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信用风险评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金融服务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变革,第三方支付机构逐步进入支付服务市场,在使客户获得更加快捷的支付服务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的风险与隐患。随着中国人民银行《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的出台,社会各方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运作、监管等问题越来越关注。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提出了利用专家系统对第三方支付机构进行信用风险评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网络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给金融服务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变革,第三方支付机构逐步进入支付服务市场,社会各方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自身建设、外部监管等问题也越来越关注。本文从第三方支付机构内部建设的角度出发,指出第三方支付服务行业市场细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第三方支付洗钱的概念和特点,分析了第三方支付交易过程中潜藏的资金非法转移、资金恶意套现、沉淀资金非法使用、资金跨境支付等洗钱风险,揭示了导致第三方支付洗钱风险的原因,最后提出完善与第三方支付相关的反洗钱法律法规、建立第三方支付的反洗钱监测分析系统、健全第三方支付沉淀资金的管理机制等防范第三方支付洗钱风险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4.
庞晓霞 《河北金融》2011,(11):45-47
随着科技和网络的高速发展,第三方支付作为一种新兴的支付方式以其高效、快捷、便利的结算优势受到各方消费者的青睐.然而,这种支付方式带来极大社会效益的同时,也给洗钱犯罪分子的违法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本文对第三方支付业务发展的基本情况及第三方支付业务中存在的洗钱风险进行了分析,提出相应的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5.
第三方支付机构对客户的信用评级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给金融服务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变革,第三方支付机构逐步进入支付服务市场.第三方支付在为客户提供快捷的支付服务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的风险与隐患.随着中国人民银行<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的出台,社会各方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运作、监管等问题越来越关注.本文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内部建设出发,提出第三方机构应该对客户采取一套完善的信用评级机制,以提高自身的社会公信力,保障行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吴晓光  于圆  王振 《西南金融》2010,(10):29-31
网络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给金融服务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变革,第三方支付机构逐步进入支付服务市场,使得客户在获得支付服务更加快捷的同时,也给我国的反洗钱体系带来了冲击。本文从多个方面对第三方支付所引发的反洗钱问题进行了论述,并给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在国家大力推广"互联网+"的理论思维和方式方法引领下,我国互联网金融作为"互联网+"典型代表,取得了较快的发展。而第三方支付平台作为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典型代表,市场规模急剧扩大,已经成为我国金融支付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方支付在不断促进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同时,也对我国的央行支付系统产生了一定冲击。本文通过对第三方支付系统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就第三方支付系统与我国央行支付系统的关系进行研究,为我国第三方支付的科学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第三方支付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慧 《时代金融》2012,(17):167-168
第三方支付是电子商务的一个主要环节,掌握电子商务的支付方法对电子商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分析了一些主要的支付方式,如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提出第三方支付应该更加重视自身模式的创新的建议,才能使自身的竞争力进一步提高与完善。  相似文献   

9.
王慧 《云南金融》2012,(6Z):167-168
第三方支付是电子商务的一个主要环节,掌握电子商务的支付方法对电子商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分析了一些主要的支付方式,如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提出第三方支付应该更加重视自身模式的创新的建议,才能使自身的竞争力进一步提高与完善。  相似文献   

10.
作为非金融机构,第三方支付平台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其存在的的洗钱风险却极大的威胁着国家金融安全及经济秩序,因此反洗钱行动势在必行,本文将从国家法律层面、平台管理层面等提出具体的反洗钱防控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1.
储值卡的支付信用风险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许多地区发生了储值卡支付信用风险事件.这主要是因为当前购物卡监管制度缺失,商家可以不受限制发行储值卡募集资金,从而引发支付信用风险.本文从厦门储值卡支付信用风险事件,深入分析储值卡发展状况,剖析储值卡存在的问题,同时借鉴国外储值卡管理经验,提出制定储值卡管理法规、明确储值卡监管主体等,加强储值卡支付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容玲 《上海金融》2012,(11):65-70,118
第三方支付产业类似于基础设施产业,却又不同于一般的产业规制。因为从整个产业链看,对该行业的规制必须考虑零售支付系统的安全和效率,涉及到金融规制问题。本文在对我国目前第三方支付产业规制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明确第三方支付产业的规制目标与内容,建立一个包含金融规制与一般产业规制两个既独立又统一的独特的产业规制框架,并提出具体规制建议。  相似文献   

13.
14.
对于第三方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的性质,学界存在争议,存在"保管"和"托付"不同主张。目前我国法律已经明确客户备付金是支付机构为客户保管的财产,资金所有权属于客户。但是实践中客户备付金均以支付机构名义存放于商业银行,支付机构与备付金存管银行之间的法律关系还没有完全明确。之所以存在性质界定模糊的问题,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的备付金存管制度尚不完善,特别是没有要求存管银行建立二级账户,导致资金运行不透明,权属关系界定不清;也造成资金可能被支付机构挪用从而出现无法兑付的风险。在这一点上,纸质时代曾经出现的兑付危机可以为电子化时代的风险应对提供启发。如果支付机构不挪用客户备付金,兑付风险主要来自备付金存管银行。而一旦备付金存管银行破产,按照目前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支付机构的客户难以得到存款保险保障,未来需要改进。可以借鉴美国存款延伸保险制度,通过备付金账户独立化和二级账户可识别化,将备付金账户存款保险延伸至备付金真正所有人,即支付机构客户,从而有效保障客户权益。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崛起,第三方支付应运而生、蓬勃发展,但风险也日益凸显。本文从其内涵、特征、规模及竞争格局入手,详细阐述第三方支付的沉淀资金、操作风险等风险点,并通过比较欧美国家和我国对第三方支付的监管模式,指出我国监管的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强化监管框架、成立第三方支付平台消费者保护基金、调整货币统计监测范围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信用担保机构对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其本身的信用风险越来越大,如何评估担保机构的信用风险以及如何降低担保机构的信用风险是摆在监管层的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通过对全国39家信用担保机构的信用评级,我们发现,民营担保机构的信用级别普遍较低,资本金越大则担保机构的信用级别越高,担保余额越小则信用级别越低等特点.为了降低担保机构的信用风险,担保机构要加强内部风险管理意识和水平;相关的政府要加强监管,建立行业准入制度和从业人员的资格考核制度.  相似文献   

17.
林钧跃 《征信》2021,39(9):1-6,17
做企业信用管理工作,全程都需要来自外部的信息和技术支持,才有可能控制信用风险.建设和运行社会信用体系,也需要信用信息服务和信用等级评价等多种技术支持.在市场上,某行业的各分支均在为防范和控制信用风险提供技术服务,但该行业却没得到科学且权威的命名,尽管立法、政府发文、媒体报道和行业交流等都有需要.因该行业长期使用几个非正规的行业名称,使其在国内外产生了混淆.在对该行业非正规名称进行对错与利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其科学命名的若干原则,并就解决其科学命名问题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金融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风险状况已受到我国金融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本文分析了互联网金融中第三方移动支付的风险类别,设计了涵盖5类一级指标和19项二级指标的第三方移动支付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分析法构建了第三方移动支付风险评价模型,以某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为样本,对第三方移动支付风险评价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并以此为依据,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本文的研究表明,现阶段我国第三方移动支付整体风险处于一般等级;移动网络安全风险占据主导地位,法律风险与业务风险次之,信用风险与操作风险的影响相对较弱;移动网络安全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均表现为一般风险,业务风险现状相对良好,且呈现较低的风险水平。本文的研究成果将为我国构建科学高效的第三方移动支付风险评价机制,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与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9.
第三方支付的法律风险与监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第三方支付是电子商务交易的核心环节,使得买卖双方能够在更安全的环境下完成网络交易。但是,第三方支付公司的主体资格、资金吸取、网络犯罪等方面仍然存在不可回避的问题。如何减小这些机构产生的风险?如何保证巨额资金的安全?如何防止利用第三方支付网络犯罪?这些都需要政策的监管,使电子商务行业朝着更健康、更安全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