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薛强 《金融博览》2021,(14):26-29
说起以百万医疗险为代表的短期健康险,消费者可谓"又爱又恨".爱的是"花小钱办大事",几百元钱就能撬动上百万元的保额;恨的是"理赔难太闹心",出险后,消费者的理赔体验根本不好. 针对于此,监管机构及时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整顿短期健康险领域的乱象,停售了所有不符合要求的短期健康险产品,让新的短期健康险产品再升级.  相似文献   

2.
王博 《金融博览》2021,(14):53-56
一直以来,短期健康险投保容易、理赔难这一问题是投保者的一块"心病". 生活中,常会遇到短期健康险理赔争议的案例,是否赔付、赔多少,保险公司和消费者各执一词,甚至对簿公堂. 作为消费者,购买保险的目的就是在万一发生疾病或意外时能够获得保险公司的理赔,从而减轻个人及家庭的经济压力.因此,能不能理赔、好不好理赔,就成了消费者选购保险时最关注的事项. 那么,关于短期健康险的理赔"秘笈",都有哪些呢?  相似文献   

3.
刘强 《金融博览》2021,(14):45-47
"停售""转保""不保证续保"……这是最近一段时间,以百万医疗险为代表的短期健康险的新"标签". 与"自动续保""承诺续保""终身限额"等老"标签"相比,新"标签"让消费者感到迷惑:这难道不是减少自身所享受的权益吗?其实不然. 这些年,短期健康险领域的市场乱象已引起各方的警觉,让市场长远发展成为各方的一致选择,因此,整顿短期健康险市场也就成了监管层的"必选项".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并让短期健康险产品能更好更快地满足人们的多样化健康保障需求.  相似文献   

4.
万云 《中国保险》2003,(4):32-34
3月份,中国人保、太平洋产险、平安产险相继宣布各自的意外伤害保险获得中国保监会批准,并正式投放市场.而太平保险、华泰产险、华安产险的意外险产品也正在报批过程中,同时人保、太保产险、平安产险还透露其短期健康险产品正在报备保监会.其间,中国人保的新闻稿标题是<以意外险为先导,稳步推动健康险>,平安集团新闻稿标题是<平安产险进军寿险市场>,似乎可以透视两险市场(意外险和短期健康险,开缰放马产险兵团进入后,局面将如何演绎?  相似文献   

5.
投保过一年期健康险的人都知道,如果保险期限中被保险人出险,保险公司赔付之后,下一年往往就无法续保.这对很多已获理赔的投保人来说,往往意味着之后则无"险"可保.日前,信泰人寿推出了一款可以保证续保的健康险产品引起了消费者的兴趣,就相关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信泰人寿首席健康险执行官李良军博士.  相似文献   

6.
2006年8月,中国保监会出台了国内第一部规范健康保险的法规《健康保险管理办法》,该办法规定“医疗保险产品和疾病保险产品不得包含生存给付责任。”基于此,各寿险公司红极一时的各类返还型健康险于2007年1月1日起全面停售。2007年的健康险市场会有什么变化呢,保险公司在产品的设计方面又会有哪些调整及考虑,老百姓又该如何购买适合自己的健康险?本文就这些问题给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以期对广大读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泡沫越大,戳破的时候溅射范围越广."说起短期健康险,"保额高、费用低"的爆款产品——百万医疗险成为大家的第一印象.自2016年8月第一款百万医疗险火遍整个行业后,短期健康险就成为保险公司、保险代理人眼中的"香饽饽". 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百万医疗险用户规模达到6300万人,2020年已经突破9000万人,保费规模也有望在2022年突破千亿元.  相似文献   

8.
吕岩 《金融博览》2021,(6):64-66
为了规范短期健康险的发展,近年来,短期健康险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保额虚高、实际理赔有限",以及"价格战"等问题。据不完全统计,截至3月8日,至少有超过百家的保险公司披露了2020年度个人短期健康险的综合赔付率,从最高的173.87%至不足20%,可谓差距巨大。  相似文献   

9.
冉永兰 《金融博览》2021,(14):48-52
说起买短期健康险,便宜、实用、能赔、方便,是人们期望的最低标准. 那么,面对"不保证续保""不能虚高保额""不能捆绑销售"的"新款"短期健康险,还值得消费者去投保吗?有哪些投保技巧? 从百万医疗险到惠民保 时间拨回到2016年,以众安在线的"尊享e生"横空出世为标志,百万医疗险瞬间成为了爆款,虽然其是"低频、高额"(风险发生低、保障额度高)的保险产品,但消费者的眼光只聚焦在了"高额"上,而且价格还便宜,因此获得了持续的关注和青睐.  相似文献   

10.
《中国保险》2003,(11):30-31
"两险"市场风生水起 2002年10月我国新<保险法>出台,其中允许财险公司经营保监会核定经营的短期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第三领域"业务,迈出了实行产寿险混业经营的历史性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1.
叶小舟 《金融博览》2021,(18):71-73
近年来,特药险开始"走红".其实,早在2018年,电影《我不是药神》的火热上映就让"特药"开始被人们关注.当时,影片真实展现了慢粒白血病患者的生存处境,一种治疗癌症的天价"神药"——格列宁,也走进了观众的视野. 对于重症患者而言,"救命药"价格高昂是治疗过程中难以回避的问题.针对这一痛点,部分保险公司近两年陆续推出特药险,并且大有扩容之势. 那么,到底什么是特药险?特药险可以解决什么问题?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特药险有哪些?如何配置?  相似文献   

12.
陈璨 《中国保险》2023,(6):16-18
<正>2016年,依托互联网平台的百万医疗险,彻底拉动了互联网健康险的发展;后来旨在解决癌症患者特药服务问题的特药险,以城市等行政区划为单位、专注于提升当地居民健康保障水平的惠民保产品,适应年轻客群消费习惯的重大疾病险接连依托互联网载体发力。互联网健康险从传统业务线上化阶段,到与互联网产业融合的场景化、智能化阶段,一直是短期健康险创新的主阵地。  相似文献   

13.
信息动态     
《大众理财顾问》2011,(7):8-9,12-15
《大众理财顾问》的各位编辑:最近我喜得一子,为了给孩子一生的爱,孩子刚出生我就为他买了一份终身健康险和70年期的分红险。购买后,我有一种忧虑,长达几十年的保障产品,万一保险公司倒闭了怎么办?我们的利益还能得到保证吗?  相似文献   

14.
2006年8月,中国保监会出台了国内第一部规范健康保险的法规《健康保险管理办法》,该办法规定“医疗保险产品和疾病保险产品不得包含生存给付责任。”基于此,各寿险公司红极一时的各类返还型健康险于2007年1月1日起全面停售。2007年的健康险市场会有什么变化呢,保险公司在产品的设计方面又会有哪些调整及考虑,老百娃又该如何购买适合自己的健康险?本就这些问题给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以期对广大读有所裨益。[编按]  相似文献   

15.
我国团体保险寻求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WTO协议,2004年12月11日,健康险、团体险、养老险、年金险服务正式向外资保险公司开放,这意味着外资保险拥有了和中资保险公司在团险市场上同台竞技的入场券。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健康保险在我国的发展历史不长,但由于市场旺盛的需求,其增长速度十分惊人。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商业保险公司承担的风险也日益累积,并且出现了专门的健康保险公司。为未来的风险提取充足的责任准备金,既是保险公司稳键经营的保证,也是监管机关的监管重点。然而,遗憾的是,与其他人身保险险种相比,我国目前对健康保险法定责任准备金的评估标准尚未完善,1999年保监会颁布的《传统产品精算规定》中虽然有健康保险的相关内容,但其中只是简单地将短期健康险等同于意外险,长期健康险等同于长期人寿保险。无  相似文献   

17.
本次《保险法》修改的主要内容包括强调诚实信任原则、对被保险人和受益人利益的保护、财产保险公司被允许经营短期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业务、加强偿付能力监管、放松对保险条款和费率的严格管制、强化对保险代理人的规范管理等.这次《保险法》的修改,对我国保险业今后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正>在行业回归"保险姓保"的背景下,近年来实现快速发展的健康险业务成为身处转型过程中的众多保险公司瞄准的一片新"蓝海"。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健康险业务继续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成为保险业中不容忽视的一个亮点。而随着保险公司不断押注加码健康险业务,再加上政策层面和需求层面的多重利好,健康险的未来发展拥有值得憧憬的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19.
《大众理财顾问》2008,(7):30-30
分析 小张犯了购买保险的第一大忌:舍近求远,跨境投保.事实上,随着国内保险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各种各样的保险公司层出不穷,有中资保险公司,中外合资公司和外资保险公司,有产险公司、寿险公司、养老险公司、健康险公司和农业险等专业公司.他的保险需求在国内就能够得到很好的满足.  相似文献   

20.
"交强险"实施中的若干法律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题一:比较"商业三者险"与"交强险"的不同,明确指出仅承保"商业险"的保险公司在过渡时期无须承担"交强险"的赔付责任,仍按照保险当事人在"商业险"中约定理赔保险事故而导致的第三者所遭受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问题二:确认分别向两家保险公司投保"商业险"和"交强险"的行为不属于重复保险,承保"交强险"和"商业险"的保险公司可各自按照理赔程序进行.问题三:对被保险人在交通事故中的责任与保险赔偿责任的确定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