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一门应用型和实践型学科,对于学生的要求不仅仅是体现在知识和理论方面,更体现在能力素质方面。本文主要基于素质模型的视角探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构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素质模型,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和素质的全面提升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劳动法学课程是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的本科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也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实施劳动法学课堂教学模式设计是促进劳动法学课堂教学改革、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必然结果。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实际出发,以专业特征为基础,将劳动法学课程培养目标划分为知识、能力和素质的三元结构,根据社会的需要,对每一元进行梯极的发展设计,以争取实现教学系统、教学资源及教学流程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3.
岗位胜任力在本质上是指高职院校培养的应用型人才与岗位要求之间的匹配度,匹配度的高低是检验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人才质量的试金石。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应从岗位胜任力视角培养学生的基础性职业素质能力、核心性职业素质能力、发展性职业素质能力和综合性职业素质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上述能力,需要构建以岗位胜任力为目标的课程体系和实践平台,改革学生课程成绩的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4.
"任务驱动"是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构建"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创造能力,并结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需要,实施分层教学,通过以"激励"为主导的动态评价,最终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生培养目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究其根本而言是由于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与社会需求脱节、内容缺乏可操作性所导致的。本文针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上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外对人力资源管理从业人员胜任素质分析,建构了适应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学生胜任力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应于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目标模式。  相似文献   

6.
电子行业人才的培养是全国电子行业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基石,根据职业岗位群与专业培养目标,实施电子专业工学结合教学体系,使学生按企业生产流程进行管理与操作,全面提高职业能力。通过加强对电子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和创新精神,以便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高级电子技术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7.
彭光凤 《商》2014,(25):37+21-37
专业能力主要是指从事某一职业的核心职业能力。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能力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支配和操纵社会与人的发展的主导力量,人们只有依靠能力才能实现其价值。明确专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人力资源管理实务课程教学中注重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既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也是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实务课程教学的能力目标要求。本文旨在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实务课程教学中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及具体做法的分析,探讨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特点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决定了该专业应以培养学生的胜任能力为目标。针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外对人力资源管理从业人员胜任素质分析,构建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生胜任力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
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和中职教育的定位,以及市场需要和学生素质,中职学校营销专业应以培养消费品推销员为主要目标。在中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就业目标上,放弃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计算推理能力、文字组织能力要求较高的广告、策划、管理等工作岗位,应以口头表达能力、身体运动能力为重点,把中职学校营销专业学生培养目标锁定为商品营业员、推销员,在此基础上,培育、提升中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  相似文献   

10.
大数据颠覆高校人才培养的传统思维模式,将生态教育理念融入高校人才培养实践能够全面提升学生专业素养。本文在概述相关理论基础上,首先阐释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其次构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生态培养框架,最后基于专业素养培育与实践能力培养两个层面,探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化措施,旨在有效实现大数据时代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1.
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龚艳 《商业经济(哈尔滨)》2009,(19):116-118,120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是使学生掌握旅游从业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旅游服务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目前,我国本科旅游教育的课程设置普遍存在滞后市场需求,培养目标不明确,师资缺乏实践经验,实习基地较难发挥实践教学功能。改进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应以市场为导向进行课程设置,确定培养目标,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注重师资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更新实践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2.
赵春清 《北方经贸》2010,(12):105-106
《人员测评》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具有应用范围广、操作性强、对技能培养要求高等特点。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人员测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开发,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操作技能、锻炼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于员工的素质要求也有所提高。创新素质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的重要培养目标一直备受企业重视,尤其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国外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冲击了我国大部分企业。面对这样的现状,对企业员工创新素质培养模式的研究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创新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当前我国部分企业员工创新素质培养中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能力素质模型为理论基础,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选择一个样本群体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情况进行调查,寻找用人单位与学生对能力素质的认知差异,指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近年来的热门专业,独立学院成为培养该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但该专业的人才培养一直存在与社会需求脱节的严峻问题.文章从构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模型入手,探析解决供需矛盾的问题,为独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提供解决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人力资源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关键。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的特点是学历较高、专业素质较强、具有较强的创造力,但同时自我意识较强、团队合作意识淡薄、不受制度约束。提出实行项目管理、柔性管理、节点管理制度,培养素质过硬的高层管理人员等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7.
结合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探讨了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素质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过程的融合方法,在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创新教学方法,既注重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又注重学生健全人格和科学精神的培养,从而达到全面培养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将"五五"普法与职业院校培养目标相结合,通过普法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法律素质;充分考虑各专业特色,在普法教育中安排与专业有密切联系的法律法规知识,增强适应市场需求的就业能力,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服务.  相似文献   

19.
杨晶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19):134-135
针对当前高校经济学专业学生就业压力大,市场竞争力不足的现状,分析了近年来社会对经济学专业人才的现实需求,并结合经济学专业具体特征和学校自身层次和定位,将本校的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专业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并根据该培养目标重新构建了包含知识培养、能力培养和素质培养的多维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0.
虽然近年来,经济迅速发展,市场迫切需要人力资源管理人才,但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反而出现就业难的问题。调查发现,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更加看重,而大学毕业生往往缺乏的正是这方面能力。所以民办高校和拥有优秀母体高校资源的独立学院,对于人力资源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应该以就业需求为导向,采用灵活创新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