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报偿价值是行为之所得与所投入之比。预期报偿价值须大于1,行为是有利的,人类才会从事经济活动。通过比较各类行为、各类活动的报偿价值,选择报偿价值较大的行为和活动,稀缺资源才能得到较好的配置和利用。基于报偿价值的经济逻辑是:较高的报偿价值是经济行为的目的和重心;交换(广义交换,创新和生产也是交换)是实现较高报偿价值的途径和形式;而人际契约和由之界定的产权,则一方面便利交换,降低交易成本,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为人们追求较高报偿价值提供激励和约束。  相似文献   

2.
陈一稀 《新疆金融》2013,(12):126-131
随着以搜索引擎、移动支付、云计算、社会化网络和数据挖掘为代表的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企业相继"贴金",金融机构频频"触网"。本文首先对互联网金融的概念进行梳理,从价值基础、商业逻辑、财务模型和经济原理上分析互联网金融的特征;接着根据创新方式,按照支付方式创新、渠道创新、投融资方式创新和金融机构创新四种类型分析互联网金融的现状;最后对如何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非金融企业金融化"这一热点问题,以2002~2017年中国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别从宏观经济周期和行业异质性角度实证检验了非金融企业金融化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非金融企业金融化损害了企业价值,非金融企业金融化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会受到宏观经济周期的影响。其中:在经济上行时期,非金融企业金融化与企业价值显著负相关;在经济下行时期,非金融企业金融化对企业价值无显著影响。在纳入行业异质性因素后的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行业的企业金融化程度与企业价值之间关系的差异性较大。  相似文献   

4.
徐凯 《新金融》2011,(11):22-27
席卷全球的国际经济金融危机,再次展示了金融业本身的脆弱性,同时也打破了人们对于传统金融监管体系的幻想。如何重构金融业的免疫系统,维护金融安全,成为危机之后全球性的课题。本文基于对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反思,深入分析了国家金融审计作为经济金融"免疫系统"的逻辑合理性与现实优势,探讨了国家金融审计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实现机制,揭示了目前我国国家金融审计在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尝试性地设计提出了健全我国国家金融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对策方略。  相似文献   

5.
薛畅 《西南金融》2023,(3):16-26
金融科技能够打通传统经济向绿色经济转型的结构性壁垒,对绿色金融发展起到催化作用。本文立足于金融科技对碳金融影响的理论逻辑,较为系统地分析了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数字化发展现状,并探究商业银行应用金融科技发展碳金融业务过程中存在的挑战。基于此,针对监管机构和商业银行提出应用金融科技推动碳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以促进碳金融业务全面转型,进而加速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金融发展促进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内在机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功能观视角建立了金融发展促进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内在机理的分析框架.其内在逻辑是,金融发展通过各项金融功能的发挥影响资本积累、技术进步与金融资源在两部门之间的配置,从而作用于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为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应将普惠金融与经济转型升级有机结合起来.由于普及性普惠金融局限性明显,所以,为了实现进入发达经济体的目标,有必要大力发展开发性普惠金融.与普及性普惠金融的"供血功能"不同,开发性普惠金融是一种"造血式"融资并提供相关金融服务,着眼于社会不同层级经济主体之间的生产分工合作,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并共享经济增长的成果.基于发达经济体愿景,提出了发展开发性普惠金融的基本框架,旨在促使整个产业链的价值提升,调整社会收入分配结构.  相似文献   

8.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全面阐释了经济"新常态"的九大特征,明确指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将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作为地方政府职能部门,需要在经济新常态下认清金融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主动适应新形势下对地方金融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谋划好下一阶段全省金融工作,发挥金融支撑经济新常态的突出作用。  相似文献   

9.
卢孔标 《海南金融》2022,(10):22-32
在海洋经济重要性日益凸显的同时,海洋生态的价值也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关注,全球海洋经济加快向蓝色经济转型。以蓝色金融发展为支撑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在国际组织的推动和金融机构的响应下已经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一系列蓝色金融倡议的出台,以及蓝色金融工具的启用,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本文回顾了蓝色金融发展的时代背景、价值逻辑、规则体系和创新格局,从把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拓展蓝色经济空间机遇,抓住参与蓝色金融规则体系制定这一重点,紧扣蓝色金融市场和蓝色金融产品关键,夯实蓝色经济产业基础等角度,提出了海南自贸港创新发展蓝色金融体系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0.
孙景德  余霞民 《上海金融》2012,(8):21-25,116
本文基于"最优金融结构理论",提出了"对称性金融"的概念,认为评价金融结构的优劣应该以与其服务的实体经济的匹配程度即对称性作为标准。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构建金融对称指数量化了金融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对称程度,并分析了宁波金融结构的现状以及与经济结构对称程度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1.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文章以2007-2018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金融资产配置与盈余价值相关性关系,验证有效市场与功能锁定假说的适用性.结果 显示:金融资产配置显著降低了盈余价值相关性,支持有效市场假说,而非功能锁定假说.机制检验发现,挤出实业投资、加剧经营风险与降低盈余信息质量,是有效市场下实体企业金融化造成资本市场信息效率损失的作用路径.异质性分析发现,金融资产配置与盈余价值相关性的负向关系更可能表现在可持续盈余、标准化交易类金融资产与非战略性金融资产上,同时受金融市场化水平与金融活动阶段影响.研究结论有助于理解中国会计准则变迁缓解"功能锁定"问题及保障资本市场有效运行的内在逻辑,从金融化趋势下的信息环境视角为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效果提供间接证据.  相似文献   

12.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用精辟的论述对经济金融进行了顶层设计。围绕经济如何"增质",金融如何"增效",业内专家进行了精彩解读。在2014年12月18日金融时报社举办的"新常态下改革创新与发展——2015年经济金融形势展望"年终专家座谈会后,本刊上期杂志发表了部分学者的观点,本期将继续刊登3位学者的发言。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指出大数据时代的价值创造和价值转移出现了新的变化。接下来分别论述什么是互联网企业平台生态圈及其金融生态圈?为什么要研究互联网企业平台生态圈与金融生态圈?如何构建互联网企业平台生态圈与金融生态圈?最后给出了互联网企业金融生态圈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共同价值理论奠定了互联网企业平台生态圈及其金融生态圈的理论基础,从共同价值的视角看,大数据时代的共同价值包括基于"货币"的价值创造和价值转移、基于"信息数据"的价值创造和价值转移以及核心能力柔性化的价值创造和价值转移。互联网企业基于共同价值构建平台生态圈与金融生态圈,把价值活动变成柔性动态系统,既可规避核心能力刚性风险,又可满足多边群体价值转移多元化需求,其独特的双向协同驱动创新机制有助于推动互联网企业平台生态圈与金融生态圈的不断拓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2006—2016年中国30个省级单位的面板数据,以金融集聚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金融集聚的经济增长效应、空间溢出效应及时空分异,研究显示:金融集聚通过发挥其产业"集聚效应",优化产业结构,有效推动了中国区域经济的增长;"结构性减速"时代,充分发挥金融集聚的"辐射效应"对于缓解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而带来的"结构性减速"和"三重压力"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分地区来看,金融集聚的经济溢出效应在东中西部三个地区间存在明显的时空分异性。基于以上结论,为充分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必须加强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打破地域格局壁障;以"共享+金融"的方式,发挥金融的"集聚效应"和"联动效应";同时,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手段深化金融领域改革,防范金融危险。  相似文献   

15.
基于财务会计数据生成逻辑,本文首先讨论了利润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项目的确认及其"转回"特征,并以此为基础构造变量,重新检验了"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及公允价值变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其他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产生的损益信息对股票报酬和高管薪酬契约的影响,避免了直接利用利润表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信息检验造成的错误解释公允价值涨跌信息价值的后果。我们提供的证据并不支持以前的研究发现。总体上,这类项目的公允价值信息对股票年度报酬及高管薪酬总额都没有显著影响。这一新的发现与公允价值会计的实施对我国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影响较小的事实一致。该研究重申了会计信息生成过程对设计研究变量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为我国现行的民商法、金融监管法、金融刑事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有关互联网金融方面规则亟需重构和完善.本文基于对我国互联网金融典型业态法律关系的分析,指出其存在的主要法律问题,从而对我国互联网金融立法的价值取向、逻辑理路等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7.
行为金融成为近些年金融研究的热点,大有取代数理金融之势,梳理近50年来数理金融到行为金融的发展历程,探究了数理金融和行为金融的主要区别与联系。数理金融基于严格假设前提,探究经济个体的最优决策行为,行为金融对数理金融的假设前提提出修正,探究在有限理性和非完全有效市场下的投资者真实决策行为。前者基于理想,后者基于现实;前者探究的是理想情况下应该怎么样,后者探究的是真实情况背后的原因;前者是一种数学推理的逻辑,后者是一种逆向发现的逻辑,后者比前者更切合实践,从而对现实世界具有更强的实践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2015年的春光,已在我们面前灿烂地铺展开来。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递出的这一信号表明,下一步中国经济发展,要围绕新常态这个总特征来认识和把握,这就是当代中国经济的"大逻辑"。这个"大逻辑"结论,既符合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实际,又符合客观经济规律,展现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金融处于现代经济的核  相似文献   

19.
正确认识虚拟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虚拟经济的涵义 "虚拟经济"一词是相对于"实体经济"而言的.应当特别强调,虚拟经济的虚拟与感官的感知无关.虚拟经济是资本独立化运动的经济.首先虚拟经济是和资本运动相联系的经济.虚拟经济的本质特征之一是,以赢利为目的资本是其运动主体.其二,虚拟经济是和资本价值形态独立运动相联系的经济.资本的基本形态是价值形态.资本以脱离实物经济的价值形态独立运动,这是虚拟经济之虚拟属性的根本表现.具体来说,虚拟经济是指相对独立于实体经济之外的虚拟资本的持有和交易活动.虚拟资本是市场经济中信用制度和货币资本化的产物,包括银行信贷信用如期票和汇票、有价证券如股票和债券、产权、物权及各种金融衍生品等.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经济的货币化程度不断加深,金融活动占总经济活动的比例也越来越大,金融深化的程度日益提高,其结果是资本证券化和金融衍生工具大量创新.由于证券市场和金融衍生工具交易中存在大量的投机活动,金融市场的交易额和金融活动本身的产值迅速增长,形成规模不断扩张的虚拟经济.因此,有不少人错误地认为,虚拟经济本身不创造物质财富,而只是脱离实体经济的一种"虚假经济"成分,且往往被冠之以"泡沫"一词.  相似文献   

20.
夏斌 《中国外汇》2011,(3):12-15
金融战略研究方法除在今后"工作指标"意义上要指出"干什么"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基于理论逻辑和国内外现实,指出"为什么"要这么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