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产品淘宝村是"互联网+三农"的典型产物。本文在界定农产品淘宝村概念的基础上,多案例研究农产品淘宝村形成机理,总结出一个包含产业基础、淘宝平台、基础设施与物流、新农人、市场需求五个要件的农产品淘宝村形成因素理论框架。该框架丰富了专业村领域的理论研究,并显示了案例的可复制性。政府应以特色农产品专业村作为农产品淘宝村的主要培育对象,以特色农产品的电商化作为区域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突破口,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物流体系,积极鼓励新农人返乡投身电子商务创业。  相似文献   

2.
<正>创新农产品营销模式,发展网络营销,有利于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农产品流通增效。江苏信息化、数字化应用于农产品营销相对较早,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效。2021年,江苏农产品网络销售额1065亿元,连续多年增幅超过25%。超过30万个农产品参与直播。累计开设地方特产馆286个。创建7个国家级电商示范县、28个省级电商示范县、125个省级电商示范镇、368个省级电商示范村和103个省级乡镇电子商务特色产业园(街)区。累计培育淘宝镇248个、淘宝村664个,分别位居全国第二和第三位,其中以农产品销售为主的淘宝村数量位居全国首位。在传统营销模式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3.
<正>江苏省沭阳县大做"互联网+"文章,成为拥有3个淘宝镇、32个淘宝村、3万余家网店的全国首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也是全国五大淘宝村集群之一、全国唯一的农产品淘宝村集群。2016年10月,第四届中国淘宝村高峰论坛在沭阳举办。2016年,全县网上交易总额达85亿元,其中农产品60亿元,快递业务量8500万件。通过发展农村电商,促  相似文献   

4.
农产品流通与销售不畅是湛江地区农业发展的掣肘因素,电商化道路则是现阶段解决农产品流通与销售问题的有效途径。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农村基础设施完善,农产品淘宝村蓬勃发展,切实解决了农村地区农产品销售难、售价低、农民增收困难等实际问题。立意于农产品淘宝村视域,分析"互联网+"农产品在湛江地区实现科学化发展的可行性,为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正江苏省宿迁市顺应互联网发展热潮,创新工作举措,大力推行以"一村"发展"一品"、以"一品"做响"一店"、以"一店"致富"一片"的发展模式,制订出台扶持政策,营造良好发展环境,逐渐形成具有宿迁特色的"一村一品一店"发展格局。2015年7月,省委省政府专门推广宿迁经验做法。截至2017年底,全市1392个行政村实现"一村一店"全覆盖,拥有"中国淘宝镇"9个、"中国淘宝村"75个,分别占全省总数的三分之一和四分之一,农产品线上销售额突破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我国特色农产品电商市场因"疫"重生,中央及地方政府发布系列惠农政策,京东、淘宝、拼多多等各类主流电商平台积极开通助农专区,疏通应季上市特色农产品上行通道。此外,乡村振兴叠加数字农业相关政策,共同助力农产品电商步入发展机遇期。受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委托,中国农业大学特色农产品电商研究团队对淘宝、天猫、京东三个电商平台的特色农产品电商市场进行了监测分析。  相似文献   

7.
淘宝村产业集聚的形成和发展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在电商平台驱动下由外围地区要素从无到有形成的后发淘宝村产业集聚为研究对象,构建理论模型比较静态地分析其形成和发展机制:(1)电商平台不对称地改变消费者购买中心城市和外围农村商品的交易成本,扩大了农村商品需求,是淘宝村集聚形成的外生驱动条件;(2)外围地区低成本劳动力和特色要素构成淘宝村集聚形成和发展的要素禀赋;(3) Marshall外部性推动淘宝村集聚规模扩大,拥塞效应和外部同业竞争制约着集聚规模上限;(4)电商平台需求侧扩大商品需求、供给侧降低生产成本的二重性所蕴含的产业集聚能力是淘宝村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本文为互联网条件下政府制定积极有效的农村产业集聚政策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8.
"淘宝村"是新阶段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典型产物,相关学术研究尚处于发端与初探阶段,但其研究热度正在快速提升。已有文献散布于不同学科属性的期刊中,研究方法以案例研究和定性论述为主,研究主题集中在"淘宝村"现象的空间分布特征、成因及演化机理、发展模式与转型升级、经济社会效应等方面。未来研究可重点着力于以下方面:一是关注中西部地区和民族地区的"淘宝村",二是评估和比较不同发展模式的影响效应,三是加强对"淘宝村"农户组织化的研究,四是深入研究农户网店的经营行为及绩效,五是拓展"淘宝村"现象的经济社会效应研究。  相似文献   

9.
伴随网络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互联网渐渐融入社会的方方面面,对农村地区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立足于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农村的发展现状,以淘宝村为例,深入分析了淘宝村的发展路径及互联网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与带动作用,同时探讨了现阶段淘宝村模式发展的瓶颈,为淘宝村模式的提升提供优化整合建议。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农产品销售模式主要是"农户+市场"、"农户+企业"、"农户+合作社+企业",农户处在较为弱势的地位,农户与企业之间处于不对等的位置上,导致农产品的销售往往出现低效率和无秩序的非正常状态。互联网时代,伴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农产品的销售模式发生较大转变,尤其是"淘宝村"的出现,带动农产品销售模式的转型升级,出现了"农户+网络+公司"的新模式,大力提升了农产品销售的效率,提高了农户的农产品收入。本文通过分析"淘宝村"农产品销售模式的内涵与特点、优势及原因,探讨农产品销售模式转型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广泛拉动农产品销售、积极引导农户创新创业、大幅提升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1.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提振城镇居民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这给农村淘宝店主提出了发展农产品淘宝品牌战略的新要求。研究阐述了农村淘宝店主发展品牌营销策略的内涵及意义;揭示农村淘宝店品牌营销战略运作过程中所面临的品牌渠道推广、品牌忠诚度培育和品牌支撑体系建设等系列问题;给出创新农村淘宝品牌营销第推广渠道,提升消费者对农村淘宝品牌忠诚度及夯实农村淘宝品牌营销支撑体系等对策。  相似文献   

12.
正受益于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和其他电商平台的逐渐覆盖,重庆奉节县的贫困山区初步实现了"小农村"与"大市场"的紧密对接,当地贫困户和普通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悄然改变:网购的电器、农具、生活用品、饲料等更加便宜,以脐橙为主的特色农产品通过网购直达消费者,减少了中间环节,农户实现增收。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已经逐渐成为三峡库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13.
在政策对直播助农的倾斜下,政府和企业积极参与其中,把直播带货作为破解农产品产销矛盾,助力地方特色农产品走出去的新路子.本文分析地方特色农产品直播带货现状,以盱眙龙虾为例,分析其淘宝直播平台和龙虾节直播对其销售的影响,找出直播带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溧阳市在《溧阳市优势农产品产业化发展总体规划》的引导下,经过多年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引进并实践“一村一品”运动,打造了以天目湖品牌为主体、占据全市农产品商品70%左右份额的系列地方特色农产品60余只,构建起100个“一村一品”专业村、100个“一村一品”专业园、100个“一村一品”新型产业化组织,全市特色专业村比例达55%左右。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漂阳市在<溧阳市优势农产品产业化发展总体规划>的引导下,经过多年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引进并实践"一村一品"运动,打造了以天目湖品牌为主体、占据全市农产品商品70%左右份额的系列地方特色农产品60余只,构建起100个"一村一品"专业村、100个"一村一品"专业园、100个"一村一品"新型产业化组织,全市特色专业村比例达55%左右.  相似文献   

16.
淘宝村是电商与农村经济的新结合,其出现对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促进农村创业和就业、推动城乡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全面分析目前我国淘宝村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内在生成机理,预测其发展趋势,并对如何实现淘宝村的转型升级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2005年保山市计划完成人工造林15万亩以上,其中争取完成以核桃为主的特色经济林造林9万亩。  相似文献   

18.
正政策研究室于2018年5月2日-11日赴安徽省进行了为期10天的实地调研。先后走访4个市、5个县(区)、9个村、13家农户,考察贷款项目6个,召开座谈会13次,走村入户、查勘实情,对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有了初步认识。一、安徽省农业农村发展基本情况安徽是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粮食主产省份之一,农作物以小麦、稻谷、油菜为主,特色农产品有茶叶、中药材、蔬菜等,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农村淘宝"村红"(扎根农村卖农产品的人)全国直播首秀在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举行,"村红"以视频直播的方式带领网友深入重庆秀山田间地头,实时展示原汁原味的农家土货采集过程,网友跟随镜头就能身临其境进村"赶集",边看边下单购买。  相似文献   

20.
正近几年,在很多地方,电商平台、"淘宝村"、微商数量不断增加,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发展。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力抓手,"互联网+农产品"促进了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但是,我们也看到,一些地方在发展"互联网+农产品"时,受"项目观""政绩观"影响,不加分析研判、不结合实际,或急切上项目,或盲目提目标,造成了资源浪费、农民受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