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选取2010―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分析了高管薪酬粘性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高管薪酬粘性对企业投资效率具有负向影响,会加剧企业过度投资,由此加大非效率投资及降低投资效率。(2)高管薪酬粘性对企业投资效率的负向影响仅对“奖优-低惩劣”薪酬契约有效。相对于非国有、高估值与制造业企业,高管薪酬粘性对国有、低估值与非制造业企业投资效率的负向影响更为显著。(3)管理者权力的提高会加剧高管薪酬粘性对企业投资效率的负向影响,加剧高管权力寻租引发的薪酬补偿效应,由此稀释薪酬奖惩对业绩变动的敏感度。融资约束程度的提高会减弱高管薪酬粘性对企业投资效率的负向影响,这种负向影响主要针对投资不足企业,对过度投资企业不显著。(4)风险承担在高管薪酬粘性与企业投资效率的关系中承担着中介作用,高管薪酬粘性通过影响企业风险承担来影响企业投资效率,“高管薪酬粘性-风险承担-企业投资效率”的传导渠道有效。  相似文献   

2.
葛永波  陈磊  刘立安 《金融研究》2016,430(4):190-206
利用上市公司1999-2013年的相关数据,本文就管理者异质风格对公司投融资决策的影响效应进行了分析,并对管理者风格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管理者风格对企业投融资决策具有重要影响,存在管理者风格效应。(2)年龄、性别、专业背景、任职年限、职业经历等管理者背景特征以及企业区位等要素是影响管理者风格的重要原因。(3)管理者不能随性地将自身独特的风格施予企业,而企业可以主动识别和选择管理者风格;国有控股企业由于受到一些非市场化因素的影响,在管理者风格的选择方面与非国有控股企业存在差别;公司治理效率的高低与管理者风格的选择效果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本文研究纵向兼任高管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以我国2004-2013年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本文研究发现:纵向兼任高管有助于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而且这种效应主要发生在国有企业;在控制了内生性等问题之后,该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的检验发现,管理者代理成本与纵向兼任高管显著负相关,而且这种效应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这表明,纵向兼任高管作为控股股东加强对上市公司管理者监督的一种手段,可以有效缓解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的代理冲突,进而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本文对纵向兼任高管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发展和创新,同时丰富和拓展了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和代理问题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4.
王韬  黄干 《财政监督》2012,(5):15-18
本文以2005—2008年的952家沪深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对总经理团队变更和多元化经营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总经理团队变更对本年度多元化经营有显著地正向影响,对下一年度的多元化经营没有影响,这说明总经理团队变更对多元化经营的正向影响是短暂性冲击,而非持续性决策;多元化经营虽然改善了短期治理绩效,但却极大损害了长期治理绩效;多元化经营对高管薪酬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影响高管薪酬的仍是以ROA为核心要素的治理绩效。总经理团队变更对多元化经营的短期强化效应,损害了公司利益却无助于增加高管私利,相对管理者自利而言,继任事件所诱发的管理者过度自信对这一现象更富有解释力。  相似文献   

5.
基于行为金融的视角,从管理者过度自信角度解释了我国股权激励计划实施效果不佳的困惑。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实施股权激励计划会在高管过度自信的条件下对上市公司权益资本成本产生影响: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提高了上市公司高管过度自信水平;股权激励与高管过度自信的相互作用使得上市公司权益资本成本显著升高。这意味着从管理者过度自信的角度考察股权激励对企业权益资本成本造成的影响,可能会更好地解释股权激励的价值效应。  相似文献   

6.
张路  李金彩  袁振超  岳衡 《金融研究》2021,495(9):188-206
管理者能力是管理者有效率地利用企业资源创造价值的能力。本文以企业股价大幅下跌风险为切入点系统分析了管理者能力对资本市场稳定的影响。研究发现:管理者能力能够显著抑制企业未来股价大幅下跌的风险,具有市场稳定效应。这种稳定效应主要体现在管理者隐藏坏消息动机较强和隐藏坏消息空间较大(内部缺乏大股东治理和外部制度环境水平较低)的企业。进一步研究发现,管理者能力主要通过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和提高企业治理水平等路径缓解企业未来股价大幅下跌的风险。本文丰富了管理者能力和股价下跌风险的研究,还对如何合理利用企业家资源维护我国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现实证据。  相似文献   

7.
瞿旭  漆婉霞  瞿颖  陈阳 《投资研究》2013,(1):89-103
管理者盈利预测在金融市场中具有重要的经济地位,我们选择了沪深两市2006-2009年的管理者盈利预测数据对管理者盈利预测与管理者过度自信、市场效应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检验,与Hilary和Hsu的研究结论不同,我们发现:(1)管理者当前的盈利预测准确性会受到历史盈利预测准确性的影响,管理者在经历了较多的准确盈利预测之后会变得过度自信;(2)管理者在盈利预测上的过度自信会导致当前盈利预测的准确性降低;(3)管理者历史盈利预测的准确性并不会对市场造成明显影响,投资者和分析师在当前管理者盈利预测信息发布之后所做出的反应与管理者盈利预测历史准确的次数无显著的相关关系。本文的研究不仅丰富了国内有关盈利预测研究的相关文献,而且对提高我国资本市场上管理者盈利预测的准确性,加强市场参与者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使用效率,进而提升投资决策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同时对于我国监管机构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具有重要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2006—2013年国有控股上市银行为样本,研究分析我国出台高管薪酬管制政策后,对国有上市银行高管薪酬以及高管与员工薪酬差距的影响。发现:薪酬管制政策对国有银行高管“限薪”效应不显著,但对高管薪酬结构和发放机制产生了影响。(2)国有银行高管薪酬远低于民营银行。(3)高管与员工薪酬绝对差距依然较大,薪酬管制没有达到预期政策效果;两者之间相对差距在薪酬管制政策后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取2003—2014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地方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考察了企业税负承担与高管晋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地方国有企业税负承担与高管晋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即积极的税负承担有助于增加高管晋升概率,存在税负晋升激励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税负晋升激励效应受企业层级和高管异质性的影响,省属国有企业、高管越年轻、任期越短,税负晋升激励效应越显著。本文从企业税负视角,发现了影响国有企业高管晋升的新证据,为完善国有企业高管考核机制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0.
基于我国2008-2017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管理者自信通过促进过度投资与投资不足而降低投资效率;进一步检验发现自信不足管理者通过降低过度投资与投资不足而提升投资效率,但过度自信管理者通过促进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而降低投资效率。然后采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发现相比控制组样本,在引入融资融券制度后,处理组中的融资融券标的企业通过降低过度投资与投资不足而提升了投资效率;融资融券通过降低管理者自信对过度投资的促进作用削弱管理者自信对投资效率的负向影响,上述结果表明实施融资融券制度具有显著的公司外部治理效应。本文的研究发现对于证券监管部门、上市公司及其投资者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曾爱民  魏志华  张纯  左婉平 《金融研究》2020,483(9):154-171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究竟是“真心”还是“幌子”?与现有研究聚焦于考察社会责任对企业行为的影响不同,本文基于高管个体行为视角,实证检验企业社会责任对高管个体证券交易行为的影响。基于2008~2014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高管10338个内幕交易样本的实证结果显示:(1)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不仅能抑制高管内幕交易的规模,更能显著降低高管内幕交易获利性,这表明作为社会责任的谋划者,企业高管并未以社会责任为“幌子”牟取个人证券交易的私利,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企业“真心”承担社会责任的证据;(2)进一步从“信息模型”和“声誉模型”双重视角探究发现,在企业信息不透明和高管个人声誉较差的情况下,企业社会责任对高管内幕交易获利性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并且相较于高管个人声誉较差的情况,企业社会责任在信息不透明的情况下对高管内幕交易获利性的抑制作用更强。总之,本研究从高管个体行为视角提供了企业社会责任具有积极治理作用的证据,不仅丰富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经济后果的研究,同时,对利益相关者也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曾爱民  魏志华  张纯  左婉平 《金融研究》2015,483(9):154-171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究竟是“真心”还是“幌子”?与现有研究聚焦于考察社会责任对企业行为的影响不同,本文基于高管个体行为视角,实证检验企业社会责任对高管个体证券交易行为的影响。基于2008~2014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高管10338个内幕交易样本的实证结果显示:(1)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不仅能抑制高管内幕交易的规模,更能显著降低高管内幕交易获利性,这表明作为社会责任的谋划者,企业高管并未以社会责任为“幌子”牟取个人证券交易的私利,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企业“真心”承担社会责任的证据;(2)进一步从“信息模型”和“声誉模型”双重视角探究发现,在企业信息不透明和高管个人声誉较差的情况下,企业社会责任对高管内幕交易获利性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并且相较于高管个人声誉较差的情况,企业社会责任在信息不透明的情况下对高管内幕交易获利性的抑制作用更强。总之,本研究从高管个体行为视角提供了企业社会责任具有积极治理作用的证据,不仅丰富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经济后果的研究,同时,对利益相关者也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于信息理论,高管背景特征对公司决策具有一定的影响,投资者通过分析这些特征而做出投资决策,进而影响公司IPO抑价水平。本文以IPO公司高管团队平均年龄和平均学历为研究视角,以2011-2016年沪深A股IPO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了高管平均年龄和学历对IPO抑价的影响。研究发现,高管团队平均年龄和学历均对IPO抑价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产业政策影响高管自信及企业流动性风险的机理进行分析,提出赶超产业政策激励的管理者过度自信影响企业流动性风险的理论框架,并选取典型案例企业"熔盛重工"进行理论检验。研究表明,产业政策及其传导机制一旦传递出过度激进甚至错误的政策信号,会使管理者的过度自信持续膨胀,进而加剧其对资源配置的认知偏差,导致企业流动性风险失控。这一结论扩展了管理者过度自信和企业流动性风险成因的研究视角,丰富了产业政策经济后果的研究内容,进一步说明应减少产业政策等政府资源配置手段的运用,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基于沪深股市高管交易行为信息披露,在对高管卖出行为短期市场效应研究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高管买入、卖出行为的短期和长期市场效应及其产生根源.结果发现,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高管买入行为有显著为正的市场效应,而卖出具有显著为负的市场效应,并且交易量越大、日内交易次数越多,市场效应越强烈.进一步结合公司治理理论发现,终极控股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导致更强的买入市场效应,而法制环境抑制了买入市场效应.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关注视角从管理者理性转向非理性,以2008—2021年间A股上市公司为例,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研究发现:(1)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的投融资期限错配,即短贷长投呈现出显著的促进效应,且长期内存在显著作用;(2)通过调节效应检验发现董事会独立性存在调节作用,独立董事的设立削弱了这种促进效应,但女性董事并没有呈现出显著影响;(3)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短贷长投的促进作用在内部控制有缺陷的企业、融资约束水平较高的企业和机构投资者比重较低的企业中,管理者过度自信促进企业短贷长投的效应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高管超额薪酬现象是当前世界各国资本市场的热点问题,本文从董事会性别构成的视角,结合最优契约理论和管理者权力理论,实证考察了我国上市公司女性董事是否能够提供有效监督,提高公司治理水平,进而抑制高管超额薪酬的问题。研究发现,总体上看,女性董事的存在有助于抑制上市公司高管超额薪酬;然而,这种抑制作用仅局限于管理者权力较弱的治理环境,当管理者权力较强时,这种抑制作用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18.
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作为自利的管理者具有为获取私人收益而采取有损于股东利益的并购动机,管理者权力又是实现其动机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以2007-2010年我国非金融上市公司扩张性并购事件为研究样本,结合公司产权性质与市场化进程的制度背景,实证检验了管理者权力对公司并购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管理者权力与并购绩效显著负相关;与非国有企业相比,管理者权力对并购绩效的负面影响在国有企业中更显著;市场化进程能够抑制管理者权力对并购绩效的负面影响,但公司的国有控制性质又弱化了市场化进程的这种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上世纪70年代,明茨伯格对“管理者在做什么”这一经典命题做出了颠覆性的回答,并由此开创了管理角色学派.中层管理者是企业的中坚力量,是企业战略重要的执行者,正确认知中层管理者的管理角色对正确理解中层管理者在企业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管理角色理论,然后阐述了中层管理者角色认知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中层管理者的核心角色是领导者和资源分配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并购作为一项最为重要的资源整合战略.是高管实现企业价值提升的首选手段。但是现实情况中,随着企业并购活动的发生,无论并购绩效如何,高管的薪酬都在不断增加,并购可能成为高管利用权力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机会主义行为,这现象似乎违背了最优契约理论。本文结合我国的现实背景,选取2009--2011年深沪两市的A股国有控股上市公司1674个样本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对管理层权力、并购行为和高管薪酬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探究管理层权力对高管基于薪酬动机诱发并购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管理层权力与高管薪酬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并购行为具有提升高管薪酬的效应;在管理层权力控制下,并购行为与高管薪酬显著正相关;并购公司管理层权力对高管薪酬的影响比非并购公司更大。实证表明.存在高管利用权力通过并购的途径提高自身薪酬的行为。在管理层权力理论的逻辑体系下,高管薪酬是目的,并购行为是手段;并购行为影响高管薪酬是现象与途径,而管理层权力对高管薪酬的影响才是本质与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