、家政等服务业岗位,想方设法解决"4050"农民就业问题,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引导和鼓励农民自主创业,通过创业增加农民的经营性收入.2011年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率达94.5%,创历史新高.三是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富民增收的活力源泉.加快发展各类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构建农村多元带动的利益共同体,增加农民的经营性、财产性收入.2011年,仅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分红总额就达1.6亿元,24.3万农民获得来自集体的财产性收入,人均分红658元.分红最高的夏港街道长江股份合作社,股东人均分红1.87万元.四是把关爱弱势群体作为富民增收的重要补充.对无劳动能力的农民,由村级扶贫关爱基金给予及时救助,目前全市已有近1/3的村建立了扶贫关爱基金,募集资金70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9.
<正>农村居民收入由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四部分来源构成。其中,财产性收入在农民收入中越来越占据重要的地位。本课题通过系统分析上海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基本现状,总结近年来促进农民财产性增收的成功经验,研究提出本市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总体思路、基本路径和对策措施。基本情况根据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提供的农村居民家庭收支抽样调查资料,2013年农民财产性收入占比达8.3%,财产性  相似文献   

10.
作为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财产性收入的提高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城乡居民财产权利平等的必然要求,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现实意义。然而,我国现行的土地制度不够完善、农民的房产权益得不到保障、农村资本市场不够健全等原因,导致农民财产性收入长期面临着基数小、获得渠道狭窄、增速不稳定等问题。土地、房屋及资金是农民财产性收入的主要来源,分别从这三个角度探讨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的路径,无疑是抓住了破解难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分析发现西部山区县存在农民纯收入与全国翻番目标差距大、农业产业化经营滞后、农民转移就业度不高、农民财产性收入逐年下降、财政金融扶持农民增收成效不大等问题,提出了抓紧实施促进山区县农民收入增长专项计划、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扶持力度、加快农村改革创新步伐帮助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强化财政支农资金扶持、创新和调整农村金融服务方式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农村“三变”改革指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深入开展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将农村集体、农民的“死资源”变为“活资产”,让村集体和农民群众享受到入股分红收益,进一步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切切实实让农民富起来,简称“三变”改革。通过调研,我们看到农村“三变”改革在增加农村集体收入、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解决农村人力资源转移就业方面成效显著,通过“三变”改革有效实现农村人力资源转移就业。  相似文献   

13.
正农村"三变"改革即"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其核心要义是通过盘活农村三资(资源、资产、资金),激活农民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住房财产权、集体收益分配权),进而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集体经济增值。在推进农村"三变"改革中,需重点把握如下几个环节:处理好复杂的法律关系。农村"三变"改革,既涉及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流转办法,还涉及公司  相似文献   

14.
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阶段,农民增收途径逐步由增加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等要素投入转向增加技术和资本等要素投入。农民若要增加资本要素投入无疑需要增加财产性收入,但目前大多数农民的财产性收入还很少,财产性收入增长还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这不仅是今后农民持续增收工作的难点,更是推动农村改革、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的动力。  相似文献   

15.
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增长,是实现农民增收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但一直以来农民收入水平低下,财产变现投资渠道少,农民整体素质不高等因素一直制约着农民财产性收入的提高,使其表现出明显的比重过低、增速不稳和增加方式单一等问题。本文在阐述我国农民财产性收入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抑制我国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原因,探讨拓展我国农民财产性收入渠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四川开展了包括盘活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林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和农村房屋所有权等改革试点。各试点单位领导重视,措施有力,农民参与改革的热情高,确权颁证进展顺利,产权交易体系初步建立,已经可以总结提炼出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农业共营制、引进旅游企业发展乡村旅游等具有普遍意义、可在全国复制推广的经验。但由于存在制度性障碍仍然存在、财产权转化为财产性收入仍然困难、增加财产性收入的渠道仍然单一、基础设施仍然薄弱等问题,制约着农民财产性收入进一步增加。应以"三个有利于"为衡量工作是非得失的评判标准,营造有利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改革的良好氛围;破除制度性障碍,为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提供制度保障;拓宽渠道,多措并举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创造现实条件。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农村土地流转有序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相继出现,农村经营机制和产业结构都已发生重大变化,增加农民收入出现了新的优势集合点,农民收入增加的渠道又有了新的拓宽。农业地区如何通过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来提高农民整体收入水平是一个重大课题。如何挖掘各种潜能,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近日笔者调查了东台市梁垛镇梁垛村的1092个农户,调查面81.3%,结合该村2011年-2014年农民收入增长情况,对农民财产性收入现状、存在问题、增收对策及发展趋势进行探讨。一、农民财产性收入现状  相似文献   

18.
多渠道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14年,吉林省对农民财产性收入情况进行了历时两个多月的专题调研,就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针对吉林省特点,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基本现状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指金融资产或有形非生产性资产的所有者向其他机构单位提供资金或将有形非生产性资产供其支配,作为回报而从中获得的收入。从调研中了解到,吉林省农民财产性收入呈现以下几个特点:总量呈上升态势,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基本同步。吉  相似文献   

19.
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市将以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为主线,在农村土地确权的基础上,实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和宅基地使用权“三权’抵押融资,真正盘活农村资产,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促进农民增收是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的核心与关键。南京市高度重视农民增收,特别是"十二五"以来,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连续多年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但由于多重因素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农民增收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仍将是南京农村发展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经济新常态下,农民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的增长,将逐步成为农民收入新的突破口和增长点。一、南京农民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增长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