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区域金融风险已经有所显现。将资产负债表分析法应用于区域金融风险研究,以辽宁省为样本,通过编制资产负债表,对辽宁省的金融和企业两大部门整体的运行状况分别从期限错配、资本结构错配、货币错配和清偿力问题等方面进行了结构性的风险分析。研究表明,辽宁省金融部门资本结构错配风险和清偿力问题较为突出;辽宁省企业部门期限错配风险虽然较高但有下降趋势,资本结构错配风险可控。最后在政策层面提出从构建资产负债管理和监管框架、促进金融产品创新等建议,防范我国区域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区域金融风险已经有所显现。将资产负债表分析法应用于区域金融风险研究,以辽宁省为样本,通过编制资产负债表,对辽宁省的金融和企业两大部门整体的运行状况分别从期限错配、资本结构错配、货币错配和清偿力问题等方面进行了结构性的风险分析。研究表明,辽宁省金融部门资本结构错配风险和清偿力问题较为突出;辽宁省企业部门期限错配风险虽然较高但有下降趋势,资本结构错配风险可控。最后在政策层面提出从构建资产负债管理和监管框架、促进金融产品创新等建议,防范我国区域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3.
张野 《金融与经济》2005,(12):73-74
本文主要是从上海、浙江和江苏一市两省的经济决定金融角度、金融体系自身的脆弱性和金融自由化或者金融全球化过程所产生的现实的和潜在的金融风险进行剖析,进而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4.
何帅 《北方金融》2023,(6):78-85
本文通过IMF资产负债表分析法,基于四川省2015~2021年的经济金融数据,编制了金融部门、非金融企业部门、政府部门和住户部门的资产负债表,围绕各部门风险指标,测算并分析了四川省区域金融风险综合评价指标情况。研究发现:金融部门和非金融企业部门存在明显的期限错配风险;政府部门和住户部门因迅速增长的债务,导致其资本结构错配风险上升;新冠疫情冲击下,四川省区域金融风险明显上升,其风险贡献的主要部门源自金融部门和政府部门,并针对研究结论,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从紧的货币政策下,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出现了流动性"双缺口"。两者相互影响、交互作用,成为当前影响区域金融稳定的重要因素。本文从两者交互作用的机理入手,对当前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流动性不足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从纱紧的货币政策下,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出现了流动性"双缺口".两者相互影响、交互作用,成为当前影响区域金融稳定的重要因素.本文从两者交互作用的机理入手,对当前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流动性不足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回归分析法,分析广东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法等检验证明其可靠性,得出结论:广东省区域经济与区域金融之间相互联系,互相促进发展;但由于历史、经济基础及现行政策等原因,广东各地区域经济发展速度不一,且差距逐渐增大。本文从政府、民间力量结合,国有、民间金融机构共同的支撑,以及提高金融信用度等角度出发,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区域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回归分析法,分析广东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法等检验证明其可靠性,得出结论:广东省区域经济与区域金融之间相互联系,互相促进发展;但由于历史、经济基础及现行政策等原因,广东各地区域经济发展速度不一,且差距逐渐增大。本文从政府、民间力量结合,国有、民间金融机构共同的支撑,以及提高金融信用度等角度出发,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银行体系的脆弱性是事关一国金融发展和金融安全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体系脆弱性问题为研究对象,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Logit模型对影响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稳健性的宏、微观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得出以下结论:(1)宏观经济因素对国有商业银行体系脆弱性的影响比微观因素显著;(2)宏微观因素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就如何有效控制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体系的脆弱性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包括:保持适度经济增长、加快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步伐、制定科学的货币政策和完善金融监管体制等措施。  相似文献   

10.
区域金融经济行为要想向前发展,就要需要有创新的思路。然而区域金融创新受到金融风险的制约,同时它也带来另一些风险。本文对区域金融创新能够达成经济效益与风险控制之间的平衡的问题作出一些论述。  相似文献   

11.
论金融脆弱性、富韧性与金融风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曾康霖 《银行家》2004,(9):16-17
多少年来,人们更多地关注金融脆弱性对金融风险的影响,其实,金融不仅具有脆弱性,而且具有富韧性。这二者在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中,具有异曲同工之效。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深化金融生态研究的角度出发,通过借鉴生态学关于生态风险的评价理论,提出了区域金融生态风险的概念,分析了其与传统金融风险以及金融生态评价的联系和区别,并探讨了区域金融生态风险的评价原则和基本评价方法。为降低风险评价的难度,进一步建立了区域金融生态风险评价的简化框架以及相应的指标体系;并且利用生态学前沿研究成果-能值分析理论,刻画区域金融生态整体发展质量,促进金融生态观念在金融发展实践层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深化金融生态研究的角度出发,通过借鉴生态学关于生态风险的评价理论,提出了区域金融生态风险的概念,分析了其与传统金融风险以及金融生态评价的联系和区别,并探讨了区域金融生态风险的评价原则和基本评价方法.为降低风险评价的难度,进一步建立了区域金融生态风险评价的简化框架以及相应的指标体系;并且利用生态学前沿研究成果-能值分析理论,刻画区域金融生态整体发展质量,促进金融生态观念在金融发展实践层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以经典资产组合理论为延伸,探讨中国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因素,着重基于背景风险的视角,分析劳动收入风险、健康状况、商业及房产投资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并且利用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家庭理财者的劳动收入风险对风险金融资产的持有比例起反向作用,相反健康状况和健康保障水平对风险金融资产的持有比例起正向作用,而商业及房产投资对风险金融资产表现为"挤出效应"。此外,家庭风险资产配置中存在显著的财富效应和收入效应,信贷约束、主观幸福感等因素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中国1987~2006年金融体系脆弱性的判断与测度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关于金融系统性风险状况的判断,一直是研究的难点和热点。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动态因子分析的方法,构建了季度的金融脆弱性指数,对我国1987—2006年的金融系统脆弱性进行评估与判断,并对主要风险来源和演变过程给出分析。主要得到如下几点结论:一、在过去二十年中,约有20%的时间是极度脆弱的,主要表现在1994年以前。二、金融脆弱性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但在1999—2002年表现出上升趋势。三、不同风险演变路径不同。1987—2006二十年里,流动性风险是主要风险来源,但其呈显著下降趋势,而信贷风险和市场风险并没有下降趋势,相反自2005年开始呈现不断上升的态势。这些结论也与定性分析的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6.
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关系实证研究——以浙江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对区域金融与区域发展关系研究文献梳理的基础上,以浙江省11个地市为研究对象,运用计量模型对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浙江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关系不仅具有区域性特征,阶段性特征也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7.
金融危机具有周期性特征,通常在金融危机爆发前后会发生显著的资产价格剧烈波动。由于银行中介信贷周期与宏观经济周期的同周期性,金融危机爆发前的信贷扩张与资产价格泡沫积累掩盖了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风险问题;市场高涨往往伴随着金融自由化思潮、道德风险问题与实质性监管松弛。基于对金融中介机构资产负债表量化模型的构建与分析,应从资本充足率、金融资产计量属性、坏账拔备比率三个维度采取逆周期金融监管策略,以降低金融危机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18.
在宏观经济紧缩和严厉调控政策的影响下,我国房地产企业已经出现了显著的财务风险.本文运用Z-Score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对在深市A股上市的61家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房地产企业加强财务管理和风险防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房地产金融风险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地产金融风险特指银行等金融机构为房地产业提供资金的筹集、融通、清算等金融服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事先无法预料(即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金融机构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背离,从而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本文通过参考现有房地产金融风险分析的主要因素,从金融机构、房地产开发企业及购房者这三个方面对当前房地产市场的风险状况进行分析,并通过定量的方法估算当前广州房地产市场的投机程度,最后提出相应防范房地产金融风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分税制财政体制:激励与均衡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分税制激励效应与均衡效应的实证分析,认为分税制是激励有余而均衡不足,相关的政策建议是:应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坚持"税收经济观"的思想,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建立稳定增长的税收收入机制的同时,也重视发挥税收对经济的积极调控作用,从而实现税收与经济的良性循环;要扩大过渡期转移支付的规模和改进过渡期转移支持的办法;减少非均衡化方面的资金,逐步调整地方既得利益;加强对专项补助的管理,要控制其总量、优化其结构、并确保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