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营者》2010,(24):135-135
无论处在顺境或是逆境,大卫都不断告诫自己:“永远不要卑劣,永远不要作假,永远不要残忍”……  相似文献   

2.
邯钢建厂55年来,无论是在顺境还是逆境,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协调共进、争先激励”的发展思路,开拓前行,铸就了一次次的辉煌。上世纪90年代在钢铁市场严峻困境中诞生的“邯钢经验”举国闻名,  相似文献   

3.
五年的历程,有顺境坦途,也有险滩暗流。回望走过的“十一五”,是不平凡的五年,是加快发展的五年,也是充满艰辛、充满挑战的五年。  相似文献   

4.
顺境与逆境     
王木 《陕西审计》2005,(3):38-38
顺境是多数人向往的。因为顺境能给人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生活条件,助人成功;顺境使人对幸福的渴望与追求不再遥远,甚至触手可及。处于顺境.却渴望逆境.不是无知就是矫情。逆境是什么?逆境是人生道路上布满荆棘和陷阱.阻挡你前进,陷你于绝境:逆境是人生道路上的砺石和刀锋.它磨砺你的意志,  相似文献   

5.
韩冬 《财会月刊》2008,(3):I0016-I0016
“五毒俱全”,这是一个所有中国人都会用的词,但是,“五毒”到底是什么,却一直存在很大争议,堪称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吃、喝、嫖、赌、抽”,有人认为是“坑、蒙、拐、骗、偷”,有人认为是“蛇、蝎、蜈蚣、壁虎、蟾蜍”。而真正意义上的“五毒”却和这些没有任何关系。  相似文献   

6.
造境时代     
境.1、疆界:《荀子、强国》:“入境观其风俗。”2、地域.处所。《吕氏春秋、怀宠》:“故兵入于敌之境,则民之所庇矣。”陶潜《饮酒》诗:“结庐在入境.而无车马喧。”3、境况,境地。如:顺境,逆境.事过境迁。——出自《辞海》境界说: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美学理论。认为境界包括自然景物与人的思想感情及二者的融合。  相似文献   

7.
生活中,我们常听到有人“不慎”吃到万元一顿的“便餐”,有人费心淘到手的“国际名牌”竟是垃圾贷,更有人在旅途中跟着黑心导游的脚步、不停地在“艳遇”的阴沟里打滚儿。日前,郑州的黄先生在网上与一名女网友聊天。  相似文献   

8.
周天根  郭军 《乡镇论坛》2008,(13):22-22
近年来,湖北省竹溪县新洲乡本着“三分铺路,七分养护”的公路建设原则,按照“谁建、谁养、谁受益”的规则,通过实行定人、定段、定时跟踪养护管理,初步形成了“平时有人管、坏时有人问、垮时有人修、灾时有人抢”的养护管理模式,有效解决了乡村公路管理难的问题,确保了村道长久畅通。  相似文献   

9.
路军 《秘书工作》2023,(3):61-63
<正>邓小平的一生,忠诚信仰、心系人民,把握大局、奋斗不辍,顺境不骄、逆境不馁,让我们领略了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悔初心忠于理想信念、不骄不躁看淡荣辱名利、坚韧沉毅勇战人生逆境、乐观自信磨砺修养内涵的宏阔人生格局,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涵养党性、修好“心学”提供了重要参照。  相似文献   

10.
“对于高考,我更多的是一种感慨,不管逆境顺境,每个人都要保持一个向上的心态,努力并不一定保证成功,但是机会来了,没有准备,一样抓不住。”  相似文献   

11.
一、看外部现象,注重内在本质。二、看平时作风,注重关键时刻。三、看顺境情形,注重逆境状态。四、看历史表现,注重现实与发展。五、看近期阶段,注重长期考验。六、看处事能力,注重客观全面。七、看主观反映,注重实践检验。八、看基本素质,注重层次要求。考察干部的“八看、八注重”  相似文献   

12.
高峰 《上海房地》2010,(8):61-61
对于高涨的房价,经常听到“雷人”的观点。有人说“丈母娘”推高了房价,有人说未婚同居女青年推高了房价,还有人说增长的离婚率推高了房价。这些奇谈怪论,虽然抓人眼球,却经不起推敲。因为,丈母娘、未婚同居女青年、离婚的人,并不是刚刚出现的“新生事物”,为什么这些人过去没有推动房价暴涨,现在却成了房价暴涨的“罪魁祸首”?  相似文献   

13.
绩效考核是保险公司管理的“魔咒”,这个时候总是有人哭,有人笑,有人得到了奖励,有人受到了鞭策。这就是绩效文化的“魔力”。所谓绩效文化,是指企业基于长远的发展方向和愿景,通过对公司战略、人力资源、财务、团队建设等一系列有效的整合与绩效评价、考核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相似文献   

14.
在我们进行企业文化培育的过程中,不解的情绪、不同的声音时有发生,有的来自企业的内部,有的来自于企业的外部。开始,在企业处于困境之中时,有人说“光喊口号有啥用,把东西卖出去才是真的。”后来有人说“企业是生产产品的,搞那些‘花架子’劳民伤财,没有!”现在又有人在说我们是“作秀”,是“炒作”。  相似文献   

15.
“管人做事”与“管事用人”有人将管理简单概括为“管人、理事”,所以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听到“我不能把事情做好,是因为没有合适的人选”之类的借口,我们把这种“有人就能做成事”的思维方式称之为“管人做事”。在实际工作中,“管人做事”思维颇得人心。本来嘛,  相似文献   

16.
《财会通讯》2007,(B05):38-41
1993年夏天,一向谨言慎行的马三立罕见地对自己的一生作了总结:我是个苦命人,是生活上的可怜虫。“我这一生,总是逆境更多于顺境……我不相信宿命论,更不相信我是穷命。我认为不是命苦,是生在旧社会的艺人,就决定了是生活上的可怜虫。”  相似文献   

17.
企业中的人与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是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有人解释为“主体”,有人解释为“本体”,还有人解释为“本质”。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去认识,应该理解为“根本”,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在企业中坚持以人为本,还是要紧紧围绕“效率和效益”,在把企业做强做大的同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有大麻烦的陈久霖,和步入顺境的陈伟明,都很孤独。  相似文献   

19.
顾冰 《东方企业家》2007,(12):92-93
一旦被认定是“连环创业者”,即便在创业初,就有人预备着为你寻找接班人,就宛如刚“结婚”,就有人酝酿着为你办“葬礼”。  相似文献   

20.
郭龙 《财会月刊》2010,(2):I0013-I0013
职场起落沉浮、大浪淘沙,总有人能够勇立潮头,成为职场中的“金不换”.在这个舞台上演绎传奇。同时,也总有人注定随波逐流、身不由己地成为职场中的“沉沙”人,在这个舞台上匆匆而过。以下是几种“沉沙”人的表现,必须杜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